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释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的水利水电综合科研机构,司局级单位,成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单位合并而成,原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969年解散,1978年恢复重建,1994年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专业和综合试验室32座,重要仪器设备120台套。截止到2000年底全院共有职工11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30人,工程师297人。

§ 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楼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IWHR)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本院已成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承建许多国内重要水利水电项目中提出的科学研究任务,国家重点科学技术项目和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的重点科学研究任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为南北两部分,相距4公里,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各类专业和综合试验室32座,面积3万平方米。现拥有重要仪器设备120台套,其中水力机械实验室的高精度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高速水流试验室的高速循环水洞及大型减压箱、结构振动实验室中的大型电液伺服式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模拟地震台、岩土力学试验室的450g-t土工离心试验机和刚性岩石试验机以及大型高压三轴试验机等,为开展重大科技难题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本院从五十年代起开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为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单位。设有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学、水信息学、水灾害与水安全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截止2008年8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60周岁以下)112人。已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27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1995年,现有7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中55人已完成工作并出站。因此研究生培养和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我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 详细介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电机主厂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科院)建于1933年10月1日,其前身为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中国水科院是一所以水利水电(部分火电、核电)工程建设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为中国著名科研院所之一。

中国水科院共占地30万m2(450亩),分别座落在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北院)和北京复兴路甲1号(南院)。北院设有水利所、岩石土工所、泥沙所、冷却水所、水资源所、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工程安全监测中心、工程设计院、水利史研究室和挂靠在中国水科院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水质中心。南院设有自动化所、结构材料所、水力学所、水力机电所和机电设备厂。在北京大兴县半壁店乡建有试验基地,目前已建成了水力学试验室、水利所试验基地。将要兴建泥沙、冷却水、水利试验室和结构材料厂等。另外,在玉渊潭公园内建有试验电站和高科技园,在河北清苑县冉庄建有水资源试验基地。

中国水科院1996年有职工1294人,其中科技人员904人,内含中科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工程师304人(其中享受教授待遇的高级工程师64人),工程师408人,助理工程师184人。科技人员占全院总数的69.9%。中国水科院为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全院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00人。博士45人,硕士219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生19人。至1996年底全院离退休人员已达616人。

在两部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下,中国水科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了众多的具有一定水平的试验室,如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水流试验室、土工离心机试验室、冷却水试验室、结构振动试验室、水力机械试验室和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发试验室等,其中结构振动试验室已被辟为国家开放的重点试验室。

雄厚的科技力量和现代化的科研设备,为水利水电全行业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至1996年底,全院固定资产额已达1.6亿元,房屋总面积19万多m2,其中试验室等办公用房10万多m2。

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水电研究机构,中国水科院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工作,为中国的水利水电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除了参加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万家寨引水工程、小浪底枢纽工程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外,还承接了天津引滦工程的修补、东风电站大坝的修补、广东岭澳核电站(广二核)和秦山核电站三期(重水堆)冷却水工程及低放废水排放研究、湖南凤滩等四个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北京电视塔退台和栈桥的补漏防渗工程等大大小小的工程近百个。此外,中国水科院还参与了马来西亚Liwago水电站的设计;与中信公司下属国华公司合作投标南韩大宇公司以BOT方式在老挝建设耗资3亿美元、44.5万kW容量、160m高堆石坝为主体的水电站承包设计与施工任务,得到了意向性的反馈,正在积极准备中。

§ 研究方向

1954年南京水利实验处第一届水工试验学习班结业科研方向主要为:

(1)水资源评价、论证、保护、规划编制及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水文研究、监测、预报及水文信息管理;水文人才培训及水文科技咨询与有偿服务。

(2)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科研;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项目管理。

(3)水灾害成因及减灾技术研究。

(4)遥感观测研究、遥感观测数据接收与处理、遥感观测图像图片信息与数据服务。

(5)计算机软件研制及数据处理,科研仪器研制与生产。

(6)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研究。

(7)农村水电人员培训与科技服务、农村水电发展研究。

(8)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工程技术服务及工程承包。

(9)水利工程标准规范编制、专业人员培训、水利市场开发与中介服务。

(10)水利史研究。

§ 研究成果

1984年7月21日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成立揭幕式 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通过隶属的公司开发出多种实用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国外著名科学研究机构、知名大学以及国际上重要学术团体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属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外,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的秘书处、国际灌排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的秘书处以及国际水利学研究会中国会员联络小组也设在本院。

