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平雪梨瓜 |
释义 | “乐平雪梨瓜”是继“三水黑皮冬瓜”后,三水的第二个农产品证明商标。“乐平雪梨瓜”是指产自三水区乐平镇现辖行政区域范围内,按照《乐平雪梨瓜生产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种植,其品质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乐平雪梨瓜》标准要求的雪梨瓜。 概述三水乐平雪梨瓜遐迩闻名,但市民以后要注意了:不是所有产自乐平的雪梨瓜都叫“乐平雪梨瓜”!三水区日前颁发了《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专用标志),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三水区质监局还将对专用标志的使用实行年审制度。 乐平雪梨瓜典故一乐平民间流传着雪梨瓜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旗头古村的一段典故。大旗头古村是清光绪兵部尚书衔、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和四子及家族的故居。 话说大口金(郑绍忠原名郑金)降清后,清剿有功,得慈禧器重和重用,加封振威将军。公元一八八九年,因其母辞世,返乡守孝,慈禧下旨拨款赐建豪院即现在的大旗头古村。豪院落成庆典之日,四方官员、乡绅皆来祝贺,大口金大排宴席款待。酒过三巡后,大口金已有醉意,此时一同宗族人献上一瓜给大口金解酒。切开全屋飘香,食之满口清凉,甜如蜜汁且酒意消失。问同族人此仍何物,出自何处?同族人答此物有叫香瓜、有叫甜瓜、有叫蜜糖埕,未有统一称谓,是本地出之特产。大口金稍作思考后讲,此物既香甜又醒神,且形似北方雪梨,就称之为雪梨瓜吧!逐请四方宾客品尝,人人赞之,雪梨瓜之名从此在本地不胫而走。后有传闻,大口金连夜命人准备两担雪梨瓜日夜兼程送往京城,请慈禧太后品尝,由于路途遥远未能送达,此仍成了大口金一大憾事,未能借此机会表达忠心。 乐平雪梨瓜典故二郑金幼时家贫,缺衣少食,十岁那年夏天害了一场大病,饮食难以下咽。乡里一位略通医道的塾师属意其家人以清凉温补的果蔬食之。家人遂买雪梨给郑金当饭。三日后郑金病情好转,十日后奔走如故。 后来机缘巧合,郑金仕途铿锵,飞黄腾达,官至两广水师提督。慈禧授懿郑金回乡建府邸,加封振威将军。振威将军府落成之后,四方官员乡绅皆往祝贺,饮宴不断。时值盛夏,郑金旧病复发,米水不能下。家人欲依旧方,以雪梨药之。同村一瓜贩闻讯,特献香瓜为药引。一食之下,口角生津,郑金精神大振。因思幼时为雪梨所救,现在此瓜功效固然,而香甜过之,遂有感而发,曰:“同为救命之药,但此瓜集雪梨与香瓜特色于一身,就名之雪梨瓜吧。”从此,乐平雪梨瓜之名不胫而走。 乐平雪梨瓜生产概况雪梨瓜(又名甜瓜、香瓜)在乐平生产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雪梨瓜生产成为了该镇最主要的农业产品之一,是该镇知名的特色农业。特别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雪梨瓜生产年年有长足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6年种植面积有10000多亩;2007年种植面积达14000多亩;2008年春植约8000多亩,预计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8000多亩,总产量超过2.25万吨,产值达7650多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中城市,而且供不应求。 乐平镇雪梨瓜的产区是在经省级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内,主要种植农友公司出品的银辉雪梨瓜,该品种卖相好、品质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是经广大农户多年优选出较具竞争力的品种。雪梨瓜在乐平镇一年可种植三造,种植时间是每年的二月底至十月初,果实收获收期是四月底至十一月初,最短的收获周期是由移植到果实采收只需45天。单造亩产量约2500斤,近年的价格在1.5元至2元/斤。 雪梨瓜又叫香瓜,雪梨瓜是多年形成习惯的叫法,无论是广大种植户还是消费都认同,形成固定的认知,已深入人心。 据调查乐平镇雪梨瓜的种植面积在珠三角,甚至是全省是最大的。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2007年14000多亩,预计2008年超过18000亩,是全省最大的雪梨瓜种植基地。而且乐平镇出产的雪梨瓜比周边的镇、区、市的口感更佳,更香甜,独具风味。据权威部门测定,七成熟的雪梨瓜糖度达到了15度,完全成熟的雪梨瓜糖度超过18度。 