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清尊神 |
释义 | § 简介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包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饨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个叫振古拙慢而十一十一件为二。二公为一.“田刚件二.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奇请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吉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光也:一曰清徽大玉清境,即始气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于太清清.支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牛。”据《云连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经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君(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遭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天名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 神宝君(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发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弓l《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全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又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接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直达妙,其统有三,放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直、第三洞神。乃三景之去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百祖上清灵宝玉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百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 传说及历史 三清神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在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时,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时,也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朝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入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七个等级),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阈帝君,姓李,(王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阈帝君”,太上老君却屈居第四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的地位最高,也是道教神似中的第针应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湖湘黝住易殊商银仅吸现却比太上老君迟得多。道教形 成调姆驻外光辉元始天尊作伪说法,位平经》、《想尔注》等均无 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人书中记载:“混饨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站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浪盛,神农皆苗裔也。并回:“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它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此时,还只是“元始天王”的称呼。直至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合虚皇道君”,座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该书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于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距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文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隋代道上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人与元始天尊混为一谈。认为盘古是无站天尊的前身,治世功成.其灵化为元始天尊。这实际是为了神化元始天尊的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现了道教信徒对元始夭尊的敬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 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夭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世人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回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万亿年。并且,无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他府称为“直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伯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与人间帝王伊然相同。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叙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道教将其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早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是同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过程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卷六记载,元始天尊“项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拍,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炖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饨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将,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臣相,下至民间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三清中,位置仅次于元始天尊的是灵宝天尊,《真灵位业图》中称其为“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随藏•三洞珠囊》引《老君圣纪》称之为“太上大道君”。《云定七签•道教本始部》又谓为“灵宝君”。唐宋以来,称之为“太上道君”的较为普遍,然而近代一般都称其为“灵宝天尊”。 对于灵宝天尊的来历、虽不太明确,但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洞真大洞真经》云:太上大道君者,盖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寄胎母氏,育形为人。讳器警,字上开。元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岳丹元之阿。于是位列高仙,万神入拜,治玄都玉京,玉女各三万人侍行。《洞元本行经》的记载,略与其同,只是说太上道君之号为元始天尊所赐,以后“位登高圣,治玄都王京”。可见,早期道教典籍中关于太上道君的记载较为缺乏,使其来历颇不明朗,有人疑为是从太上老君衍生而来的。