在完成国内各项任务的同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也积极开拓国际业务。本院是中国首批具有技术进出口权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本院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生的培养,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关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到2004年已授予硕士学位352名,博士学位52名。

§ 社会贡献

经过42年的发展,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已成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60人,博士研究生43人,博士后22人。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6项,国家科学基金项目49项。有5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奖,314项获得部级奖。解决了水利水电建设中许多关键性和带普遍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及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 历史发展

1958年进行水文测验 按照历史发展进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时期(1958.6-1994.9)。第二阶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时期(1994.9-2000.12)。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时期(1958.6-1994.9)

建国初期,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机构处于分散的重复建设之中,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决定合并性质相同、内容相近的研究机构,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水利水电科研中心,解决水利水电建设中关键的重大的技术问题,于是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诞生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1958年组建到1968年文革初期,历经10年创业艰辛,奠定了本院各专业发展的基础。从1969年到1978年初,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历了10年离散时期,85%的人员被下放,机构被撤销。根据水利电力部文件([78]水电水科字第6号)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1978年4月恢复重建。1984年9月水利电力部批准本院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院开始了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变为有偿合同制和科学基金制的改革。从1984年12月到1994年9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时期。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1958年6月成立至1994年9月更名,长达36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四个时段:(一)组建和初步发展时段(1958.6-1968.12)。(二)解散停滞时段(1969.1-1978.3)。(三)恢复重建时段(1978.4-1984.12)。(四)改革发展时段(1984.12-1994.9)。

1958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图(一)、组建和初步发展时段(1958.6-1968.12)

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于1955年合作筹建的,内设泥沙、水力学、水工三个研究组。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是水利部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设有水文、泥沙、水工、土工、结构材料、土壤改良、水利史、仪器研究及实验工厂9个业务部门。电力部水电科学研究院是1956年成立的试验研究机构,下设水工、土工、建筑材料、结构及电器5个专业室。1957年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决定将性质相同、内容相近的三单位合并,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水利水电科研中心。合并分两步进行,首先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与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于1957年12月合并,然后又与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于1958年6月合并,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文件:中国科学院[58]院厅秘字第234号、水利电力部[58]水电厅秘字第185号),院部设在北京西郊车公庄西路20号(原景王坟)。三单位合并后的水利科学研究院已成为综合性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机构,其中一部分任务是水电站建设和电站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本院的工作内容,于1959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科学研究院文件:[59]院办秘字第798号)。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组建到初步发展的10年中,总结了中国人民在华北平原地区治水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河网化的规划标准、技术措施。编制了各地区的水文图册和中国水文图集。提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

院领导: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后,由黄文熙、张子林、张任、谢家泽、杨家德、李叔明七人组成了临时院务委员会。

1960年6月,水利电力部(60)水电干管字第49号文件,任命张子林为院长,黄文熙、苏一凡、谢家泽、覃修典为副院长。1962年6月,水利电力部(62)水电干行字第55号文件,任命于忠为副院长。张子林为党组书记,于忠为副书记。

1963年10月,水利电力部(63)水电干行字第212号文件,调副院长苏一凡到中央监委驻水电部监察组工作。1964年3月水利电力部(64)水电干行字第99号文件,免去苏一凡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职务。

1964年11月至1965年5月张子林院长参加“四清”工作,水利电力部(64)水电干行字第375号文件,决定张子林同志参加“四清”工作期间,院长职务由黄文熙同志代理。

组织机构:

建院时设有8个研究所(室):水文研究所、河渠研究所、水工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结构材料研究所、水力机电研究所、灌溉研究所、水利史研究室。1个仪器研究工厂。职能部门为:技术处和办公室。1964年为了加强管理设立了计划处和行政处。

人员结构:

1958年底人员总数为1067人。其中研究人员691人,服务人员45人,技术工人162人,学徒工人169人。后来进行了精简,1962年确定全院人员编制800人。其中研究人员469人,科学研究辅助人员200人,行政管理人员131人。

主要职能:

配合国家建设需要,进行水利水电建设中带有关键性及普遍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协助中国各省区和地方研究机构及中国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地进行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对群众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创造进行科学总结。参加大型和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审查和检查工作。

