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层建筑
释义

§ 定义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 分类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表现在:

1、一定的制度、设施、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建立起来的。

2、一定的意识形态,又总是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设施,以获得和凭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一定的制度和设施,一经建立,又会反过来影响意识形态。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

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通过人们意识自觉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又强烈影响思想上层建筑,要求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权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来说是独立的力量,马上就产生了另外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3页)。[1]

§ 来源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经济基础相对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马克思在18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11页)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来看,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它一经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表现出追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的倾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一切社会形态都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具体历史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经济关系的对立性。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在阶级性。对于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中国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1) 认为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 认为反作用不能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参见“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0: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