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爷爷的“孙子兵法”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乐爷爷的“孙子兵法”》 分类:家庭教育 作者:乐善耀 开本:16K 页数:232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5896-4 [内容简介]这是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写就的一本“亲孙教育”书籍。作者将自己研究家庭教育的成果付之于孙辈教育的实践。在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条件和特点等方面,真实地隔代教育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对策和建议。 [作者介绍]乐善耀,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现职】乐善耀上海五角星亲子进修学校校长、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CEP SP家庭教育项目专家、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讲师团成员、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推荐]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华文天下首次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在家教书泛滥的今天,这本书从专业性、实用性、深刻性及可读性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品质。 本书紧贴当下生活,讲了“三个家庭,两个大人,四位老人”共同聚焦下成长的一代的教育引发人们的深思,作者从“三个家庭,两个大人,四位老人”这一社会敏感的问题为出发点,它让人们看到,家庭教育中“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原来潜伏着人们都忽视的问题,例如老人如何转换角色,当好配角,如何处理好与儿女的关系,与孙辈的关系,与亲家的关系这三个关系。祖辈如何与自己儿女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等等。为其提出有效的方法,解决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的碰撞与冲突等问题。 许多被人们忽略的小事,正是这一典型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机。它让祖辈反思、醒悟,让父辈茅塞顿开。这本书能引起一场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隔代教育中的错误观点。从而营造一个两代人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教育环境! [图书目录]自序 让每个老人“开心、开明、开窍” 让“孙辈教育”回归自然 第一招:三件法宝 第二招:“几何课” 第三招:三步“圆舞曲” 第四招:“加、减、乘、除” 第五招:多点“正向”传染 第六招:玩出名堂 第七招:吃出规矩 第八招:读出新意 第九招:快乐阅读 第十招:三个“轮子”一起转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IQ与EQ 第十一招:播撒记忆力的种子 第十二招:播撒注意力的种子 第十三招:播撒表达力的种子 第十四招:播撒合群力的种子 第十五招:播撒观察力的种子 第十六招:播撒想象力的种子 第十七招:播撒意志力的种子 第十八招:播撒自制力的种子 第十九招:播撒自信力的种子 第二十招:播撒创造力的种子 第二十一招:播撒审美力的种子 把“三开”阳光洒进老人心灵 第二十二招:主人+客人+仆人 第二十三招:开心!开明!开窍! 第二十四招:三支“温度计” 第二十五招:到位,不越位 第二十六招:“两难”不难 第二十七招:一起成长 第二十八招:当好配角 第二十九招:无缝的“衔接” 第三十招: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三十一招:把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 第三十二招:形成“合力” 第三十三招:守住“底线” 第三十四招:四种精神 第三十五招:学习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环境更加宽松和谐 第三十六招:种一棵“尊重树” 第三十七招:种一棵“关爱树” 第三十八招:种一棵“责任树” 第三十九招:种一棵“分享树” 第四十招:种一棵“感恩树” 第四十一招:种一棵“欣赏树” 第四十二招:种一棵“沟通树” 第四十三招:种一棵“理解树” 第四十四招:种一棵“反思树” 第四十五招:种一棵“微笑树” 后记 从女儿的爸爸到外孙的外公 [精彩试读]第十七招:播撒意志力的种子去年的冬天,是上海历史上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也许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太娇嫩,也许刚进幼儿园不适应那里的集体生活,所以,只要气温下降,小外孙犊犊便感冒咳嗽,开始大家不重视,他的咳嗽怎么老是不见痊愈?去新华医院看专家门诊,经医生诊断:他得了肺炎!于是吃药吊针成了他每天生活必须去跨过的一个坎。 根据医生要求,每日三餐的饭后,犊犊必须吃四种药:红药、白药、灰药、黑药,于是,妈妈把三种颜色药片碾碎,倒上红色的药水,放在装着调匙的碗里。