(二)、解散停滞时段(1969.1-1978.3)

从1969年到1978年初,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历了10年离散时期。85%的人员被下放,机构被撤销,仪器设备被破坏,房屋被挤占,使60年代中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中断。

1968年10月,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68)水电军字第98号文件,批准成立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革命委员会。1969年本院科研人员开始陆续下放。采取先下放队伍,后撤销现行的管理机构的做法。到1971年大部分职工已下放有关省、市和基层单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被撤销,院印章封存上交(水利电力部文件:[71]水电综字第105号)。

1975年在部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设置了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水利电力部(75)水电党字第47号文件决定:逯昆玉、白凡、齐洪基、李维质、周万君、梁子端、蒋如琴等同志组成院党的核心小组,逯昆玉同志为组长,白凡、齐洪基同志为副组长。逯昆玉、白凡、齐洪基、李维质、周万君同志为院行政负责人。

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是部的科研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工作。内设6个部门:政治部、办公室、水利水电科研处、电力科研处、财务供应处、行政处。人员编制220人。

1975年12月,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益,确保中国重要水库及主要河道防汛的安全,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75)院办字第3号文件决定成立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研究所。

水利调度研究所是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在京直属单位,共有318人。主要任务是:掌握中国重要水库和主要河道的水情资料和水利工程情况,建立水情、河道和工程档案;研究暴雨洪水预报方法,进行水文预报,发布水情公报和雨量图;核编各地重点水库的防洪兴利调度方案;调查研究水库、河道运行中的经验教训;研究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措施等。所内设有调度研究室、泄洪研究室、坝工研究室、抗震防护研究室、水轮机与冷却水研究室、实验工厂。

1978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图 (三)、恢复重建时段(1978.4-1984.12)

在中国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根据水利电力部(78)水电水科字第6号文件,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1978年4月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工作是在原水利调度所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集中力量抓了科技人员的调配工作,1978年调进科技干部192名,到1979年底全院职工总数达1026人。同时把试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修做为重点,在购进新仪器设备时,也注意组织力量进行研制。全院人员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着边筹建、边整顿、边科研的方针,1978年当年就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到1984年12月已建起11个研究所(室)、3个中心、1个工厂,人员达到1462人,新建办公室、试验室14000平米,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这一时期主要承担《1978-1985年中国技术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水利水电的重点项目,及《1978-1985年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项目的研究任务。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

院领导:

1、1978年5月至1982年7月

1978年5月,水电部(78)水电党字第30号文件,任命鲁平为党组书记,张光斗为院长、党组副书记,于忠为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覃修典、李纬质、田孝忠、沈崇刚为党组成员、副院长,谢家泽为副院长。1979年3月任命陈椿庭为副院长。

2、1982年8月至1984年12月

198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03738号任命书,任命林秉南为院长。于忠为党组书记、副院长,张泽祯为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娄溥礼、沈崇刚为副院长。1984年9月,中共水电部(84)水电党字第143号文件,任命杨德晔为副院长、党组成员。

组织机构:

1978年12月建立了水利研究所、水力机电研究所、泥沙研究所、水力学-冷却水研究所、抗震防护研究所、结构材料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岩石土工研究所、仪器工厂、政治部、办公室、科研业务处。1980年1月建立了冷却水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1980年12月成立了人事教育处。1982年12月建立了计算中心。1983年1月建立了财供处、行政处。1983年9月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1984年7月建立了国际泥沙培训中心。1984年8月建立了水质试验研究中心。1984年10月建立了基建办公室。1984年12月水利史研究室从科研业务处划出由院直接领导。截止到1984年底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有14个研究部门, 7个职能部门。

人员结构:

1982年全院职工人数1252人,其中科技人员592人,行政人员151人,工人509人。

主要职能:

面向中国着重研究水利水电新兴技术,带头学科及水利水电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对群众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技术革新进行科学总结和提高,发展成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984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图 (四)、改革发展时段(1984.12-1994.9)

从1984年12月到1994年9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时段。10年来,科技人员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注重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

