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塘观潮图》 |
释义 | ● 八月涛声吼地来——《钱塘观潮图》 《钱塘观潮图》卷,南宋,李嵩绘,绢本,设色,纵17.4cm,横8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印。引首及前后隔水有清乾隆题诗,后幅有张仁近、杨基题跋。收藏印有项子京、清内府、梁清标诸印。 少年时曾作过木工的画院画家李嵩是善画建筑的高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李嵩所绘《月夜看潮图》也是对南宋官式建筑的风格和细部特点的忠实写真,而此卷则带有缘物抒情的感情色彩,展现了李嵩的其另一种建筑画风。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为浙江 钱塘江的大潮汐期。自南宋迁都临安(今浙江 杭州)后,观潮成为临安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其时海水沿喇叭形的钱塘江口逆江而上,如“玉域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此卷描绘钱塘涌潮的壮观景象,画面以左右平直而宽阔的钱塘江面为主体,钱塘大潮由左向右奔涌而来,铺满江面。此作用笔细腻,虽极小之景物,仍描画精微,一笔不苟,但因整体布景的平正大方,因而并无巧饰之弊,细笔勾描之外,淡墨轻染,其设色亦浅淡简洁,使画中虽有喧动之景,亦显宁静辽远。 此幅画面除表现滔滔的江水,即写“大内临江起飞阁”的都城临安。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以其擅长的细腻精微的表现手法再现皇家殿宇的巍峨辉煌、临安城池的雄伟整饬、“岁岁观潮乐”的繁华热烈,而只以简括的笔法写出成片的半露瓦顶于薄雾树影之中朦胧隐现,茂林中三面围墙的宽大空场或许即南宋的宫室所在,意境颇显空寂。作者活动的年代,正值南宋时局动荡,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而小朝廷又沉湎于“钱塘江上开皇畿”,“贪看秋潮忘黍离”的耽乐奢靡。身为画院待诏得以侍于君侧的李嵩忠君忧国而又无力回天的孤寂心境在画面中似有曲折流露。 涌潮,亦称潮汐,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列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其中钱江涌潮最为典型和壮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无数个中秋月圆夜,钱塘江潮水都会如期而至,引得八方宾客蜂拥前来,争睹钱塘潮的奇观。南宋画家李嵩的《钱塘观潮图》为我们描绘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年一度的观潮盛况。画面上,人头攒动,海水沿喇叭形的钱塘江口逆江而上,如“玉域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其实,早在晋代,就有关于钱塘江观潮的文字记载。唐代时,杭州已观潮成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杭州附近数百里远近之人都赶往江边观潮,刺史衙门还专为观潮建“虚白亭”。五代、北宋、元、明、清,钱塘江观潮都是人们热衷之乐事,并逐渐成为杭州的一种习俗。八月十八“观潮节”,被奉为“潮神”的生日,人们会举办各种仪式,祭拜“潮神”,祈求一年平安。 观潮节那天,杭州萧山临街广场上早就人山人海。平静的江面上薄雾蒙蒙,一切看起来都平静安宁。人们全都昂首东望,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在这焦急的盼望中过去。 忽然,水天之间出现了一条细长的白线,广场上的人潮开始涌动起来。“潮来了,潮来了”,在人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远处的那道白线越来越粗,仔细听,江面传来隆隆声,好像一支前进中的马队,正从远处奔??阔,正快速地往观潮城边靠近,后浪簇拥着前浪不断翻滚逼来,渐渐形成一道几丈高的白色雪堆。那隆隆的、闷雷似的响声如万马奔腾,仿佛势将天地一举淹没。潮水没有在我们眼前停留,继续朝萧山美女坝方向奔去。原先观潮的人群里一阵骚动,人们都朝潮水奔涌的方向疾跑。只见潮水咆哮着汹涌地奔向大坝,强大的阻力将潮水打成无数雪花般的碎浪,“卷起沙堆似雪堆”。还有一部分潮水继续冲向前面的圆形堤坝,受阻后回头冲向美女坝,几次激荡,水柱被扬起10多米高,一浪高过一浪,一浪追着一浪,壮美至极!听说这就是著名的“美女二回头”的涌潮奇观。接着,潮水便通过美女坝,夺路而去,向东奔流入海。 刚才波澜壮阔的江面很久才恢复平静,江水已上涨两丈来高。被潮水激荡而起的兴奋心情却持续了整整一天。 我们观潮的位置杭州,是明代以前钱塘江潮涌的最佳观景点。明代钱塘江水逐渐南移,观潮最佳地点也随之移至三堡、五堡、七堡及海宁县老盐仓、盐官镇,钱塘潮遂又叫作海宁潮。海宁潮在夜间尤为惊险雄壮。午夜时分,盐官观潮公园内万籁俱寂,忽闻潮声传来,越来越响,江面犹如有黑色蛟龙凸现,顿时间将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想像那情景,必是另有一番体味。 ·古画风景相关条目· ·《姑苏繁华图》 ·《清明上河图》 ·《邗江胜览图》 ·《庐山》 ·《黄山》 ·《骊山避暑图》 ·《登岱图》 ·《长白山图卷》 ·《鹊华秋色图》 ·《武当霁雪图》 ·《天山积雪图》 ·长江与《长江万里图》 ·《渔庄秋霁图》 ·《惠山茶会图》 ·《富春山居图》 ·《钱塘观潮图》 总条目:中国艺术地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