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远征军
释义

§ 组建背景

中国远征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1]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依照协定求助由中华民国组建远征军协防缅甸,远征军司令长由罗卓英担任(而后史迪威的压力下以杜聿明接任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当时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 战斗历程

第一次远征

作战

中国远征军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1942年2月16日,蒋介石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1942年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1942年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1942年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但自身伤亡也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1942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而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2] 1942年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1942年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1942年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1942年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1942年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942年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1942年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因此时防守棠吉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主动放弃棠吉。

1942年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撤退

东线方面,第6军于1942年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退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1942年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1942年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1942年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介石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3]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1942年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终于成功从东面山坡将日军阵地撕开一条缺口,部队突围而出,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结果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约13000余人。

第二次远征

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训练

中国远征军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1942年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国民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介石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反攻

全副美式装备之中国远征军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配属于新一军的战车第一营与新二十二师之六十六团所属步兵营在3月3日的瓦鲁班战役中迂回奔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而后此日被国军明定为装甲兵节以兹纪念。

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先前以空降奇袭密支那的麦瑞尔突击队联合围攻攻克此地。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休整了2个月并保护密支那机场不受日军收回,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借助空运运抵缅北前线换装训练,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然而12月初日军一号作战的攻势推进至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反攻初具成果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于雨季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日军工事齐全并占有地利,该师五攻未克,损失惨重。7月1日攻坚行动改由第8军接手,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远征结果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4]

§ 主要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战斗开始后,新38师即在大比河南岸截住日军的迂回部队,而新22师在孟关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果断决定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113团于3月5日抵达瓦鲁班,将其包围后发起攻击。3月1日,美军第5307部队突击队抵达瓦鲁班东北面地区,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

同古战役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争取时间,掩护远征军主力向同古一带集结。而主力第5军迟迟末集结,造成200师牺牲很大,但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将右冀空开,造成日军包围200师,在孤军无援情况下,200师主动撤出同古。

仁安羌之战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取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这一仗的胜利,全面提高了中国远征军的威信。

孟拱河谷战役

1944年3月14日,驻印军乘胜攻击孟拱河谷。3月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第2师团各部都是新38师手下败将,全无战意,到25日,114团攻克筑有坚固工事的孟拱,田中新一从地道狼狈逃走。

密支那战役

1944年4月24日,新22师和新38师向各自目标攻击前进。7月以后,孟拱、加迈之敌已被歼灭,密支那成为一座孤城。7月18日,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 ,在当地华侨的带领下,冒雨绕到日军背后。次日凌晨,“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惶恐地逃出战壕,仅4、500人用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被逼到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此役,共击毙日军2000余人,俘70余人。经过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松山战役

1944年9月1日,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副军长李弥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9月6日,李弥被人从主峰扶下来,据目击者描述:“李弥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形”。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

滇西缅北战役

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作战路线图

1943年,经过刻苦训练并接受了先进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和中国滇西远征军,于10月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远征军似两把尖刀,左右夹击,血战17个月,解放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云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000余人,缅北、滇西从此不见敌踪。

腾冲战役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腾冲攻城战役历时42天,远征军全歼日军3000余人,以全胜战绩收复腾冲。战役中,该集团军9000多名将士英勇捐躯。腾冲之战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滇缅战场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强渡怒江战役

强渡怒江战役,是1944年5月至7月,在中日战争的缅北滇西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在云南西部怒江西岸对日军第33军所部的进攻作战。强渡怒江战役为中日战争晚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云南怒江与缅甸边境,起始时间为1944年5月。攻击部队为驻昆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第一方面军总部直辖部队司令卫立煌率领的中国国军53军(军长阙汉骞)与54军(军长周福成)共两万余人,守军则是日军第56师团及53师团。该战役,强渡怒江的中国军队成功的于缅甸北边建立桥头堡,56及53师团日军则在反攻无力下于7月中旬退守中缅边境之外的龙陵松山,中国军队消耗巨大,日军56师团主力21000人则几乎全灭。