1984年9月,水利电力部(84)水电技字第79号文件,批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院开始了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变为有偿合同制和科学基金制的改革。对于科技开发型研究所,试行上交递增包干经济责任制,对内实行课题承包制,对外实行有偿合同制。社会公益型研究所,则实行科学事业费包干使用制度。职能部门实行管理和服务分开的原则,管理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定岗定员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后勤服务部门推行全额承包制。1991年11月,由于水电两部分开,本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能源部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文件:水科办字[1991]第018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全院发挥了科研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努力开拓外向型科技合作,为了实现科工贸一体化,院里成立了北京科禹水工程技术总公司和爱德服务总公司,各所也相继成立了分公司。10年来,本院结合葛洲坝、乌江渡、安康、龙羊峡、东江、二滩、三峡、五强溪等水电站,广东和秦山核电站,陡河、湛江、分宜火电厂等国内数百项水利、水电、火电、核电工程和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解决了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科技体制改革10年,全院共提出科研成果333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1项,院级优秀成果奖730项。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能源部。

院领导:

1、1984年12月至1987年2月

1984年12月水利电力部(84)水电党字第177号文件,任命张泽祯为院长、党组书记,娄溥礼为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陈祖煜、沈崇刚、杨德晔、陈炳新为副院长、党组成员。1985年12月,娄溥礼调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电力部(85)水电干字第232号文件,任命张启舜、许可达为副院长。

2、1987年3月至1990年2月

1987年3月,杨德晔为院长,陈炳新为副院长、党委书记,陈祖煜、张启舜、许可达为副院长(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文件[87]水研办字第008号)。

1989年5月,水利部、能源部水人劳(1989)34号文件,免去陈祖煜副院长职务。

3、1990年3月至1993年8月

1990年3月,水利部、能源部水人劳(1990)20号文件,任命林秉南为名誉院长,陈炳新为院长,许可达、张启舜、霍永基、郑连第为副院长。

1990年10月,水利部、能源部水党(1990)23号党组文件,任命华凤仙为党委书记,陈炳新、李佩祥为党委副书记。1991年12月郑连第调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2年2月,水利部、能源部水人劳(1992)14号文件,任命张贵堂为副院长。

组织机构:

1984年组织机构见图3。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于1985年6月成立了水利水电技术开发中心。1986年7月模型厂划归水科院领导和管理。1987年成立了仪器研究所。1989年8月成立了国际合作办公室。1991年4月成立了财务处和科研计划管理处。1991年12月成立了保卫处。1992年6月成立了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1992年10月成立了北京科禹水工程技术总公司。1993年成立了爱德服务总公司。1994年5月成立工程设计研究院。截止到1994年8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有17个研究所(室、中心),15个职能处,2个工厂,2个总公司。

人员结构:

1986年底全院职工总数为1788人,其中科研人员998人,管理人员223人,后勤服务人员255人,生产人员312人。

主要职能:

承担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田建设中的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河流与水库泥沙问题,高坝水力学问题,水利水电环境问题,高坝结构和新型建筑材料,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和岩石土工问题,抗震爆破工程,大型水轮机及水泵,水电厂自动化和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等任务。

199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图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时期(1994.9-2000.12)

从1994年9月到2000年12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历了结构调整、扩展新领域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时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1994年9月,国家科委国科发计字[1994]201号文件,批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淡化取消了课题承包制,变成以研究室为基本核算单位,加强各研究所的经济调控能力,大中型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重点项目实行所(中心)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以产品开发为主的研究所,走“产品开发-生产经销”一体化的路子。以工程型为主的研究所走承包中小型工程,开辟现场测试、监测、和原型观测等业务。以公益型为主的研究所,配合流域梯级开发的前期工作,火电、核电建设中的水工工作,开展综合咨询业务,向事业型经营性转化。兼有产品开发和工程服务的综合型研究所,努力扩大信息渠道,加强内联外合,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管理部门则实施“减人增效,竞争上岗”。后勤服务部门则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6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逐步调整过时的研究领域,开辟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安全自动化监测、工程安全鉴定、中小水电站的技术改造和增容扩容、高新技术在水情测报和电站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等新领域。拓展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创汇业务,与联合国开发署、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共体、日本、德国、法国、美国、英国、伊朗、马来西亚、印尼、苏丹、南韩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加强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转化工作,1997年全院新增合同额突破亿元大关,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科技部和水利部已确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新一轮的转制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主管单位:水利部、电力工业部。

院领导:

