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市育才中学 |
释义 | § 概况 由育才校友捐赠的段力佩先生塑像 上海市育才中学始创于1901年,50年代初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市重点中学,由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出任校长。学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教育改革。一百年来,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蜚声海内外,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1998年迁建新址后,发展成为现代化寄宿制的高级中学,学校占地270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于2005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育才的新一轮发展规划是要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学习型学校和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兼有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详解 数码互动实验室 学校发展目标: 育才要建设成一所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学习型学校和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兼有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施: 学校建成基于inter千兆技术,遍布校园的网络,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管理三大功能,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整合。学校有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射击场等各类体育设施;有2000余平方米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天文台、天象馆等各类教学辅助设施,可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办学特色: 通过调整课时,重组内容,落实必修课程基础要求。通过自主发展课程,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时空。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依托《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主体性教学策略研究》市级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实效;通过“电子化档案”,尝试主体多元、方法多维、注重过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和认识程度实施德育分层教育。 § 调查报告 主要印象 1、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一是历史久远。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1999年8月在育才中学原址正式挂牌的,源于1901年创立的育才书社,学校已有108年历史。学校虽几经变迁,但校名“育才”一贯至今。以育才为本,以强国为旨,是几代育才人的共同追求。百年老校的育才一直在进行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如范晓路校长所言,教育不需要彻底否定过去的所谓“革命”,而需要传承与发展,沉淀与积累的“变革”。 二是建筑古朴有朝气。育才中学解放前属英租界,为英国人创办,典型的英式古典建筑风格,淡黄色的墙,紫红色的硫瓦,拱型的门窗,镶嵌着灰色的砖。新建的教学楼充满了现代建筑的气质。校园建筑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古色古香,散发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气息;另一方面,现代新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显示着时代与科技的特点。 三是教育家段力佩先生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走进育才中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校老校长、著名的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塑像。他四十余年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实践,从“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到著名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到目前的“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三自”培养目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沉淀与积累,奠定了百年老校的深蕴的文化底蕴。 2、环境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位居闹市,校园面积仅十余亩。正如上海人的精致一样,小小的校园中却处处精心构思,精巧设计,精致营造,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如春雨潜入夜般滋润着每个育才人的心田。 环境文化——环境育人,“境有新造,模有新形”,一花一草一世界,别致假山玲珑剔透,满屋书画遥相生辉,曲径小桥廊回路转,空中花园情趣盎然,蓝天白云,鲜花绿草,欢歌笑语其乐融融!无论是抬头,平视,低头,育才人都浸润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班级文化——上海市的温馨教室建设,把教室建设成孩子们的家,让教室寄托着孩子们的精神畅想,让教室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展示舞台,让幸福、温馨的种子在教室里生根、发芽、开花。 办公室文化——办公室是教师交流的重要场所,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教师融合在一起,营造一种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让每一个教师都在这个集体中不会感到孤独。让每一个成员互相教育,共同提高。控制、引导办公室的舆论导向,对办公室电脑的内容进行良性屏蔽,学校领导多进入教师办公室进行思想交流,业务探讨。 走廊文化——无论是教学楼的走廊,还是花园间的走廊,文化氛围厚实。走廊上诸如“育才千名学生文明迎世博签名”、“《教育家段力佩教育名言》选摘”等,处处皆文化,处处皆校本原创。 3、坚持特色管理发展道路。 自主发展是育才初级中学的办学特色。育才在管理中强调以学校的共同愿景凝聚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和落实教师发展计划和学生成才计划,实施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育才的管理即服务,学校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学习,努力促进各部门职能的提升和协调;深化民主管理,完善精细化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文化渗透,从而激发广大师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服务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保持育才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育才实行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所有教师争着干工作,形成了收入分配向骨干倾斜,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育才的制度规范包含了差不多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教师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都有章可循,并形成了行政会讨论规章制度,教代会议审议规章制度的科学机制,真正做到了管理精细化。 育才具有丰富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分为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社团活动三种。育才特别关注课堂,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十分感慨的是上海市对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精细化的对话式培训。教研员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上与教师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对话指导,跟踪三次,每次活动他们都要求学科教师始终参与,轮流上同一节课,不断修改,调整直到上好课为止,这样到位的培训,何愁教师不成才! 4、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 育才中学的后勤管理,完全步入了社会化的轨道。学校食堂经营、管理全部社会化,与学校完全分开,学校不经营,也不管理,也不负安全责任,师生只在食堂消费。这种运用企业化和市场机制进行管理的形式,使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分开,使校长从后勤的繁杂事务中得以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5、教育经费投入的规范化。 