§ 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 林蔚

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

第5军 杜聿明(军长)

第200师  戴安澜(师长)

新22师 廖耀湘(师长)

新96师 余韶(师长)

新兵训练处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辎重兵团 杜洪范

第6军 甘丽初(军长)

第49师 彭壁生(师长)

第93师 吕国铨(师长)

暂编第55师 陈勉吾(师长)

第66军 张轸(军长)

新38师 孙立人(师长)

新28师 刘伯龙(师长)

新29师 马维骥(师长)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 李志鹏(师长)

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

(1943年初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参谋长 萧毅肃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 王凌云(军长)

钟松(副军长)

第9师 张金廷(师长)

第33师 杨宝(师长)

第76师 夏德贵(师长)

辎重团 段寿涛

第6军 黄杰(军长,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 顾葆裕(师长)

新39师 洪行(师长)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 钟彬(军长)

陈明仁(副军长)

新28师 刘又军(师长)

第87师 张邵勋(师长)

第88师 胡家骥(师长)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 李志鹏(师长)

第200师 高吉人(师长)

第5军炮兵营中国远征军中最年轻的战士——第14师年仅12岁的李留培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 周福成(军长,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 赵镇藩(师长,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 张玉挺(师长,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 方天(军长,阙汉骞继任) (1944年4月第14师、第50师调入缅甸,同年8月编入新6军序列)

第14师 龙天武(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

第198师 叶佩高(师长)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8军山炮营

辎重团 雷震波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

远征军司令部直属部队

第8军 何绍周(军长)

李弥(副军长)

梁筱斋(参谋长)

荣誉1师 汪波(师长)

第82师 王伯勋(师长)

第103师 熊绶春(师长)

第93师 吕国铨(师长)

炮兵部队指挥部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部 傅克军

通讯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 郑坡

中美联军、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表

(1942年至1945年5月)

联军总指挥 史迪威(索尔登继任)

参谋长 柏特诺

中国驻印军 郑洞国(军长,1944年8月升任联军副总指挥)

参谋长 舒适存

新38师 孙立人(师长,兼副军长)

新22师 廖耀湘(师长)

新30师 胡素(师长,新30师于1943年10月调入印度)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 军长 孙立人(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38师 李鸿(师长)

新30师 唐守治(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1944年底新6军新22师、第14师奉调回国,第50师编入新1军序列)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6军 军长 廖耀湘(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22师 李涛(师长)

第14师 龙天武(师长)

第50师 潘裕昆(师长)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30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加拉哈特部队) 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美国空军

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 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辖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

第十航空队[5]

§ 阵亡将军

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齐学启将军,新38师副师长,垫后掩护主力转移并沿途收容伤兵,被日军偷袭,伤重被俘,后在仰光战俘营被汉奸刺杀身亡。

洪行将军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 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牺牲。

闽级廉将军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云南保山牺牲。

吴一彬将军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牺牲。

戴安澜将军中将(追授),第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牺牲。

林泽明将军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牺牲。

柳树人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

李著林将军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牺牲。

陈凡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张健洪将军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

李懿将军少将(追授),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团长。1944年11月29日,在腾(冲)龙(陵)战役中牺牲。

覃子彬将军少将(追授),第54军198师594团团长,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北斋公房时殉国。

§ 纪念

墓碑

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玛格丽塔墓地,位于印度阿萨姆邦雷多

新三十八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

新二十二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

萧竹青墓地,位于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贾瑞普(Jairampur)

中华民国驻印军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华民国驻印军第十四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华民国驻印军第三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

中华民国驻印军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西保

八莫墓地,位于缅甸八莫

国殇墓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腾冲县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

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缅甸同古(原为“中国远征军200师同古会战纪念碑”,被毁后新建)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缅甸果敢

提议

2012年3月,中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远征军名将郑洞国之孙、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郑建邦提出提案,希望能恢复重建在广州白云山脚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让两岸共同纪念铭记这段历史。[6]

§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增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原词至此结束,以下部分为后人添加)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