1、1993年8月至1999年3月

1993年8月,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水任(1993)55号,任命梁瑞驹为院长,高季章、董哲仁为副院长,明确我院的领导体制为院长负责制。连任副院长为许可达、张启舜、张贵堂。1995年10月,水利部、电力工业部部任(1995)63号文件,任命端润生为副院长,免去许可达副院长职务。1996年5月,水利部部任(1996)24号文件,免去董哲仁副院长职务。1996年5月,水利部人干(1996)47号文件,决定将梁瑞驹的任职时间延长至1997年底。1997年11月,水利部部任(1997)46号文件,任命孔昭年、匡尚富为副院长,免去张启舜、张贵堂副院长职务。

1993年8月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水党(1993)32号党组文件,任命梁瑞驹为党委书记。李佩祥为副书记。1994年2月,中共水利部直属机关委员会机党(1994)4号文件,任命张贵堂为党委副书记,免去李佩祥党委副书记职务。1997年11月,中共水利部党组部党任(1997)28号文件,任命陈祥建为党委副书记,免去张贵堂党委副书记职务。

2、1999年3月始

1999年3月,水利部部任(1999)13号文件,任命高季章为院长,贾金生为副院长,免去梁瑞驹院长职务,端润生副院长职务。连任副院长为孔昭年、匡尚富。

1999年3月,中共水利部部任(1999)5号党组文件,任命高季章为党委书记,陈祥建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陈祥建连任党委副书记。

2000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

1995年6月计算中心并入自动化所。1995年7月撤销行政处和供应处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1996年8月岩土所的监测室与仪器研究所合并成立工程安全监测中心,同时撤销仪器研究所。1997年1月抗震防护所更名为工程抗震研究中心。1997年8月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成建制划归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7年12月水利部水质试验研究中心更名为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1998年1月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1998年4月组建了南院综合管理小区和北院综合管理小区。1999年12月国际合作办公室与计划处合并成立国际合作与科研计划处(简称国科处),财务处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合并成立财务资产管理处(简称财资处)。

截止到2000年12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有17个专业技术部门:水资源所、水利所、泥沙所、水力学所、结构材料所、岩土工程所、水力机电所、自动化所、冷却水所、水利史室、工程抗震研究中心、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工程安全监测中心、水环境评价研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工程设计院、国际泥沙中心。7个管理部门: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人事处、国科处、财资处、监审处、离退休职工处。2个经营部门: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爱德服务总公司。

人员结构:

截止到2000年12月,全院职工总数为11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7人,副高级职称的253人,中级职称的297人,初级职称的94人,其他人员379人。

主要职能:

通过学科调整,研究领域集中于关系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节水灌溉等公益性研究和水利水电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同时加大了水电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特别是高新技术(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用信息化推动水利水电现代化。

与此同时,通过产品化、工程化、科工贸一体化和国际化四种模式,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单一的水利水电科研机构发展成为既具有高水平科技攻关能力的国家级水利水电科研中心,又具有灵活面向市场能力,横跨相关行业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安全监测、安全鉴定及多种经营的具有自身科技产业的经济实体。

直属单位:

2000年4月,水利部水人教(2000)110号文件,批准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机电研究所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所属单位。

