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检察报 |
释义 | § 说明 十年树木。十年前,一株法制宣传的幼苗在进一步掀起改革开放热潮、奔向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神州大地破土而出,她,就是创刊于1991年7月4日、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名的《中国检察报》。 十年,弹指一挥间,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人们以昂扬的姿态跨入21世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报,《检察日报》及其前身《中国检察报》,忠实地记录下了伟大祖国经济、政治特别是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与成就,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弘扬时代精神和社会正气,促进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报社也因此受到了上级机关、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肯定与好评,自身建设亦获得长足的发展。检察日报的读者主要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和立法、司法机关以及法律工作者、企业家和普通群众之中,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大都能够及时阅读到《检察日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先念、万里、王震、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检察日报》题词。 十年耕耘,诸多收获,让人们来检阅一下这棵茁壮成长的报林新秀吧! § 详细介绍 ——十年五大步,在人手紧、任务重、条件差、没有国家拨款的情况下,顺利实现了由每周一期到每周二期(1992年),再到每周四期(1994年)乃至日报(1996年),以及由四版而八版,再到每月末出版一次十二版的飞跃。目前,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每期彩色印刷。此外报社还实现了全员办公电脑化,卫星传版,全国16个分印点同时印刷等报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报刊、网络、影视等多种媒体宣传联动,初步形成报业集团的规模效应。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和新闻机构,检察日报社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检察日报》十年来始终保持着40万份左右的发行量,每年都有一批作品获得各类全国性新闻奖,要闻版“法制三维”专栏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报社主办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双月刊、《人民检察》司法理论月刊、《方圆》法制文学月刊和《采编通讯》新闻业务双月刊,也都有着较为稳定的读者群,其中《人民检察》还连续三次被学术界评定为中国法律类中文核心期刊。1994年1月,报社创办了法制新闻业务双月刊《采编通讯》。1999年,开办了《检察日报》电子网络版,2000年1月1日,网络版全面改版,并正式命名"正义网",2000年成为首批获得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刊播新闻资格的法制类网站,日点击量达50余万次,在国内法制类网络中独树一帜。报社影视业发展迅速,1997年,报社成立了影视部,1998年,北京市天正影视中心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划归报社,迄今为止,报社已经独立或合作拍摄制作了近300集(期)电视剧、专题片,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映,有的摘取“飞天奖”等奖项。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按照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在实践中造就了一支讲政治、精业务、能战斗的采编和出版发行队伍。报社目前有正式员工140人,聘用人员30余人;在全国各省和计划单列市有驻站记者65人,并且在60个地市设立了通联站。一些记者、编辑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有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名同志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三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法制新闻工作者,1人被评为全国百佳发行工作者。 检察报人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厚回报。由于业绩突出,报社连续6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二、三等功和通令嘉奖,2000年报社党委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01年5月,报社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检察报人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考验。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检察报人正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为报社题词“宣传法制成果,服务经济建设”的要求,本着“就检察说社会,就社会说检察”,“立足检察,宣传法治”和"天天传播反腐新闻,日日提供法律服务"的办报理念,向着一流大报的目标稳步迈进。 检察报业之树长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