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华理工学院 |
释义 | 东华理工学院简介 东华理工学院(原华东地质学院)位于著名的“才子之乡”——江西省抚州市。全院占地面积800658㎡。校舍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经过50年的办学历程,东华理工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为主,文、经、法、教兼备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1999年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东华理工学院由国防科工委管理调整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并于2001年签署了省部(委)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在全国首创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进行省部(委)实质性共建的新模式。学校设有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核工程技术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部、体育系、教育心理学教学部等教学单位。 东华理工学院目前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校生为13000余人。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学院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2年获准开展工程硕士学位工作。近几年,还与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在4个专业合作培养博士生。现有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点、49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11个国防军工专业(含5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江西省品牌专业。 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院长,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敬业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6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8人,双聘院士10人,副高以上人员497人,其中教授170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30余人,聘请兼职教授100多人。 全院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4人,省级骨干教师4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部级劳动模范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十佳青年3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8人,第三层次43人。 东华理工学院被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以及东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学院的国家级“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比实验室。依托“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和“地理信息与数字影像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江西省空间信息与数字国土实验室”,于2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近五年陆续派出专家、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出访20多个国家、40多批次、170多人次。1999年以来,先后派出10位科学家去日本科技厅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欧洲、澳洲、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还长期聘任国外资深专家来院任教。 学院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严治教,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三名。学院党建工作成绩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专家评价:三个没想到与六个没想到: 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有一所办学历史这么长的学校,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集聚了这么多的博士和硕士,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有办学条件好,校园环境如此美的学校。 04年教学评估专家六个没想到:学校变化如此之大,办学条件如此之好,教学成果如此之多,对国家贡献如此突出,教师如此爱岗敬业,评建氛围如此浓厚。 04年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东华理工学院自1956年创建以来,在光荣而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牢记办学使命,形成、保持、发展了鲜明的“东华理工特色”:艰苦奋斗,为国奉献,构建核军工学科群优势。伴随着祖国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学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勤俭办学,成为我国核工业开路先锋―核燃料循环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院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稳定外延,注重内涵拓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