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宋庆龄故居 |
释义 | § 简介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是伟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故居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1]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她也曾在故居内会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 宋庆龄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去世,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布局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主楼是砖木结构的西式假三层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现在故居内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样。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 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院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 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书房中收藏着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珍贵录音唱片和孙中山亲笔题字的遗著,还有中外图书4000余册。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楼下车库里还停放着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 § 酒店 上海静安希尔顿饭店地址:华山路250号;交大博学楼宾馆地址:徐汇区华山路1859号;金辰大酒店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795号 § 附近美食 美食 四鳃鲈鱼汤 松江四鳃鲈鱼是天下闻名的席上珍馐。宋代孔平仲的《孔氏谈苑》记载:“淞江鲈鱼,长桥南出者四鳃,天生脍(细切鱼)材也。”每逢贵客上门,就用鲜活的鲈鱼切成细小的鱼片或鱼丝,装盘上桌,作为珍馐款待客人。到清代后期,以清蒸、煮汤或作羹为主,并出现了“清蒸鲈鱼”、“鲈鱼汤”等菜肴。生食鱼片,逐渐少见。原松江秀野桥饭店烹制的“清炖鲈鱼”、“四鳃鲈鱼汤”等菜肴,曾闻名全国。历代诗人纷纷称赞鲈鱼风味之美,宋代杨诚斋曾有诗曰:“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此诗详细描绘了鲈鱼的美味。 枫泾丁蹄 上海市郊金山县出产的枫泾丁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采用黑皮纯种“枫泾猪”的蹄子精制而成。这种黑皮猪骨细而皮薄,肥瘦适中。丁蹄煮熟后,外形完整无缺,色泽红亮,肉嫩质细。热吃酥而不烂,汤质浓而不腻;冷吃喷香可口,另有一番风味。 凤尾鱼 凤尾鱼,又称烤子鱼,特征为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雌大雄小。凤尾鱼是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美,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通常人们喜欢将它油炸,加上辅料佐餐,味香酥可口。油炸凤尾鱼制成的凤尾鱼罐头畅销国内外。 赵屯草莓 赵屯是上海市郊的草莓之乡,盛产优质草莓。草莓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老幼喜爱,为广大消费者称颂。现在的草莓均为大棚栽种,一进到棚里就会就被那一棵棵矮小的绿色的植物所吸引,笔直的田垄,绿色的植物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白色的小小的花热烈的开放着,红红的果子如珠子般镶嵌在田垄的边上,静静地躺着,仿佛童话里的拇指姑娘在她的梦里沉睡着;没成熟的绿色的果也如翠玉般晶莹剔透,而红透的了果子就象红色的宝石一样喜人。 § 旅行贴士 适宜到上海旅游的季节:3月到5月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最适合郊外踏青;9月底到11月秋高气爽,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这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根据情况添减衣物。不适宜旅游的季节: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不适宜室外活动;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要视情况带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阴雨连绵;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要特别注意当地天气预报。 § 附近景点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 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宽28米,正祭台处宽44米。 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中间大祭台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堂内可容纳2500人同时做弥撒。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 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祥。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当年曾誉为远东最壮观宏丽的天主堂。每天清晨都有多台弥撒,逢周日与宗教节日,教友济济一堂,仪式盛大。“文革"时期,徐家汇天主堂遭严重破坏,连巳拆下十字架的两个尖顶和大管风琴也不能幸免,教堂被用作仓库,宗教活动中断。1978年后恢复,1980年重修,1982年圣诞节,修复尖顶十字架,重现大教堂哥特式风貌。 上海植物园 位于龙吴路1111号,东界龙吴路,西靠龙川路,南临平福路,北沿张家塘港。全园面积八十余公顷。1972年底,在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庄茂长的倡议下,开始着手研究将龙华苗圃逐步改建为植物园。次年秋,在市园林处程绪珂的策划下,由该处设计组完成了植物园的规划方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于1974年3月5日批准这个建设项目。初建和扩建工程总体规划由市园林处设计组周在春负责,叶金培参与了初建的规划;绿化设计由周在春、秦启宪等负责。 建园工程分两期进行。第2期为改建原龙华苗圃,参加编写植物名录的有北京林学院的陈俊愉、张天麟,市园林处的庄茂长、张连全、徐欣、陈定慧;办公楼、植物楼、模拟展览温室等大型建筑的设计由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的陈翠芬、管式勤负责;道路、涵、闸、下水道的设计由上海市市政设计院负责。大型建筑由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路、涵、闸由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其余工程项目由市园林处绿化工程队施工。地形改造和绿化施工于1974年开始,至1978年初公园已稍具规模,遂于同年4月1日局部开放,1980年元旦上海植物园筹备组撤销,正式定名上海植物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