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释义

§ 领导致词

中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研究院于1950年3月1日成立,是我国铁路行业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院,2002年由国家事业单位转制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咨询等业务为一体的铁道部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促进中国铁路科技进步为己任,坚持“行业服务为立院之本,成果转化为兴院之策的”建院方针,发扬“创新、勤奋、严谨、和谐”的院风,以建设成为“国家级的铁路行业基础研究基地、大型综合科研试验基地、关键系统技术集成基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紧密围绕铁路既有线提速、高速铁路建设、铁路重载运输、铁路信息化、铁路运输安全保障、铁路装备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等技术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服务。近年来,伴随铁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铁道科学研究院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高速发展。

铁道科学研究院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为中国铁路科技进步献智献策。相信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历史沿革

中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成立50多年来,历经创建、发展、文革、恢复与振兴以及改革与发展5个重大历史时期,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路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历史与共和国的铁道建设事业紧密相连。1949年11月,新中国诞生仅仅一个月,国家百废俱兴之际,铁道部即决定筹建铁道科研机构。1950年3月1日,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唐山正式成立,唐振绪任所长。同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领导机构迁京,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为研究所所长。

从50年代开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就坚持“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的办院方针,建所伊始就组织力量投入备受战争创伤的铁路网的恢复运营和解放初期的新线建设;1956年铁道研究所扩建为铁道科学研究院(茅老任院长)后,科研人员参与编制了《1956-1967年铁路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并成为实施规划的主要承担者;60年代,全院8个研究所,370多名科研骨干分别主持或参加了成昆铁路几十个会战,攻克了一批技术难关,在地势险峻、地质复杂的西南山区,为修建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做出了突出贡献;科研人员完成了青藏高原铁路、援坦赞铁路,先后参与研究、试验和技术攻关的南京长江大桥、湘桂线红水河斜拉桥、安康汉江薄壁箱型钢梁斜腿刚构桥,代表着中国建桥技术的先进水平;80年代,大批科研骨干投身于“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建设,承担了大秦铁路双线电气化万吨重载运煤专线和大瑶山双线长隧道以及客运扩编、行车安全保障的重要科技攻关任务;90年代,在广深线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攻关、既有干线提速研究和试验、京沪高速铁路总体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京九铁路建设配套工程等重大攻关项目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50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从小到大,已发展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院,成为铁路科研、试验、工业产品及材料检验、科技信息和标准计量中心。全院现有职工23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40人,占职工总数的69%。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1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755人。

建院以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岩土工程、轨道结构、无缝线路、桥隧建筑、水工水文、工程爆破、结构振动、沙漠冻土等特殊地质路基、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编组站自动化、车站计算机控制、调度指挥、无线通信、光纤通信、数据传输、电子计算机应用、金属及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工艺、无损探伤技术、自动检测、客货运输组织、运输经济、装卸机械、基础标准、科技信息以及软科学研究等方面,承担了国家和铁道部几千项科研课题,取得科技成果268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59项,省部级奖611项。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在科研开发实践中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1978年以后,陆续建立了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已招收和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共计500余人。全院出版各类专业技术刊物12种(含内部刊物2种),拥有图书、文献资料30余万册。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铁道部的支持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积极加强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与国际铁路联盟、国际重载协会及美、日、俄、法、德、瑞典、波兰、韩国等10余个国家及国际知名企业以专家互访、建立合作关系、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客座教授、长期技术合作、进出口产品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知名度正不断提高,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中国铁道科研开发机构。

§ 客票室概况

中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客票室是顺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开发建设,从所内软件、硬件、自控等多个部门抽调的同志加上原运经所计算机室的部分同志,于1996年组建而成的,是铁道部客票总体组的一部分。客票室还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异种机、多平台的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模拟试验室。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在全路的应用是该室取得的重大科研开发成果。系统分中央、地区和车站三级,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并实现全路范围的异地售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0年COMPUTERWORLD SMITHSONIAN 国际信息技术奖。此外,客票室还开发出了铁路小站售票系统、列车移动补票系统等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 环行铁道试验线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东端的环形铁道试验线,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形铁道综合试验基地的主要试验设施,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一个铁路综合试验基地,占地约2200亩,1956年经铁道部腾代远部长批准建设,1958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它为铁路设施的改造、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开发、运输能力的提高、运输安全的保证、运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研究试验场所。

环形铁道试验线包括外环线、内环线、站场线、三角线、联络线、入环线、牵出线、库线、渡线和展示线,全长35943.876米(见线路总表)。

为了满足试验要求和保证数据的准确,整个环形试验线包括环内线,除上环线与大环线设道岔外,交叉处均为拨道点,这是环形铁道试验线的一大特点。

主要技术参数

外环全长9公里,全环曲线半径1432米;内环全长8.534(8.506)公里,设有1.473(0.864)公里直线和350、600、1000米不同半径的曲线联接。

站场线总计七股道,延长6975.27米,最长股道1180米(有效长1080米),可进行长大列车编解。

环形试验线已实现全部电气化,电气化接触网延长27.8线条公里。

此外,还设有为机车调头用的三角线,为机车通过试验用的R-125米半径的曲线和机车车辆联挂试验用的R-250米半径的曲线。

内环直线段带有6‰,9‰的坡度,可进行阻力试验和坡道代数差试验。

试验能力

利用环形试验线可进行机车车辆、铁道建筑、通信信号、铁道电气化设施、客货运输、特种运送等多专业的科学试验,主要有:

(l)国产各型电力、内燃、蒸汽机车的研制参数及性能鉴定的各种试验;

(2)进口各型电力、内燃机车的验收和性能试验;

(3)国产与进口各型车辆的制动和走行性试验;

(4)线路结构和线路强度试验以及线路部件(包括钢轨,轨枕,弹性垫层,扣件等)性能试验;

(5)路基承载力和路基变形试验;

(6)轮轨关系的综合试验;

(7)有线及无线通信设备性能的试验;

(8)各种接触网悬挂方式与其另部件性能的试验;

(9)各种供电方式的试验;

(10)货运重载列车牵引和制动性能的试验;

(11)客运列车扩大编组的牵引和制动性能的试验;

(12)组合列车遥信遥控同步操纵的试验;

(13)长、大、重及特种危险品的运送试验;

(14)准高速(180Km/h)机车车辆及线路试验。

完成的主要工作

四十年来,共进行 各类试验400余项,直接为铁道运输生产服务。其中,一些重要的试验,如万吨列车牵引试验、旅客列车扩编试验、动车组试验、进口各型内燃、电力机车验收试验、140运载火箭燃料运输试验、准高速试验、与日本国铁合作完成的轮轨关系试验、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进行的轮轨磨耗试验等,对我国铁道科学技术和铁道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环形铁道试验线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在我国铁路建设和重大技术攻关以及国际铁路合作、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