犊犊望着红红的药、白白的药、灰灰的药、黑黑的药,眼睛里一汪泪水:“妈妈,我怕苦!妈妈,我怕苦!”妈妈开始给他做思想工作:“犊犊,你现在生病了,只有把这药吃下去,你的病才会好。知道吗?”“我怕苦……”“你是男子汉,我们不怕苦,勇敢一点,只要嘴巴一张,一直咽下去,很快就不苦了。”犊犊捧着药哭着,哭得很伤心,但也很无助。他想不吃,但家里谁也不让步,大家相持着,孩子的哭声像一把小刀割着爸爸妈妈的心。他一边哭,一边观察我们的神态,看爸爸妈妈如此坚决,总希望在外公外婆身上找到一个“防空洞”或者“保护伞”,然而我们之间早已建立了一条“统一战线”,他无法找到任何一个缝隙。就这样,他妈妈用半个小时的耐心,融化了孩子的胆怯和懦弱,全家上下坚定不移的决心似乎给了他一种“不怕苦”的勇气和力量。他抹掉眼泪,一口气喝完了药,全家欢呼起来,妈妈把他抱在怀里亲他、夸他,我给他的手背上奖了一个红红的五角星。从此以后,犊犊吃药开始变得很自觉了。 我们全家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孩子通过这次生病,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许多。每当在我抱着他去医院打吊针的路上,我一边不断强化他吃药勇敢的表现,一边也告诉他打针是有点疼,但不过像被蚊子咬一了口,你越怕,它越疼;你越勇敢,它就不疼了。犊犊听着我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走进医院,沿着自动扶梯,来到注射大厅,按照预约的号码,我把犊犊抱到床上,按照护士的要求,脱去他的外衣,挽起他的袖管,将他的手臂伸直,这时,犊犊望着穿着白大褂的护士,望着她手中的针筒和一袋药水,他知道:针马上要扎进他的手臂了,“疼”马上要开始了。他有点怕,他想哭,但看了看我,看到了我的眼神:勇敢!男子汉!似乎明白了许多。护士按住犊犊的手臂,针头很快进去了,药液进入他的血管,他没有哭出声,但眼泪哗哗地流出来了。 我知道他很疼,他怕疼,但他忍着,他要当个小小的男子汉,他最终没有哭出声音来。他把整个头埋在我的怀里,我双手紧紧地搂着他,给他一种力量,似乎告诉他:有外公在,你什么也不怕了! 今天的独生子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怕苦、怕累、怕这、怕那。如果今天的孩子意志薄弱,耐力差,做事不能长久,虽然事事“知之”,不能“行之”,更不能“持之”。将来走上社会必败无疑。 意志力,表现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至人生目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心智力量。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恶劣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成功也不是别人双手奉送的,成功靠的是坚强意志、矢志不渝的坚贞、持之以恒的耐久。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心理品质,坚韧不拔的品质。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取胜,靠的是什么?不是力量,而是韧性。毅力和恒心,一句话:意志力。 ………………………………………………………………………………………………… 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小就变得坚强起来?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 1.父母要做坚强的榜样,孩子才会变得更加坚强。 当我们碰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能唉声叹气,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大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 2.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每年一个大目标,每月一个中目标,每周一个小目标。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积小胜为大胜。在克服困难、磨炼意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为孩子设置必要的障碍。 例如:布置一些比较累、比较脏的家务;去完成一点难度较高的事情,当然障碍可以故意设置,但也可以从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出发。 4.鼓励孩子自我训练。 让孩子在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过程中,战胜自身的畏首畏尾、胆怯、懦弱的一面。为了克服自己懒惰的坏毛病,可以采用每天坚持早锻炼,不睡懒觉。为了锻炼自己胆量,参加社区活动,在集体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首先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学会生活自理,不要事事依赖父母,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成为孩子的拐杖。 6.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 如果孩子挑食,浪费粮食,给孩子一点饥饿感;如果孩子有骄、娇二气,让他在生活中吃点苦,懂得今天幸福来之不易;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必要时也要让孩子感受一下批评的滋味;如果孩子经常粗心、丢三落四、忘这忘那,应该让他自己去接受自然的惩罚。 