§ 历任领导

1959年张子林院长与水利所部分职工合影第一届领导班子

姓 名   职 务             任免时间                        备 注

张子林  院长(党组书记) 1960.6-1968.12 1964.11-1965.5     参加四清

黄文熙  副院长           1960.6-1968.12 1964.11-1965.5     代院长

苏一凡  副院长           1960.6-1964.3

谢家泽  副院长           1960.6-1968.12

覃修典  副院长            1960.6-1968.12

于忠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1962.6-1968.12

第二届领导班子

张光斗   院长(党组副书记) 1978.5-1982.7

鲁平   党组书记 1978.5-1982.7

于忠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1978.5-1982.7

覃修典  副院长 1978.5-1982.7

李纬质 副院长 1978.5-1982.7

田孝忠  副院长 1978.5-1982.7

沈崇刚 副院长 1978.5-1987.2

谢家泽 副院长 1978.5-1982.7

陈椿庭 副院长 1979.3-1982.7

第三届领导班子

林秉南 院长 1983.10-1984.12

于忠 副院长(党组书记) 1982.8-1984.12

张泽祯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1982.8-1984.12

沈崇刚 副院长 1978.5-1987.2

娄溥礼 副院长 1982.8-1985.12

田永志 副院长 1982.8-1984.12

杨德晔 副院长 1984.9-1984.12

第四届领导班子

张泽祯 院长(党组书记) 1984.12-1987.2

娄溥礼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1982.8-1985.12

陈祖煜 副院长 1984.12-1989.5

沈崇刚 副院长 1978.5-1987.2

杨德晔 副院长 1984.9-1987.2

陈炳新 副院长 1984.12-1987.2

张启舜 副院长 1985.12-1997.11

许可达 副院长 1985.12-1995.10

第五届领导班子

杨德晔 院长(党组书记) 1987.2-1990.2

陈炳新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1987.6-1990.2

陈祖煜 副院长 1984.12-1989.5

张启舜 副院长 1985.12-1997.11

许可达 副院长 1985.12-1995.10

第六届领导班子

林秉南 名誉院长 1990.3

陈炳新 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0.3-1993.8

华凤仙 党委书记 1990.10-1993.8

李佩祥 党委副书记 1990.10-1994.2

许可达 副院长 1985.12-1995.10

张启舜 副院长 1985.12-1997.11

霍永基 副院长 1990.3-1993.8

郑连第 副院长 1990.3-1991.12

张贵堂 副院长 1992.2-1997.11

第七届领导班子

梁瑞驹 院长(党委书记) 1993.8-1999.3

李佩祥 党委副书记 1990.10-1994.2

许可达 副院长 1985.12-1995.10

张启舜 副院长 1985.12-1997.11

张贵堂 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2.2-1997.11 1994.2任党委副书记

高季章 副院长 1993.8-1999.3

董哲仁 副院长 1993.8-1996.5

端润生 副院长 1995.10-1999.3

孔昭年 副院长 1997.11-2001.9

匡尚富 副院长 1997.11-2005.1

陈祥建 党委副书记 1997.11-

第八届领导班子

高季章 院长(党委书记) 1999.3-2004.12

孔昭年 副院长 1997.11-2003.9

匡尚富 副院长 1997.11-2004.12

陈祥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7.11-       1999.3任纪委书记

贾金生 副院长 1999.3-今

杨晓东 副院长 2000.12-             1998.12任西北水科所所长

刘之平 副院长 2001.10.-

胡春宏 副院长 2004.6-         2002.1任泥沙中心副主任

汪小刚 副院长 2004.6-

第九届领导班子

匡尚富 院长(党委书记) 2004.12-

陈祥建 党委副书记 1997.11-

贾金生 副院长 1999.3-

杨晓东 副院长 2000.12-

刘之平 副院长 2001.10.-

胡春宏 副院长 2004.6-

汪小刚 副院长 2004.6-

§ 大事记

2007年3月参加中国门球冠军赛 2007年度

一、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院党委书记、院长匡尚富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并出席十七大会议。匡尚富院长还在十七大期间被推选为监票人参与大会选举组织工作,充分体现了本院的社会影响力。

2、本院被评为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双文明单位。这是本院连续八年被评为双文明单位。

3、本院被评为“中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国双拥模范表彰大会每3年表彰命名一次,此次本院成为水利系统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称号的单位。

4、院工会被评为“2006年度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经基层体协推荐、国家体育总局严格评审,本院成为水利系统唯一获得该荣誉称号的单位。

5、院团委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单位”。这是院团委继2007年被评为“水利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团组织”之后获得的又一荣誉。

二、凝心聚智国家战略发展,水利科技支撑作用凸显

1、本院主持完成的 “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简称973项目),是水利行业本年度荣获的唯一一项国家奖。

2、王浩院士主持的“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项目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水利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该类基金资助。资助资金分三期拨付,每期三年500万元。

3、本院六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获得批准。共获得1555万元经费资助,涉及城市防汛、水库水位调整风险评估与控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河型变化、筑坝河流的生态效应与调度补偿、大坝混凝土耐久性等多领域研究。

三、突破水利水电关键技术,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1、中水科技公司中标越南大青电站机电设备成套项目。合同金额达149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1亿元,再创我院单项合同额新高,单项出口合同额新高。

2、中水科技公司研制的H9000 V4.0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三峡右岸电站顺利投入运行。该监控系统由中水科技公司自主研制、安装、调试,首台机组顺利实现“首稳百日”的目标。

