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勒拿河 |
释义 | 勒拿河,长4,400公里,是世界第十长河流,流域面积2,490,000平方公里(世界第九)。俄罗斯主要河流和世界最长河流之一,长度位居世界第十位,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耸立的大山之中的源头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Laptev)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全长4,400公里(2,734哩)。流域面积约2,490,000平方公里(961,000平方哩)。 中文名:勒拿河 外文名:英语:Lena 长:4,400公里 流域面积:2,490,000平方公里 概述勒拿河(俄语:Лена;雅库特语:лнэ; 英语:Lena) 多数研究认为该河的名称来自鄂温克语 (称为Elyu-Ene,意思为大河)。中国清朝文献称为列拿河。 勒拿河长4,400 公里,是世界第十长河流,流域面积2,490,000 平方公里 (世界第九)。俄罗斯主要河流和世界最长河流之一,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耸立的大山之中的源头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Laptev)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全长4,400公里(2,734哩)。流域面积约2,490,000平方公里(961,000平方哩)。 起源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南的贝加尔山脉海拔1640米处,距离贝加尔湖仅20公里。先朝东北方向流动,基陵加河和维京河汇入其中。与奥廖克马河会合后,经过最大城市雅库茨克就进入低地区。接着河流转向北方再汇入右支的阿尔丹河。在上扬斯克山脉的阻挡下,河流被迫以取西北途径,再吸纳最重要的左支维柳伊河,最后向北注入北冰洋边缘的拉普捷夫海,并在新西伯利亚群岛西南方形成面积18,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河道在那里分成七支,最重要的是最东的贝科夫河口。 多数研究者认为勒拿河的名称来自古鄂温克语Elyu-Ene,意为大河。早在10世纪,中国辽国已派官员前往勒拿河地区考察。17世纪,俄罗斯帝国扩张到勒拿河流域,清代文献将其称为列拿河。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俄谈判划定东段边界时,清朝曾提出以勒拿河为国界,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但在条约中,则确定大致以外兴安岭为界。 支流勒拿河分3段:河源至维季姆河口为上游;维季姆河口至阿尔丹河口为中游;阿尔丹河口至入海口为下游。 勒拿河自河源起先后接纳的主要支流有;基廉加河、维季姆河、大波托姆河、奥廖克马河、阿尔丹河、钮亚河、维柳伊河等。这些河流的主要特征数据列于勒拿河的主要支流表。 阿尔丹河是勒拿河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河长2242km,流域面积70.18万平方公里。发源于斯塔诺夫脉北坡,向东北流动,至埃利季坎转向西北。流域左岸为200—500m的高原,支流较少,右岸多山,支流较稠密。河流主要补给来自春季的融雪和雨水,地下中水所占比例较小。春汛始于5月,最大流量在5月底或6月初。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5060立方米/秒,径流量1595亿立方米。冷季(10~4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5%,暖季(5~9月)占年径流量的85%。主要支流右岸有京普通河、乌丘尔河、马亚河、阿拉赫云河等;左岸有阿姆加河(长1462km,流域面积6.93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78立方米/秒)。马亚河由左、右马亚河汇合而成,干流由南向北流经尤多莫迈斯基高地。河流全长1053km,流域面积17.1万平方公里。河水补给为混合型补给。多年平均流量为1180立方米/秒,5~9月为汛期。河流在l0月中旬开始封冻,于次年5月解冻。其较大支流有来自右岸的尤多马河等。乌丘尔河发源于斯塔诺夫山脉的东端,向西北流经阿尔丹高地的东部边缘。河流全长812km,流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河水补给以雨水为主,5~9月为汛期,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1345立方米/秒,在距河口154km处的最大流量为21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0立方米/秒。河流下游在11月开始封冻,于次年5月解冻。其主要支流有来自左岸的乌扬河、蒂尔坎河、戈纳姆河及格内姆河等。 维柳伊河是勒拿河支流中最长的一条支流,河长2435km,流域面积49.06万平方公里,发源于中西伯利亚高地的下通古斯卡河和哈坦加河分水岭地区的沼泽地中。上游海拔500~1000m。河流先向东南流,然后转向东北流。维柳伊河的补给主要来自融雪。