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村民俗博物馆
释义

§ 简介

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于1985年,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反映汉民族民俗风情的专业性博物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丁村民俗博物馆位于临汾南三十五公里,北距襄汾县城约四公里。这里有明清两代的民宅二十六座,全部建筑均保存完好。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代康熙咸丰间。明代的四合院,院小房高,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雕刻内容有历史人物、花卉、走兽、古典戏曲等。每座民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一九八五年,国家为了保护好这批古代民居建筑,收回了院落十九座,修缮了九座院落,二座庙宇,征集了近万件文物,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汉民族民俗博物馆。  属地区性民俗博物馆。馆址山西省临汾地区襄汾县城关镇丁村。成立于1985年11月。藏品七千余件,皆为反映晋南地区汉民族的岁时节令、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婚丧嫁娶、民间工艺、宗教信仰等文物。除民间书画、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民间刺绣品、民间麦塑基本陈列外,还设有专题民间书画展览,展出当地名人书画作品。历任正副馆长尹子贵、李兆祥、陶富海。[1]

丁村民俗博物馆位于晋南襄汾县著名的“丁村人”和“丁村文化遗址”所在地丁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至今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各式院落20余处,33座明清时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时代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群。多数院落坐北朝南,明代的院门多在东南角。院落大都建有正堂、过厅、门楼、厢房,均为砖石木质结构。建筑构件上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石雕图案,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中的佳作。博物馆利用其中部分庭院陈列着近万件文物,并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绘制成画或制成模型予以展示。馆的第一院有10个展室,展出了晋南民间历代相承的岁时习俗。馆的四合院里,主要陈列清末民初以来民间迎婚嫁娶的礼仪风习以及“十二属象相克相合图”、晋南一带的其他礼仪习俗、祝贺、侍奉父母等。在清代乾隆三十六年所建的前后两进的院里,陈列着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木板画等民间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皮影戏、木偶戏的实物和资料。此外,还有民间书画、民间镜子、民用瓷器和生产用具等展览室。

§ 丁村概况

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5公里,这里东依塔山,西傍汾水,地势东高西低,气候温和,水土丰盈,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时代的“丁村人”及其文化遗址就分布在它的周围。优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文明积淀,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为在这里保存和传承汾河流域的典型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中的房子大多为高大宽敞的四合院,均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布局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同,但比北京的四合院高大,建筑也更讲究。房子的台阶、柱础、大梁、窗棂也有各种彩绘和雕塑。每座民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 馆内展示

丁村民俗博物馆共占用院落七座,面积达3500平方米。展览陈列了近万件实物、模型,并配以文字和绘画,以达到以俗引物,以物证俗,物俗结合,图物并茂的效果,忠实和艺术地再现了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流行在晋南一带的民风民俗。

矗立在第一座院门前的牌坊是“宣德郎”牌坊。它是宅庄丁溪连捐买了官位后,为夸耀先祖被乾隆帝追封为“宣德郎”而立,是其“耀祖光宗”心态的反映。

大门楹柱上悬挂着朱红金字对联,上联是“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下联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读蠹民生在勤”,表现了主人的持家方略和精神境界。它与影壁上斗大的“福”字和院中鞭炮、香炉、东西厢房窗户上各种各样的剪纸,悬挂在北廊的彩灯,形成了一派浓郁的民间节日气氛。一院、二院院中共有10个展室,依次陈列了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间历代相沿的农历一年的岁时节令习俗。 丁村民俗博物馆农历腊月初八,农民们为了欢庆丰收,用自产的八种米豆加核桃仁、红枣等熬成粥,取名“腊八粥”,合家共餐。其后,作新衣,备食品,迎神祭祖,供奉天地,恭贺新春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元宵灯节的展厅中,同样洋溢着普天同庆的热烈气氛。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演抬阁等社火模型造型优美,神形毕肖,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有面大鼓,直径近1米,其声如雷,是从清末一直沿用至今的表演威风锣鼓时所用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威风锣鼓传说源于4000年前的唐尧时期,它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节奏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主题气势雄宏,沉稳浑厚,听之如亲临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战场。它的阵容可由几十人到几百人,前进后退,左右开合,鼓点节奏,舞姿身段相结合,忽如雨打枯叶,忽如风卷残云,观之令人振奋、激动。

