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党制 |
释义 | § 概况 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主要的政党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并非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指有两个居于主要地位的政党,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政党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小,只能参与并影响政权,却不能单独掌握政权。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早在1688年光荣革命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存在两大政治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1694年,开始实行由辉格党执政的第一个政党内阁。18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由辉格党执政,60年代之后,则主要由托利党执政。在18世纪的前半叶逐渐形成了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的制度。工业革命后,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法颁布后,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正式确立。以后,两党制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采用。 由于实行两党制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不同,政党的组成、力量对比的变化不同,以及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同,两党制在各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内阁制的两党制,以英国为典型。这种两党制在以议会为政治活动中心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两大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竞选争夺执政地位,在议会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成为执政党;而获得议会次多数席位的政党就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对政府起某种监督和牵制作用。在每次议会大选后,如果两大政党在议会中所拥有的席位发生相反的变化,执政党和反对党就互易其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党在朝,一党在野,轮流执政的格局。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也实行两党制,但其特点是,反对党的责任和力量没有英国的那样大,而且在议会中有越来越多的政党占有席位,小党在这些国家的作用往往很大,大党在难以赢得议会多数时,要靠小党的支持。②总统制的两党制,以美国为典型。即两个主要政党通过总统竞选争夺执政地位。由取得总统职位的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当选的总统成为执政党的当然领袖,竞选失败的政党则成为在野党。按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和总统的竞选分别进行,两者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国会的多数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实行两党制,但它们又各具特点。如哥伦比亚长期由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大传统政党交替执政,但在1958~1974年的16年间,两大政党达成协议组成民族阵线,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共同组阁,平分政府及各级议会席位。 § 优点 对政党制度的传统分析比较强调两党制的好处,认为两党制有如下优点: 1、两党制是一个交付责任的体制。在这种体制当中,选民必须在两个可替换的征服中国作出明确的选择,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是不行的; 2、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它鼓励政府更换,能够有效地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保障民主的持续和发展; 3、两党制被视为是鼓励温和政治活动的体制,为了赢得选举,两大党都必须争取到为数甚多的中间阵营的支持。但是,实际上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政治稳定、政治风格稳健的原因,并不是一定就是他们所实行的政党制度,还有其他一些历史、文化、宗教的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