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乐诗
释义

乐诗,古代称可以入乐的诗为乐诗,与徒诗对言。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人员介绍,发现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是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佐证了一些历史。由于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周武王的乐诗发现更显重要性。

中文名:乐诗

体裁:诗

作者:周武王

时间:商朝末年

首次发现武王乐诗

2008年7月,由清华校友捐赠,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从境外抢救入藏清华大学。据初步统计,“清华简”共2100枚,整简比例很大,且竹简上一般都有文字。“清华简”形制多样,最长的达46厘米,最短仅10厘米左右。竹简上的墨书文字出自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结体精整。在少数竹简上,还有“朱丝栏”的红色格线。经测定,“清华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5±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李伯谦、裘锡圭等11位权威专家在鉴定后,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将对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产生深远影响”。其后经过清理浏览,初步确认此批战国竹简共2388枚,性质为书籍,大多与历史相关,且竹简中有《尚书》与编年体史书。自2009年3月起,清华大学启动“清华简”初步释读工作以来,已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而此次周武王时期的乐诗“重见天日”,无疑具有重大历史与学术价值。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此次最新发现的周武王时期的乐诗,其竹简一共14支。简上记载了周武王八年(在伐商以前,尚处于商朝末年)征伐耆(qi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武王、周公(武王弟弟)、毕公(武王弟弟)、召公(与武王同辈、身份不确定)、辛甲(大夫)、作册逸(史官)与师尚父(即姜太公)等人,在典礼中饮酒赋诗的经过。赋诗的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耆国在商朝时是一个离商都朝歌不远的小国。在宋朝前,人们一直认为是周文王时代伐耆,宋朝之后对这个问题出现争论,有了武王伐耆之说。一直以来这两种说法谁都没有获得充分证据。

经释读“清华简”上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为“武王伐耆说”找到了证据。简上记载了周武王8年,征伐耆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表示,这些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重要。

内容

周武王于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中,饮酒时所赋诗歌如下(释文试用今字代替古字)

周武王致毕公的诗: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周公致毕公的诗:英英戎服,壮武赳赳,毖精谋猷,裕德乃究。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