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释义 |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正文 自汉代以来,易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一命题有不同的解释。西汉京房以“二气相感而成体”、“不可执一为定象” 解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唐杨士勋《穀梁传疏》引王弼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晋韩康伯认为“道”是“无之称”,其无形体,而有功用。他说:“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他反对以实有来说明阴、阳与道。宋代程颐以“所以阴阳者”解释“道”,以阴阳为“气”;朱熹则说:“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唯物主义者张载以气化过程解释道,认为气兼有阴阳两方面,称为“兼体而无累”,气在变化过程中总有清浊、动静、屈伸两个方面而不偏废,天地万物都如此。王夫之继承张载的学说,认为道是阴阳二气的统一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对立统一观点解释一阴一阳;认为任何对立的事物(包括卦象)既相反又相通,既相分又相结合,“一一云者,相合以成主持而分剂之谓也”;指出只见“一致”(统一)为“庸人”,只见“两行”(对立)为“妄人”,将古代的辩证法思想推向新的水平。但张载和王夫之都认为事物在发展中,阴阳对立终将“和而解”,未能认识到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