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梨状肌综合症
释义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也称股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疾病描述

名称

梨状肌综合症

分类

骨与创伤科

定义

是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的一种综合症,在下肢神经慢性损伤中最为多见,由于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混淆,故值得注意。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与损伤程度有关。轻者臀部酸胀、发沉,自觉患肢稍短,轻度跛行,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有时仅表现小腿后侧疼痛;重者臀部疼痛并大腿后外侧和小腿放射性疼痛,麻木。跛行明显,少数感阴部不适或阴囊有抽痛。严重者双下肢不敢伸直,臀、腿疼痛剧烈,伸直咳嗽时双下肢放射疼。日久患肢肌肉萎缩,大腿后外侧麻木。触诊时,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的深在性压痛,在臀中部可触及肿硬隆起的梨状肌。梨状肌张力实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位将患肢伸直并内收、内旋时局部及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加剧,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缓解。患肢内旋抗阻实验阳性。亦可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疼痛缓解或消失,进一步诊断为梨状肌损伤。有些可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迟钝,个别患者可有生理反射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60度内疼痛显著为阳性,因为损伤的梨状肌被拉长紧张,加强了与周围神经的病理关系。抬高超过60度外,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根据此体征可与根性坐骨神经痛相鉴别。 X线片可排除髋关节骨性疾病。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疾病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性致伤因素。

病理生理

梨状肌是髋关节小外旋诸肌中最上一个,坐骨神经约85%经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向下行于上子子肌、闭孔内肌、下子子肌、股方肌和臀大肌之间,然后到大腿后方支配大腿后侧及膝以下的运动和感觉。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引起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害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相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而“4”字试验则可为阴性。

2、神经鞘膜瘤

高位坐骨神经鞘膜瘤较为少见。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的瘤体,有时可在B型超声图象上发现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手段。

3、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神经水肿,除坐骨神经症状外,坐骨神经经路有压痛点为特点。腰部检查无阳性体征。

4、臀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为L1~L5后支分支,经腰背筋膜进入皮下,绕过髂嵴至臀上部,通常有三支,它在臀部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部位较为表浅,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或遭受外伤、劳损,致筋脉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以致出现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髂嵴中点下2cm处持续性牵扯痛,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大腿后外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水平。患者腰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活动明显受限,患侧髂前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点水平线内侧约3.5cm处常有明显的压痛。可有跛行。双腿抬高受限,且牵拉患肢时疼痛加重。

治疗方案

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

用药安全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4、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手术患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