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丈亭镇 |
释义 | § 基本概况 丈亭镇丈亭镇辖丈亭、胡界、渔溪、寺前王、半岙、凤东、汇龙、龙丰、龙南、梅溪等11个行政村和三江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镇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丘陵,南部为平原,镇北火龙岗408米为最高峰,镇中有龙山、凤凰山、水牛山、白象山等小山。年平均气温16.1度,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日照1743.4小时,降水量1530—1570毫米。土壤有红泥土、黄泥土、黄泥砂、青紫泥、青粉泥等。全镇有耕地1.588万亩,山林4.2万亩。江河溪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姚江境内段长9公里,宽150米。慈江境内段长3.4公里,注入姚江。其它还有油车浦、朱家浦、龙山浦、上横河、陆家横河等大小河流88条,总长61公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陆续对江浦河及水库小流域进行全面改造。境内有包括寺前王、姚岭等两座水库在内的小(三)型以上水库27座,集雨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532万立方米。 § 历史沿革 丈亭镇丈亭镇1992年5月撤区并乡,梅溪乡并入丈亭镇(之前梅溪乡已与汇头乡合并)。原丈亭镇,秦汉以前先属越后归楚入句章县,自唐至清经民国一直属慈溪县金川乡。1942年建镇,1949年5月24日解放,为慈溪县丈亭镇,1950年分丈亭、溪溪、岗墩三乡。1954年10月划归余姚,1958年“人民公社化”初期,先称大队、后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为丈亭镇。原梅溪乡,昔有梅树,溪流水出自此,故得名梅溪。清、民国以前属龙南乡,1950年置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5年复并龙南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称公社,1983年复改梅溪乡。原汇头乡,龙山浦与西通九垒山的横江汇合处,故名汇头。清以前属慈溪县丈亭镇,1949年分属丈亭镇、渔溪乡、蜀山乡,1950年置龙山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并入丈亭乡,“人民公社化”初期称大队、管理区,1961年为龙山公社,1981年更名为汇头公社,1983年改称汇头乡。 § 产业经济 丈亭镇丈亭镇农业素以水稻栽培和杨梅等林特生产为主,近十年来又出现花卉苗木、果蔬禽畜、名优茶叶等新兴产业。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5%左右,为市重点产粮区之一。林果以杨梅著名,占总山林面积的49%。自宋至民国杨梅已名扬全国,解放后迅速发展,成为“余姚杨梅”的主产地。花卉苗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杨家岙、半岙开始发展,八十年代初扩大到全镇。全镇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基地、大户近百个,其中千亩以上基地3个,宁波、余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个。境内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发展较快。清至民国沿姚江一带有砖瓦制作专业户,解放后逐步发展成浙东砖瓦生产重要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只有一家国营米厂和几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967年丈亭、汇头分别建立农机厂,后组建余姚市标准件总厂。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工业迅速崛起,撤区并乡前的1991年底,原丈亭镇、梅溪乡的工业产值分别达到1.02亿元和4078万元。1993年首家台商企业宁波嵘利园艺设备有限公司落户,随后30多家外台资企业相继登陆丈亭,成为全市台商企业集聚区之一。目前,全镇形成轻纺印染、五金机械、管阀轴承、塑料模具、园艺设备等行业格局,建有工业功能区4个,其中镇级园区3个,台商园区1个,总面积300公顷;块状经济区2个,其中胡界“管阀城”享誉全国。全镇现有各类工贸企业(公司)1500多家,企业职工2万余人。工业总产值达到57.10亿元。其中:出口企业70多家,产品销往欧美等地100多个国家地区,涌现3家国家中型企业。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9.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7800元。从2003年起,成为浙江省经济百强乡镇、全国经济千强乡镇。 § 城镇建设 丈亭镇丈亭旧时为会稽、明州两府水陆通道上的重镇。元十六年(1279年)置丈亭巡检司,形成丈亭、渔溪集镇。清以前集镇规模较小,民国时丈亭建成一长300米、宽3米的街市,逢二、五、八为市日,渔溪也形成一条长200米、宽5米的街市,逢一、四、七为市日交易。解放后集镇迅速发展,丈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展成为姚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1984年首次编制《丈亭镇城镇总体规划》 ,2001年春进行了第四次修编,确定丈亭城镇“向北发展,东西延伸,新老镇区协调发展”的建设发展思路。建城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丈亭镇区形成了由新民路、瓦窑路、丈一路“一纵二横”三条街道交叉的闹市区。