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释义

§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右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人才培养成就显著。截至2008年7月份,研究生院共培养并授予博士学位研究生2574人、硕士学位研究生4198人、专业硕士学位339人,还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课程班和高级研修班学员。这些高级专门人才学成分赴祖国各条战线并迅速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理论建设、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黄晓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建校30年来,研究生院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社会及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或人才培养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及人才合作培养等项目。1985年,研究生院开始招收海外进修生。1997年经当时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开始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研究生,2000年起开始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2008年已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100多名,在读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近百名。

研究生院的软实力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硬件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建校之初的居无定所,到1985年现校园的建成,实现了研究生院校园建设的第一次跨越。随后又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术报告厅、留学生公寓、运动场等相继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园网的建成与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办学需求。2008年4月26日,研究生院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新校园的开工建设,标志着研究生院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 学科设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门类设置最多的学术机构。经过建院以来的发展,不断拓展学科领域,调整学科布局,全院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人口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基础,并形成较大的学科设置规模。作为学科载体的研究所,一方面以多学科或多个分支学科的内部结构,形成独立开展综合性研究的优势;另方面又以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学科或相近的学科,形成研究所的群体优势。例如,由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宏观经济以及各部门经济(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农村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人口经济等研究机构组成的经济学研究群体;由中国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等研究机构组成的文学研究群体;由以全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以地区、国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问题研究群体等。各主要学科都具有贯通今古、兼及中西的业务特点,为历史比较和中外比较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一些分支学科和专门学问的研究,也在有关研究所中得到程度不同的发展,并拥有相当的研究实力,例如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因明学、民俗学、服饰学、蒙古学、藏学等。一些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也已起步,例如,生态经济学、人工智能、未来学、国防经济学、计算机语言学、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学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努力追踪国际社会科学新兴学科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国际上普遍重视的前沿学科的研究。

§ 直属机构

计算机网络中心、研究生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郭沫若纪念馆。

§ 历任院长

胡乔木(1977-1982)

马洪(1982-1985)

胡绳(1985-1998)

李铁映(1998-2003)

陈奎元(2003-)

§ 研究队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至1991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各类工作人员4865人,其中科研业务人员390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0%。他们分别承担科学研究 、书刊编辑、文献整理、资料翻译、图书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研业务工作。科研业务人员中,具有相当于副教授和教授的高级专业职务的人员1539名,具有相当于讲师或助理教授的中级专业职务的人员1428名,这是科研业务工作的基本力量。他们中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至1992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有30名科研人员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有156名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全国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1978~1991年的13年间,它培养并向院内外输送了有专长的博士研究生184人、硕士研究生1990人。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也从全国各大专院校吸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大学生充实院内各研究所的科研业务队伍,以利于学科知识的交流和理论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还有计划地向国外高等学院和有关科研机构派遣进修生和访问学者,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

§ 科研方式

研究生院举行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与国家五年计划的实施同步进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除组织院内各所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外,根据国家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相应确定五年以内的院级重点项目和所级重点项目。同时也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项目通常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参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受研究所、研究室的委托或自愿选择接受研究任务。也有一部分科研业务人员,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独立地从事一些专门学问的研究。文献资料的积累和利用,是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均设有专业性的图书馆,拥有本学科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其中也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

1991年全院馆藏图书已达516万余册,这是形成文献资料优势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和文献情报中心,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并通过各种动态性、资料性刊物和文献题录、论文索引等信息载体,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科研成果指南和学术追踪线索。调查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研究的基本工作方式,很多研究所的科研工作都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来开展研究。除传统的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涉及全国性和地区性经济建设、农村发展、社会问题、人口问题、民族关系、宗教活动、教育状况、法制建设、新闻媒介等方面的专题性调查研究和综合性调查研究工作日益广泛地展开。这些调查以制定或论证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对策性研究等成果形式,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也从委托研究课题的机构得到部分经费补贴,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有关基金会的资助。

§ 学术交流

第十二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后,与国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有101个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这些学会为沟通全国社会科学界的联系,为开展学术活动和学术合作,为推动各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间,还以合作研究、资料交换、互通信息等形式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的双向交流量由建院初期的几十人次发展到1200多人次。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学术交流已遍及五大洲、58个国家,与22个国家签订有学术交流协议。每年除接待大量外国学者来访外,根据学术交流协议和接受邀请等方式,派出相当数量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合作研究。院属的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通过经营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幻灯片、缩微胶片、录音、录像带等进出口业务,向国内外提供服务,加强学术交流。

§ 科研成就

考古所文物 牛尊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平均每年出版学术著作300种左右,科学论文数千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数百份,翻译著作几十本,翻译论文上千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典文献(标点、校勘、注释)、工具书和普及读物等。这些科研成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略发展对策;为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整理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吸收人类优秀科学文化,推动了学科建设。不少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个学科都创办和出版学术刊物。现在全院有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为代表的66种学术刊物。这些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水平。作为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宗旨的院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社科文献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院长为胡乔木、胡绳、李铁映。

§ 院属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相关词条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国家冶金工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气象局新华通讯社

§ 相关资料

1:http://www.cass.net.c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