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门峡黄河大坝
释义

§ 概述

三门峡黄河大坝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距市区30km的三门峡大坝,诞生于1957年,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1]

三门峡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装机容量40万kw,全长875.2m,最大坝高106m,巍然屹立于黄河三门峡谷之间。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大坝巍峨,水域辽阔,古迹众多,流传着许多古老而动人的传说,是风景名胜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峡;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还有研究古代漕运的遗迹“黄河古栈道”,以及张公岛、梳妆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均蕴藏着不少美丽的传说。[1]

与其交相辉映的是景色秀美的大禹公园,金碧辉煌的迎宾阁和中西合璧的黄河三门峡展览馆,集春华秋实于一体的中日友好果园等十几处景点。她们都以雄伟的三门峡大坝为依托,形成了黄河古文化特色的整体,具有独特的观赏品位。特别是冬春蓄水季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夏日泄洪期间,浊浪滔天,一泻千里。水库所呈现出的冬、夏两季截然不同的独特景观,引来无数游人赞叹,堪称人们参观、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1]

§ 选址

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1]

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

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

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

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

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

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

§ 结构

三门峡黄河大坝

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着手治理黄河。但因为三门峡大坝的原设计是苏联专家,而他们对黄河的泥沙问题又了解不多,所以在设计时只求坝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5 年间泥沙淤积量达5041立方米。从1964年开始,对大坝工程多次进行改建,最终使库区雨季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仅发电一项,截止1986年已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全部投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浑水发电,不仅做了有宜尝试,而且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 景色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 问题

三门峡黄河大坝

潜在水灾

1957年,三门峡水库高坝派取得了胜利,按其方法,在黄河上游筑坝进行水土保持,在三门峡建高坝拦洪蓄沙。直至2007年的情况为:水土保持日益恶化,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从1972年黄河开始断流,20世纪90年代已每年断流平均100多天,1997年达222天。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不到两年,水库淤积严重,渭河河口淤积4米多高,西安已面临威胁。

处理

1964年6月,水电部在三门峡现场讨论了工程改建方案问题。会议上汇报了人造洪峰期间渭河下游的淤积情况,三门峡水库淤积延伸的部位。1964年12月5日至18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治黄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两个确保,即确保下游,确保西安。

尚存问题

三门峡水利枢纽虽经两次改建,潼关以上黄渭洛汇流区的淤积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1960年至1995年,三门峡库区冲淤累计总淤积量为55.65亿吨,其中潼关以上为45.45亿吨,占总淤积量的81.65%,潼关以下淤积量为10.21亿吨,占总淤积量的18.36%,说明潼关以下虽有冲刷而潼关以上淤积一直在发展,各河的淤积还在向上游延伸。潼关以上淤积最为严重的是汇流区,汇流区的严重淤积使黄河洪水倒灌渭河的概率增加,使渭河口河水倒流,往往造成渭河口的淤堵,形成严重的灾害。黄河洪水对渭河的倒灌使渭河入黄口门不断地向西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