3、河南宝泉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工程胜利竣工。该项目是本院承担的最大施工工程,也是中国类似工程中第一个由国内施工单位进行建设的工程,促进了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六大规划”详绘发展蓝图,科研管理规范实施

1、“六大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院人才、学科、实验室建设、科技产业、基建、信息化六大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本院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

2、本院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首次监督审核。这是对本院质量管理体系一年运行情况的充分肯定,将对本院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院科研管理系统开发顺利完成。这是本院实行科研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该系统于2008年1月1日全院试运行。

4、本院承办的《水利学报》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连续6次获此殊荣,体现了刊物质量、论文水平得到社会肯定。

5、本院被评为“中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这项荣誉是对本院在抗震领域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

五、多方面拓宽选人渠道,多领域优秀人才涌现

1、本院首次参加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统一公开考试招聘。将有利于要本院拓宽选人进人渠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本院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胡春宏副院长主持的“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本院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取得的又一重要佳绩,显示出本院已成为中国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

3、水利所所长高占义当选为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战略规划与组织事务常设委员会”主席。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担任ICID这一重要常设委员会的领导职务。

4、李桂芬教授被国际水利学大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奖。李桂芬教授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女专家。

5、朱伯芳院士获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朱伯芳院士成为中国第三位获得该荣誉的专家,彰显了朱伯芳院士和我院在国际大坝界的影响。

6、陈厚群院士被评为“中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这是对陈厚群院士长期结合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及攻关任务,致力于地震科技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

7、陈祖煜院士当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这是对陈祖煜院士本人致力于岩土工程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肯定,也是本院几代岩土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本院的光荣。

8、青年英才多领域受到表彰。院采取多项机制激励青年,各领域优秀青年涌现,泥沙所陈建国荣获第八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水资源所王建华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水资源所周祖昊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岩土所王玉杰被评为水利部直属机关“十佳青年”,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研骨干。

六、科研能力建设投入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1、水力机械试验室中标国际试验项目。水力机械试验室签订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溪洛渡、向家坝电站水轮机的模型国际招标同台对比复合试验合同,并将于2008年开始试验,表明水力机械试验室已走向国际。

2、北院3号、4号宿舍楼开工。总计建筑面积58000多平方米,这是本院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重要举措。

3、院科研综合楼ABD座初装竣工、验收。科研综合楼ABD座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本院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办公场所。

4、牧科所“草地水土保持生态技术试验基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基地作为水土保持综合科技园区,集监测试验、推广示范、技术合作与培训、信息交流于一体,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5、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本院举行揭牌仪式。中心由我院水资源所和水环境所联合组建,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基础条件,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水利部中心工作,结合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修复的实际需要开展研究。

七、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联合申报国家实验室取得阶段进展

1、联合申报国家实验室取得阶段性进展。本院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水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得到了原中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陈至立国务委员和水利部、科技部等领导的高度重视。陈雷部长多次指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水利部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水利部已正式行文,将本院与清华大学共同编制的项目申报建议书报科技部。

2、国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强。继续加强与国内战略伙伴的合作,在宏观战略研究、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协议。作为主要单位相继承办和参加多次重大国际和区域性会议,举办多场交流讲座,多名专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受到表彰。

八、咨询评估影响扩大,咨询资质发挥重要作用

1、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咨询评估工作。组织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金申请报告”等3项咨询评估项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中发挥作用。

2、国际咨询项目较以往增多。本院牵头的马来西亚、越南水电站设计咨询项目各签70万美元合同,已进入实施阶段,并有望在防洪、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方面继续合作。

九、科技专家参与社会事务,服务社会提供科技保障

1、王浩院士、郭军副总工被聘任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多名水利专家参与政府管理,体现了水利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本院水利科研水平和实力的充分认可。

十、和谐社区以人为本,后勤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

1、水利部老年大学、水利部老干部活动中心、水科院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正式成立。老年大学(活动中心)位于南院,总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环境优越,为水利部在京直属单位和水科院老同志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2、全方位开展社区建设,多方面得到社会赞誉。后勤管理日益规范,社区建设投入加大,南北院安防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变配电室完成改造,环境绿化美化成绩显著,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本院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南院社区获得“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海淀区十佳样板社区”、等多项荣誉。

§ 参考资料

[1] 中国水利网站 http://www.chinawater.com.cn/ztgz/xwzt/2008sky/3/200810/t20081015_231571.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