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和节
释义

§ 简介

中和节中和节古时在农历二月初一,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按照旧时的传统,到了农历二月初二。春节的欢快余韵就算彻底结束了,人们要开始抬头面对新的一年了。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在北方就叫“春龙节”,又叫龙抬头日;在南方称为“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 由来

中和节

“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源起于原始社会的神话之中。华夏先民把创世英雄伏羲尊为“龙的化身”,把“龙”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易经》乾卦中“见龙在田”即指田野里安眠的“龙”,冬去春来、万象更新,“龙”苏醒了,抬起头来欣迎美丽的春天,于是,以“龙的传人”自居的子民们,便开始了春耕。过去,人们在这一天照例用青囊盛百谷瓜果互相赠送谓“献生子”,农家自酿“宜春酒”祭句芒神以祈丰年,朝廷百官都进农书表示务农,举国上下都在“春祈”中寄托“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的希望。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是谓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之意。

“中和节”这个名字则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唐德宗贞元五年“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一天,官员休假一天,民间则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互相赠送,号称“献生子”。当时的京城还以江米制成糕,叫“太阳糕”,用来祭祀太阳。

《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在“中和节”祭祀的“句芒神”是传说中的一种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曰:“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神句芒司之。”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则说:“其神句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正是迎春和万物生长的象征,明代杨慎《春雨》诗云:“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清代“农歌”:“中和节庆龙抬头,春祭句芒祈丰收;白天耕田忙播种,夜里切草喂牲口。”均言“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

中和节民间祭日、春分皇帝祭日的做法一直延续至明清。

演变到后来,人们把中和节与祭社稷神合二为一,并把第二天纪念土地神诞辰也纳入其中,因中和节第二天就是“二月二”,后世便有人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而“中和节”这一原有的节名反而被人逐渐忘却了,人们多以二月二这一天作为中和节。[1]

§ 含义

中和节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和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是龙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之中的农事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惊蛰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2]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心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3]

§ 习俗

祭太阳

理龙须

古时人们认为中和节是太阳的生日,到这一天百姓要祭太阳。各自在家中祭祀设香案,也有的还摆上太阳星君和神马。还要请“太阳糕”来作为供品,码放于盘中置于供桌中央,以此来报答太阳神的恩泽。

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由男性家长率男性家眷面向东方太阳膜拜。在这天祭祀太阳,是唐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明清时期,每到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在民间,亲朋好友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这些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乞求丰收岁稔的愿望。

按照老北京的民俗,家家户户在这个日子冲着太阳打扫家里的卫生,清理春节期间的对联。热闹了一个多月的春节年禧期结束了,家中贴的对联、挂笺、福字等,有的脏了、破了,而这些旧了的对联、挂笺、福字不能让它们在门口放上一年,中和节就是清理的时候。旧对联、挂笺、福字在这一天可以拿下来,向着太阳方向烧掉,是送给太阳的钱粮。家家都以清洁的面貌迎接新春大忙。

祭春龙

中和节的习俗活动很多,多数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得,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

1、敬奉碾子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

2、引田龙

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

有的地方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

3、剃龙头剃龙头

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现代在北方仍是如此。

4、熏虫儿

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5、占鳌头。

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6、回娘家。

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一些忌讳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有的地方这一天忌担水,生怕带回龙卵或惊动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 饮食

太阳糕

“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清代的潘荣陛在《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4]跟“龙”有关的吃食

太阳糕一般使用和好的糯米粉垒放成多层,层与层之间撒上黑糖,再加些青红丝等,上面用红曲水印昂首三足鸡星君(金鸡)像,或在上面用模具压出“金乌圆光”代表太阳神。太阳糕每五块为一碗,顶端还插有一只寸余高的面捏小鸡,十分喜气。

民间是农历二月初一吃太阳糕的风气最盛于清初。常人春先生所著《老北京的年节》一书中说“据说明朝之后,庶民为纪念末代皇帝崇祯,假托祭祀太阳真君而设的,依次来寄托清兵入关之后,广大汉民的故国之思。”

与龙有关的饮食

1、这一天的食品多以龙命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或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2、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3、吃搅团,寓意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4、吃豆

二月二在西北、山东有吃炒豆子的习惯,山东又称吃蝎子爪,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老济南有着“二月二,炒蝎子爪,大娘婶子给一把”的民间俗语。吃炒豆的原因,有的说是吃虫子,把虫子光了,庄稼就会有个好收成,也有的人说是吃蝎子爪,吃了不被蝎子蜇。[5]

§ 传说

炒豆

在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传说二月初二这天理发“推头”,玉帝会给你好运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