词条 | 理查德·赫恩斯坦 |
释义 | 简介理查德·赫恩斯坦 [Richard J. Herrnstein 1930.05.20-1994.09.13],美国比较心理学家。他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癌症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特(Belmont)。 介绍他的父母是来自匈牙利的移民,均未受正规教育,父亲是房屋油漆工,他先毕业于纽约市音乐艺术高中,然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接受教育,在大学期间,他对实验心理学产生兴趣。后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这里,他打算成为一名比较心理学家并在 B.斯金纳的实验室进行行为研究,1955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赫恩斯坦在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的沃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担任了两年心理学研究人员,在马里兰大学担任过一年讲师,1958 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职,1967 年在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和系主任。 其他赫恩斯坦倾向于先天论,特别是关于智力的先天决定论。由于这一点,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早期他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和选择理论,并于 1961 年提出了匹配律(Matching Law)。配对法认为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增强物而非各种程序提供的绝对增强水平 [1]。他认为动物可能天生有一内部的机制,使其表现的行为符合匹配律。他经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偏好于选择直接产生最大效用的选择,而不考虑这一选择对未来选择的影响(1992)。 他因和默瑞(Charles Murray)合著《正态曲线》一书而闻名,在该书中他们指出人们的智力呈正态分布。智力主要是遗传的并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犹太人、东亚人的智商最高,其次为白人,表现最差的是黑人、西班牙裔人。他们检讨了数十年来心理计量学与政策学的研究成果,发现美国社会轻忽了智商的影响愈变愈大的趋势。他们力图证明,美国现行的偏向于以非洲裔和南美裔为主的低收入阶层的社会政策,如职业培训、大学教育等,完全是在浪费资源。他们利用应募入伍者的测试结果证明,黑人青年的智力低于白人和黄种人;而且,这些人的智力已经定型,对他们进行培训收效甚微。因此,政府应该放弃对这部分人的教育,把钱用于包括所有种族在内的启蒙教育,因为孩子的智力尚未定型,开发潜力大。由于此书涉及黑人的智力问题,一经出版便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