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释义 | §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院系之一。50年代,财政金融学院教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发以后活跃在中国各地学术界的财政金融领域学术带头人多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 历史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以后,财政金融学院获得了空前发展,编写了被誉为我过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和《财政学》,奠定了其在财政金融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头雁地位。 财政金融学院汇集我国财政学、金融学和投资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既有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外知名的我国财政金融学界的元老,也有安体富、朱毅峰、谭荣华、张洪涛、刘曼红、沈伟基等学术中坚,还有吴晓求、陈雨露,郭庆旺、张杰、赵锡军、任淮秀、朱青、庄毓敏、林清泉等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学院现有教授22人,返聘教授4人,副教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黄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经济学科评议组织召集人、第一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 依托财政金融学院的学术力量建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是财政金融领域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以开放式的科研机制、一流的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吸收了大批全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驻所研究,为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上市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和人员培训,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业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基地。 财政金融学院坚持融贯中西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和庆应大学等著名的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哈维•罗森、本杰明•弗里德曼、兹维•博迪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国际知名学者先后应邀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财政金融学院还设立了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该讲座正在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财政金融学院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与美国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培训研究生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PEFPM)”学位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德课程体系,为培养入世后的高级财政金融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