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冷凇 |
释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博士,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青年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 特聘讲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 副秘书长;第六届半岛国际电视节终审评委。曾留学英国两年,获英国传播学硕士学位。以国际化视野系统化教授并研究各类电视传媒教学课程。 冷凇讲座主题汇总 新闻类: 《国际化电视新闻创作与采访报道》 《社会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策略》 节目类: 《国际电视节目创新及发展趋势》 《省市台民生类节目的创新与突围》 《综艺娱乐节目的策划与实施》 《真人秀与选秀节目的创作规制》 专题纪实类: 《国际化专题片、纪录片、宣传片创作趋势与规制》 《国际获奖纪录片、宣传片观摩与解析》 宏观类: 《电视频道品牌与节目编排包装》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媒体发展空间》 基础类: 《电视画面编辑与摄影技巧》 《电视节目的策划与解说词写作》 电视人培训类: 《主持人及编辑记者素质培养》 l 《制片人团队管理与沟通技能》 作为主创策划央视及各省市电视栏目数十个,参与组织多次中西方电视文化大型交流活动,其纪录片作品数次获得国内及海外电视节大奖。 出版专著 《中西方电视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西方电视审美文化》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另有5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其中,国内核心期刊26篇,一篇被《新华文摘》转载,一篇获“大众金鹰奖”,三篇关于“社会突发事件,构建和谐社会,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新闻传播对策”论文,在社科院要报内参发表,上报中央领导。 国际学术访问: 2006年 应邀代表中国传媒大学赴英国访问多所院校 应邀代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率40人代表团赴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 2007年 应教育部派遣赴澳大利亚APEC会议参加国际文化论坛 2008年 应美国加州迈阿美华侨协会邀请,赴美国访问NBC /ABC 电视台 应国台办、教育部派遣,率团赴台湾铭传大学访问交流 2010年 赴卡塔尔多哈,应邀任第六届半岛国际电视节终评委论文情况: 论文发表情况: 专著 《中西方电视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年 专著 《西方电视审美文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在《电视研究》《当代电视》《中国电视》《南方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从期待到选择,从虚静到狂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审美环境之转变》,《西方法制题材电视节目现状分析》,《西方电视娱乐节目的多元创新趋势》,《西方奥运电视节目制创新理念》,《两岸三通背景下台湾新闻传媒现状》,《中西方电视剧创作主题化潮流评析》,《专业化时代两岸电视频道比较研究》,《真实的解构、颠覆与重构——纪录片发展三十年》,《美剧“越狱”启示录》,《“学徒”现象看全球化背景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中国纪录片对外交流战略》,《多元发展的交融与独创之路—中国纪录片巡礼》等30余篇论文。(详见“冷凇发表文章选摘”) 其中《让世界听到不同的声音——访半岛电视台驻京分社社长伊扎特》一文被《新华文摘》总第400期转载,并上提要;《关注弱势群体 唱响生命赞歌—评电视剧“花开有声”》获2008大众金鹰奖评论类论文三等奖,《全球化背景下朝阳区文化执法策略研究》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进朝阳”计划二等奖。 创作实践: 纪录片《伴》 获2004年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牌纪录片,入围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躁动》获2006中国纪录片“金奖”“最佳摄影奖”,入围2006年第20届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油菜花开》2008年1月入围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短片奖提名,并获得在首映式上展映。2008年4月入围半岛国际电影电视节,并获得在首映式上展映。2007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佳纪录片,并获得最佳摄影奖。 纪录片《俄亚纳西人》获 2008 中国纪录片金奖,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角逐中。 《蜘蛛人》2006年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纪录片。 《抚仙湖》2006年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悬棺》2005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佳纪录片,并入围2005年第19届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伴》2004年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牌纪录片,入围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 另有7部纪录片获得不同评奖活动的奖项。 策划创作“中国移动”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宣传片。 担任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开心辞典》《创业英雄会》,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等栏目机构兼职策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