乐平雪梨瓜的香、甜是由于乐平的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东经112°49′05″— 113°03′05″、北纬23°12′30″— 23°20′30″),特殊的土壤环境(沙壤土、红岗土、酸碱度在4.9—6.5度),优良的水质(引北江水灌溉)和农户成熟的栽培技术等结合决定的,由于优良的食用品质,使乐平雪梨瓜在珠三角消费者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20世纪初,随着雪梨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雪梨瓜不能连作的缺点逐步凸现出来,严重制约着该镇雪梨瓜种植业的发展。为解决这问题,在镇农办牵头下,联合区农业局、省农科院,争取区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得出通过嫁接育苗技术(即以白瓜苗为砧木,以雪梨瓜苗为接穗,能彻底解决由于连作而发生枯萎病,有效率达95%以上。嫁接育苗技术在2006年初研究成熟,并在镇农办的大力推广下,当年种植嫁接苗5000多亩。2007年该镇已发展起四个雪梨瓜嫁接育苗场,雪梨瓜种植面积超过14000亩;2008年春植雪梨瓜8000多亩,预计全年种植面积达18000多亩,已发展起六个雪梨瓜嫁接育苗场,年产雪梨瓜嫁接苗600万株。雪梨瓜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为该镇雪梨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进入2011年,菜贱伤农的新闻持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低值的农产品让农民伤心、市民忧心。但在一片唱跌声中,乐平雪梨瓜却逆市上扬,穿上靓装进军高档市场,不仅身价翻倍,还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夏天三水最有特色的“手信”。 就当雪梨瓜热销之时,主产区乐平又传来了好消息:毗邻北江的海丰产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了佛山市首个建立在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之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系列利好?近日,佛山日报记者深入乐平雪梨瓜主产区——南边的各个角落,不仅挖掘到了新锐农企联袂资深瓜农的精彩故事,更惊叹于农业品牌点石成金的魔力与后劲十足的市场潜力。 为此,本报记者试图还原乐平雪梨瓜品牌创建全过程,并藉此抛砖引玉,为农业品牌运营者提供参照,为低值农业的转型探索提供借鉴。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 黎宇琳 “乐活农业”的下一站“天后”? 几块钱一斤的水果有了卡通形象代言人。最近,以往在公路两旁贩卖的雪梨瓜走进了三水最旺的商业广场,连同它们可爱的卡通代言人——“乐乐”和“平平”。 乐乐、平平是广告公司为乐平雪梨瓜设计的卡通人物,乐乐头顶鸭舌帽,平平架着一幅大眼镜。在乐平雪梨瓜展销会中,兄妹俩联袂出现在乐平雪梨瓜的包装箱、宣传单和小赠品上,受到了三水市民的热捧。一把印着乐乐、平平大头照的小扇子甚得小朋友喜爱,有两天销售计划的商家不得不藏起了部分扇子,如果不这样做,扇子首日就会被抢空。 “农产品要推品牌,除了品质,还得有些新鲜好玩的元素。”乐平雪梨瓜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卡通代言人的想法,最早来源于一黑一白的“海尔兄弟”,他认为,用卡通形象推广产品,市民会觉得更亲切。 雪梨瓜是三水特产,不少外地人不了解其吃法,这时乐乐、平平发挥了作用,兄妹俩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雪梨瓜鲜切、煲汤、榨汁等吃法。这刷新了人们心目中的农业概念——农产品不仅可以吃,而且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后,衍生品还可赏可玩,业界将这种经营理念称之为“乐活农业”。 乐活,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其核心理念。台湾农企将“乐活”理念引入农业,力推健康、纯天然的农业品牌,并为之注入文化、生活等创意元素,逐渐形成一种产业竞争力,如今日渐时髦的“农家乐”、农业旅游就是乐活农业的衍生品。 “乐活”理念更强调的是品质,乐平雪梨瓜近年来苦修内功,颇有建树。继前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后,6月初,“雪梨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也在三水乐平获批立项。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刘穗鲁到实地视察后,说:“乐平雪梨瓜基础很好,有望打造成为示范样本。” 同样是打着“乐活农业”的旗号,海南荔枝文化开发项目“海角仙姝”为妃子笑、大丁香、紫娘喜等海南荔枝名品设计了卡通代言人,主打“农业+创意+生活”旗号,目前已是国内明星农产品。 “星味”渐显的雪梨瓜能否成为下一站“天后”? “星味”是怎样炼成的? 雪梨瓜本是香瓜的一种,相传,它与三水名人“大口金”郑绍忠“沾亲带故”,因而得名。据说,郑绍忠10岁时害大病,因吃雪梨而好转,待他发迹后,旧病复发,这次一瓜贩献瓜救之,郑绍忠醒后说:“此瓜集雪梨与香瓜特色于一身,就名之雪梨瓜吧。” 根据三水年鉴记录,乐平雪梨瓜产业一直呈上升态势。沙壤土、北江水等有利的地理条件让其持续发展。上世纪70年代,乐平雪梨瓜种植面积只有数百亩,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是3000亩,世纪之交,乐平雪梨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如今,乐平雪梨瓜复种面积达到了1.8万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瓜甜量大,高产低值却一直困扰着乐平雪梨瓜。近年来,雪梨瓜的田头收购价格在1.5元/斤至2元/斤,小贩或将其运到水果档,或在公路两旁摆摊吆喝。有口碑、有销路的乐平雪梨瓜难摘“路边货”、“低值水果”的帽子。2008年之前,雪梨瓜偏安一隅,未在三水以外的地区打响名堂。 三水人对农业品牌的渴望改变了局面。2008年,乐平雪梨瓜产区成功申报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009年,乐平镇政府启动农业城海丰片区土地整理开发工程,人力打造出5000亩连片、平整的瓜田。同年,乐平雪梨瓜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 三水区政府发文规范了地理标志的使用,规定“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才可以使用“乐平雪梨瓜”的名号。也许就是这个时候,三水真正从政府层面将一个特色农产品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 内涵丰富、基础扎实的品牌对企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去年5月,在南山镇拥有数百亩菜场的南嘉洲公司主动找上了乐平农业部门,希望运作“乐平雪梨瓜”。而乐平方面也有共识:该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企业介入进行市场化运作。乐平镇政府随即授权南嘉洲使用雪梨瓜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企业在介入后迅速对雪梨瓜进行了包装,去年6月到7月,广告公司为其设计了大量宣传海报,卡通形象代言人乐乐、平平也因此诞生。去年8月,乐平雪梨瓜在香港美食节上登台亮相,史上首次走出佛山进行品牌推广。 去年年底,南嘉洲公司着手组建雪梨瓜专业合作社,召集技术熟练、信誉良好的老瓜农作为合作伙伴,目前该合作社登记在册、资料齐全的瓜农有80余人。 长时间积淀的品牌、新锐的企业、资深的瓜农,今夏是合作社首个收获季,“明星阵容”能否创佳绩? 李国祥种了20年雪梨瓜,是竹山岗村的种瓜能手,种出的瓜又大又甜。但时常让李国祥郁闷的是,好瓜却卖不出好价。“市场上好瓜坏瓜混在一起卖,价钱怎么上得去?”李国祥说,按目前购销模式,种得好,不如种得多,量大才是硬道理。 瓜农追求产量而不讲究品质,这可不是雪梨瓜品牌运营者所乐意看到的。为此,雪梨瓜合作社推出了“好瓜有好价”的收购标准,这让瓜农手上的“好瓜”有了体现身价的机会。5月底的一天,李国祥运了400斤瓜来到合作社收购点,在听到2.8元/斤的报价后,他有点小惊喜——这比市价高出了2毛,他高兴地说:“有价钱,我就舍得下好肥,种好瓜了。” 南嘉洲公司负责人马炎华分析,目前市面上的雪梨瓜良莠不齐,难以给消费者的一个持续的好印象,导致雪梨瓜卖不起价钱,也不利于品牌的打造。“高价收好瓜,就是为了给瓜农一个信号:好瓜有钱赚。” 南嘉洲公司把收得的好瓜分成两档,最好的瓜贴标签、套网袋、穿靓装进军高档市场,一箱仅装8只,重约6斤,定价50元/箱,稍次的外运至福建。截至记者发稿,“精装”雪梨瓜销出近1300箱,多销往政府部门与大型企业。南嘉洲公司称:“销售成绩理想。”下一步,该公司正筹划与超市、大型水果铺对接,同时尝试开拓更多的外地市场。 目前,乐平雪梨瓜在高端市场上颇有斩获,但其整体质量仍有隐忧:散户种植的模式,其食品安全的风险难以控制,对于目前脆弱的市场心理来说,一次农残超标的事故足以毁掉一个辛苦打造的品牌。农企、当地政府正在思考,能否建立一个合作机制,让产区内的瓜农都进行标准化生产。 据悉,农业、质检部门已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规范的种植流程,但这仍未在大多数瓜农中普及开来。南嘉洲公司拟全程提供瓜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但也这只是计划。双方如何建立进一步的信任,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并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这需要各方在未来几年里共同探索。 