道教三清殿中,灵宝天尊通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边,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混饨始清,阴阳初分”的第二大世纪,放以阴生阳消的昼长夜短的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三清中,位居第三位的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的地位虽不及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但其是最早作为道教的始祖而被人们广泛熟悉的尊神。这位尊神广受崇敬,然而他最早却不是神,而是人,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老子,也就是由他衍化了道教的太上老君。 § 古文记载 司马迁《史记•老子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映,周守藏室之史也。”但司马迁当时对老子的身份、事迹也不太清楚。故而又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 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又以为周太史借或对即老子,或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者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倒西汉初年老子已成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了。相传他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见周室衰微,于是于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辞职而去,青牛薄辇,西出函谷关,因关令尹喜请求教诲,留《道德五千言》后,不知所终。他留下的著作后人称之为《老子道德经人书中尽言古代哲学家的精要格言,故而应是“黄老之学”的丹经。由于该书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因此自先秦以来,人们都尊老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西汉以后,老子逐渐被神化。《隶释》卷三载东汉延表(158~167)八年(165),陈相边韶著《老子铭》云:“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老子为周守藏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孔子以周灵王二十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学礼于老聃。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饨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化身,蝉锐度世。自牺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神仙传》卷一曰:“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六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生而能言。捐李树田:‘以此为我姓。’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誉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道先生,一云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未公。”又据《后汉书•桓帝纪》说:(延熹八年)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祠黄老于濯龙宫。”襄楷于延熹中上书云:“又闻官中立黄、老浮图之词,或言老子入夷狭为浮图”(《后汉书•襄楷传》)。又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后桓帝好神,数把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东汉后期,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言》为主要经典。宣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则为太上老君”。至此,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长期受到了人们的尊奉。 关于老子的神化传说道经中亦有诸多记载。晋葛洪《抱朴子》称他额有三理,足有八卦,身长九尺,耳垂齐肩,穿五色云衣,住金楼玉堂,以神龟为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随行四周,头上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气宇昂轩,威风凛凛,已严然为神仙姿容。《魏书•释老志》妨称之为太上老君,书中曰:“道之厚,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害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快,尹喜受道德之旨。好异者往往而尊师之。世祖时,道主寇谦之,守志嵩岳,精传不懈,以神瑞(414-416)二年(415)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乘太上老君,谓谦之曰:“授汝天师之经。”此载与《云麓馒钞》卷八所记略同,但《魏书》不采取《史记》老子传承诺系的记法,而另外拍出一位李谱文为老子的玄孙,称他“以汉武之世得道“,领治三十六士人鬼之政。” 在《真灵位业图》中,有三个神位与“太上老君”有关。一是第三中位,太极金阈帝君,姓李(王辰下教太平主)。二是太极左位,老胭。三是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人另外,还有五方五老君,中央黄老君,太上火老君等说。 隋唐以后,道经中也有许多关于老君的传说。《云发七签》中说:“老君母日玄妙玉女。日精入口,吞而为孕,五行兽卫行,怀八十一年J级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犹龙传》更为老子加上各种名号,略与《神仙传》、记载相同。说他从三皇五帝以来,就成了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等,均是老子的化身。周成王时老君为柱下史,号经成于;周昭王时西出函谷关,度关令尹喜;西汉文帝时(前179一前一156)降于陕河之宾。号河上公;汉成帝时(前32—前6)除干琅那。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126-145)汉安(142-144)元年(142)老君降于蜀地鹤鸣山,授张道陵天师《正一盟威》秘录腰神瑞二年,降于嵩山,授道土寇谦之“太平真君”之号;唐高祖(618-627)武德(618-627)二年(619),老君降于羊角山,令吉善行转告高祖,“我乃帝祖也。”关于老君历时现世的故事,道经中记载很多,近世,四川青城山易心莹大师曾印有《老子几十一化图》。 唐宋时期,对老子的崇奉到了极盛阶段。唐代皇室姓李,遂尊老子为祖宗。据《唐会要》卷五O记载:“武德三年(620)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一老到,乘白马朱厚,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夭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他。乾封t666—668)元年(666)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为太上百元皇帝。至永昌(689-69D)元年(689)却称老君。至神龙(705-707)元年(705)二月四月,依旧号太上立元皇帝。至天宝(742-756)二年(743).正月十五日,加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号为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二载二月七日,加号大圣高上大道金鹏玄元皇帝。唐武宗(841—847)会昌(841-847)元年(841)数以二月十五日大圣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故道教以二月十五为老君圣诞。又据《集说诠真》记载,来真宗(998-1023)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把老子于太清宫,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在三清中,不及元始天尊的地位高,在明清的民间信仰中,不比玉皇大帝拥有权势,但在历代都是道教尊崇的对象,各地普遍建庙宇进行祭扫。因老君的奉号为“太清道德天尊”,故供奉他的宫观一般称为太清宫,老君殿或老君庙或老君堂。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南太清宫和成都青羊宫。河南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嘉(前167一158)八年(前165),唐代时占地八百余亩。画栋雕梁,雄伟壮观。后被战火焚毁,现存主殿为清初重建。创建于唐末的成都青羊宫,据《蜀王本纪》记载,相传老子曾在此为关令尹喜敷演道法,该地至今仍为道教著名宫观。 总之,自古而今众多信徒均诚信太上老君为“无上大道”的化身,是道摄长存、德育于民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他常被供奉在三清殿元始天尊的右侧或太清宫、老君庙老君堂中,白发皓首,和颜悦目,手摇太极神扇,俯视于人间的苦苦众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