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伏羲正姓氏 |
释义 | 太昊伏羲氏一画开天,创始了中国的远古文明,循天道大律,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三者合一,开创了始“正姓氏”的先河。 中华姓氏源于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此三者,都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先民们崇拜上帝,认为上帝能够创造世界,同时认为上帝也能毁灭这个世界。先民们崇拜天道,因为天道上帝创造的天则,不要说人,连草木都得遵循,不遵照天道办事,要受到天道的惩罚;先民们崇拜祖先太昊伏羲氏,因他是“感天”而生的“神人”;先民们崇拜龙,龙在天上,九曲十八弯,威力巨大无比。原始崇拜、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三者融熔成一炉,以无以伦比的神力,威加在太昊伏羲头上,闪烁着一层一层金色的光环,使这位人世间的“上帝”更加伟大了。 太昊伏羲氏以龙作为自已的图腾崇拜,“以龙纪官”。这是一个龙的天下。在这个龙天下里,不是人人都可以称龙的,只有太昊伏羲氏自已称为龙,即使他的妹妹女娲,称龙也要有别。太昊伏羲氏俗称大龙,女娲俗称为“小龙”。在十二地支中,辰、巳同为龙,辰龙为大龙,巳蛇为小龙。太昊伏羲氏一统天下部落万邦,各式各样的子系氏族部落,统称“龙的子孙”。具体的名号,只能作另号命名。这就是太昊伏羲氏龙天下的大一统。 法国人类学家有一个名叫雷纳克的人,他在《图腾崇拜的规则》中曾经这样说过: “氏族及其个别成员都必须采用图腾动物成为自已的名字。” 其实,雷氏说的名字是姓。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 而中国图腾的特点则不同于他们,开始便是祖先的图腾。祖先的图腾是子系部落总的图腾。这个总图腾代表了各个子系氏族。而各个子系氏族,他们又各有各式各样的分支图腾,这样也便于他们相互交往,同时,也将产生起到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历史的远古传时代是一个原始宗教崇拜的社会,这个社会以“神道设教”教化天下。而世界的主体是人,没有人类谈何人类世界?创造世界主要是创造人类,人多了,才构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首要问题是繁衍人类,这个人类的向往,就是人类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人类社会的集中反映,而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则是中华姓氏产生的源头。太昊伏羲氏是龙的图腾,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图腾的祖先。在甲骨文中就有“姓”与“氏”的出现,查典《五经》《四书》及诸子百家的典籍,并没有太昊伏羲氏“正姓氏”的记载,关于伏羲的记载: 如《易经·系辞下》说,一是画八卦,二是结网。 在《尚书·序》中也是如此。 在《史记》中,司马迁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世本》的作者在《作篇》提出了“伏羲以俪皮制嫁娶之礼”。 在《竹书记年》中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帝王世纪》的记载:“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到了唐代,司马贞的《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依然是“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这就是说,从夏、商、周,历春秋战国,历秦汉至唐代,各代史书上均没有太昊伏羲氏“正姓氏”的记述。 “正姓氏”,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伏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在各种典籍中,一直到宋代以前,一直没有出现过伏羲“正姓氏”。太昊伏羲距离宋代五千余年,为什么在宋代由罗泌在《路史》中提出来呢? 到了明代,在《史纲评要·太昊伏羲氏》里,李贽沿袭《路史》,这样记载道:“帝生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姓风。”“上古男女无别,帝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不渎。” 到了清代,在《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里,吴秉权的记载则同《史纲评要.太昊伏羲氏》。 