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山采蘼芜 |
释义 | § 介绍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上山采蘼芜 § 内容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作品注释 (1)蘼芜(mí wú ):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2)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 (3)手爪:指纺织等技巧。 (4)閤(hé):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这两句是弃妇的话,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之情的时候,她忍不注重提旧事,诉一诉当时所受委屈。 (5)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6)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 作品赏析 《上山采蘼芜》是东汉时期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卷第一。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诗中是说弃妇上山采蘼芜,下山时遇到弃她而去的丈夫。弃妇仍旧情难忘地关怀着丈夫,问他新人何如,丈夫回答她说:新人虽然不错,却比不上旧人的好,虽然两人面貌差不多,纺织的技巧却比旧人差多了。历来的评论家往往把它拿来与《诗经·国风》中的《氓》、《谷风》媲美,和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塘口行》等名篇并提,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哀怨,对喜新厌旧的“故夫”提出责难和进行控诉的诗。但实际上,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不幸,是由于古代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深层次原因。 这是一首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读者可以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故人是以弃妇的面目出现的,由于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决定了那时的农村妇女是个体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在当时买卖婚姻制度下,媳妇就等于是男方家庭用“礼金”买来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能力的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是评价媳妇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婚姻的离合,妇女的劳动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尽管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仲卿之母还是嫌她生产太少,这成为她被迫回娘家的重要借口之一。在《上山采蘼芜》中,故人的劳动能力明显比新人强,颜色也不差于新人,故夫不可能选取新人而摒弃故人。故人不是因为不能满足夫家的劳动要求而被赶走,也不是与《诗经》中的《氓》中的女主人公相同,因年长色衰而被弃。 诗中的对话是放在故人上山采蘼芜道遇故夫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一背景的衬托下,也蕴含着两位主人公由合到离的原因。“蘼芜”是一种青草,叶子风干可做香料,故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汉代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后,封建礼教的压迫也就随之加重。当时有“三崇”“四德”“七出”等一系列封建条文作为正式的法律来束缚妇女,其中重要的一条,妇女如若不能生育,就会面临遭到夫家抛弃的命运。根据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读者结合原诗和史料即可知晓:故人被弃是因其无子。这一点,诗的开首就已经暗示了。故人上山采蘼芜就是为了使自己获得生育能力,挽回被弃的局面或免遭再次被弃。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一般是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反映的。在《上山采蘼芜》中,通过故人和故夫的对话,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中深情、念旧、缠绵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中的两位主人公和那位未出场的新人,其实都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受害者。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故被夫家遗弃,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无论何人(包括女子本身),都认为是奇耻大辱。而《上山采蘼芜》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在与故夫途中相逢时,既没有《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那种“进退无颜仪”的神情,也没有其它作品中被弃女子那种愤怒决绝的表现,而是“长跪”着向故夫询问:“新人复如何?”像以往一样柔顺、恭敬地对待丈夫,与之细话家常,流露出她内心对故夫的深深眷念。她道遇故夫,就像在故夫和新人的面前立了一面明镜,使故夫更清楚地看到故人美好的心灵和外表,深深地唤起故夫的忆旧之情。眼前故人这一“长跪”,一“问”,使故夫重睹了故人素来的那种温柔、谦恭的性格,劳动的才能以及对自己爱情的专一,于是,他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了故人的长处,新人不如故人。在这简短的对话中更使读者看到,故夫无法反抗和改变同不如故人的新人在一起生活的痛苦,表现出对故人深深的念旧。从这两个人物的关系上,简单地认为这首诗是写弃妇对故夫进行责难,其根据是不足的。 对《上山采蘼芜》这首诗持“责难说”观点的人,一般都是以诗中出现的“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出”这句弃妇的话作为其根据。历来的评论家们多认为,这是故人的怨言,是她对故夫提出的责难。这的确是故人在听到故夫叙说新人在许多方面不如故人后所发出的怨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她心中怨的是谁。紧接故人的怨言,故夫的回答中也无不包含着强烈的抱怨,他通过列举一系列事实,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这其实是对外来的压力所表现出来的抱怨。在当时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盛行时期,这一对主人公无疑是当时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诗中提及的新人,也不能从感情上和故夫和睦相爱,因而也谈不上能够得到什么幸福,同样也是一个封建家长制下包办婚姻的殉葬物。在封建的婚姻制度下,即使故夫很爱妻子,感情很深,但如果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不得不被迫分离。故夫和故人在残酷的封建家长制面前,他们只能在外边相遇时,倾诉衷情,对封建礼教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正因为如此,这首民歌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 § 作者简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被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汉乐府中的精华是汉乐府民歌。 两汉是乐府诗兴旺的时代,由于年代较远,许多作品都已散失。现存的汉乐府诗主要有《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曲和40多首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都是汉代的郊庙乐,而《铙歌》本是军乐。其中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加上《铙歌》里的《有所思》《上邪》《战城南》等作品采集于民间,约四十多首。 汉乐府中的民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精神和伟大的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