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川县
释义

§ 基本情况

伊川县北依洛阳,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东北与偃师接壤,东东南与汝洲市毗邻,辖4镇11乡373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2003年,全县经济实力全省位居18位,比1997年的95位提升了77个位次,先后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优质粮食作物县”、“对外开放重点县”等。

伊川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伊国、伊阙,虞舜时称伊川,隋时置伊川县。后历经变革,至1932年,合并平等、自由两县为伊川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夏代,杜康酿酒于“上皇古泉”(今葛寨乡黄兑村),开中华酒业之先河;秦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在酒后讲学,创伊川教育之首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了清丽壮美的诗篇;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颐在鸣皋设院授徒,伊川因之成为理学名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魂归伊川,安卧在万安山下;著名哲学家邵雍选紫荆山麓为茔,长眠于“安乐佳城”。伊川古文化遗存丰厚,有古文化遗址72处,古墓葬20处。其中二程墓、范中淹、邵雍墓、土门仰韶文化等6处文化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伊川县杜康酒业文化浓厚,所产杜康酒以“清冽透明,柔润芳香,醇正甘美,回味悠长”享誉国内外。 伊川资源富足,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之多,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另外,还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今天的工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有条件。目前,已形成了能源、发电、建材、酿酒、机械、医药、果品加工等产业体系;总装机容量4*12.5万千瓦的伊川二厂、年产20多万吨电解铝的伊川龙泉铝业、年产60万吨原煤的宝雨山煤矿等为伊川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伊川县交通便利,电讯快捷,商贸、文娱和医疗保健设施齐全。焦枝铁路、洛界高速公路、少洛高速公路、洛栾快速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纵横交织;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数据通讯网络功能完备;商场、宾馆、公园、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等服务设施完善;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中专教学条件优越;新建伊川高中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全省一流。

伊川是一方开放的热土。县政府相继出台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办法》、《关于引进资金、人才、技术的奖励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伊川人热情好客,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伊川旅游观光,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

伊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北距古都洛阳29公里,东距省会郑州148公里,焦枝(焦作-枝城)铁路贯穿全境,洛界(洛阳—安徽界首)、洛卢(洛阳—卢氏)、郑卢(郑州—卢氏)三条省级干线公路,洛界高速公路、洛栾旅游快速通道及在建的洛阳西南环高速公路、郑少洛高速公路、洛阳五县环高速公路以及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交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据统计全县目前通车总里程达160余公里。

伊川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之多,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另外,还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

煤分布于半坡、白沙、高山、常川、吕店等乡,总储量18653万吨左右,采出3083万吨,现保有15570万吨。半坡、白沙、吕店的井田属登封煤田,高山、常川的井田属宜洛煤田。石油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于1991年至1992年在伊川盆地(即伊川县城西)进行钻探施工中,在750米至1100米发现含油层段。因未进行具体勘探,储油层情况欠详。铝矾土主要分布于伊川、登封、汝州三县市交界处的白窑至鲁沟一带,地质储量约750万吨。磷矿石位于葛寨乡石梯至酒后乡翟沟一线。估计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 铁矿石地质储量约90万吨。

§ 行政区划

伊川县辖4个镇、10个乡:城关镇、呜皋镇、水寨镇、彭婆镇、鸦岭乡、高山乡、平等乡、酒后乡、葛寨乡、白元乡、白沙乡、半坡乡、江左乡、吕店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历史沿革

相传神农时,伊川县地域即有一国之称,唐尧时称伊侯国,虞舜时称伊川。伊川县地域的西南大部(今城关、鸦岭、常川、高山、平等、鸣皋、酒后、葛寨、白元、水寨、彭婆等乡镇),夏代称豫州伊阙地,周襄王时名伊川,战国时称伊阙,后改新城。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新城县,属三川郡,后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晋,河南郡改河南尹,领陆浑、新城二县。东魏改新城县为伊川郡。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伊州,又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大业初,伊川县并入洛阳县。宋初,置伊阳、伊阙两县,属河南府。熙宁时,废伊阙县为镇,并入伊阳县。绍兴九年(1139年),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伊川县地域的东部(今 伊川县江左、吕店、半坡、白沙等乡),夏时名轮国,春秋时曰轮氏,属郑国。战国时复为轮国,属韩地。东汉章帝时设轮氏县。北魏,改轮氏县为颍阳县,后析颍阳县西部置堙阳县。后堙阳县改武林县,又改轮氏县,大业初并入嵩阳县。