在这里,我们弄清了“正姓氏”的语出,就要进行一番探讨研究了,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罗泌在《路史·太昊纪上》中出现了太昊伏羲“正姓氏”? 伏羲“正姓氏”是怎样产生的?历史反映了什么? 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开始了人类的对偶婚,结束了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制嫁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别血缘”,近亲不得为婚。人类的这个文明是伏羲发现的。而“正姓氏”则是人类文明“制嫁娶”的续篇。 《易经·系辞下》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是个阴阳世界,不交合就没有世界,就没有生生不息,这个交合必须合天道,是异族同类的交合。伏羲“制嫁娶”,发明了“一夫一妻”对偶婚。这是人类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件。《老子》在开篇中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天道是生生不息,人类要生生不息。伏羲“制嫁娶”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但必须“正名”,不正名就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正名”就是“正姓氏”。 人类“正姓氏”这件大功德,应当记在哪位中国古帝王名下? 罗泌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经过审慎地研究,他得了这样的结论: 伟大的炎帝神农氏,开创了一个中国远古农业时代,他没有提出“正姓氏”,甚至连“制嫁娶”也没有提出过。 伟大的黄帝轩辕氏,开创了中华文明时代,他同样没有“正姓氏”的提法与记载,也没有提出过“制嫁娶”。 罗泌对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进行了审慎地研究,对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反复地比较研究,断定在远古时代必有姓氏的出现,在没有文字记载、却有古文明出现的五六千年前,是哪位远古帝王创造了姓氏?从典籍记载看,只有太昊伏羲氏提出了“制嫁娶”。而“制嫁娶”不仅与人类的生生不息至关,而且又必须正名。更重要的是姓氏源于祖先。《礼记·郊特牲》曰:“万物本乎天,人本物本乎祖。”天生万物,天生人。《易经·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核心问题,也是“正姓氏”的核心问题。在宋代,太昊伏羲以历史性、人民性、民族性、广泛性、自觉性的特点,已被官方与民间一致认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这件关系人类文明的大功劳,舍太昊伏羲无人能够盛誉,记在太昊伏羲身上“名正言顺”。所以,太昊伏羲氏“正姓氏”语出《路史》。太昊伏羲遂成了中华民族“正姓氏”的始祖。在此问题上,自从罗泌作了史探性的断论,一锤定音以后,近六百年间,各朝历代关于伏羲伏羲氏“正姓氏”的记载史相沿袭,没有疑义。这本身说明罗泌断论的正确性。这个关系中华民族的重大功劳记在太昊伏羲氏名下,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所接受,原因有四: 一、太昊伏羲氏是中国龙图腾的鼻祖,姓氏与图腾有关。 二、“制嫁娶”是太昊伏羲氏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别血缘”,是关于姓氏的核心问题。 三、姓氏与祖先有关,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五帝之首,这是决定因素。 四、在宋代,太昊伏羲氏的中华民族始祖地位早已被官方与民间所认可。 可见,罗泌在《路史》中,关于太昊伏羲氏“正姓氏”之所出,深得中华民族的赞同与认可。 伏羲“正姓氏”,可以分为“正姓”与“正氏”来说明。 “正姓”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规律。 天生人,人源自天。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夫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个“性”,是什么?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人有了“性”,才作爱,才有人的生生不息,才遵循了生生不息的宇宙大道。孔夫子认识了、揭示了这个大根大本。这个大根大本是人类的首要问题。这个人类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的性崇拜”。当然,包括“天性”即“人性”。