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市信息管理专修学院 |
释义 | § 学院简介 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 上海市信息管理专修学院于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办,拥有200多名以华东师大、同济、上外、复旦等名牌高校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肯定。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的教育先进单位,两次被上海教委评为“市A级优秀学院”,被上海市物价局评为“物价诚信建设单位”。办学10多年来,有近万名合格学员在上海就业。 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于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推进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培养和造就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自1995年至2002年学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1998年和2003连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A级优秀学院”,并于1998年3月被批准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三年制大专)试点院校。学院依托同济大学、华东师大,交大,上大等高校的院、系办学,外语系拥有海外归来的专职教师。高层次的助学办学网络,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办学态度,办学10年以来,学院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学院根据社会的需要,紧扣行业的要求,进行多层次,多证书的办学模式。共开设了以计算机,外语,物流管理等主干专业为特色的7个专业。学院内设有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定考点,教育部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点,初级/中级/高级日语等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对毕业生实行一张毕业证书外加多张上岗资格证书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办学十年来,累计有一万多名学生先后在学院求学深造,已有近万名毕业生和结业生经学院推荐和自荐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10多年来学院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以上海先进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契机,以严谨的教育管理、规范的办学行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开放式的国际合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学院拥有以上外、华东师大、复旦、同济、华东理工等国家重点高校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历年考试合格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学院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连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A级优秀学院,被上海市物价局评为物价诚信建设单位。2003年和日本长崎国际大学、2007年和新加坡波士顿学院互相结为“友好交流学院”。此举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便捷之道。 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组织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执教,并拥有一支成熟的长期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班主任队伍,进行全天候、全方位跟踪管理。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开辟更多的就业条件和渠道,开设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级培训班、辅导班,使学生拥有一张文凭多张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证。 学院位于上海市风景秀丽的南汇科教园区,与入住园区的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为邻。学院占地面积1234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学院配合教学需要建有教学楼群、国际会议中心、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群、大小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室内体育馆、室外运动场所等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院巧妙地将现代建筑与江南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严谨校风 学院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造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校安心、家长放心。 § 院系设置 理学院 School of Sciences 材料与纺织学院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s 服装学院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 Engineering 信息电子学院 Faculty of Informatics & Electronics 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建筑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生命科学学院 School of Life Science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艺术与设计学院 School of Art & Design 法政学院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文化传播学院 School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成人教育学院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计算机技术教研部 Instructional Division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体育教研部 科技与艺术学院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 办学特色 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培训中心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下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学员实施“入学即签就业推荐承诺书”的举措,以“公开平等契约”的方式,明确学院与学生为实现良好就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就业意识教育、就业能力训练、就业素质培养和就业观念确立的载体和依据,累计有一万多名学生先后在学院求学深造,已有近万名毕业生经学院推荐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报读我院的三大理由: 1、韩语日语,强化就业 信息管理学院坚持以诚信为原则,以就业为指导,以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吸引考生。学院有多名经验丰富的韩/日语等级考试辅导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同时学院会定期的邀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沪外企人事部门负责人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授课。我院立志将学生培养为:“日语/韩语/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2、承诺是银,履约是金 信息管理学院实施“入学即签定就业推荐承诺书”的举措,以“公开、平等、契约”的方式,明确学院与学生为实现良好就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作为就业意识教育、就业能力训练、就业素质培养、就业观念确立的载体和依据,给教师压力,给学生动力,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受到上海市教委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 3、国际合作,多元办学 学院积极开展 交流与合作,已与日本长崎大学、菲律宾远东大学、新加坡波士顿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协作伙伴关系。 § 重点学科 学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开设的主要课程上海信息管理专修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计算机管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信息管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基础英语、会计学基础、应用电子学、财务管理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 计算机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高等数学、基础英语、物理、线性代数、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办公自动化等课程。 外语系: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日语口语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英语,日语专门人才。 商务英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专业基础英语、英语国家概况、外贸英语函电、英语语法、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学、外贸英语会话、语言学引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与写作、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英语翻译等课程。 