2002年镇政府筹资近3000万元建成丈亭公铁立交通道,破除了铁路交通瓶颈,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随后,又先后投资近2亿元,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实施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目前,渔溪新镇区已建有长乐路、鲻山路、人民路、人丰路、惠民路、政通路、渔溪路等主干道路10余条,形成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同时新建了渔溪商城、镇政府新大楼、人民广场、农贸市场、渔溪名苑、丰泽梅苑、新汽车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银行、邮政、电信、商场、超市、宾旅馆等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镇初俱规模。原以姚江水运、萧甬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村村通主干公路,61省道横贯全镇,并建有一条9公里长的梅溪杨梅旅游公路,连接慈溪直达杭州湾干线。1984年建成镇自来水厂,几经扩建改造,日供水能力达到1.8万吨,成为姚东地区目前供水能力最大的乡镇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镇内分别建有11万伏、50万伏变电所二座,完全能够满足村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经营用电需要。自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之后,又陆续开通“小灵通”、无线电话、网络宽带等电信服务项目,电讯入户普及率达到100%。 § 社会事业 丈亭镇丈亭镇解放初期境内有3所初级小学,1950年建立丈亭区中心小学,1956年创办县第三初级中学(余姚三中)。长期以来,政府不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优化教育网点设置,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目前,境内除市属高级中学余姚三中外,还有镇属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成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幼儿园10所。余姚三中是省三级重点中学、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及省绿色学校、宁波市环境保护模范学校。镇中学是宁波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镇中心小学是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和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习。1987年,创办了富有丈亭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三江之声”文艺演出,如今已连办20届,深得群众喜爱,在市内外有一定的影响。镇建有文化中心,内含影剧院、“万册图书馆”、排演厅、横牌室等设施,境内还建有文化休闲公园2处,文化广场1个,占地面积60余亩,健身路径8条,村落文化宫2个。建立镇广播电视中心,开通有线电视,除转播中央及全国各地节目外,还自办新闻宣传教育节目。1998年成为首批实施“东海明珠”文化工程乡镇。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医务人员106名,科室齐全,有病床70张,村卫生室19家,乡村医生22名。镇建立环卫所,各村建有环卫保洁队,共有环卫、保洁人员100余名,环卫管理范围覆盖全镇,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统一压缩填埋。全面开展环境整洁活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建设、整治力度。从2003年起,全镇推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建立镇劳动力市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全面开展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后又推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制订《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村、社区、单位不断涌现。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镇、生态镇、卫生镇称号。 § 名优特产 丈亭镇杨梅丈亭镇杨梅是丈亭镇的主要特产,丈亭杨梅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野生杨梅的存在。唐宋时期,杨梅已在这一带广泛栽种,无论杨梅的数量和质量,都已闻名于世。丈亭杨梅以浙江五大良种之一荸荠种为主,果大、肉厚、核小,色泽乌紫透红,果质细而柔软,甜津多汁。至今全镇杨梅种植面积达2.1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49%,其中投产面积1.5万亩,分布在全镇11个行政村,常年总产量1600余万斤,年产值8000余万元,投产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丈亭杨梅苗就陆续销到西南各省、地、市、县。近几年来,杨梅产业已开始与经济、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实施品牌战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杨梅节,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云集丈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以梅引商”,“杨梅搭台,经济唱戏”,以杨梅为主题的经贸文化活动年年红火。全镇现有杨梅观光景点23处,2004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建立杨梅研发中心,引进全国各地各类杨梅品种100多个,建造杨梅精品园、实验室,不仅使杨梅传统种质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注入了先进的科学发展产业理念。 § 风景名胜 丈亭镇丈亭镇山川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镇内保留较完整,可供旅游开发的风景名胜有十多处,大致可分为四大区块:一是三江口姚江文化区。以三江口为主体,主要景点有:三江口古渡口、十里瓦窑湾、丈亭老街等;二是龙凤山水风景区。以凤凰山、龙山为主体,主要景点有:凤凰山休闲健身公园、胡界老屋、鲻山遗址、甘露禅寺(含永乐寺遗址)等;三是桐岭红色生态区。以桐岭山水为主体,主要景点有:桐岭老村、桐岭新四军后方医院遗址、姚岭水库(寺前王水库)、卓新民烈士墓(塔);四是杨梅观光旅游区。主要景点有: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圃、杨梅生态公园、万亩无公害杨梅林及数十个杨梅观光旅游景点等。目前政府正在制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文化遗存的开发、保护、利用文章。 § 发展目标 制订丈亭镇新一轮发展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大目标,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把丈亭镇建设成为余姚东部片区的现代化中心城镇、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强镇、生态名镇、人居福地。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到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巩固和提高省经济50强、宁波市10强乡镇地位。社会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余姚市文化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公共卫生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总体发展水平,建设宜工、宜商、宜游、宜居的人居创业福地,改善生态环境面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基础设施 丈亭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优先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全力打造姚东片区现代化中心城镇,是前不久召开的镇十一次党代会和刚刚闭幕的十一届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镇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村镇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交通道路设施:横贯我镇的61省道全线改造完毕,在我镇境内设有7个港湾式停车点,慈马线自南至北贯穿全镇,全长9公里的杨梅旅游公路在61省道有2个出入口,还可通达慈溪市。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老城镇的瓦窑路、丈一路、新民路三条干线不断完善,新镇区渔溪路、杨梅路、长乐路、朝阳路、人丰路、惠民路、人民路、政通路等8条主干道路已具规模。连接余姚城区南线的慈江大桥正在建设之中。 供给水防汛设施:境内有大小河浦123条,全长120公里,临江江塘全长13公里,基本达到标准化石砌要求。建有排涝站3座,翻水站23座。基本上达到20年一遇的防汛抗洪能力,镇自来水厂经过三期扩建,日供水能力已达1.8万吨,另建有2座村级水站,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各村、社区的自来水管网都进行了多次的整理改造。 环境卫生设施:全镇已具备较完备的垃圾清运、处理设备。有吸粪车2辆,垃圾清运车7辆,垃圾压缩处理1座,垃圾堆放中转点28处。基本能做到日清日运。城镇建有公共厕所27座,各村都基本实现垃圾袋装化,全部消灭露天粪缸,建好公厕,普及户厕。 电力通讯设施:境内建有11万伏、50万伏变电所各1座,架设供输电线路7条,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镇内设邮政局、所2处,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后又开通“小灵通”、无线电话,网络宽带等电信服务项目,电讯入户普及率达到100%。 丈亭镇截污排污设施:境内铺设企业污水排放管道,全长8.9公里,后又实施与余姚城市连网工程,增建污水处理池,经初步处理后,通过管网输送至排放口,整个系统预计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 绿化景观设施:先后新建了一批公共绿地,开辟了人民广场、凤凰山公园、油车浦两岸绿色长廊等绿地区块。建成区内有公共绿地12506平方米,道路绿化1731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3%,目前正在建设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库,营建万亩无公害杨梅林,4个园林式村庄(其中1个已建成),23个杨梅观光旅游景点。 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境内有市属高中、初级中学各1所,完全小学7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镇中镇小达到宁波市现代化教学达纲水平。信息化教学率达100%,镇文化中心内设影剧院、万册图书馆、排演厅、棋牌室等,总面积1500平方米,全镇设有健身路径8条,村落文化宫4个。开通并普及有线电视,全部实行光缆传输。村村有老年活动室,占地6亩的凤凰文体广场正在建设之中。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科室齐全,拥有病床70张,有村卫生室17家。 商贸集市设施:新老镇区各建大型集贸市场1个,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方米。现有连锁超市5家,宾旅馆10余家,在建3星级宾馆1家,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都在镇内设立分支机构,高级洗浴场3家,大型商场4家,新建商贸街道8条,新增各类店面房800多间。[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