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冷地早熟禾 |
释义 | 冷地早熟禾 PoacrymophilaKeng 多年生草本。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新疆;在国外,印度有少量分布。 中文学名:冷地早熟禾 拉丁学名:Poa crymophila Keng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属:早熟禾属 分布区域:青海、甘肃、西藏、四川、新疆 冷地早熟禾基本信息种 名:冷地早熟禾 学 名:Poa crymophila Keng 科:禾本科 属:早熟禾属 生长习性生于山坡草甸、灌丛草地或疏林河滩湿地,海拔2500-5000米。 冷地早熟禾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新疆;在国外,印度有少量分布。 性状特征青海冷地早熟禾属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系发达,具沙套,根系多集中在10厘米~18厘米土层中。茎直立、稍压扁,株高50厘米~65厘米,具2节~3节。叶线形,对折或内卷,叶鞘平滑,叶舌膜质,截平或半圆形。圆锥花序,长4.5厘米,通常每节2个~3个分枝,分枝直立。整穗灰绿带紫色,小穗含1朵~2朵小花,小穗轴无毛。颖卵状披针形,外稃长圆形。颖果纺锤形,成熟后成褐色,长约3毫米,千粒重0.35克~0.5克。适应性强,在青海省海拔较低的东部到海拔4000米的高寒牧区均能生长良好。抗旱、耐寒、耐荫。分蘖力强,再生性好,生长年限长,草质优良。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9.04%、粗脂肪2.84%、粗纤维36.89%、无氮浸出物45.89%、粗灰分5.34%、钙0.33%、磷0.30%。在青海同德县、玛沁县和三角城羊场种植,年均干草产量每公顷约3000公斤。 牧草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细根状茎;根须状。秆直立,疏丛状或单生,光滑、圆筒状,高可达60~100厘米,具2~3节,上部节间长11~19厘米。叶舌膜质,截形;长1~2毫米。叶片条形,先端渐尖,光滑,扁平,内卷,长6~18厘米,宽3~4毫米。叶鞘粗糙,疏松,具纵条纹,长于叶片。圆锥花序卵圆形,或塔形,开展,先端稍下垂,长13~22厘米,宽2~4厘米。每节3~4分枝,二次分枝。小枝上着生2~4小穗。小穗卵圆形,草绿色,成熟后草黄色,长4~6毫米,含2~4花。第一颗2~3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3~4毫米,具3脉。外稃纸质,顶端钝。脊与边脉在中部以下具长柔毛,间脉明显,基盘有稠密的白色绵毛。第一外稃长3~4毫米,内稃较短于外稃,脊粗糙。颖果纺锤形,具三棱,长约2毫米。 生态特性草地早熟禾是一种长寿多年生禾草,适于生长在冷湿的气候环境,在栽培灌溉条件下,在冷凉的半干旱和干旱环境,也可以生长良好。在水分缺乏和暖热的生境,新枝和走茎的生长都要受到限制,在于热气候结束数周以后,生长又可以恢复形成草被。草地早熟禾对气候的适应,大致在温度5℃时,可以开始生长;在15~32℃时,可以充分的生长,温度较高或较低都能降低植物生长的速度,但土壤中水分供应情况,可以发生明显的作用。温度保持在15℃以上时,能促进根系和走茎的发育,极端的冷和热都造成损伤,特别不能抵抗高温干燥。在全日照的条件下,可以生长良好,如土壤湿度和营养充分时,在轻度的荫蔽下,能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的范围比较广泛,适于中性的到微酸性的土壤,但能耐pH7.0~8.7的盐碱土。最适于肥沃的,结构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也能耐瘠薄的土壤,对土壤中钙质有明显反应。增施氮肥和磷、钾肥料可以促进新枝和走茎的发生,提高产量。根系比较发育,主要部分多集中于15~20厘米的土层中,在耕作的土壤中,部分根系可深达30~40厘米的土层中。草地早熟禾在早春和早秋生长良好,新枝和根茎除极冷的温度。和干热气候,其它季节可以生长。在4~6月生长最盛,其次9~10月初。3月和11月受寒冷的限制,7月和8月受干热的,限制,生长停顿;在高寒地区,受寒冷的影响;一般在4月中旬植物返青,6~7月抽穗开花,9月种子成熟。全部生育期为104~110天,生长期约200天左右。幼苗的发生具有两种芽,其一发育为根茎,另一产生分蘖。