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5月末至6月初,年内最低水位出现在解冻以前,年水位变幅在10~12m之间。河口处年径流量约为600亿立方米。春季径流(5~6月)占全年的63%,夏秋季(7~10月)占全年的35%,冬季(11~4月)只占年径流量的1.2%。在很冷的冬季,有的地方结冻到底,径流量为零。春汛时中游的最大流量为1万~1.5万立方米/秒。主要支流右岸有:乌拉汉瓦瓦河、奇尔库奥河、乔纳河、乌拉汉博图奥布亚河、奥丘圭博图奥布亚河等;左岸有:马尔哈河、阿赫塔兰达河、琼格河等。其中马尔哈河是其最大支流,发源于维柳伊河与奥列尼奥克河之间的分水岭上,河流全长1180km,流域面积9.9万平方公里。琼格河发源于中西北利亚台地,向东南流经雅库德中部平原,局部河段蜿蜒曲折。河流全长1092km,流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0立方米/秒。河水补给以雨水和融雪水为主,河流在10月开始封冻,于次年5月中旬~6月初解冻。其主要支流有来自左岸的奇米迪克扬河和吉普帕河等。 维季姆河是勒拿河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源于乌兰布尔加萨山脉分水岭上的维季姆湖,全长1823km,流域面积22.72万平方公里。河口处年均流量约为2000立方米/秒,河流补给主要依靠降水,6月流量最大达4900立方米/秒,3~4月最小,只有8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右岸有:孔达河、卡连加河、卡拉坎河、卡拉尔河、博代博河等;左岸有:齐帕河、穆亚河、马马坎河、马马河等。 奥廖克马河是勒拿河右岸支流,源于穆罗伊斯基山,全长1310km,流域面积20.18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95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右岸有:通吉尔河、钮克扎河等,左岸有:恰拉河。 地理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位于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高原东侧,发源于贝加尔山西坡,距贝加尔湖仅7千米,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北流,纵贯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森林与苔原带,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长4400千米,流域面积24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维季姆河、奥廖克马河、阿尔丹河以及维柳伊河等。 河源段称大勒拿河。从河源到维季姆河入口处为上游,流经高原、山地,河窄岸高,多急流、险滩,具有典型山区河流特征。从维季姆河河口到阿尔丹河河口为中游,接纳奥廖克马河后,水量大增,河谷展宽,最宽处达30千米,沿岸形成湖泊和河湾,河谷中有众多小岛,因流经勒拿-阿尔丹高原,个别地段河岸高峻。阿尔丹河河口以下为下游,阿尔丹河和维柳伊河注入后,成为巨大的平原型河流。入海处每年有约1200万吨悬移质泥沙和约4100万吨溶解物质沉淀,形成俄罗斯最大的三角洲,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分出150多条汊流,形成1000多个岛屿。在最短汊流的河口附近建立了季克西港。 地形勒那河(萨哈人〔雅库特人〕称之为「大河」)主要分为3段,每段约1,450公里(900哩):从源头至其支流维季姆(Vitim)河为上游,从维季姆河至阿尔丹河口为中游,从阿尔丹河口至拉普捷夫海为下游。 勒拿河上游流经已被深深切割的峡谷,谷坡乱石丛生而又陡峭,高出河面达300公尺(1,000呎)。这些陡坡是在右岸由北贝加尔山形成的。河谷宽度在1.6~9.6公里(1~6哩)之间,但在一些深谷偶可狭窄到仅213公尺(700呎)。 勒拿河在中游变得又宽又深。尤其是在与奥尔约克马(Olyokma)河合流后,水的补给增加了,河的宽度达到1.6公里(1哩)。从维季姆河口至奥尔约克马河,勒拿河沿右岸帕通高原的边缘流过,形成一个巨大的拐弯;在有些地方,河谷宽度增加到32公里(20哩)。谷坡平缓,并为森林染成绿色,河流形成的轮廓分明的台地沿谷坡分布。在河谷的这一段,有一个广阔的氾滥平原,上面小湖星散。 在奥尔约克马河以下,河谷特征遽变。在从奥尔约克明斯克(Olyokminsk)至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雅库茨克上游97公里〔60哩〕处)的一段约644公里(400哩)的流程中,勒那河沿狭窄的河谷底部奔流,谷坡陡峭参差。巨大的石灰岩层有时像城堡废墟,或柱子,或人与动物的形状;这一地区是游人和攀岩者喜欢的去处。勒那河的几条最大的支流在这一段汇入。除了维季姆河与阿尔丹河,还有从右岸注入的大帕通河与奥尔约克马河,以及从左岸注入的纽亚(Nyuya)河。在阿尔丹河口以下,勒那河谷宽达19~26公里(12~16哩),泛滥平原的宽度达6~14公里(4~9哩)。勒那河在这里进入雅库特低地。河道呈现为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位于东部的维科扬斯克山脉向西北延伸,继而转向北部。泛滥平原多湖,常为沼泽、河床分岔,形成许多岛屿和支流。