没有性,连人都没有。“姓氏”的“姓”,其实,就是“人性”的“性”。在天成象,形而上者谓之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且是规律。人类所共有的、普遍的、自觉遵照的规范。“性”由心生,连汉字中“性”是“心”与“生”二字的合体。甲骨文中“姓”字,是“女”与“生”的合体。“姓”即“性”,其本身不仅反映了宇宙的生生不息大道,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性崇拜。 “正氏”是正地。 在地成形,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律的体现。人类要遵照规律,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太昊伏羲氏时代是原始畜牧社会,已是父系社会,遂水草而居。我们应当把“氏”理解为“居地”,“男居地”部落村。对于这个“居地”的具体理解,应当同鸟儿繁殖的“窝”、走兽类繁殖的“洞”、爬行动物繁殖的“穴”一样,是生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生殖繁衍的居所。所以,“氏”是人类顺从天道生生不息的地方。万物是天生天杀,人也是天生天杀。人类的生生不息,不仅仅是防御野兽的袭击,更重的在于人类自身的繁衍,群婚、乱婚与近亲交媾,都将使人类走向灭亡。因此,必须依生生不息的天道行事。天道在八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就是乾天坤地定位,离火坎水不相射,震雷巽风不相击,艮山兑泽各居其位。这样,就保证了八卦宇宙规律的最高理想境界“中”“和”“中和”。 《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育万物”的唯一大道。伏羲行天道,正其姓,正其氏,正其名,其实质是中其性,中其氏,中其名,使人类健康地生生不息。 “中原”古称“中国”。这个“中??宙天道的最高境界,也是《易经》的最高思想境界。中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所以,至今在中原人说“好”、“是”、“行”、“美”、“善”等肯定词时,都用“中”字表达。“中”所表达的内容,不知要比其它形式的表达要高多少倍! 从宋代起,在中国的“三皇五帝”中,在中华民族大族谱中的三皇五帝,除太昊伏羲氏有“正姓氏”的记载之外,不论哪位远古帝王,都没有涉及到“正姓氏”之说。这说明下列几个问题: 一、太昊伏羲氏姓“风”,是有史记载的“姓”之始,“氏”之始。这里是说太昊伏羲氏开辟了中国“姓氏”的文明。“风”是中国第一姓。 二、太昊伏羲氏的所谓“正姓氏”,正者,这里引申为“创始”“发明”“确立”。“正姓氏”者,确立并使用了姓与氏,为天下部落氏族正了姓,正了氏。天下龙的子孙有了姓氏。 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从太昊伏羲氏所处历史时代是父系社会之始,太昊伏羲氏始“正姓氏”,是中华民族“正姓氏”的祖先。 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远古时代的“姓”与“氏”是两个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地方。“姓”是指母祖,也泛指祖宗,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而“氏”各个氏族的宗祖,也泛指祖。“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有了自已生殖繁衍的居地。这是人类历经多少万年走向文明的一步。 从太昊伏羲氏起始,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这个历史时期相当于新石器中、晚期时代,具体说即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至5000年左右。 “制嫁娶”是“正姓氏”的基础,“正姓氏”是“制嫁娶”的前提。“别血缘”是“制嫁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正姓氏”的关键之所在。“正姓氏”中体现了“制嫁娶”中的“别血缘”。 “姓氏”的产生还一个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它就是伏羲“通媒妁,制嫁娶”后,实行“一夫一妻”对偶婚“夫妻”的出现。“夫妻”的出现,也即是“家庭”的出现。“家庭”的出现非同小可,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出现,同时也是私有制的萌芽。 在太昊伏羲氏时代以前,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人们认为人类的生育是上帝所赐,跟男子并没有什么关系。