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白俄 |
释义 | § 上海白俄 上海白俄指二十世纪上半叶集中居住于上海租界,特别是上海法租界中的俄罗斯裔居民。 俄罗斯人在上海形成自己的社区比其他侨民要晚得多。沙俄时代,俄国在上海的势力较小,1915年有402人,多数住在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北的提篮桥地段(又名汇山,Wayside),住在法租界的只有41人。他们在北河南路距离北火车站不远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小型的东正教堂,称为主显堂,这座上海最早的东正教堂后来毁于1932年“一二八”战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有7000名俄国难民蜂拥逃亡抵沪,其中不乏贵族、将军。使上海成为除哈尔滨以外一个重要的俄国人聚居地。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有大批俄侨从哈尔滨转移到上海。30年代上海俄侨总数为1.5万到2万人。 1934年,法租界有俄侨8260人。(公共租界1935年有俄侨3017人)。 白俄在上海虹口提篮桥一带站稳脚跟后,都设法移居到法租界居住。1920年,法租界仅有210名俄侨,1934年,增至8260人。他们多数居住在法租界中部吕班路、环龙路、金神父路一带,在霞飞路中段开设服装店、面包房、咖啡馆。使得霞飞路成为上海最浪漫的一条商业街。 他们在法租界还修建了2座美丽的东正教堂:圣母大堂和圣尼古拉斯堂,建筑物都保留至今。前者还是东正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亨利路(新乐路)和劳而东路(襄阳北路)路口西南转角,紧邻今日的襄阳公园。后者位于高乃依路(皋兰路),现在是一个饭店。 白俄移民中有不少音乐家、舞蹈家和画家。在他们的带动下,歌剧、芭蕾舞在上海盛极一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的乐队成员大部分是俄国人。他们还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中国音乐家。上海白俄创办了好几所俄国人学校,并出版俄文杂志和报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白俄大多陆续迁出。目前上海白俄及后裔分布于俄国、美国及南美国家。 § 相关条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