深15~21公尺(50~70呎),但也有许多水浅的河段,分布著沙洲。 在河流最后一段──在若尔顿戈(Zholdongo)岛与三角洲之间──勒那河在流经两岸高山之间的隘口时,河谷变窄,宽约1.6公里(1哩)。三角洲状如矩形半岛,延伸到拉普捷夫海中约121公里(75哩),宽约282公里(175哩)。 水系河源段称大勒拿河。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北流,纵贯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森林与苔原带,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长4400千米,流域面积24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维季姆河、奥廖克马河、阿尔丹河以及维柳伊河等。 从河源到维季姆河入口处为上游,流经高原、山地,河窄岸高,多急流、险滩,具有典型山区河流特征。从维季姆河河口到阿尔丹河河口为中游,接纳奥廖克马河后,水量大增,河谷展宽,最宽处达30千米,沿岸形成湖泊和河湾,河谷中有众多小岛,因流经勒拿-阿尔丹高原,个别地段河岸高峻。阿尔丹河河口以下为下游,阿尔丹河和维柳伊河注入后,成为巨大的平原型河流。入海处每年有约1200万吨悬移质泥沙和约4100万吨溶解物质沉淀,形成俄罗斯最大的三角洲,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分出150多条汊流,形成1000多个岛屿。在最短汊流的河口附近建立了季克西港。 气候该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是由其全然在大陆内部位置所决定的。冬季,强大的西伯利亚反气旋(高压系统)形成,波及整个东西伯利亚。由于这一反气旋,冬季以晴空少风为特色。气温可降至-60~-70℃(76~94 ℉),1月平均气温在-30~-40℃(22~40 ℉)之间。7月平均气温在10~20℃(50~68 ℉)之间。由于远离海洋,流域降水量很小。只是在南部山中年总降水量可达600~700公釐(24~28吋);在流域的大部地区,降水量在203~406公釐(8~16吋)之间,在三角洲降为102公釐(4吋)。70%~80%的降水量在夏季以平稳的降雨形式落下。冬季平均降水量仅50公釐(2吋),形成一层薄薄的雪盖。 水文勒拿河95%以上的流水来自融雪和降雨;其馀的年流量多来自地下水。夏季的滔滔洪水,特别是暴洪,以及冬季很小的流量,为该河流域的特征。在河流冻结到底时,可以出现河水完全断流。春汛水位较高,夏季多洪水。河水径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雨水次之。主要为春汛,伏汛次之。冬季流量最小。结冰期长达8个月(9月末~翌年6月初)。春汛期的流冰常阻塞河床,使河流水位上升,造成灾害。该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6,400立方公尺/秒(579,000立方呎/秒)。最大流量超过118,923立方公尺/秒(4,200,000立方呎/秒),最小流量低至1,104立方公尺/秒(39,000立方呎/秒)。年总流量接近417立方公里(100立方哩)。在高水期间,水位平均上升9~15公尺(30~50呎),在下游河道,水位可达18公尺(60呎)。 动植物勒拿河流域的主要部分覆盖著泰加林(北方沼地针叶林);下游可见苔原和零散的森林。在较为潮湿的地区,云杉、雪松、桦木和杨为主。在中游有一些广阔的乾草原地带,为北纬60°以上地区所罕见的。 勒拿河浮游生物稀少,而且种类有限。可以找到100多种动物。商业上重要的鱼类包括鱘、鲑、拟鲤、代斯鱼和鲈。这些鱼类主要集中在河口,那里夏季水温较暖。 主要居民生活在勒拿河流域──主要是勒那河及其支流河畔──的民族中,俄罗斯人为数最多,其次为萨哈人(一操突厥语的民族)、埃文克人和尤卡吉尔人。有许多工业和文化中心、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该流域多半在东北西伯利亚萨哈(Sakha)共和国境内,该共和国首府为雅库茨克。 开发状况勒拿河在西伯利亚大河中为开发程度最差的河流。勒拿河卡丘格(Kachug)以下河段可通航小船,乌斯季库特(Ust-Kut)以下可通航大船。奥谢特罗沃(Osetrovo)是现代机械化的重要河港。可以通航的最大支流有左岸的基廉加(Kirenga)河与维柳伊河同右岸的维季姆河、奥尔约克马河及阿尔丹河。主要船货有林产品、皮毛、黄金、云母、工业产品和食品。维京河与奥廖克马河的河沙带有金, 在雅库特低地界内,可种植各种农作物──大麦、燕麦、小麦、马铃薯、黄瓜等。大草地和牧场用于畜牧。该流域有著巨大的煤炭和天然气矿藏,黄金也已开采多年。1955年,在维柳伊河流域发现丰富的钻石矿藏。 流域内森林、煤、天然气、铁、金、金刚石、岩盐等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约有4000万千瓦,仅在支流上建有马马卡斯克和维柳伊斯克水电站等。干、支流上则广泛使用浮运木筏,涨水时卡丘格镇以下可通航,乌斯季-库特以下可定期通航。上游10月末到次年5月中,下游9月末到6月初封冻。航期为120~160天。是东西伯利亚河运交通命脉,使雅库茨克南经乌斯季库特与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相通,北经季克西同北海航线相通。下游渔业发达,主产马克鲟鱼、西伯利亚白鱼、凹目白鱼等。