经过人类多少万年的观察,古人发现了上帝的一个秘密:如果男女不交媾,尽管人们期望女子生儿育女,人的希望还是不能如愿;只有在男女交媾之后,对上帝的祈求才能凑效。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从“乱婚”“抢婚”,发展到“群婚”,即此部落一群男子与彼部落一群女子交媾,后来又发展到彼此部落部族的男女交换,这就是男儿“出嫁”到女方部落,这种婚姻形式,交媾完毕,男儿又回到原来的女方部落,显而易见是母系社会的事。这是一个比较文明的一种形式。后来,又发展女儿“出嫁”到男方部落,交媾后又回到女方部落,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家庭”的概念,人类在寻找人类文明与健康发展的方式。 太昊伏羲氏发现了“乱婚”“抢婚”和“群婚”。这样的男女交媾,虽然说并非不“道德”,但确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族内亲亲乱媾,在人类学上是一大忌,会出现幼儿的崎形与痴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发展。太昊伏羲氏移风易俗,“通媒妁,制嫁娶”,实行“对偶婚”。这位老祖宗,制定了中国远古时期的“婚姻法”: 一、一男配一女,称为“夫妻”,只有夫妻才能交媾。 二、婚姻实行男婚女嫁,女子要到男方部落“安家落户”。 三、男女婚配,要由酋长或者长者做媒人来说合作证。 四、结婚必须男方给予女方送两张兽皮为婚礼,给予约定。 五、在同一氏族内,亲亲不准婚配。 在人类历史上,太昊伏羲氏的“制嫁娶”,实行一夫妻的“对偶婚”,不仅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与发明,同时,在人类学上也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与进步。 在太昊伏羲氏“制嫁娶”之后,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伟大的文明,这就是“正姓氏”。 “制嫁娶”男方部落需要称呼,女方部落也需要称呼,此部落需要称呼,彼部落也需要称呼。人多了,只需要名的称呼远远不够用了。这就需要用一个有说服力、能区别远近亲疏与辈份的称呼,这个称呼,名字远不能表达,因为人的增多,重名的需要区别。这个能准确地叫出是此是彼,并能区别辈份的称呼,这就是太昊伏羲氏的“正姓”的由来。 “姓”可以概括下面几个特点: 一、太昊伏羲氏自姓为风,姓由祖定。 二、“姓”是母之所出,是父母之所出,出于同一血缘。 三、“姓”明确了人伦血缘关系,诸如兄弟姐妹,舅叔姨姥等关系。 四、“姓”具有遗传性与连续性,父姓何姓,后裔何姓,是一个氏族共的称号。 五、后裔子女不论男儿女孩皆随“父姓”,而不随母姓。 六,同姓不通婚。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正姓氏所发挥的文明作用,怎么估价都不过分。不仅如此,它所带来一系列的“副效应”。 而“氏”有下面凡个特点: 一、“氏”明确地表示了氏族的归宗,表示了亲亲血缘,像祖先一样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不仅属于祖宗,不仅属于氏族,而且属于个人,是一个氏族共同拥有的神圣称号; 二、“氏”是表示男人; 三、“氏”是表示了居地。 从此,就出现了男人称氏,也就是就说,男人有姓、有氏,又有名,诸如风柏皇氏,其“风”是姓,其“柏皇”是名,其氏表示是男性。而女人,只有姓,只有名,而没有氏,诸如“风柏皇氏”,其“风”是姓,其“柏皇”是名,全姓名称“风柏皇氏”。在名字后面没有氏,说明是个女人的名字。辈份的区别在于名的中间一个表示的字,诸如“风柏皇氏”,其中的“柏”,可以用地方或者物的字表示,同辈的皆可用此字,诸如“风柏皇氏”“风柏连氏”“风柏陆氏”“风柏襄氏”他们都是同辈,用同一个“柏”字表示,而其长一辈或者说免一辈的人,他们就用另一个地方或者物的字表示了。这样以来,一听到名字,一是能明白的知道他的祖先是谁,也就是出自何姓,二是能明白的知道是男是女,三是能明白的知道其是何辈份,四能明白的知道其名字。 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太昊伏羲氏以后的各氏,清楚地可以看出,社会已经发展到原始畜牧时代,在获取生活资料方面,男子起主要作用,从各部落到氏族部落,掌权的全是男性,母性从主权地位已经逊位到次要地位。男性称“氏”,在各典籍的记载中,太昊伏羲氏之后有十五代,如“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氏皆袭伏羲之号。” 太昊伏羲“正姓氏”的理论根据是八卦。太昊伏羲发现了近亲交媾生殖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如何解决这个关系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伏羲发现自然规律是“远长近短”,这个自然规律是宇宙规律,天人本一,当然适合于人。在八卦中,乾天男阳,坤地女阴,天地有距离才能长久保持中和平衡,水火有距离才不相射,风雷不交才能相安,山泽不相与才能各自存在。