分蘖芽有些发育产生秆,将来抽出花序,另一种只能发育为叶芽,抽出叶枝,保持营养枝状态。新的分蘖和根茎是从已发育秆的基部节上发生。新的走茎也从老的根茎的节部产生。在环境和营养条件适宜时,根茎节上产生新芽穿出地面,形成新株。根茎芽的发生,主要是夏季和秋季,伸出地面的芽是在秋季和春季适宜的生境中产生。根茎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产生草皮。发育的根茎,具有一定的耐早性和较强的抗寒能力,在-38℃的低温下可以安全越冬,越冬率可达95~98%。发育完成的草地早熟禾为上、中繁草,有直立的茎秆和丛生的叶枝,自然生长常分布在山坡、沟谷、路旁的各类草地中。在青藏高原分布普遍,常生长在海拔3000~3500米的水渠边、低湿草甸及阴坡灌丛草地中。在潮湿生境或水渠边可形成茂密的植丛和纯群落,在草甸草原中常以伴生种出现。在低湿地常与蒿草属(Kobn—sia)、苔草属(Carex)和其它禾草与杂类草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地。在阴坡或阳坡灌丛中,常以伴生种组成群落或散生。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也经常出现在低湿草甸或草甸性草原中,或其它草甸土壤或森林的边缘。 饲用价值冷地早熟禾茎秆直立,柔软,略带甜味,适口性好。据分析,各个不同发育期粗蛋白质含量接近苜蓿,以抽穗期最高,完熟期含量下降(表45一1)。因此,最好利用时期在开花期最佳。冷地早熟禾开花前马,牛、羊最喜食,开花后虽然粗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但由千草质柔软,适口性并不降低。是夏、秋各类家畜的抓膘优良牧草、冬春则是救命保膘草,青干草是冬春的良好补充饲草,粉碎后猪也喜食。冷地早熟禾枝叶茂盛,营养枝发达,营养生长期较长,种子成热后枝叶仍保持青绿,叶片不易脱落,叶片占的比重也较大,表45—2。冷地早熟禾是疏丛性禾草,株高为中等,为割草和放牧类型的优良牧草。天然草地上能形成层片的草丛,亩产干草25—35公斤;人工种植的草地第一年亩产干草35一50公斤,株高17一20厘米,第二年至第六年亩产干草225—450公斤第六年以后产草量下降,若能及时施肥、灌水、松耙加强管理,草地寿命可延续10年。结实性能好,一般结实率可达60—80%,亩产种子40—50公斤。冷地早熟禾种子小而轻,千粒重0.35一0.50克,每斤种子100—142万粒。因此,种植时要求精细整地、施肥、灌水,播前镇压、防除杂草,浅开沟,浅覆土。在青藏高原,一般春播,也可秋播,播种量每亩0.5—0.75公斤,割草用可适当增加。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深1—2厘米.播后镇压。苗期生长缓慢,要防止牲畜践踏,及时防除杂草,分蘖、拔节期灌水、追肥,可提高当年产量。据青海同德地区实验,采用冷地早熟禾、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扁秆针早熟禾(Poapratensisvar.Ancepe)、冰草(Agropyroncxistatum)混播,可建立优质放牧地,产草量比单播可提高7—41%。采用冷地早熟禾、扁秆早熟禾、冰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混播建立优质放牧、割草兼用人工草地,其产量可比单播提高28—165%。 栽培技术草地早熟禾在冷湿气候,肥沃的土壤,可发育成良好的天然草地。培植人工草地,种子微小(千粒重为0.02~0.026克);应在播种前岂年夏、秋季进行耕翻;精细整地。播种前后都要g求镇压土地,保持土壤湿度,控制播种深度,保证出苗率。播种期:要因地制宜,温暖地区,春、夏、秋均可播种,最宜秋播,声季宜早;以备越夏和避免杂草竞争。高寒地区,春播宜在4—5月间,秋播可在7月;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作为草场,一般播种量每亩约0.5~0.8公斤,草坪育苗,播种量每亩约7—8公斤;但除育苗外,主要移植幼苗,一般不用种子繁殖。 常见牧草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和夏季斑枯病等。 常见牧草虫害常见牧草虫害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秆蝇类、意大利蝗、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