主要河港与经济中心有基廉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雅库茨克、桑加尔等。 勒拿河三角洲勒拿河三角洲位于冰封荒原的庞大河系,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在俄罗斯的冻土带分成150多条的水道。三角洲阔400公里,每年有七个月冰封成冻原。自五月开始剩下的时间是一片苍翠繁茂的湿地。三角洲的一部分已列作保护用途,称为勒拿河三角洲野生生物保护区。在三角洲曾有猛犸象象牙出土。 勒拿河同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一起,都是西伯亚利中部向北流动的宏伟长河,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正北的山区,流经4393公里,进入拉普帖夫海和北冰洋。勒拿河是两个不同区域的分界。西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是浓密连绵的泰加林分布区,一片由云杉和松树组成的荒野,最多的是落叶松。东部是雄伟的上扬斯克山、孙塔尔哈亚特山和切尔斯基山,生长着难以穿越雪松林和松林,那里的冬天是除南极洲之外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从勒拿河源头沿河而下乘2小时的水上快艇可达80公里长的被称为“勒拿柱”的地区。这些垂直的石灰岩悬崖,阻断了连绵广袤的森林。岩柱高183米,被侵蚀成迷人的形状,类似于中世纪教堂的尖塔。继续顺流而下是下勒拿水电站,它靠河流巨大的水力发电。 勒拿河三角洲占据的地理区十分辽阔,面积仅次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它占地38073平方公里,庞大的河系分成150多条水道。尽管它是最大的永久性冻土区的三角洲水系,大量的泥沙有规律地顺流冲下来,沉积在三角洲地区,这就意味着三角洲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这远北地区,勒拿河一年中有6至8个月是结冰的,因此这不能为贸易运输广泛使用。但每年的五、六月间,上游来的融冰水使河水猛涨,形成俄语中的paciiythlia,其字义上的解释是道路泥泞的季节,这个术语意味着完全无法通行。 1985年,勒拿河三角洲的广阔地域被定义为乌斯基自然保护区。当时的苏维埃政府设置这一14323平方公里的区域用来保护29种哺乳动物、95种鸟类、723种植物,在这为数众多的名单上,有熊、狼、驯鹿、黑貂、西伯利亚鸡貂等,也是诸如贝维基天鹅和罗斯鸥等鸟类的繁殖地。 勒拿河周围的泰加带冬天十分严寒,意味着全年生活在此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需要特殊的适应能力,以对付零下的气温。像北极金翅雀和西伯利亚山雀等鸟类有非常浓密的羽毛,当天气变得十分寒冷时,它们蜷缩成一团以保护自身的能量。像赤狐、灰狼、黄鼠狼、貂、水貂、黑貂等哺乳动物发育了特别软、厚的皮毛。黑貂的皮毛特别精细,这些动物常因其皮毛而不幸遭人捕猎。另外一些动物,比如狼磅学会了生活在雪下能保持暖空气的地方,而且整个冬天能继续以那些在冬季月份中还能生长的小植物和昆虫为食。 沿岸重要城市与港口雅库茨克俄罗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勒拿河中游左岸。人口18万(1985)。1632年在勒拿河右岸建城堡,1642—1643年迁现址。为帝俄向亚洲东北部、向南及向太平洋沿岸扩张的重要据点。河港,航空要港及公路运输中心。勒拿—维柳伊气田有输气管通达。轻工、食品、建材工业较发达,并有船舶及汽车修理厂和发电厂。有数所高校及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分部。 基廉斯克基廉斯克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勒拿河与基廉加河汇合之处,距州府伊尔库茨克东北710公里。2002年人口13712人。1630年建立,1775年建市。 奥廖克明斯克奥廖克明斯克是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一座城市。位于勒拿河左岸,雅库茨克西南651公里处。人口10003人(2002年人口普查);11478 人(1989年人口普查)。1635年建城,1783年成为城市。奥廖克明斯克保持著世界温差最大的记录(最低温记录是零下66摄氏度,最高温纪录是45摄氏度)。 相关河流俄罗斯著名河流 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伏尔加河、第聂伯河、顿河 杂闻在以麦卡托投影法——一种把假设为球形的地球投射到平面最常用的方法——制作的地图上,由于其向两极放大的倾向,勒拿河似乎取代了靠近赤道的尼罗河和亚马逊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有人认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最著名的化名—即列宁—指的是勒拿河,以纪念 1912年4月沙俄军队镇压当地采金工人的事件 (史称勒拿河大屠杀),但早在1904年列宁这个名字已经出现在致当时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信函中。[1]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