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营 |
释义 | 明代京军编制。洪武初即设﹐隶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改隶五军都督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渐臻完备。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三千营由三千骑兵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 ﹑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三大营初建时﹐颇有战斗力。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大顺初﹐罢十团营。宪宗立﹐复十团营旧制﹐二年(1466)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正德初﹐十二团营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于是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罢团营和两官厅﹐恢复永乐时三大营旧制﹐不同的是三千营改名神枢营﹐其三营司哨掖等名及诸内臣俱裁革﹐而以大将一员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以文臣一员辅佐﹐称协理京营戎政。其下设副参等官。凡团营两官厅之兵﹐悉归五军营﹔而宝纛令旗等项则仍隶神枢营。明后期﹐三大营增设监视内臣﹐营务尽领于中官。 南京京营﹐永乐时﹐设守备官节制。洪熙初﹐以内臣同守备。宣德末﹐设参赞机务官。景泰间﹐增协同守备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南京京营主要负责在大﹑小教场操练南京诸卫所轮班官军﹐同时操练的有南京神机营。此外﹐又设池河营于江北﹐专城守﹑护陵寝。嘉靖二十四年﹐设立振武营﹐选南京各营锐卒及淮安府﹑扬州府丁壮者充任。池河营﹑振武营各有营兵三千。隆庆时﹐罢振武营﹐其卒仍隶大﹑小教场及神机营。 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都是明王朝的主力军﹐土木之变后﹐惟景泰间和万历初张居正当国时﹐营务整饬﹐颇为振作。此后﹐由于朝政腐败﹐营帅贪残无能﹐京营战斗力每况愈下。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进入居庸关﹐至沙河﹐京军出御﹐未经战斗﹐闻炮声即溃败而归。京军积弱﹐以至明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