唐睿宗时,分登封、伊阙、河南三县各一部建武林县。开元年间,改武林县为颍阳县。元兴定元年(1218年)颍阳县西部(今江左、白沙等乡)归洛阳县,直至民国初。民国16年(1927年),析洛阳、登封、伊阳(今汝阳)、临汝(今汝州市)等县各一部,置自由县;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等县各一部,置平等县。民国21年(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成立伊川县。伊川县成立后,原临汝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临汝县。原伊阳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伊阳县。为便于对龙门山的管理,又将魏湾划归洛阳县。1945年2月,划伊河以西,龙门山以南,嵩县田湖以北的伊川地区及宜阳县的石、南留、白杨等地,成立伊西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1947年8月,析伊川县伊河西部与宜阳县之穆册、赵堡、城关、程屋、白杨诸乡成立宜南县;又划伊阳县之陶营、蔡店、蟒庄一带归伊川县。

1949年2月,撤销宜南县,原属伊川县之鸦岭、平等、鸣皋诸区复归伊川,蔡店、蟒庄一带仍属伊阳。伊川、伊阳两县各恢复原辖区,均属洛阳专区。1960年3月,嵩县的田湖、阎庄、黄庄、寺庄、城关5个人民公社及桥头牧场划归伊川县。1961年9月,原嵩县的5个公社及桥头牧场复归嵩县。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后,伊川县归洛阳市管辖。

§ 城市建设

伊川县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城镇建设、加强城镇经营与管理作为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在不断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鼓励民间投资,筹资十几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先后完成了杜康大道、豫港大道、伊龙大道、八一路、商都路等11条城市主干道建设,新建了伊河大桥,完成了程园广场、滨河公园、西山植物园、县城东、南、北出入口广场及伊滨水面工程等公用设施建设,建设了枫丹白露、锦泰花园、未来花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热源建设等一批市政工程,县城框架不断拉大,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累计投入2.5亿元进行小城镇建设,新增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新修和改造街道35条26公里,建设绿地3.6万平方米,改造完善了一批乡镇集贸市场,小城镇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平台。

§ 经济发展

伊川县

近年来,伊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进中原经济强县”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伊川县农业基础条件稳固,呈现粮、烟、畜、经齐头发展的局面。伊川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以肉牛养殖、温棚蔬菜种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实现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10万亩脱毒红薯高产示范基地、5万亩烟叶生产基地和旱地谷子、食用菌、大枣、苹果、温棚蔬菜等高效农业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城关镇郭寨、水寨镇韦村、宋村、银张,彭婆镇南寨、西高屯,白元夏宝、常裕堡等温棚蔬菜基地。畜牧业稳步发展,新建了豫西黄牛交易中心和20个肉牛养殖小区、30个规模养殖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建成龙头企业60个,其中市级2个,发展农村户用沼气近5万座;温棚蔬菜总数达到8000余座;累计收购烟叶32.11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2600万元。林业生产长足发展,累计造林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大力实施西干渠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农田水利建设,全县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4.3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89.7平方公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用粮产业基地县。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全县初步形成了煤电铝一体化产业格局。全国500强工业企业伊川电力集团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IEC17025国际标准实验室认证,取得了六项科技成果和三项技术专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国家电力双文明单位 等荣誉称号。民营企业洛阳市天源集团也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洛阳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特别贡献企业”、“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洛阳市税收先进企业”、“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伊川县非公有制经济百花齐放。坚持“放手、放开、放活”原则,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了以金刚砂行业为主,水泥、酿酒、塑料、制药等多种产业并举的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我们在工作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按照“四个一批”(做大做强一批,能人领办一批,招商引资一批,企业改制一批)的发展思路,通过领导带头招商,全力引资,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新上项目贷款财政专项基金,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 灿烂文化

伊川,古为京畿之地,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伊国、伊阙,虞舜时称伊川,隋时置伊川县。后历经变革,至1932年,合并平等、自由两县为伊川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夏代,杜康酿酒于“上皇古泉”(今葛寨乡黄兑村),开中华酒业之先河;秦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在酒后讲学,创伊川教育之首篇;唐代, 伊川县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了清丽壮美的诗篇;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颐在鸣皋设院授徒,伊川因之成为理学名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魂归伊川,安卧在万安山下;著名哲学家邵雍选紫荆山麓为茔,长眠于“安乐佳城”。伊川古文化遗存丰厚,有古文化遗址72处,古墓葬20处。

伊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其是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清末民初的“中州大侠”王天纵,闻名遐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音乐家时乐蒙、著名记者纪希晨,独领风骚;“文化大革命”中,刘冰因与“江青反党集团”殊死斗争而成为风云人物;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张雅歌、李老乡、王和声、李进学、李寿万、司马武当、都晓、李炳焱、郭勇、赵荣杰在艺术界声名鹊起,杰作频出,为古老的伊川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