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鹤年 |
释义 | § 人物简介 丁鹤年 丁鹤年[公元一三三五年至一四二四年]字永庚,色目(一作囘囘)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年九十岁。曾祖阿老丁、曾叔祖乌马儿是元初西域巨商。元世祖西征时, 财力匮乏,阿老丁、乌马儿兄弟把全部资财奉献,并从军。元朝以功授官,阿老丁年老不愿仕,特赐田宅留京奉朝请;乌马儿擢道宣慰使,后拜甘肃行中书省左丞。其祖苫思丁累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其父职马禄丁,四十岁始入仕任临川县簿,后迁武昌县达鲁花赤,性豪迈,有惠政,解官之日百姓为之建“种德堂”,并请求留居武昌,遂为武昌人。 § 经历 元末,父官武昌,遂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明初,还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殡处,恸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学浮屠,结庐居父墓。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自以家世仕元,赋诗情词悱恻。有丁鹤年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丁鹤年从小习儒书,就读于南湖书院,十七岁即精通《诗》、《书》、“三礼”。曾师事豫章名儒周怀孝。在诸弟子中周独器重鹤年,欲以爱女妻之。鹤年以母老,兄皆在外而辞。 丁鹤年不求仕进而厉志为学。幼时其父欲使他袭荫叔父桓州官职,鹤年辞之曰:“吾宗固贵显,然以文学知名于世者恒少,吾欲奋身为儒生,岂碌碌袭先荫,苟取禄位而已耶?”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 家庭 职马禄丁有五子,鹤年最幼,兄弟皆业儒,四个兄长中有三人举进士,其中有爱理沙,字允中,官翰林应奉;烈瞻,官至万户。其姐月娥,亦富有才学。鹤年十二岁时丧父,“幼时读书皆月娥口授”。 一生漂泊,不求仕宦,忧国忧民,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当时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忧国、思乡、怀亲、悲己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有“忠孝诗人”之美誉。所著诗集《丁鹤年集》入《四库全书》,流传至今。 § 生平 丁鹤年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阿老丁、叔祖乌马儿都是元代初年的西域巨商。父亲职马录丁重义轻财,性格豪放,曾担任过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离任时当地百姓为还他修建了“种德堂”,后定居武昌。职马录丁家族既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又倾慕儒家文化,丁鹤年的四个兄长中有三人中进士,他的姐姐月娥也颇有才学。鹤年少时入武昌南湖书院读书。17岁即通《诗》《书》《礼》三经,曾师从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名儒周怀孝深造。刘福通起义军攻打武昌时,丁鹤年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离开武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之路,或寄居僧院,或教书、行医卖药糊口。明朝建立后,社会趋于安定,丁鹤年回到家乡武昌,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他寻找到母亲遗骨重新安葬。丁鹤年的后半生主要在杭州和武昌两地度过,期间曾游历南方大部分地区。晚年在父亲的墓地旁边搭盖茅屋守护,直到去世。生前曾多次谢绝他人推荐或邀请,终生不仕。 丁鹤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由于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流传至今的诗作有三百多首。丁鹤年壮年时期正值元朝走向衰亡、农民起义、战乱连年的社会大动荡时代,曾长期生活在下层人民中间,饱尝人间辛酸,特定社会大环境和人生阅历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忧国忧民是丁鹤年诗歌创作的主旋律,《登北固山多景楼》是丁鹤年逃出武昌后寓居镇江时所作。诗中写道:风月无边地,乾坤有此楼。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眼界宽三岛,胸襟隘九州。阶前遗恨石,谁复话安刘?在《送人归故园》《岁宴百忧集》等诗篇中,也同样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思是丁鹤年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九日登定海虎蹲山》是丁鹤年隐居东海之滨时所作。由于丁鹤年长期远离故乡,漂泊异地,他的思想和抱负无法实现,因而,他的很多诗歌中都书写了壮志难酬、思乡怀亲的苦闷心情。 画龙点睛、借景抒情是丁鹤年诗歌创作艺术的显著特点,他善于在作品的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使整篇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化,达到发人深思的目的。例如在《登北固山多景楼》一诗中,前六句都是描写登上北固山多景楼所见到的壮美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凭吊历史遗迹,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谴责元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怅然感。作者在《画蝉》一诗中写道:“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以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借螳螂捕蝉的典故暗喻自己和广大百姓在战乱时期的艰险状况。 丁鹤年的诗歌继承了唐代现实主义的风格,在他九十年的人生中,七十多年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度过的。到了晚年他的诗歌艺术更是炉火纯青。元末知名文学家戴良在《鹤年吟稿序》中说:丁鹤年的诗歌“尤工于唐律”,“为文章有气节”,“其措辞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节格调,则有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所可及”。清代著名散文大家全祖望则称丁鹤年为“文苑巨子”。 [1] § 墓亭 丁鹤年墓亭 丁鹤年墓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明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古茶场由临街并列的三组建筑组成。坐东朝西,自北往南依次为茶场庙、茶场管理房及茶场等。茶场庙规模最小,由砖雕台门、天井、正殿组成;正殿单檐硬山,三间九檩,梁架有雕刻。管理房由门厅、天井、正厅等组成;门厅单檐两坡顶,三间五檩,制度简单;正厅单檐硬山,三间七檩。门厅、正厅各于南端加出一间,略呈四开间格局。茶场建筑均为二层,由砖雕门楼、天井、正厅、天井、后厅及两侧厢房等组成。正厅与后厅进深均为七檩,梁架雕饰较为简单。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