该校的经费保障机制非常健全,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充足,而且非常规范;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有力,渠道畅通;政府职能非常明晰,诸如办学条件改善、社区教育都非常到位,如果校外社区需要占用校内的如球场等教育资源时,政府都会对学校进行补偿。 6、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育才中学校长是一位非常有亲和力、有思想的校长。她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女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觉上海这座城市的亲切。她还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校长。 范校长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管理是“管事理人”,而不是“管人理事”,管理要让人工作顺心快乐,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因此范校长善待教师的缺点,带着爱心去帮助和引导有缺点的教师,针对教师不按时到校和提前离校,范校长用免费而丰富、可口的早餐和中餐留住教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关爱教师的服务意识。 范校长认为:校长要想尽办法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再让你的下属去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教职工以大公无私的爱,把学校建设成为每个教职工的家,充分发挥每个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范校长鼓励每一个教职工要做“行而下,行而实”而不是“行唯上,行而式”的教育工作者,她在对师生的管理中十分注重交流沟通,多表扬少批评,“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庭”,多奖励集体,少奖励个体,让小集体去区分个体,营造团队氛围,提升团队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来强化学校管理。 § 三点思考 1、学校发展受条件限制明显。 育才中学地处市中央,寸土寸金,附近房价高于50000元每平米,学校占地面积仅有十余亩,各建筑布局过于紧凑,学生活动空间过于狭窄,以至于学生做操,都要分两次才能完成。没有标准的体育活动用的沙坑。给学校的硬件建设的投入、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不可改变的“硬伤” 2、课程发展仍有拓展空间,体系尚未很好构建。 站在一流教育的标准来看,育才中学在多年课改的基础上逐年调整课程,发展课程,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其课程发展仍有拓展空间。只是注重了多样化,形式化,但课程的构建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很多课时而开,时而不开,蜻蜓点水;有的课程以前开了,现在却没有开。没有很好的立足本校特点,立足学校自身文化,从而构建适于本校学生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 3、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盲区。我们在观摩学校一堂体育课时,出现了一个情况——一个学生看见球场上有人掉了三个1元的硬币,这位学生对周围的同学提了几声醒,但没有人回应,于是再没有一个同学来拾起这三个硬币。最后我们叫那位发现硬币的同学捡了起来。我们感觉到上海的学生对待劳动成果,对待金钱缺少一种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造还有待加强。 § 四点感受 莱布尼兹说:“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考察上海教育,感受着每所学校的鲜明特色,回想我们湖南的教育,颇有感触。我们深深地感到,湖南的教育尤其是湖南的农村教育与上海的教育比较,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办学经费的差距,更是教育理念、思路和方向的差距。上海今天的教育就是我们明天的教育,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教育的明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用特色化的目标来塑造学校品牌。 学校形成特色化的品牌效应是每个校长的梦想。要打造特色学校,首先要整合好校本资源,分析本校学生,教师管理团队中可用资源,调动积极因素,实现校内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其次要用好用足当地社会资源,学校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创建特色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总之要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创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2、以精细的制度来体现学校管理。 管理有三重境界:一为人治;二为制度管理;三为文化重理。冷静思考,本地的管理境界,完善制度化、章程化管理才是符合我们发展水平的层次。我们要逐步让所有的教职工从意识深处习惯并认同学校的价值标准和执行制度,以三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教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中,并从灵魂深处改变自己的行动。从而逐步走向文化管理的境界。 3、用文化的熏陶来理顺学校核心价值。 文化无处不在,学校的校名、校训首先就应该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载体。如育才中学的校训为“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每天早晨全体学生一到校就上操场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拳操表操,反观我们的校训,大多为八股口号,空洞而无内涵,急需变革。 文化的核心因子是价值观。校长应该引导师生认识、接受、追求、实现学校的价值,尽快把纸面上的价值观语言内化为师生心中的信条。 校长要善于挖掘、提炼、总结调整,传承学校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并在新的时期里将其发扬光大,以此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后来的师生深深烙下学校文化的印迹。 4、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软实力。 上海各校的师资队伍普遍是高素质的,如育才中学师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建设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勇于奉献、知识丰富、业务精湛、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队伍,形成育才中学特有的团队精神,即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取长补短的竞争精神,荣辱与共的爱校精神。我们现在的队伍无法和上海相比,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以适应当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学校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和一切条件给教师以发展空间,教师个人也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 可以借鉴的经验 1办学理念上对“人”的尊重与真正回归。上海的教育我们觉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人的个体,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教书育人的规律。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及管理、评价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回归了教育的本真。我省的拼命抓学生文化分数的“四大名校”,相比之下,就感觉是偏离了航道的船,越驶越远。 2、社会化的后勤管理有助于学校更集中精力抓教育管理。育才中学实行社会化的后勤管理,把校长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放出来,对于学校的常规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应该是我们湖南可以借鉴的做法,或者是努力的一个方向。 3、规范的教育投入机制是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育才中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十分规范,其学校建设与维修,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与更新,都有稳定的来源,从而避免了校长到处找经费,四处拉投资的局面,避免了把业务校长变成“找钱”校长。这主要是需要政府办学职能非常明确,而且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能。湖南在这条路上摸索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尤其是农村学校。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