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炎 |
释义 | 雷炎雷炎(1911―1939)原名李辉、又名李树。黑龙江海伦人。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自卫军,1932年返海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中共海伦县支部成立,任书记,领导组织抗日游击队。后奉派到珠河(今尚志县)、哈尔滨、上海等地工作,1935年底返海伦。1936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后,相继任五师、九师参谋长及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7年下半年,与九师师长王德富率部在汤原地区对日伪军作战,击毙日军70多人,俘虏伪军数百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6挺、炮1门。1938年8月,率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远征。11月,远征军在海伦改编,任第四支队队长。1939年2月9日晚,率骑兵70余骑行动,在李老卓屯被700余日伪军包围。与敌激战,毙敌100余人。突围中,受伤牺牲。时年28岁。 一九八六年,海伦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雷炎烈士,在原人民公园的南端修建了雷炎烈士纪念碑,雷炎公园因此而得名。后来,海伦市中的主干道也被改为“雷炎大街”。 生平事迹雷炎,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全家靠其父李守财在县城的20多间房子出租为生。 雷炎8岁入私塾读书,21岁毕业于黑龙江省第二交通中学(现齐齐哈尔第一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雷炎深为激愤。同年11月,他毅然参加了抗日民众自卫军,被编在黑龙江省暂编第一旅学生团,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因缺乏战斗经验和武器使用知识,学生团在赖马沟与日军交战时,被打散。 1932年初,雷炎同志回到海伦,在党组织的影响下,他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日军侵占海伦后,雷炎和其他几名同志借父亲的一间房子开设了一所“三三医院”,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同年10月,他去哈尔滨进行过一段秘密活动。 1933年初,雷炎同志经张延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1日,中共海伦县支部成立,雷炎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在李兆麟等同志的指导下,雷炎同志在海伦县组织了七、八十人的游击队,展开了抗日武装斗争。后被党组织派遣到珠河县(今尚志县)工作。 1934年,为解决游击队的武器问题,雷炎同志与赵一曼同志曾机智勇敢地缴了几处伪警察哨所的械。后来党组织调他去哈尔滨负责反日会工作。他以哈尔滨第三中学任教为名,经常到学校、伪大北新报社以及伪军队里宣传抗日,组织反日会,发动罢工、罢课。同年冬,中共满洲省委派他到上海武装自卫委员会工作,1935年冬返回东北。 1936年3月,雷炎同志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同年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雷炎同志先后担任5师、9师参谋长和9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此后,他同9师王德富师长率领部队转战于东兴、庆城一带,打击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的反“讨伐”战斗。 1936年末至1937年初,雷炎同志在汤旺河沟里的联军干部学校里任俱乐部主任,积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抗日思想,提高了学员们的阶级觉悟。 雷炎同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抗日领导人,他不仅处处体贴战士,关心伤病员,耐心教育战士,鼓励他们的抗日斗志,而且打起仗来勇猛果断,枪法出众,是个名扬全军的双枪手。他率军打死凶残已极的伪警察大队长唐锤以下许多敌人。 1937年夏秋之间,雷炎同志和9师师长王德富同志一起,在汤原地区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缴获了日伪军步枪百余支,轻重机枪6挺,炮一门,子弹数千发;打死日军七、八十人,俘虏伪军数百人。 1938年8月,雷炎同志率队参加了李兆麟同志指挥的抗联3、6军远征。同年11月,部队改编为若干支队便于活动,雷炎同志任第四支队队长。他率四支队转战于绥棱、海伦等地,不时袭击日伪军,使敌人昼夜不宁,曾三次将雷炎的父亲李守财老人逮捕对其进行威胁诱骗,都无济于事。 1939年初,旧历腊月28这天,雷炎同志率领70多名骑兵路经四方台附近的李老卓屯宿营,第二天被汉奸告密,700多日伪军重重包围了李老卓屯。雷炎同志率领部队打死100多敌人,在突围中不幸负重伤。当他们冲出了包围圈来到西泥河的时候,雷炎同志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8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