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烈士纪念馆 |
释义 | § 基本简介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是我国第一个革命纪念馆。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曾亲临视察,并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这座西欧古典主义建筑,是日伪时期伪满警察厅旧址,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此被关押和刑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受到敌人的酷刑摧残。哈尔滨解放后,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个伪警察厅旧址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于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从抗日怒潮、地下烽火、血染沙场、黑土英魂等方面,展示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及147位英烈的英雄事迹。目前,其中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藏品8万余件,一级文物83件,珍贵文物7千余件。初步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纪念馆还运用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现代手段,再现往日的悲壮场面,使人观后经久不忘。 东北烈士纪念馆除经常开展烈士事迹报告活动外,于1977年1月组建烈士事迹流动展览小分队坚持深入基层,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足迹遍及黑龙江全省的地、市、县,还包括全国16个省市,宣讲烈士事迹2700余场,受教育人数160万余人次,受到文化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的嘉奖,荣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 [1] § 场馆建设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948年10月10日开馆。 该馆馆舍是1931年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曾在这里遭受酷刑后走上刑场。该馆藏品7000余件,历史资料5000余份。重要藏品有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用过的褥子,李兆麟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穿的旧呢料裤子,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敌堡后荣获的特级军功章──毛泽东奖章。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陈列是展出东北地区有影响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展出文物、图片和资料1000余件。 目前,馆藏文物5000余件,图书、档案、文献、照片共30,000余件,初步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纪念馆还运用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现代手段,再现往日的悲壮场面,使人观后经久不忘。 该馆建馆以来共接待观众 728万人次。除经常开展烈士事迹报告活动外,该馆于1977年组建烈士事迹流动展览小分队坚持深入基层,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足迹遍及黑龙江全省的地、市、县,还包括全国16个省市,宣讲烈士事迹2700余场,受教育人数160万余人次,受到文化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的嘉奖,荣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 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东北烈士纪念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该馆出版有东北抗日烈士事迹丛书和《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传》。与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合作编写出版了《东北抗日烈士传》。东北烈士纪念馆周恩来总理曾特别指示“要把烈士纪念馆办好,广泛地宣传革命的历史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教育人民”,并书写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 § 基本陈列 《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 展览分为序厅和五个部分。展示了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的事迹。 《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 通过展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哈尔滨地区人民的残暴统治,来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东北人民,在经济上不择手段掠夺财富,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专制统治的殖民统治罪行。 § 更新陈列 学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在解放战争隆隆炮声中诞生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里程,对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其间共接待了近3000万人次来馆参观,其中有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烈士纪念馆有的陈列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广泛地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参观学习了同类纪念馆陈列设计的好经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完成了纪念馆基本陈列的更新。 建馆之初,人们走进展厅时,不必听太多的讲解,就会在眼前浮现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14年的种种罪恶,能够近距离地领悟为国捐躯并不久远的英烈,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苦难远离了人们,曾经让观众驻足落泪的展示内容,逐渐被人们淡漠。人们和先烈所处的时代,拉开了距离。更新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从现代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无数先烈的认知情况入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陈列内容和形式,做出准确、深刻的回答和交代。 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展面上共陈列200余位烈士,每位烈士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同侵略者进行斗争时牺牲的。纪念馆在陈列中避免用单摆浮搁的方式排列烈士的生平,而是在东北抗战14年的大背景下,分作不同的时期,始终把握红、黑两条线,去展望烈士的英雄事迹。 所谓红线,即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经历了一条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武装抗日到建立广大抗日游击根据地;从各自分散的行动到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各抗日武装的联盟作战。每一位烈士都是这条红线上不同时期的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链条上的闪光点,只有把英烈置放在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雄壮举的高尚和可贵。 所谓黑线,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线。纪念馆把红线作为主线,黑线作为突出红线的副线,集中体现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抵抗的必然性。纪念馆充分利用烈士馆的原址——伪满哈尔滨警察厅这一残害和屠杀我抗日志士的魔窟,复原当年日本法西斯为镇压东北人民抗日战争而设置的各种机构,展示敌人制造惊天惨案和残害我抗日同胞的各种刑具,尤其是曾关押和刑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铁窗斗室。