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同盟会
释义

§ 简介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国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起义中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它在国内外各地建立分会和支部,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从1906年起,该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之役(广州起义),直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掀起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总部由日本东京迁到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迁到南京,后又迁回上海。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在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于11月4日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政治和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孙中山

(1866.11.12~1925.3.12),  孙中山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 成立条件

1.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资产阶级还提倡“实业救国”。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队伍不断壮大。

2.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3.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即革命派形成。从1894年到1904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相继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4. 实践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武装起义的尝试。革命团体成立后,先后发动了广州起义等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的先后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中国同盟会黄兴副总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之一谭人凤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之一宋教仁

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先后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商议筹建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他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7月30日,孙中山召集筹备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数百人。大会通过了黄兴等人起草的章程。总章第二条规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干事。在东京设立总部,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国外设立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还决定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出版时改名为《民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 成立

中国同盟会秘密接洽旧址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17省均有人参加。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经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规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

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本部各机构的主要职员有章炳麟、程家柽、田桐、邓家彦、汪精卫、宋教仁等。各省区主盟人也分别推定。大会又通过以《二十一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

同盟会宣言(摘录)

1905年8月20日 天运岁次年月日中华国民军都督奉军政府命,以军政府之宗旨及条理,布告国民。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洲汉军人等,如悔司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上四纳,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从左至右依次为:廖仲恺、朱执信、胡汉民、宋教仁

最早加入的人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中国同盟会南宁支部成立。最早加入同盟会的有雷沛鸿、陈少白、雷在汉、周仲歧、周君实、潘赋西、张文灿、班继超等数十人。他们大都是知识界、商界的人士,利用他们的声望,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开展反清活动,提倡新学,革新教育,兴办实业。雷在汉为支部长。当时,雷在汉在恒益号经纪行(南宁城仓西门码头旁)任司理,他以该店为秘密联络点,发展会员,开展革命工作。经他发展的会员有梁烈亚、杜少廷、葛乃斌、谭昌、谢伯强等60多名。同盟会在南宁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广西的辛亥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 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2. 组成形式:统一的领导机构、领导核心,孙中山为总理。

3. 组织范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许多革命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

4. 政治纲领和章程:有同盟会章程和政治纲领,有明确的斗争目标。5. 机关刊物:《民报》。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策划长沙起义败露,迫使很多革命志士流亡到日本。他们深感各革命团体的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展开。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受到各革命团体、革命留学生和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在孙中山以及黄兴的倡导下,决定将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又在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中多数人的赞同下,召开了筹组革命政党的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接受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宗旨。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国内17省的代表100多人出席。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会议以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下设国内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五个支部,海外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同盟会的会员主要来自于农、工、商各界,以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居多。同盟会成立后发展很快,不到一年会员便扩展到一万人以上。正如孙中山所说:“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度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同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完整纲领,鲜明地揭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斗争是一场争取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称赞孙中山的思想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

此后,同盟会以《民报》为阵地,与君主立宪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共和制度,要不要改革土地制度等问题驳倒了立宪派,宣传了革命主张,使许多知识分子摆脱了改良主义的影响,站到了革命立场上来。同时,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清武装起义。如1906年的萍乡、浏阳、醴陵的矿工、会党和士兵大起义;1907年到1910年的潮州黄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州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云南河口之役以及广州新军之役等。中国同盟会发动镇南关起义

1911年4月27日,更爆发了英勇壮烈的黄花岗之役。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革命人民以动员和鼓舞,为颠覆清朝统治创造了条件。

由于同盟会实际上是一个松懈的反满联盟,所以参加同盟会的组织和个人,并不都完全同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平均地权”则更表现出较大分歧。政治上、思想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组织上的涣散和分裂。先是出现章炳麟等对孙中山进行的莫须有的人身攻击,后来在1908年,陶成章公然在南洋恢复光复会的名义,与同盟会相对立。但他们的分裂活动激起了有正义感的党人的义愤。黄兴、刘揆一等人起来支持孙中山的领袖地位,维护了革命团结。

1911年夏天,为反对清政府把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为首的荣县军政府。这是在武昌起交之前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政府的丧钟。武昌起义是由文学社、共进会领导的。文学社是受到孙中山和同盟会革命思想影响的革命团体,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同盟会员,而且在武昌起义后,文学社全体加入了同盟会。而共进会,则是同盟会中一部分和会党有密切联系的会员组织起来的。11月,总部由日本东京移至上海。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同盟会总部由上海移至南京。在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内阁9名阁员中,虽然只有3人是同盟会员(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部长蔡元培),但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和各部次长都是同盟会员。所以,当时中央政府的实权是掌握在同盟会手中的。但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便遇到了危机:帝国主义拒不承认革命政府,他们曾一度企图进行武装干涉。后来,当他们看到清政府已无力回天时,便选择了新的走狗袁世凯。袁世凯乘机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取得了军政实权。他一方面与帝国主义合谋,另一方面利用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君主立宪派,迫使革命政权与他谈判。

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孙中山最后不得不同意对袁妥协。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据了总统职务。孙中山在辞去大总统后,就不大过问同盟会的活动,而同盟会的实际负责人宋教仁醉心于“政党政治”,为了争取国会中的多数,未征得孙中山的同意,拉拢一些小党派与同盟会合并组成国民党,于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国民党把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精神放弃殆尽,倒退成一个具有浓厚改良主义色彩的政治团体。

§ 政治纲领

同盟会誓词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革命纲领,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不能发动广大贫苦农民通过自下而上的斗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这些决定了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办法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这个纲领符合当时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和愿望,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并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 历史意义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3.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在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还建立了一些革命组织。在同盟会成立前的众多革命组织中,成立最早的是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联合华侨中的反清人士20余人,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筹募经费,准备回国发动反清起义。1895年春,孙中山回到香港,和当地的社会团体“辅仁文社”合作,建立香港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的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准备发动起义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他流亡国外,考察了日、美、英各国社会政治状况,继续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起义。 图片展示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的情况 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的情况,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湖北吕大森、革命志士张难先等在武昌成立了科学补习所,实际上是华兴会的分支机构。1906年2月,科学补习所成员刘静庵等成立日知会。这些团体都组织过武装起义,但都没有成功。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使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感到,需要有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革命政党来领导全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和黄兴等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部分成员。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赤坂区坂本珍弥宅召开正式会议,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与会者约100人,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本部机构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执行部分设庶务、内务、外交等科,是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和组织革命的实际活动。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国内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分会,推选了各省分会的主盟人。海外华侨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支部,支部下按国别、地区设立分会。大会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纲领,并决定创立《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并向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从此深入人心,成为当时革命队伍中无可争议的共同目标。它还使革命派有了一个共同的公认的领袖。在当时条件下,有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是把原先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完成推翻清政府的社会革命的关键。

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各项革命活动,推动民主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思想上对立宪派进行了历时2年的激烈论战。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派论战的阵地是《民报》,立宪派的论战阵地是《新民丛报》。论战的中心是中国走革命的道路还是走改良的道路,论战的结果以革命派取胜而告终。通过这场论战,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扩大了革命队伍,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二是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1906年发动了萍乡、济阳、醴陵起义;1907至1908年在广东、广西云南接连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和女革命家秋瑾在安庆、绍兴发动起义;1910年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这些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政府受到打击。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再接再励,总结经验,最后终于迎来了震动中国历史的武昌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