如果天地交了,那就要天塌地陷了;如果水火交了,水要变成气了;风雷交了,那就要炸雷了;如果山泽相合了,大山就难于各自存在了。反过来,要有新生,必须阴阳相交。这个阴,这个阳,应当是远距离的阴阳,才能产生新的物种,同类不能相生,这就是伏羲的“制嫁娶”,即“一夫一妻”的对偶婚。“一夫一妻”,一阴一阳,交媾繁殖应当是不同的氏族、不同的血缘。伏羲由“制嫁娶”“别婚姻”,以正其名,曰“正姓氏”。 “姓”实质是“性”,可以理解为是“性崇拜”,是男女交媾的“性崇拜”。因为从“一夫一妻”对偶婚起,已经发现了男精女媾能生儿育女。人类发现了“交媾”生人是“性”的驱使。在人少兽多的时代,人太宝贵了,太少了。“性”能生人,“性”,太可崇拜了。“性”是天性,是自然,“性”是生生不息之源。“天生人”,人性即天性。“性”是上帝的化身! “正姓”实为“正天”,正天道;“正氏”实为“正地”,正地道。伏羲“正姓氏”,把天、地、人三者贯通了。 关于氏的命名与形成,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所确定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图腾姓氏说。 图腾崇拜是中华姓氏重要源头。太昊伏羲氏是龙的图腾。龙是一个虚拟的神秘复合物,然而,龙的形象耐人寻味。龙的“角似鹿,头似马,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耳似牛,掌似虎”。这说明在龙的部族里,有鹿氏氏族部落,马氏氏族部落,虾氏氏族部落,蛇氏氏族部落,蜃氏氏族部落,鱼氏氏族部落,鹰氏氏族部落,牛氏氏族部落,虎氏氏族部落等,他们分别是鹿氏、马氏、虾氏、蜃氏、鱼氏、鹰氏、牛氏、虎氏等,有天上的飞禽,有地上的走兽,有水里的游鱼,是天下的代表。他们都是太昊伏羲氏重要骨干氏族部族,是龙天下的支柱。这八种氏族图腾汇合成龙,既代表天下总的图腾崇拜物,是天下共同的崇拜,同时也是祖,也是姓。 二、五行氏说。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遂之,有木氏、火氏、土氏、金氏与水氏的出现。这五个部落非同小可,他们均是强大、有影响的部落。他们各自崇拜木神、火神、土神、金神与水神。 三、居地氏说。 根椐居地的不同,而各各得氏。氏族居住在哪里,得何氏。居住在河畔为大河氏,居住在湖畔为湖氏,居住在大山为大山氏,居住在大丘为丘氏,居住在深谷为谷氏。他们分别以大河、大山、大丘、深谷为神,认为是大河神、大山神、大丘神、深谷神保佑了他们的氏族,不要说遇到大的灾难,就是平时稍有不顺,他们也要对自已所崇拜的图腾神祈祷。这就是河氏、湖氏、大山氏、丘氏、谷氏等的出现。 四、动物崇拜氏说?护神,除龙之外,对他们氏族起到了无与论比的佑护功能。在这个部落里,他们的氏族崇拜动物,诸如猪、狗、狮、骆驼、狼 、豹及牛、马、羊、鹿、虎、驴、象等,他们分别以这些动物为氏。这些对动物崇拜的氏族,视自己所崇拜的动物为图腾神,不猎取,不杀生。虎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虎的虎尾;狗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狗的狗尾;豹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豹的豹尾;牛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牛的牛尾;马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马的马尾;鹿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鹿的鹿尾;羊氏族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羊的羊尾。这些酋长各自戴着自已图腾神的神尾,犹如自已的图腾神在跟随着他们,保佑着他们。 五、植物崇拜氏说。 有的部落崇拜植物,认为植物是他们的保护神,除龙之外,对他们氏族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佑护功能。他们认为植物神圣不可冒犯。在这个部落里,他们的氏族崇拜植物,有的氏族认为柳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以柳为氏;有的以为杨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就以杨为氏;有的以桐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就以桐为氏;有的以为楮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就以楮氏;有的以为柏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就以柏为氏;有的以为栗树神保护了他们的氏族,他们就以栗为氏;等等。这就是以植物为崇拜神的柳氏、杨氏、桐氏,楮氏、栗氏等的出现。