第二十二招:开心!开明!开窍!今天,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第一代独生子女已成为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祖辈养育第三代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调查显示:上海市祖辈参与孙辈养育已占全市家庭的88.9%,当然,每个家庭参与模式各不相同,有早送夜接模式,占47%;有全天候模式,占31%;有日进夜出模式,占4%;有其他模式,占16%。 不管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一旦进入角色,既为自己升格为祖辈而激动兴奋,当然个个都能从自己切身体验说出自己开心的理由,其中包括:享受了天伦之乐;丰富了生活内容;看到孙辈一天天健康成长,活泼可爱;也为子女排忧解难,分挑家庭重担;体现了自身价值。但时间长了,烦心的事又不可避免,其中包括:自己年老体衰,精力不济;老人的教育观念毕竟陈旧,又缺少科学的教养方法;新旧观念难免会发生碰撞,与子女又难以沟通与协调;本人又没有自由空间,甚至还有被“套牢”的感觉。 我们每位老年朋友都应争当现代的“三开”爷爷奶奶,何谓“三开”? 第一是“开心”。 我们要笑口常开,快乐生活每一天。在享受天伦之乐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第二是“开明”。 要有自知之明,祖辈教育有很多弊端,老人受传统观念束缚,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比年轻人慢;在教育观念上经常会发生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在处理“养与教”的关系上,“重养轻教”,甚至“只养不教”,老人对第三代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百依百顺、限制保护、倚老卖老、错位越位。祖辈要向小辈学习,要跨越“代沟”,两代人之间要多沟通,多理解,多包容,才能和谐相处,相互尊重。 第三是“开窍”。 如何才能使自己开窍?在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中开窍;在向年轻人学习中,在跨越代沟中开窍;教养孙辈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百依百顺不行,过度保护不行。只有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才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孙辈的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儿女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要发挥好辅助配角作用,不越俎代庖;向自己的下一代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媒体书评]这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的书,不但提供了高超的教育技巧和具体的现实案例,还轻松化解了隔代教育与父母教育之间潜在的观念冲突,使老人们更好地与年轻一代和谐相处,变得“开心、开明、开窍”,更充分而长久地享受天伦之乐。 ——《中国教育报》编辑张贵勇 乐老师在《孙子兵法》中就是凭着豁朗的心态,记录下孙辈成长中的富有情趣的那些片段,然后加以巧妙整合、梳理与提炼,为家长们支招。如果再深入地探讨,不难发现乐老师“招数”的核心就是,教育要回归自然,要尊重生活。 ——《上海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教育》报上海记者站记者 沈祖芸 如何让更多的家庭成为优秀的隔代教养家庭,充分发挥隔代教养的优势,避免其不足,这是每个“三代同堂”家庭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乐老师的“孙子兵法”既摆正了祖辈的位置,又给祖辈和父辈许多合理有效的建议,真正做到了“隔代不隔心”,是不可多得的孙辈教育指导读物。 ——《家庭教育》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 何彩琰 《乐善耀的孙子兵法》的问世,对正在家庭中为子女分担养育第三代职责的祖辈而言,无疑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好书。“隔代养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教育专家乐老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而成的养育方法,既体现了祖辈对儿孙的融融亲情,但不越俎代庖,不迁就溺爱,更不固执己见……提倡以“开明、开心、开窍”的方式享受天伦之乐。全书通俗、智慧、趣味,操作性甚强,实为隔代养育的范本。 ——《新民晚报》社区版家庭周刊“大手小手”编辑 周梅群 尊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想对你们说,当你在教育孩子上感到无奈的时候,你不仿读一下《乐善耀的孙子兵法》,而且看得越及时越好,他的45招一定能带给你启发,并让你受益匪浅…… ——《少年日报》主任、新闻主编 张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