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梨竹 |
释义 | 梨竹,又名:矮梨何(广西)。为禾本科竹类植物。 秆合轴散生状,高8~10米。老秆黄绿色,新秆淡绿色或鲜绿色,微被白粉。箨鞘淡黄绿色或有紫色,后转褐色,被淡色细刺毛,先端宽弧形下凹,二侧角耸起,近顶处呈波状凸隆起;箨耳微弱;箨舌极低;箨叶绿紫色,长三角形至接针形,先筛锐尖似象受状。为核等数,呈半轮生状僚主,叶片长被针形。笋期8~10月。 秆作高级纸的造纸原料,果实特大,形如梨,可烤食。 中文学名:梨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 拉丁学名:Melocanna baccifera (Roxb.) Kurz 别称:梨果竹、象鼻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亚目:须叶藤亚目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梨竹族 属:梨竹属 超族:剌竹超族 形态特征假鞭粗约2.5厘米,圆柱形,实心,节间长10-15厘米,在地中横走可延伸至5米之遥。竿劲直,末梢点垂,高8-20米,直径3-7厘米;节间圆筒形,长(12)20-50厘米,幼时绿色,薄被白粉并混生柔毛,老则呈枯草色,光滑无毛,竿壁厚5-7.5毫米;竿环不隆起,仅其箨环较明显;幼竿因竿箨宿存而长期不具分枝,老熟后则竿上部每节有多枝簇生,其粗细彼此近相等。箨鞘硬革质,幼时黄绿色,背面贴生脱落性的白色(老时呈黄色)小刺毛,鞘长10-15厘米,先端作广弧形下凹,但顶部可呈波状鼓凸,基部的外缘呈圆形弧曲;箨耳不明显;鞘口繸毛甚发达;箨舌低矮,边缘具细齿;箨片线状三角形,长可10-30厘米,基底宽约2.5厘米,直立,惟以后外翻,先端渐尖呈锥状,基部沿鞘之两侧向外延伸成为窄条附着在鞘肩上。末级小枝具5-10叶,叶鞘光滑无毛,叶耳极小,常不存在,鞘口繸毛每边8-10条,波曲或卷曲,其长为8-15毫米,白色,易落;叶片披针形至矩状披针形,长15-24(35)厘米,宽25-35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灰绿色,幼时且有微毛,先端尾状渐尖而具一粗糙扭曲的长尖头,基部呈不对称的楔形,两边缘均具纤毛,但有一边较粗糙,次脉8-12条,三次脉在次脉间为5或6条,小横脉不甚明显,亦不作整齐的方格状,但可见有透明微点散布于细脉间。花枝下垂,每节可簇生3-4枚假小穗位于无毛钝圆头之苞片腋间;假小穗稍作两侧扁,无毛,长约13毫米;苞片2-4片,披针形,先端具小尖头;外稃卵状披针形,质地较苞片为薄,亦具小尖头;内稃席卷,无脊,先端渐尖,也呈小尖头状;鳞被2,形狭窄,线状长圆形,先端钝圆而具啮蚀状之流苏,基部具3-5条脉纹;花丝扁平,互相分离或在基底有不规则的连合,花药黄色,顶端凹缺;子房卵球形,无毛,上端变细而形成甚长的花柱,后者上具2-4枚羽毛状外弯的柱头。果实大型,呈梨形,长4.5-12.5厘米,直径5-7厘米,鲜重47-180克,先端具长(可达5厘米)而弯曲之喙,果皮坚硬肉质,肥厚,壁厚约为2-3厘米;种子内无胚乳,胚体的盾片(scutellum)很大,几乎充满果实内腔。 生境分布我国台湾、广东(广州)和香港等地都有引种栽培。原产印度、孟加拉和缅甸。 应用价值竿为造纸上等原料,劈篾可供编织;竹叶可酿酒,果可食。地下茎的假鞭类似黄藤,可作为黄藤的代用品。 该族概述竽直立或多少有些具攀援性,稀可藤本;节间较长,圆形,无纵沟槽,每节生多枝(单枝竹属例外)。小穗中成熟小花的内稃通常背部圆拱而无2脊,故外貌与外稃有些相似;鳞被和柱头两者的数目有变化;雄蕊6或为多数(我国不产的群蕊竹属Ochlandra, 其雄蕊可多至120枚)。果实常为大型,果皮肉质肥厚,亦有体型小,果皮为革质者,常能与种子相剥离而呈囊果状,果实先端具喙,腹沟不明显,胚的着生位置在果外不易看出;胚乳存在或否(梨竹属即无胚乳)。模式属:梨竹属(Melocanna Trin.)该族约有10属,分布在亚洲热带各地,亦分布远至非洲。我国除群蕊竹属、藤竹属(Dinochloa)2属的种类尚未发现或引种外,现知有7属(其中梨竹属和泰竹属Thyr- sostachys是输入栽培的)。我国的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区的热带谷地或平原。 超族概述地下茎大都为合轴型,其竿柄可延伸成假鞭或不延伸,惟在倭竹族的属种则都是具有真鞭的散生竹类;竿箨多为脱落性乃至早落(但有例外可宿存)。花枝有叶或无叶;假小穗(或其穗簇即花序)极大多数无柄,侧生于花枝(甚至是主竿)的各节上,如为顶生时,则花枝最上方的一段节间可类似其柄。果实为颖果、浆果(此时可无胚乳)、坚果(果皮干后坚硬)或囊果(果皮质薄,与种子易剥离)等类型。模式属:筋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nom.cons.))该超族计含梨竹族(MELOCANNEAE)、筋竹族(BAMBUSEAE)、牡竹族(DENDRO-_CALAMEAE)、褐纹竹族(NASTEAE)及倭竹族(SHIBATAEEAE)等5族,其中仅褐纹竹族我国不产。前3族国产21属240余种,分布均在华南、西南各省区之热带、亚热带各处;而倭竹族则多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北缘至温带各地,西南省区较高海拔山岳地带亦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