这些氏族对他们所崇拜神树倍加保护,不准坡坏,把各自崇拜的树枝编成头冠,戴在酋长的头上,以保佑氏族成员的平安,遇到灾难 也在祈祷自已所崇拜的图腾树。 六、飞禽崇拜氏说。 有的部落认为飞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而且飞禽对他们的部落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所以他们崇拜飞禽。在这个部落里,有的崇拜苍鹰,有的崇拜玄鸟,有的崇拜凤鸟,有的崇拜爽鸟,有的崇拜青鸟,有的崇拜丹鸟,有的崇拜祝鸠鸟等等,这就是以鸟为图腾崇拜的“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鸟氏”等氏族“氏”的来历。他们的氏族酋长头冠上,戴有图腾神鸟的羽毛,意味着图腾神鸟护卫着他们。 七、花神崇拜氏说。 有的部落氏族崇拜花神,认为花神保佑了他们,他们的氏族对花非常崇拜,有的崇拜蓝花,有的崇拜红花,有崇拜白花,有的崇拜黄花,有的崇拜青花,有的崇拜澄花,有的崇拜紫花。于是,他各自用自已所崇拜花的颜色作为自已氏族的“氏”。各氏的氏族酋长的头冠上,各自为本氏族所崇拜颜色的花环。这意味着他们的图腾崇拜神保佑着他们。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氏族所发展的支系越来越多了。当他们的氏族出现杰出人物的时候,也有新的氏族出现,随着也出现新图腾崇拜。但对龙的图腾崇拜,仍然是至高无上地崇拜。任何一个氏族,如果放弃龙的崇拜,那将像放弃上帝的崇拜一样,会遭受到周边氏族毁灭性的攻击。这正如《帝王世纪》所说的“无怀氏凡十五氏皆袭伏羲之号”。这十五代“人王”或者说是“部落联盟酋长”,虽然名为各氏等,他们都称“伏羲之号”,也就是伏羲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了。这里的“伏羲”像后世的“国王”一样,成为后世人王的“王冠”。像大庭氏,他的全名应是“伏羲大庭氏”,柏皇氏的全名应是“伏羲柏皇氏”等。这是说这“十五代”皆袭了太昊伏羲氏龙的图腾崇拜,“十五代”皆皆风姓,各代均以“氏”称。从这里也反映了中华龙的子孙的历史性与传承性。不少典籍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例如: 《庄子》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时代,从容成氏历十二氏至神农氏,全为氏。 《遁甲开山图》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伏羲氏历十七氏而至无怀氏,全是氏。 《汉书·古今人物表》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庖牺氏历十八代而至帝鸿氏,全是氏。 《帝王世纪》所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庖牺氏历十六代而至无怀氏,全是氏。 《金镂子》所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容成氏历十六代而至无怀氏,全是氏。 《三皇本纪》所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五龙氏至历十七代而至无怀氏,全是氏。 《通鉴外记》所记载的同《帝王世纪》,也全是氏。 《路史》所记载的中国远古传说人物,从史皇氏十五代而至无怀氏,也全是氏。 上述典籍说明,中华民族的各氏远祖,并没有记载其姓,只记载其氏。从这儿可见“祖先”与“风姓”的统一性、继承性与历史性;同时也很清楚地看到氏的统一性、各异性与独立性。所记载各代人物,“氏”倒是能区别何代何氏的标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从不数典忘祖,不仅远古是这样,数千年后,远祖的图腾与姓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仍然是千古相传。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 太昊伏羲氏的都地在陈,即河南省淮阳,他的后人封在任、宿、须句与颛叟。 据《左传》说杜预注:“任在今任城县”,在今山东济宁县境内; “宿东平无监县”,在今山东省的东平县境内; “颛臾在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在今山东省的费县境内; “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内。 任等到“四地”全在鲁境。 这是说太昊伏羲氏后裔被封为任氏、宿氏、须句氏与颛臾氏。 太昊伏羲氏时代之后,史家共认为是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炎帝姜水成”,“故姓姜”。这位远古帝王仍然以龙的图腾为自已部族的图腾崇拜。 炎帝的主要封国部落主要有:申、吕、齐、许。 申在河南省唐河县境。 吕在河南省南阳县境。 许在河南省许昌市境。 齐在山东省的东北部。