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
释义 | § 概述 学院体育馆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是一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专科,学制三年。2001年起正式列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内招生,在校生5300人。 学院地处“两港”之间,处于交通的便捷之地,绿色生态环境的环抱之中。学院计划总投资3.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9亿元,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列入二期工程的原国际交流学院、体育馆、图书馆工程等竣工后,总投资将突破4亿元。学院教学区域占地320亩,建筑面积 现有6万平方米,二期工程于2004年完工后,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校园内大树林立,绿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投资额达到 2700万元人民币。拥有多媒体设备、语音室、各类专业实训和实验室,以及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广播系统、外语发射台等先进教学设备;拥有400米塑胶跑道和德国进口人工草皮的标准田径场、篮球场、室内训练房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及食堂、超市、邮局等生活设施由南汇科教园区在校区外围另行配套。 学院凯旋门 学院的办学理念为“崇尚规范,以质求胜,无愧社会”,办学特色为“双语、双师、双证、多元通道”。为此,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的师资队伍,始终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以高学历教师为主;以双语双师型教师为中坚;以杰出人才为核心。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0%,博士、硕士接近50%。 学院坚持以严格管理为主,适当疏导为辅的学生管理方法。由于有一支年富力强、数量较多的专职教师队伍。新生入学后,学院为每班安排一位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管理效果相对较好。班主任实行轮流值班和辅导制度,检查落实学生的早晚自修,辅导学生的业余学习。学院还设立了专职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制度。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同时兼任系党支部书记。他们有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阅历,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工作的领导力量。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已被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为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在2002年12月上海市英语应用能力A级统一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1%,在上海市68所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在2003年3月第七届“外研社杯”中国英语辩论赛(华东赛区)比赛中,勇夺冠军,并代表华东赛区参加四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具有中国最高水平的高校辩论赛中国总决赛,在中国十六支决赛队伍(其中八支为种子队)中,学院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这些令社会瞩目的成绩,是学院实践崇尚规范,以质求胜,无愧社会办学理念、坚持双语、双师、双证、多元通道办学特色的初步成果。 § 师资队伍 学生宿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占27%,博士、硕士学历占36%,45岁以下中青年占72.5%。形成了以专职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双语双师教师为中坚,杰出人才为核心的师资队伍。 学院要求在职专业教师必须在年内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市级、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对新引进的教师特别注意其实践能力,要求一定要带着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 学院院长 孙莱祥,男,江苏无锡人,194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并留校执教,曾分别在日本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制御工学科须田研究室、关西大学工学部研修和访学,长年执教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数学教学,1994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至1999年4月先后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职务,1999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2003年4月作为副校级领导主管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建设,2006年2月,受聘担任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院长。 § 党委书记 王维龙,男,1946年3月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 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核屋里专业,1970年留校任教。1983年5月至1993年6月先后任复旦大学人事处副科长、科长、副处长。1993年6月至1994年9月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党总支书记。1994年月至2000年9月任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常委。2000年9月至2007年1月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先后任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督导组组长和市委巡回检查组组长,对市国资委党委、市经济工作党委和市社会工作党委系统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督导和检查。 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任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董事会顾问、董事,民办高校党工委党建督查员。2007年9月市科教党委任命为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 办学思想 历史使命感 ――为中国民办教育探索成功的发展道路 价值观念 ――崇尚规范、以质求胜、无愧社会 行动策略 ――以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高学历教师为主,以双语双师型教师为中坚,以杰出人才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以“双语、双师、双证、多元通道”为办学特色,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治校方略 § 办学特色 培养“外语+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由双语双师型教师实施双语教学 正在形成日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的优势 具有广泛密切的国际交流 § 教学成果 学院喷水池 (1)2002年下半年学院学生在参加上海市高专高职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中,合格率达91%,在上海市68所高职(或设有高职的)院校中名列第一。 (2)2003年下半年学院学生参加上海市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考试,合格率达89.3%,无论参加人数和合格率都名列参加学校的前列。 (3)2003年3月在第七届“外研社杯”中国高校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学院学生代表队获得华东赛区第一名,作为民办高校唯一参赛者,晋京决赛,获得第六名。 (4)2004年9月,学院学生严丽娜在参加中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竞赛上海赛区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作为代表上海的唯一选手赴北京参加中国比赛,获三等奖。 (5)2004年10月,日语系0222班张征宇同学,在上海市日语口译能力资格考试中,以“优秀”成绩获得的日语口译能力资格证书。这次考试,上海市获得“优秀”成绩的仅张征宇一人。 (6)2004年9月学院选派10名学生组队参加中国数控技术大奖赛上海赛区的竞赛,理论测试全部合格,通过预决赛,学院有7名学生获得“高级技工”称号,占上海学生组获奖总数的近1/3。在技能竞赛中,王守亢同学脱颖而出,成为民办高校唯一的选手,代表上海赴京参加中国数控车床竞赛并获奖。 (7)2005年12月,学院日语系学生参加全球几十万考生参加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考试,成绩优良,其中一位同学获得高分395分(总分400分,300分为合格,330分认为是高分)。 § 科研成果 学院国际交流大厦 学院教学质量有保证,主要原因之一是学院有一大批全身心为教学服务、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教书育人,为学院的工作日夜操劳,使学院在短短的几年内在科研、教材建设方面也硕果累累。 主要成果有:2004年9月英语系教师杨志霞获民办高校系统师德标兵称号;2004年9月英语系副教授陈明娟获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二○○四年上海市育才奖;2002年学院启动了第一轮课程建设。经过立项申报、遴选、批准,确定了12项重点课程建设、18项一般课程建设项目和3项教材建设项目,批准额定经费近100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般课程建设项目大多已完成,一些课程有了学院自己的讲义和电子课件。重点课程建设也已有三分之二的项目完成,陈明娟、虞龙发等主编的教材和配套材料都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2002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启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现在已建成商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可编程实验室、数控技术实训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应用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基地,连同计算机房、语音室及多媒体教室,资产值达2200万;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成为市教学改革试点,另两个专业则作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改革的要点是探索将英语渗透到各商务类专业课程中,即用双语甚至全英语讲授商务类专业课程。 2002年基础系谢国瑞教授编写的20万字《高职高专数学教程》一书作为教育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荣获上海市2004年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上海民办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教材。2003年谢国瑞教授编写的32万字的《线性代数》一书作为教育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德语系虞龙发教授编著的23万字《德语词汇掌握捷径》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38万字的《大学基础德语(教科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7万字的《新编德语入门》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虞龙发教授编写的28万字的《大学基础德语(语法练习册)》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日语系杜勤教授与人合著《新编汉日翻译教程》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与人合著《佛教与儒教》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本名校风采》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英语系陈明娟副教授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10万字的《高职高专英语阅读、翻译》由学林出版社出版。2004年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20万字的《英语语法实战训练》、30万字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听说教程》由学林出版社出版;18万字的《大学英语同义词精析精炼》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英语系谈芳副教授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12万字的《应用能力A级考试》由学林出版社出版;10万字的《高职高专英语阅读、翻译》由学林出版社出版。2004年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10万字的《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与人合作编写的15万字的《大学英语同义词精析精炼》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语系张晓卉讲师参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详解》、《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手册》由学林出版社出版;2003年就业处徐俊讲师作为副主编编写的《成功走向社会——高职高专就业指南》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4年作为副主编编写的《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高职生择业指导》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基础系李志伟副教授《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基础系徐世福讲师与人合作编写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基础系纪如曼博士与人合作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国际交流 学院南区一角 学院于2002年底组建了国际交流学院,先后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的二十余所高校进行了互访,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交流和积极筹办留学生教育项目,现已与多所院校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学院已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和密德萨斯大学、韩国海洋大学、日本梅花女子大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 参考资料 [1]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http://www.sicfl.edu.cn/introduce/about.html [2] 阳光高考 http://gaokao.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1281,categoryId-31351,mindex-2.d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