在敌人具体而真实的罪恶面前,观众真切地感受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从而更加激起对抗日英烈的理解和崇敬。 选取烈士的生平事迹,纪念馆特别注重展示那些最具情感因素的生动细节,以小见大、可触可摸地表现英雄的高尚情怀。如抗联在西征时,在酷寒奇冷的密林里雪中行军,有的战士扑到火里,有的战士在路上站着冻僵了身体,而李兆麟将军的《露营之歌》却时时萦绕在抗日将士的耳边,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进。又如杨靖宇将军孤身绝粮5天与敌人苦战,倚着青松还击到生命的最后,当敌人发现他腹中除了草根、树皮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不得不低下罪恶的头……这些惊心动魄细微可见的英雄壮举,感染力是深刻的、长远的。 现代观众已不满足传统的单调展览陈列模式,尽管时下纪念馆尚无明确的标准遵循,但是更新和改革陈列形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纪念馆在调整内容设计的同时,特别注重了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突破原有的图片为主、文物为辅的模式,采用现代展览的科技手段,以一定的艺术方式丰富观众视觉的直观物象,模拟真实的典型环境,塑造生动逼真的英雄气质和精神境界,达到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的统一和完美。 譬如在杨靖宇将军的展线内,雕塑高4.2米、宽2米的以松柏为躯干的将军铜像,采用重雕细刻的刀法,细致入微地表现他的刚毅、高远的神色,把松鳞和胸肌较为自然地融接到一起。当观众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烈士遗物的讲解,走到将军像前时,崇敬的心情随之油然而生。在赵一曼的汉白玉半身浮雕上,还采用电脑控制的灯光变幻,在音乐的烘托中,显现出更加生动自然的色彩,同时将刻在黑色大理石上她给儿子的遗言的录音播放出来,增强综合效果,让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纵观更新后的烈士纪念馆,用不同材质和不同制作方式陈列的景观、版面、展箱和主题雕塑,都是一件件可观赏的艺术作品,为整个展厅营造出崇高、庄重的气氛。 [2] § 珍贵藏品 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群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东北烈士纪念馆过的血衣等珍贵革命文物。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弹弹壳,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罪证。 § 场馆展览 抗日的烽火 为了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在8月15日推出了名为《黑土英魂》的展览,展览由《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和《伪满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两个主题展览组成。 《黑土英魂--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由《序》和《民族危亡时刻》、《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夜幕下的抗日战争》、《东北抗日武装的脊梁》、《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五部分组成。作为展览最主要的策划人,馆长刘加量先生讲述了他的构思。 “首先我们考虑到这个建筑物是一个欧式建筑物,白颜色的。我们把建筑物的外部风格和陈列的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布置展览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基调白色。白颜色一个象征着纯洁,一个象征着白山黑水,再一个象征着白雪。” 这次陈列展展出了一批鲜为人知的烈士事迹、一些首次展出的历史文物、资料,包括抗战时期东北军牺牲将士的事迹等。客观还原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马占山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激烈抵抗,史称“江桥抗战”。不仅以装备落后的长枪击落了第一架日本战机,同时以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说到东北的抗战,我们都非常熟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英雄的事迹,可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烈士的代表,在烈士陈翰章的雕塑前,刘加量先生告诉我们: “这就是烈士陈翰章的塑像。表现的是他就要牺牲时的情形。他身体被捆着,后面是炸弹在爆炸,表现出一种张力。陈翰章烈士牺牲的时候非常惨烈,当时同敌人战斗到最后的时候,就剩下他一个人,当敌人把他围上来之后,虽然他已经受伤了,但还在大声地斥骂敌人,最后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了。在烈士馆最早陈列的的人头里,其中就有陈翰章烈士的遗首,现在陈翰章烈士的遗首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干部来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武装斗争中坚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绩最突出的一支武装力量。当时抗联分为三个路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是杨靖宇,副总司令是王德泰,第二路军总指挥是周保中,副总指挥是赵尚志,第三路军总指挥是李兆麟,政治委员是冯仲云。” 东北“抗联”的成立,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加上抗日联军与内地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 东北烈士纪念馆欧式建筑的厅堂高大而宽敞,做为曾经的伪满警察厅办公室,这里看不到任何血腥的痕迹。但是,当一个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铁门打开之后,一股阴森恐怖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年关押赵一曼的牢房、刑讯室就在这个地下室里。 “(铁链音响) 这是当时的锁,一进门就是铁栅栏。屋子很小,这是警察厅里的关押室,是临时的,犯人不在这里。这边是刑讯室,这是人字形的老虎凳,把人绑在上面,胳膊腿都固定再上刑,很残酷。这是钉笼,把人装进去之后在地上滚动,笼子里面的钉子会把人扎得血肉模糊。那个铁门后就是水牢。 ” 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东北烈士,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也有不少中国国民党党员,他们同样以一腔热血报效着祖国,成为为后世景仰的英雄。 “这是伊作衡,伊作衡是一个中国国民党党员。在中国共产党从事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的同时,国民党的很多爱国志士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伊作衡就是比较有代表的一位。他是齐齐哈尔人,1929年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1930年加入国民党,1938年被国民党派到营口,以营口《新报》社长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活动。1941年到齐齐哈尔,任当时哈尔滨地区的负责人,1941年被捕,1943年被日伪绞死了,他牺牲的时候三十一岁。” 在展览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展出了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事迹。 “这是绿川英子,她从日本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来自日本的还有伊田助男、福间一夫。(还有许多来自)朝鲜的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东北牺牲的。” 烈士长眠了,然而不眠的历史却依然健在,烈士的英魂依然震撼、激励着后人。在纪念馆门前左侧立有一块铁质牌匾,上书“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上面的这些铜牌,是我们馆内有记载的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大约600多位,我们后面还有一个空白,空的地方,我们想还有很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如果有,我们在添上去,或者说,我们把空白的地方留给那些无名的烈士。下面这里有14盏灯,从1931年到1945年,这些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象征着大家不要忘记了东北14年的抗战,” 我们纪念胜利,是为了守护和平,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