另外还有纪、向、州与共工四氏的出现: 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纪人伐夷。” 向:《左传·隐公二年》记载:“莒人入向。” 州:《左·恒公五年》记载:“州长公如曹。” 共工:《汉书地理志河内郡共县》班固自注说:“古国。”这就是《庄子让王》篇内所说的“共首”,《荀子儒孝》篇所说的“共头”,在河南省辉县。 《世本》记载:“许、州、向、申,姜姓也。”《汉书地理志沛郡》班固自注说:“故姜姓,炎帝后。”说他们是炎帝的后裔,并非出自周的封国。 从两千多年前的《左传》记载考究,申、吕、齐、许、纪、向、州与共工氏皆姓姜,但他们因居地各得了“氏”。 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姓只有一个,这就是炎帝神农氏的“姜”姓。至于申、吕等八氏,其姓皆为“姜”。他们的姓为周代所封的“氏”,后来,“姓”与“氏”合一后,“氏”成了为申氏、吕氏、齐氏、许氏、纪氏、向氏、州氏与共工氏等八“姓”了。 炎帝神农氏之后是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这位“黄龙体”的“天子”,“因姬水成”,“故姬姓”。有学者研究,“姬”者,“女”旁表示其出自何部落,“臣”字本为熊的足印儿。“姬”者,说明黄帝轩辕氏其父是熊的图腾崇拜。黄帝轩辕氏的姓氏仍旧沿袭了历史的习俗。帝王是姬姓,那么,天下各氏族部落均是帝王的子孙,是他的“子民”,当然姓姬。这样的历史沿袭,一是便于保持统一的龙图腾崇拜;二是天下都姓姬,利于原始宗教崇拜;三是天下一姓,不允许第二姓的出现,也利于他治理天下,保证其绝对权威。以居地别氏,有姓,有氏,有名,流传千古。像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所说的这四人,全是名字,既不是姓,也不是氏,而是司马迁“直呼其名”的记载。 在太昊伏羲氏时代,天下只有一姓,便是“风”姓。 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天下只有一姓,便是“姜”姓。 在黄帝轩辕氏时代,这位远古帝开始封姓。在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姓?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晋语四》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己、祁、滕、箴、妊、苟、僖、吉、儇、依是也。唯青阳同夷鼓同巳姓。” 在黄帝轩辕氏时代,开始赐姓。黄帝轩辕氏在十四子中,包括黄帝轩辕氏本身的姬姓,共赐十二个姓。这就姬、酉、巳、祁、滕、箴、任、苟、僖、吉、儇、依等。黄帝轩辕氏为什么赐十二姓? 我们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探讨。 黄帝轩辕氏带领先民开发原始农业,研讨医药经典,发明指南仪,制造干戈、战车,烧制陶器,冶炼宝铜,立铜为币,定历法律率,官有官室,民有定居,集五行之大成,立干支算数等方面,对人类文明都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史载在太昊伏羲氏作甲历之后,就是这位远古帝王作甲历了。因此,《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黄帝轩辕氏“二十五子”与其封十四子“十二姓”大有讲究。 “二十五”数是“天数之和”,“十二”数是地支之数。《易经·系辞下》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黄帝轩辕氏是位非同小可的“上帝”“大巫”,是一位运数神算、通天绝地的伟大帝王。黄帝轩辕氏有二十五个儿子,并非是黄帝轩辕氏血缘关系的“儿子”,而是其支柱天下的二十五个氏族部落。这是“天子”生的二十五个“顶天柱”,在支撑着黄帝轩辕氏的“龙天下”。黄帝轩辕氏是人世间的“上帝”,是天子,这位人世间“上帝”所生的二十五子是天子的儿子,但这些龙子在局部说,也可以称为“天子”,他们是一方一氏族部落的“天子”。此二十五子,是天下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古文化“天人合一”的集中表现。这二十五位上帝的“天子”,依黄帝轩辕??文明了。因此,才有“地支”“十二数”的出现。 “地支”也称“十二支”,又称“十二地支”,还称“十二子”是古时表示年月日时的符号。具体说即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支指树枝。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地支为“十二子”。《史记》《汉书》《说文解字》对地支的具体解释,其原始意义及排列顺序是指万物生、长、化、收、藏,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代表事物的产生、发展、壮大、消弱、灭亡、更生的整个过程。