各方视点 瓜农: 打响品牌同时希望帮找销路 “品牌若能打响,全体乐平瓜农都能受益。”老瓜农钟达财赞同雪梨瓜合作社走高端路线的做法,他认为,目前雪梨瓜的知名度还不算高,若是能利用优质瓜开拓外地市场,会有更多的收购商慕名来到乐平。 在肯定的同时,钟达财也指出了合作社的不足:“从目前来看,南嘉洲公司每天收瓜不到2000斤,实在太少。”据悉,乐平今夏雪梨瓜种植面积超8000亩,亩产在2000斤左右。钟达财认为,目前合作社的作用只停留在打品牌,未能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希望南嘉洲公司多找点销路,多收点瓜。” 部门: “标准”仍是乐平雪梨瓜的短板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水一直在探索现代农业的路子,乐平雪梨瓜“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运作模式可以作为一个样本,对有一定品牌基础的农产品,如大塘蔬菜、大顶苦瓜等有借鉴意义。在此模式中,前提是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难点也是关键点在于引进一个“能与农民共同发展”的企业。 “标准”仍然是乐平雪梨瓜的短板,不推行标准化生产,整体的品质就不可控,品牌也走不远。目前,合作社实行“松散型”管理模式,农企与农民相对独立,这是发展初期的权宜之计,尚需逐步建立紧密型的合作模式。 专家: 政府要警惕企业拒绝让利给农民 省蔬菜产业协会研究员李乃坚表示,让企业牵头组织合作社,打品牌,走高端路线,以销促产,这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尝试,探索中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类似的农产品上。企业的销路、经营理念都是农户所不具备的,这有助于改变单个农户生产分散、自发性强、适应市场能力弱的局面。但这种模式也有缺陷:相对分散的农户和相对强势的企业违约成本都很低,其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愿意“让利”给农民。 手握品牌控制权的地方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可在签订授权协议书时加入部分条款,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农民分享品牌创建的成果,这也能刺激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品牌的良性发展。 地理标志保护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即日起对乐平雪梨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乐平雪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乐平雪梨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一)品种。 银辉。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冲积沙土、河滩地、丘陵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2%,土壤pH值5.5至6.8。 (三)栽培管理。 1. 栽植时间:2至9月份。 2. 栽培方式:起高畦,地膜覆盖,爬地而栽。 3. 栽植密度:每667m2(亩)最高不超过250株。 4. 育苗移栽:以本地白瓜为砧木嫁接育苗移栽。 5. 整枝:4蔓(子蔓)整枝,子蔓6至18节位的孙蔓坐果。 6. 留瓜:每株留12至16果。 7. 施肥:基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每667m2(亩)2000 kg至2500kg。 8. 控水:成熟前一周不灌水。 9.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开花授粉后25至30天,表皮有光泽,瓜柄附近开始转淡黄色时即可采收。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项 目 指 标 果形 瓜形近圆,顶部稍小,单瓜重300~500克。 果皮 表皮光滑,前期深绿色,并逐渐变浅绿、白绿、白色。完全成熟时表皮白中带有些许金黄色。 剖面 果实肉质结实,肉色青中带白。 口感 香气浓郁,爽甜汁多,纤维少、风味好。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可溶性固形物 (%) 12~16 总酸(以柠檬酸计)(%) ≤0.2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