商务日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外贸日语函电、日语语法、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学、外贸日语会话、语言学引论、日语口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与写作、日语翻译、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等课程。 物流管理:培养掌握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熟悉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尤其是轨道交通运输,集装箱运输(技术管理,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学、 物流经营学、 物流信息系统、交通运输基础知识、运筹学基础、物流机械与设备、现代仓储业务、包装技术、配送及物流中心业务、多式联运实务与法规、货运代理业务、毕业实践等课程。 物流管理(轨道交通运输管理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物流经营学、物流信息系统、轨道交通基础、轨道交通营运基础、运输经济学、客运组织、运输安全系统工程、运筹学基础、车站作业组织、管理学概论、货运工作组织、站场与枢纽、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城市交通等课程。 汽车维修及检测:培养具有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和维修,修管合一,满足现代汽车领域基本要求的操作复合型高等专业人才。 汽车维修及检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计算机图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大学物理,工程图学及公差测量、工程材料及机械基础、底盘构造,液压传动、汽车制造工艺、汽车检测、汽车理论、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 § 特色专业 定单式教育,”入学即签就业推荐协议书” 学生入学后即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北京航空运输培训中心、签订“就业推荐协议书”,在推荐期内、为学生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就业推荐机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现与国家民航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外国服务公司、澳门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菲律宾宿雾航空公司、大韩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十几家民航用人单位合作办学,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业直通车 学校同时开展日语、韩语的学习。有多名经验丰富的韩语/日语等级考试辅导专家、外教进行授课,同时学院会定期邀请外资企业在沪人事部门负责人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授课,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达到语言的多元化、具有第二种语言的中、高级水平,为学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顺利的飞国际航班或者去国外的航空公司就业、为今后工作中的晋级与嘉奖做好铺垫。 运输与管理人员 运输与管理人员主要从事航空服务管理,有面向候机楼各类服务、民航宾馆服务、安全检查以及民航运输、民航商务等各个岗位,涉及面非常广泛。他们需要掌握民航管理、旅客服务心理、载重平衡、国际结算等知识技能,是在机场、航空公司从事满足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航空公司及机场、航空服务公司有众多岗位需要服务管理人员,市场现有人才只能满足1/3的需求。 此外大量岗位是体能型的服务类岗位,比如票务代理、配餐、理货、货运、货检等,大多要求年轻、身体素质好且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 安全检查人员 安全检查人员是在机场、航空公司从事客、货、运安全检查和管理的专业人员。随着国际反恐形势加剧以及国家对民航安全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大机场、飞机的安全工作是中国民航的重中之重。 安检人员主要加强机场安全检查,实行地面安检制度。该岗位对人才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为中国的极缺人才。他需要懂得安检法规、犯罪心理、防火防爆、安检英语、X光图像识别、民航安全管理、安检设备管理维护等专业技术技能。 § 外专外教 Roland Kübler 来自瑞士,英语教学专业毕业.雅思考试、培训专家,雅思考官。从事雅思的教学及研究多年,在我院教授口语课程,教学风格严谨、系统、认真,互动性强,深受学生敬爱。 高惠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在EEC教授《雅思写作》课程,讲课语言幽默,又不失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的融会贯通,针对雅思教学等应试型课程,抓住考试技巧的培养。 Adam Abusarar 毕业于加拿大York University。擅长教授雅思、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经济学、商务沟通等课程。上课风趣幽默,与学生互动性强。特别在《雅思口语》的教学中,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多开口,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新颖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Chris Sinhuber 毕业于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有着多年在中国教授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的经验. 为人十分诚恳亲切,用十二分的耐心对待学生 热爱英语教学,热爱他的学生。 Andrew Hupert 毕业于New York University, MBA。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训经验,擅长教授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学》、《职业与个人发展》等课程。教学态度认真,授课生动、幽默,讲义新颖,实践性强,开拓了学生眼界 § 师资队伍 芮明杰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润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希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生 复旦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小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方正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学彬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松年 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 鸣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宪忠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萧鸣政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校际合作 1.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项目 英国利物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是一所老牌的研究性综合性大学,建校于1881年,是英国最早的大学之一。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和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就毕业于该校。该大7学实力雄厚,先后培养了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该校位于利物浦市中心,校园整洁,环境优美。该校有教职员工1000余名,注册学生23000名。其中,研究生2300名,留学生约2050名。此外,该校是英国第一所建立建筑系、生化系和城市规划设计系的大学,还是英国第一所可委任牙科学、海洋学、外科矫正学、社会人类学和西班牙语教授的大学。 The Times评估等级:评估总分第39名,教学质量第17名,科研质量第19名,入学标准第15名,师生比例第16名,图书电脑经费第16名,设备经费第14名,获荣誉学位的学生比例第25名,学生毕业去向第7名。学校网址:www.liv.ac.uk (1)语言要求: 理、工科:IELTS 6.0/TOEFL 550 文、商科:IELTS 6.5/TOEFL 570 注:雅思成绩差1分者,需在该校进行学前英语语言培训10周;雅思成绩差0.5分者,需在该校进行学前英语语言培训6周。每周学费约200英镑。 (2)国际学生相关费用: 标准学费(英国大学学费一般每2年调整一次) 人文、社会科学、理学专业:约8,700英镑/年 经济管理类专业:约9650英镑/年-11,300英镑/年 医学:约11,300英镑/年 生活费:约15英镑/周(因人而异) 住宿费:约45英镑/周(校外);约59-69英镑/周(校内) (3)入学时间:每年9月 (4)项目优势: 学生可在英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和深造并获得学位; 学生在标准而纯正的英语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将使其英文运用能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友好学校学生每人可获得1000或以上英镑奖学金; 由学校通过校际合作的形式集体办理签证的成功率高; 本项目为两校间的长期合作项目,双方负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 教学管理 课程内涵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专业或课程分阶段、有重点地积极进行“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课程方法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形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加强课程库建设,做到课程基本信息完善、规范。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建设一批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 1.