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离婚沙龙 |
释义 | 离婚沙龙是法国巴黎为更多遭遇婚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而举行的,2009年届沙龙共包含五大主题,即“建议和权利”“心理和教育”“个人形象”“房产和装修”以及“放松和娱乐”。活动主办方希望能够使他们“开始崭新的人生”。 基本资料法国的离婚率近30年来增加了3倍,每天法国本土每两对夫妇就有一对离婚。结婚率也不断下降,离婚后再婚的比例跟着减少。法国男人的结婚年龄平均36岁,女人33岁。没有任何合约的自由同居案例则逐年增加。至于签署民事协约(PACS),享有纳税上的某些优惠待遇,而不受婚约拘束的,2007年新增了10万例。 近些年来,每到今天,11月1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时尚单身青年们,把这一天命名为“光棍节”。而在法国巴黎,结婚沙龙刚过,便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离婚沙龙。 形式内容巴黎的离婚沙龙将所有与这件事有关的行业集中一处,从律师、婚姻心理学家到房地产商和造型设计师,从办理离婚手续到开始新生活,希望协助面临破碎的家庭,将离婚对大人和小孩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地安然度过这段困难时期。2009年11月7日和8日两天在巴黎香贝雷城门展览场的活动吸引了至少5000到8000名访客,来年可以继续办下去。展览的重点是离婚或分居后的心理重建,因此名为“重新出发”,带着向前看的积极语气。 概括离婚种种的此创新沙龙将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手之前,离婚中间,以及离婚之后。展览场地2000平方公尺,摊位规划为专题村的形式,60 个参展人分列在5个领域内:法律顾问、心理辅导和培训、个人形象塑造、休闲与交友。最后是“房地产与装潢”,集中了房地产介绍所、搬家公司、室内装潢各业。访客除在摊位上咨询之外,亦可参加主题讲座和工作坊,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交换经验。 现状分析法国婚内或婚外配偶间的状况变化很大,过去怕被人指点的离婚或分居已成为寻常家务事。但在另一方面,妇女杂志和网站上的心理分析专栏空前活跃,专家们应邀为婚姻失败的人解套。现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步调使得婚姻关系变得脆弱,却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关系的轻视和随便。结婚前一般经过长期思考,以及同居的过程,却正因为慎重,婚后越发不能忍受所勾勒的理想有稍微折损。否则便是犹豫再三,最后所择非人,这是个很矛盾的现象。 从举办这次沙龙所引用的社会调查资料来看,由于女性经济自主能力增强,男女之间有了新的平衡关系,今天的离婚案10件有8件是由女方提出,在83%的情况下,孩子判归母亲,64%的家庭住宅判归女方。“重新出发”沙龙的女性倾向自然也比较重些。 和曾经相爱的对方分手,原来所属的社会团体因离异而解体,如何再交新朋友,再开展事业,以及如何单独养育子女,管理分散的家庭,安抚父母亲人的忧虑。沙龙主办者认为,首先要从心理重建开始,而心理重建则首在改善形象,恢复对自己的信心,不至于因为婚姻的失败,而放弃追求幸福的勇气,尤其不能认为自己变成“众人嫌”了。 过去法院公证人的说法是,最理想的是以同居方式共同生活,死亡时是已婚身份。现在颠倒过来了,双方经过深思熟虑后结婚,爱情没有了便离婚。在这种情况下,替代婚约的同居现象占了上风,若将结婚和签署共同生活民事约定加在一起,两人关系正常化的比例是有增加的。 外界评论离婚沙龙——“重新出发”展览看来也在建立一种看待离婚的新眼光,消除复杂的犯罪感或愧疚心理。社会学家让-克劳德·考夫曼写了一本书《快乐爱情的奇怪故事》:今天结婚的目的不再是白头偕老,而更在于婚姻关系的质量。他指出,“离婚要离得好”的观念数年前开始冒出,大家希望将离婚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保护孩子免受太大的伤害,也维持双方的父母角色。当然,剑拔弩张在所难免,离婚沙龙不过是这种社会演变的一个指标,不一定就能创造奇迹。 法国2004年将离婚手续简化,主要为孩子着想。司法部发言人也说,现在在法国离婚平均3个月便可办好,花费比过去少,既然已变成生活的一个阶段,为之举办沙龙,顺理成章。网民的反应则倾向于:“若能不被一次失败的婚姻拔光羽毛,从此欲振无力,这个沙龙是有用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