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
释义 | § 概要 资源学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的矿产地质与勘探系,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是我校最早成立的系之一。迁校武汉后,于1996年与其他系合并成立资源学院。其下设资源科学与工程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土地资源管理系、海洋科学工程系、沉积盆地与沉积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研究所等三级单位。 半个世纪来,在老一辈地质学家王鸿祯、袁见齐、池际尚、冯景兰、杨起、潘钟祥、 赵鹏大、翟裕生等带领下,经过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创业、探索进取,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雄厚、梯队合理、学科齐全、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实体。现有教师148人,其中教授39名(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43人。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和1个研究中心(中石化集团-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共建的“油气资源勘查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学科点和11个硕士学科点(涉及5个一级学科领域:地质工程和资源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海洋科学、地质学和公共管理科学)。 § 特点 学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多层次高级专业人才,其中有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和海洋科学(海洋地质与资源)。全日制本科生在校人数为1374人,并承担有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建设任务。该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目标是探索与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地质人才的方法与途径,推动地质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可招收9个博士点和11个硕士学科研究生,目前在读各类研究生1065名。50多年来,资源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800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中有的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如欧阳志远院士、傅家谟院士、殷鸿福院士、汤中立院士、翟裕生院士。 展望未来,资源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为己任,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优势,注重土地资源管理、海洋资源工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工程等新兴学科建设,通过地质工科建设,学科交叉,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以地质工科为特色,理、管、信息技术兼顾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