在三至五院,展示得是婚嫁习俗和人生礼仪。婚嫁习俗中的说媒、定亲、换贴、纳彩、迎亲、拜堂、入洞房,摆喜筵等主要礼仪,通过实物和模型翔实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花堂和洞房中,陈列着古色古香的青瓷器皿,厚重古朴的箱箱柜柜,描龙绣凤的兰轿花轿,五彩绚丽的锦衣缎被,那长袍短褂,披红插花的新郎与凤冠霞帔、花枝招展的新娘手挽红绸、同拜天地的模型,引人注目,动人心弦。新娘在洞房中身着红绸便装,怀抱秤杆、月扣,满面含羞坐于炕头的场面,又令人忍俊不禁。

在展示人生礼仪的展馆中,介绍得是生子、洗三、满月、周岁、抓周、命名、私塾、寿诞、侍病、丧葬等习俗。看到儿女们对老人问寒问暖,尽心侍奉,恪守孝道的情景,都会被这种淳厚的传统美德所感动。

丁村民俗博物馆在第六、第七院中,陈列着在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民间工艺品、歌舞、小戏、皮影、木偶和以交通、纺织、农耕为主题的实物与资料。请看,出自妇女们千针万线的刺绣,五光十色;农家巧手捏制的花鸟虫鱼面塑,活灵活现。那古朴典雅的平阳木版年画,巧夺天工的窗花,栩栩如生的木偶,向我们展示了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  看到这些粗糙、笨重的大小车辆,还有手摇扇车、弹花弓、纺车、织布机、石碾、石磨、石槽、石臼等生产、生活用具,今昔对比,定会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骄傲。这里的民间瓷器,民间用镜的陈列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

§ 建筑特色

了解丁村民俗博物馆,了解丁村的明清民居建筑。当大家步入丁村后,肯定会被扑面而来的具有浓郁古朴风格的建筑群落所感染。丁村的民居群现存较完好的有40座四合院落,时代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至清末,共分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组,其中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以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主,南院以道光、咸丰年间的建筑居多,西北院则是乾隆、嘉庆时所筑。这些建筑以村中心的明代建筑观音堂为中心,以丁字小街为经纬,分落于北、南、西三方。观音堂前,原为丁字广场,东、西、北三条路口原各有石牌坊一座,东坊为“慈航普渡”,西坊是“汾水带萦”,北坊为“古今晋杰”。堂后天池与水边“观音楼”相映成趣,形成了恬静幽雅的风景。人们站在丁字街口,高低错落的蓝瓦灰墙,比比相连的铁门深宅,使人赞叹不已。 丁村民俗博物馆在这些建筑上,装饰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明代民居的装饰以彩绘为主,彩绘以灰、白、蓝,黄为基本色调,绘出缠枝莲花,菊、花鸟、龟背纹等图案。斗拱的雕刻以“海马流云”、“吴牛喘月”、“喜鹊闹梅”、“双狮舞球”等内容为主,刀法粗犷古拙,风格协调稳健。清代民居装饰以木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有反映儒家思想及吉祥喜庆一类的作品,如“喜禄封侯”、“马上平安”、“莲莲有喜”、“连中三元”、“麒麟送子”、“丹凤朝阳”、“吉庆双余”、“鹿鹤同春”、“三羊开泰”、“鹬蚌相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还有宣扬忠孝节义的传统戏曲“周仁献嫂”、“岳母刺字”、“宁武关”和民间社火内容的“放风筝”、“跑竹马”、“狮子舞”等,其雕刻艺术出神入化,为丁村的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当你观赏着斗拱、梁枋、雀替、栏额、门楣、窗棂、影壁、匾额、柱础、阶石、门砧石、踏石上无处不有、琳琅满目的浮雕、透雕、阴雕、阳雕、人物、鸟兽、花草、静物、单幅雕、组雕、连环雕时,定会为之陶醉而留连忘返。丁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是研究北方民间建筑格局、规律、手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民居建筑。正因为这些民居本身是这里人民智慧的结晶,具体形象地反映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因而用它们作为民俗博物馆馆址及展出内容的组成部分是再恰当不过了。

§ 相临景点

丁村民俗博物馆壶口瀑布 霍州署 广胜寺 丁村民居 晋国古城遗址 苏三监狱 丁村民俗博物馆 霍州古楼 东岳庙 洪洞大槐树 绝地争锋 霍泉 飞虹塔 平阳鼓楼 克难坡 坤柔圣母庙 普净寺 临汾尧庙 龙子祠泉 大云寺 孟门夜月 千佛崖 石水神庙 丁村民俗博物馆仙洞 丁村遗址 人祖山 襄汾造像碑 小西天 雁塔 禹帽峰 姑射山景区 柿子滩遗址 尧陵 洪洞明代监狱 中国华门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吉县黄河游览区 牛王庙戏台

§ 交通路线

丁村民俗博物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