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山遗址
释义

§ 基本信息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浦阳江上游。地势平缓的河谷地带是浙中盆地的组成部分,其间分布一座座小山岳,多辟为耕地,遗址坐落在其中一座名叫“上山”的小山丘上。遗址西侧为浦阳江支流——洪公溪的古河道。发掘

上山遗址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浦江县。

发掘出上山遗址的原因,起初是去挖掘另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塘山背遗址,它是钱塘江以南所发现的第一个良渚文化墓地。 却因此揭开了古人类文明发展史,还为河姆渡遗址未解开的谜团作出了解答。

§ 遗址特征

上山遗址的特征:上山遗址

其一:上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的年代距今约9000-11000年。当初河姆渡遗址出土7000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曾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热点引到长江下游地区,而上山遗址又将这一记录提前了3000多年。上山遗址的发现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大大推前,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其二: 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碳陶片的表面,发现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夹杂大量的稻壳。对陶片取样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显示,这是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这一结论表明,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保存丰富栽培稻遗存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证明了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其三: 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在遗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数量少,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十分简单。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发现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其中以石磨盘和石磨棒的组合最具特点,反映了与原始农业紧密相关的经济生活模式。

其四:中国迄今发现的万年以上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以洞穴、山地遗址类型为主,而浦江的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这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种全新选择。遗址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定居生活发生、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 上山遗址

2000年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浦阳江上游地区进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遗址。2001年2-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博物馆对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遗址第7至3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文化面貌以大量的打制并有滚磨痕迹的圆石球、钝角长方体的磨棒、形制较大的石磨盘及夹炭红衣陶器为基本特征。陶器多厚胎,低温烧制;器形单调,多为敞口、斜腹、小平底的盆类器,中腹或近沿处见有粗圆的桥形环钮。另外,石器中还有极少量的磨制石锛,陶器中也见极少量的釜、罐类器。陶器的纹饰仅见极少量的绳纹、戳印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陶器的烧成温度低,胎体保留有粒形明确稻谷壳粒,数量多。万年豆

遗址还发现建筑遗存,建筑形式以木柱腐烂后遗留的柱洞遗迹作为判断的依据。第三层下编号F1的房址遗存具有明确的结构单元,柱洞分三列,长14米、间距 3米,布列呈西北东南向。这种类型的建筑布局与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建筑基础有相似之处。

上山遗址以石球、石磨棒、石磨盘及厚胎炭红陶“盆”为组合特征的遗存内涵迥异于浙江及附近地区已往发现的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石球、石磨棒、石磨盘与原始的采集、农业经济模式密切相关,陶胎中发现的大量稻谷颗粒也成为这一判断的重要佐证。厚胎夹炭陶的断面上发现层理现象,反映一种十分原始的“ 贴筑法 ”制陶技术。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标本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其校正年代达距今10000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3: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