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勒泰大尾羊 |
释义 | 产地勒泰大尾羊是全国闻名的优良羊种,主要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地地带。 勒泰大尾羊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牧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世世代代精心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的绵羊品种。因其有着一个滚圆而肥大的、全是脂肪生成的尾巴而得名。早先曾因原产地和繁育基地在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又称之为福海大肥羊,而生物学家则称之为肥臀羊或脂臀羊。唐朝贞观年间,大尾羊就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由此,人称新疆羊"体大如牛,尾大如盆"。《新唐书》上也有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成年大尾羊一般体重都在80公斤以上,阿勒泰地区的"赛畜会"上,最高的记录是171公斤,当年羔羊的最高体重也达到了120公斤,尾脂达到十多公斤是常见的。大尾羊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福海、富蕴、青河各县和阿勒泰市一带。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的兴起,为满足游客品尝大尾羊美味的需要,各县(市)都在积极繁育这一品种。近年还被山东、四川、海南等省区及哈萨克斯坦国引种。 历史历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是福海县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千百年辛勤培育而成的我国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史籍曾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新疆羊大如牛,尾大如盆”,指的就是阿勒泰大尾羊。阿勒泰大尾羊因其原产地和种羊繁育基地都在福海县种羊场(齐干吉迭乡)而曾得名为“福海大尾羊”。属肉脂兼用型地方绵羊良种。其头中等大,额较窄,耳大下垂,间有小耳。公羊角大而呈螺旋形,母羊角小而尖。肌肉发育良好,腿高而结实,肢势端正,蹄小而坚实,脂臀大而稍向下垂,毛色以棕红及浅绿色为主,其次为白、黑及花色。肉质细撤,无檀味,为羊肉中佳品。其产毛性能较好,成年公羊平均年产2.036公斤,成年母羊产1.627公斤,但毛较粗,多用以制毡:如毡褥、毡袜等。该羊成年种公羊最重达171公斤,成年母羊最重达126公斤,当年羔羊最重达120公斤。具有耐粗饲、善跋涉、抗严寒、体质坚实、适宜放牧等特点,以其体格高大健壮、肉脂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长膘能力强、肉脂鲜嫩味美、无膻味著称,是制作羊革的上等原料。当地牧民有一句顺口溜“福海的大尾羊,走的是黄金路,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穿的是毛革服,睡的是金石窝”,以此而抒发自豪赞美之情。 特性大尾羊的体形外貌特点为头中等大、鼻梁稍隆起,耳大而下垂,腿高而结实,股部肌肉丰满,毛色主要为棕红色。生长发育较快,一般情况下,当年产的羊羔,自3~9月,半年时间平均体重可达39千克。 1997年,富蕴县阿肯弹唱会上,最重的半岁大尾羊体重竟达92千克。第二年一般体重平均为60千克左右。种羊体重更大,平均活重100千克以上,7~8年种羊最重可达150千克以上。母羊平均体重80千克以上,一般生产型的母羊,7年左右必须更新。母羊长到2年以上才可产羔,羊的怀孕期为5个月,一般每年10月份配种,来年3月生育,现在人工授精率为30%左右。母羊产羔的单胎率居多,占90%以上,双胎、多胎较少,不足10%。大尾羊较一般羊体格高大,且身体的长度与高度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小的,高度大于长度,年龄大的,高度小于长度。 习性"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精辟概括和描述。阿勒泰的哈萨克牧民也不例外。"逐"是绝对的,"居"反而是相对的,只能是短暂的逗留。"逐"者,"跟随"也。所要"逐"的是水和草,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草,大尾羊没有食物,不能生存,人也随之失去了生存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大尾羊不能生存,人也同样不能生存。为了"逐"这水和草,牧民们一年四季携儿带女,骑着马,赶着牛羊,让骆驼驮着房屋和家具,不断地走啊走。春天,从准噶尔盆地腹心沙漠中开始,撵着由南到北渐次融化的积雪,跨过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进入阿尔泰山前山牧场,接羔育幼,为牲畜剪毛换装。盛夏,人畜进入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阿尔泰山深处的夏牧场,牛羊马驼们吃得膘肥体壮,尽情撒欢,人们也尽情享受着这美好而短暂的两个多月的"天堂生活"。金秋,阿尔泰山开始降雪了,要"逐"的草,将被深达数米的积雪所覆盖,春天撵着雪上了阿尔泰山的牧民和畜群又被阿尔泰山上的雪撵下了山。他们回到前山牧场,忙着为牲畜配种,忙着为自己冬备,再由北而南,跨越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进入准噶尔盆地。寒冬,漫长的一个寒冬,牧民和他们的大尾羊及牛、马、骆驼都将在准噶尔盆地的禾木、沙吾尔山中渡过。牲畜们忍受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顶着凛冽呼号的寒风,在白雪茫茫的戈壁沙漠中觅食。在广阔的沙漠中,牧民们仍在不断地搬迁自己的住房,只为了便于大尾羊等牲畜能够就近吃到稀稀拉拉的戈壁牧草;人们和大尾羊之所以要到这里熬过寒冬,只因为这里既有大尾羊的生存必需品--草,同时也有人畜都离不开的水--它就是既能供人畜饮用而又不至于把草全部覆盖了的雪。 因为要逐水草,大尾羊每年都要从准噶尔盆地到阿尔泰山做一次长途旅游,要走800多公里的路,还不包括它们每天吃草时不停走的路。牧民们每年要搬80多次家,每到一处,安营扎寨,住上几天再上路,再安营扎寨,周而复始,这就是他们的"居"了。 因为要逐水草,大尾羊在没有尽头的路上,不停地游走。阿尔泰山上千百种大补的中草药和山花野菜没少吃,清冽的融雪水和矿泉水没少喝,准噶尔冬天的罪也没少受,靠着一个夏天抓膘积聚起的肥臀尾脂和一身强健肌肉,硬是捱过了严冬的饥饿和寒冷。按照大自然的法则,这大尾羊也是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是"适者生存"的结果。按照人们的常识推论,这大尾羊的肉肯定大补,这大尾羊的脂肯定美容。 因为要逐水草,哈萨克牧民也因之形成了自己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本能地爱护林木生态水源;比如,不吃或很少吃牛马羊以外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比如,多远的距离都认为"很近";比如,在广阔的草原上消息传递得很快;比如,认为所有产品都是供自己、亲戚、朋友们享用的,不能拿去卖;比如,认为"家产的一半是客人的",所以不管你是谁,进了牧民的毡房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如果是在冬牧场里,你进了哈萨克毡房,主人又不在家的话,你还可以自己煮肉、烧茶,寻找食品,吃饱喝足,坦然离去,只要不有意损坏物品,不拿走不该拿的东西,主人不会责怪等等。 因为要逐水草,阿勒泰地区的畜牧业,就成了天然易灾产业。因为畜牧业产值占到全区产值的四分之一,阿勒泰地区也就成了易灾地区了。雪下小了第二年水就少,草长不好,那是旱灾;雪下大了,完全把草覆盖住,牛羊蹄子刨不开雪,吃不着草,那是雪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