地支配属阴阳、五行、八卦、方位、时间等,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黄帝轩辕氏赐十四子十二姓,可见其用心之良苦了。他愿龙的子孙照天道大律行事,依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十二数全包括了,缺一达不到万物循规蹈矩的发展规律,缺一达不到龙的子孙的万代昌盛不息。 在黄帝轩辕氏赐子的十二姓中,“皇天上帝”所有的后代都在其中了。不仅有太昊伏羲氏的后代,也有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例如己姓、苟姓与任姓,这三姓在《左传》中都有记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为何黄帝轩辕氏命十二姓中也包括此三姓,说明从太昊伏羲氏至炎帝神农氏、至黄帝辕氏的大一统,是龙的图腾崇拜的继续;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历经各代大融合而形成的主流与本质。同时,在这儿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远祖对于“龙天下”“龙的子孙”大一统所作的杰出贡献。 黄帝轩辕氏时代赐十二姓之外,再没有赐其它姓。但这“十二姓”,随历史的前进,氏族的发展,也在不断地生发。仅一个姬姓,到了春秋战国,就生发了十四姓。据《左传》记载,有十四氏姓姬。他们分别是“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芮、贾、狐、耿、骊戎、鲜虞等到十四氏。 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晋侯使司女叔来治杞田,弗尽归也......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 芮:见于《左传·恒公三年》疏引《世本》云:“芮、魏皆姬姓。” 贾:见于《左传·恒公九年》疏引《世本》。 狐: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条注。 耿:见于《左传·闵公元年》“晋升侯作二军”注。 骊戎: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条注:“骊戎男女以姬姓。”在陕西省临潼县,古代传说,“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相当强大,几乎有替代殷朝,遮蔽初兴周的形势。 鲜虞氏:见于《国语·郑语》韦昭注谷梁传昭公十二年注疏中引《世本》说,今河北省正定县。 祝氏:见于《史记·周本纪》云:“黄帝之后于祝”。 黄帝轩辕氏的部落氏族,因居地得氏的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芮、狐、贾、耿、骊氏、鲜虞、祝等十六个氏族部落,他们全是周代代分封的“氏”后姓氏合一的“姓”。这十六氏是黄帝轩辕氏所赐十二姓时,并没有得姓。他们全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 黄帝轩辕氏之后是少昊金天氏,少昊金天氏是黄帝轩辕氏的长子玄嚣,因居地得氏,是为青阳(安阳),因“师太昊之道”,所以称“少昊”。因五行所配,少昊得金,所以称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之后是颛顼高阳氏。颛顼高阳氏是黄帝轩辕氏次子昌意的儿子,即黄帝辕氏的孙子。他因居高阳(古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得氏,遂成天下之号,所以称颛顼高阳氏。 颛顼高阳氏之后是帝喾高辛氏。帝喾高辛氏是黄帝轩辕氏的曾孙,因居高辛得氏,遂成天下之号,所以称帝喾高辛氏。 尧是帝喾高辛氏的儿子,是为帝尧陶唐氏,也是因居地得氏,遂成天下之号,所以称帝尧陶唐氏。 帝尧陶唐氏之后是帝舜有虞氏。他是黄帝轩辕氏的第八世孙,因居地得氏,遂为天下之号,所以称帝舜有虞氏。 遥遥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从太昊伏羲氏至炎帝神农氏,从炎帝神农氏到黄帝轩辕氏,中华古姓氏伴随着龙的图腾,一脉相传。至黄帝轩辕氏之后,一直到舜、禹,各各古帝,皆皆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即龙的子孙。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姬氏。” 在中国的古史传说时代,中国的三皇五帝从太昊伏羲氏始,“姓”便是天人合一、人祖合一、神人合一的产物。从太昊伏羲氏以降的这些古帝王,全部是“因居地得氏”,强烈地反映了姓氏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姓的概念、姓氏的实质、姓的表现形式沿袭数千年没有变化,一代接一代地传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