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渝齐 |
释义 | 雷渝齐,1939年出生于重庆,祖籍滩头镇,1949年随父亲去台湾。大学毕业,法学硕士,社科博士,大学教授。1969年当选国民党十大代表,1979年任“第二次国家建设委员会”政治组学人代表,1980年当选为“立法委员”,1983年退出国民党。1984年3月创办世界发行的《雷声》杂志,对国民党与台湾当局进行激烈抨击,翌年被当局以诽谤罪判刑一年半。1990年起,多次回大陆观光考察,省亲祭祖。曾被天津南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1940--)湖南邵阳人。1949年赴台,中学时代曾任动员月会主席,抨击校方不当措施,却崇信三民主义信条。 1959年加入国民党,同年考入中兴大学行政系,其间曾获青年奖章与华夏奖章。1963年入政工于校服预备官役,任三民主义巡回教官,从事军队党化教育。后获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并入三民主义博士班深造。先后执教于中兴、文化、逢甲、东吴、铭传、实践、台北工专等院校,长明从事三民主义理论、宪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1980年获国民党提名当选"增额立委",进入"立法院"。1983年未获国民党提名,遂自行参选,遂被开除党籍,乃投身党外运动。 1984年3月创办政论杂志《雷声》周刊,任发行人。1985年因"诽谤罪"而身陷囹圄,翌年出狱。1987年11月,与民进党黄煌雄等共同发起"一人一元协助老兵返乡运动委员会"。曾与黄信介联合组织"贯彻国会全面普选委员会"。1989年1月筹组"大公党"。 "大公党"于1987年1月7日成立。雷渝齐曾拟组"民主统一党"及"三更党",意思是比国民党更反共、更尊重"宪法"、更反对"台独"。1989年4月16 日,该党老兵曾赴"中正纪念堂"举行"4·16送炭行动,"以慰留宋美龄不要移居美国为名,进行反诉求,羞辱蒋家和国民党。在此之前,该党老兵曾到"华视"抗议"新闻干预司法"。雷渝齐表示,该党将在目前两大党外寻求发展空间,争取既不满国民党,也不同意民进党的人士加入党。他承认,台湾政治环境除国民党、民进党两大党外,尚未出现第三党鼎足而立的成熟阶段,大公党成立是为不满两大党的"老兵"有一个争取权益的生存空间,并非是第三党,因此该党成立了"老兵"第一特种党部。该党内精神成员占了大半以上,允许其它党的党员跨党加入,对党员只讲理想,不谈纪律,采取完全放任政策。雷渝齐称该党是"不为赞成而赞成,不为反对而反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天下为公,有志一同","因政见而结合,为理想而奋斗"的柔性政党。该党以中小企业代言人自居,以第三势 力、第三条道路自诩,成员多是不满两大党的中小企业主和随国民党去台的部分大陆籍官僚的第二代。该党对统独问题持可统可独的观点,即一方面反对"台独",主张"缩短两岸差距,统一于自由、民主、均富的制度下",另一方面"反对一党独大,寻求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1989年雷委请张化民为大公党驻北京代表,成立筹备分处,协助中小企业到大陆投资设厂;该党还能与推动"国会"全面改选,反对资深"中央民代"领退 职金,要求他们一律退职。1992年3月筹组成立"商工统一促进会",自任主席兼秘书长,多次来大陆考察,担任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名誉教授。 著有《国会雷声》、《在野雷声》、《五万二千个证人》及《雷渝齐有罪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