专业课程总门数。专业课程总门数构成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基础。总学时一般在1600—1800,总学分一般在120—130。按课程类型划分: 公共课:6—8门 专业主干课(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21—25门 选修课:10门左右 2.通过清理,建设一批课程标准明确、内容相对稳定、课程信息完善的基本课程。基本课程由公共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构成,是各专业课程的核心。 (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性课程,一般6—8门。公共基础课程要加强全校的统一协调,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适应不同专业类的需要。有条件的公共课程要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相应课程,如大学英语中的管理英语等。公共课程教学与考核要将知识教学与能力要求结合,要求掌握的基础性、核心内容要相对固定、适当突出,并作为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与专业结合的内容通过平时作业或考核加以考查。 (2)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形成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群体,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另一个专业的核心所在。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我校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应为21—25门,其中实践课程,其所占最低毕业 学分比例:人文类一般不低于35%,非人文类一般不低于55%。专业主干课程应符合如下标准: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或直接支撑作用; ●是同类院校同一专业开设比较广泛的专业课程; ●具有相对固定或比较成熟的内容体系,有明确的理论要求和较成熟的实践训练内容; ●本校同一专业连续开设三届以上或经过充分论证必须纳入专业主干课程。 ●具有一定的课时份量,一般占最低毕业学分在45%左右; 3.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突出产学结合特色,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压缩公共课的比重(将公共课的比重控制在最低毕业学分的25%左右),根据课程体系的整合原则,将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公共课中去,对公共课课程的内容重新组合。 4.学校将首先开展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标准的制定、审定工作。 5.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重点专业建设结合衔接。通过一定的建设周期,优化一批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课程,将它们分别建设成为校、省和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每个较为成熟的专业应有1—2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公共课程都应按照校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措施 1.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的日常管理 (1)完善课程归口管理,明确课程管理的责任与权利,课程归口管理划分的原则: ①校级公共课程归基础部管理,课程的基层教学组织为承担相应课程的教研室。 ②跨系部的基础性课程及校级公选课原则上归更为对口的系部的相应专业负责管理。 ④各系独立设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由本系负责管理,课程的基层教学组织为承担相应课程的教研室。 (2)加强对学校课程库的管理,申请入库的课程必须经过系部主管领导的审核,学校主管教学领导的批准。新增课程需经过查询—> >申报—>审批程序方能进入课程库。 (3)提高课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入课程库的课程必须完善相应的课程信息,我校比较完整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码、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总学分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开课系部、前导课程、后续课程、课程内容、现用教材、教学大纲、基层教学组织、课程建设负责人等。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应承担课程库中相关课程信息维护的责任,课程信息的变动,应及时准确地体现在课程库中,以保证课程库的实时性和权威性。各级课程审批部门在批准课程入库前必须要求申请人提交完整的课程信息。教务处将定期公布包括完整课程信息的课程简介,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2、积极开展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大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按照《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学院2006年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每年立项院级精品课程3-6门,到2010年,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设,学院重点建成10门左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院级精品课程,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3门左右,各系部分布一门以上精品课程。信息中心和各课程组要保证“校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 学校对校级精品课程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包括: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每年2000元/门,连续支持三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启动经费(10000元/门),获得精品课程称号后学校奖励的课程建设经费(国家级5000元/门、省级3000元/门、院级2000元/门)。承担立项的院级精品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上的,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乘1.2倍的系数。对通过验收达到学校精品课程以上的课程称为“优质资源课程”,承担“优质资源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上的,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乘1.5倍的系数。 § 校园文化 把握时代节奏塑造校园精神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它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优良传统,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把握时代节奏,以向上、向善、和谐的校园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一所“校风正,学风好,环境美,质量优”的优质学校。 一、打造人文校本文化 校本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和灵魂。我校重视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着力打造人文校本文化,让校园时时处处事事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文化符号,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为此,学校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办学理念:平等、开放、创新、发展; 校 训:博爱、求实、全面、创新; 校 风:文明、守纪、勤奋、活泼; 教 风:潜心、精深、爱心、创新; 学 风:尊师、刻苦、多思、求实; 办学目标: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创名校; 育人目标:合格加特长,发展加创新; 育人体制:德育为首,五育并重; 办学特色:教学共发展,师生同成长; 领导评价:校园美,设备齐,管理优,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省优质学校; 社会声誉:校风正、学风好、质量高。 2、建设校园管理文化: 管理理念:严谨务实创佳绩,开拓创新求发展,人文关怀促凝聚; 工作思路:保优质品牌,上规模发展,办一流学校; 管理制度:管一线、包一科、上一课、蹲一级; 工作作风:团结、服务、热情;垂范、指导、高效; 教师意识:生活关心,情感关切,事业关怀,发展关注。 质量意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校发展; 3、建设校园教师文化: 为师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师准则: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 师德要求: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品德熏陶品德,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行为引领行为。 从师境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用真诚的教育感化学生,用卓越的才能感染学生; 发展方向:做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业务要求:精一门,会多门; § 相关 上海市信息管理专修学院是华东师大科技园培训中心创新创业人才指定培育基地。华东师大科技园紧密结合上海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和区内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综合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已初步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华东师大科技园下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可为毕业生提供众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