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仁慈堂大楼
释义

§ 简介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麻疯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机构。

仁慈堂大楼修建于1 8 世纪中叶,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仁慈堂位于议事亭前地,是澳门第一所慈善组织,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痲疯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机构。[1]

§ 历史

于156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的首任主教贾耐劳(D.Belchior Carneiro)创立仁慈堂,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1905年以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甚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筑模样。

昔日的仁慈堂又被称为支粮庙,据《澳门记略校注》一书所记载,因昔日仁慈堂属下的老人院及医院等慈善机构的职员都会到该处支取薪水。

§ 建筑特点

仁慈堂

仁慈堂创立于1569年,现有建筑修建于18世纪中叶,立面线条最初极为简洁, 19 世纪末根据新古典的表现方式加建现有立面之拱廊部分,至今外貌基本保持不变。

仁慈堂位于市政厅前地,为一砖石建筑,由于后加的两层券廊,赋予它新古典外衣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建筑整体除花岗石柱基外,均粉刷以白色,故即使立面装饰线丰富,依然给人一种安静高雅感觉。建筑物正立面上层为大楼之外廊,下层为宽2米的公众通道。

立面墙身是建在10个方形的花岗岩柱基上,柱基间则以砖券相连,同时,在柱基上均设有壁柱一对作装饰,这种券柱式建筑手法在立面上重覆使用,从而令大楼立面具有一种镂空的效果,建筑物宽22米,女儿墙高度为12.5米,左右分为三部份,中间部份宽22米,其顶上之三角形山花高达16米,打破了建筑物的水平感主面上下两层各开有7个券拱,其中以中间3个较大,而券拱两侧之壁柱在形式及柱式上均有所不同,上层中央三组为爱奥尼式圆柱,两侧4个则为爱奥尼式方柱,至于下层则为科林斯柱式,两侧为圆柱,中间却是方柱,并以叠柱形成出现。

§ 旅游观光

仁慈堂

慈堂昔日为澳门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对於当时以庙会文化为主的老居民来说,仁慈堂又称为支粮庙。其会址仁慈堂大楼白色的外墙展露朴实安静感觉,与其慈善为怀的形象不谋而合,就像白衣天使穿白袍一样。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仁慈堂与澳门龙头产业博彩业有密切关系。原来澳门是中国最早正式发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而第一批以慈善为目的彩票就是由仁慈堂发行。刚好氹仔龙环葡韵现正举行《集彩回顾 —— 老彩票珍藏展》,不妨去细味一下老彩票珍贵之处。

要参观仁慈堂大楼,请从其右巷进入,直上2楼的博物馆,可参观仁慈堂创建者贾尼路澳门天主教第一任主教) 的全身画像、头颅遗骨和陪葬品十字架。在靠墙的位置摆放了一个铜钟,是白马行医院使用过的。这所医院是仁慈堂在澳门建造首间以及中国境内第一所西医院。在墙的另一面,还看到有关天主教会的祭器用品,如18世纪象牙雕刻的圣母像,都是别具一格的珍贵文物。

仁慈堂右巷,现时成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尤其到了晚上,巷子尽头的墙上所挂的灯饰光亮一片,吸引游人的注意。在巷子尽头有一蹲半身铜像,就是刚才提及的仁慈堂创办人贾尼路主教的雕像。据说,这个铜像几十年前原本安放在仁慈堂大楼三角形尖顶上,後来拆了下来,现在重新安放在这里给游人瞻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