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景之乱 |
释义 | § 简介 侯景之乱 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南朝后期,门阀士族统治开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经变为一个失掉统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阶层,对于任何政治风浪的冲击,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码的应变能力。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不久起兵反叛,于三年(549年)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困饿死。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长期的腐朽寄生生活,造成了士族的极端脆弱和无能。他们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侯景又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直到简文帝大宝二年(552年),才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 § 历史背景 萧衍自天监元年(502)称帝 萧衍自天监元年(502)称帝后,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中,一贯执行宽纵皇族,优容士族的政策。 为了避免前代皇族间骨肉相残局面的重演,他取消了宋、齐两代监视和限制皇族权力的典签制,给皇族以实权,出任方镇,对他们的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劫和叛国均予宽容。武帝晚年,出任方镇的诸王无不拥兵自重,以至窥测皇位。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大大加速了士族的腐朽过程,使统治集团中贪残、侈靡、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形成了“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严重局面。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 § 战争概述 侯景(?~552),字万景,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六镇起义时,投降尔朱荣,为镇压葛荣的先 侯景之乱书籍锋。因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威名遂著。后高欢诛灭尔朱氏,他又投靠高欢,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专制河南达十四年之久。太清元年(547)高欢死,侯景与高欢子高澄有隙,乃据河南叛,并派人向西魏和梁洽降。西魏对侯景十分警惕,以援助为名,派兵占领侯景据地之半,并逼其交出兵权,入朝长安。梁武帝虽也曾一度犹豫,但很快就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并派萧渊明领兵五万进攻东魏。 出乎梁武帝意料,侯景率骑数百、兵八千顺利渡过长江,攻入建康 ,直指台城。十月二十四日,台城被围时,、在良将羊侃指挥下展开了惨烈的台城保卫战。侯景在三年三月十二日攻破台城。五月,被软禁的梁武帝病饿而死,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简文帝),自居相国、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派兵攻占三吴等地。所到之处,专以焚掠为事。杀戮立威,但百姓宁死而终不附。大宝二年(551)侯景率大军西上,攻占郢州,进军江陵,六月被萧绎的荆州军击败,退回建康,从此一蹶不振。八月,侯景废简文帝,十一月自立为帝,国号汉。承圣元年(552)二月,王僧辩与起自岭南的陈霸先会合,三月大捷于姑孰(今安徽当涂),进抵建康,侯景东逃,四月为其部下杀死,持续四年之久的叛乱终告平定。 § 侯景之乱主要过程 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后叛东魏、叛梁以及被讨平的战争。主要分侯景叛东魏之战、侯景叛梁之战、侯景攻三吴之战、萧绎讨平侯之乱。 侯景叛东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次年正月,司徒侯景叛东魏投降梁朝,被东魏慕容绍宗等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击败的作战。 武定五年正月,东魏丞相高欢死后,侯景因与高氏不和,内自不安,遂据所制黄河以南地区,叛东魏,归附西魏。二月,西魏以侯景为太傅、上谷公。不久,侯景 侯景之乱相关书籍 又遣使致书梁武帝萧衍,请以所控荆、襄等十三州归附梁朝。梁武帝封侯景为河南王,于三月命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湛海珍等率兵3万趋悬瓠(今河南汝南),运粮接应侯景。五月,东魏司空韩轨等围攻侯景于颍川(今河南长葛西),侯景视梁军为远水,难解近渴,东魏军又攻伐在即,遂以割东荆(今河南泌阳)、北兖州(今江苏淮阴西南)等四城为条件,请求西魏出兵援救。西魏一面加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同时,派李弼等率兵l万赴颍川,接应侯景,以抗东魏。韩轨探知西魏军至,撤围还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李弼引兵还长安(今西安西北)。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入据颍川,侯景以略地为名,引兵驻扎悬瓠。西魏丞相宇文泰恐侯景有诈,召景入朝,欲解除其武装。侯景不从,王思政又分遣诸军占据侯景所辖七州、十二镇。侯景遂叛离西魏,投归梁朝。七月,梁援军将领羊鸦仁入悬瓠,接应侯景。八月,梁以南豫州刺史萧渊明为都督,举兵攻东魏。九月,萧渊明进屯寒山(今江苏徐州东南),并在泅水筑坝以灌彭城(今江苏徐州)。东魏徐州刺史王则据城坚守。十一月,东魏以高岳、慕容绍宗率众10万疾驰救援彭城,发步骑万人攻梁营被击退,但梁军在追击中却反遭东魏军突袭反击,梁军大败,死伤士卒数万人,萧渊明、胡贵孙等被俘。慕容绍宗引军击侯景,侯景退保涡阳,东魏军列阵进攻,侯景命士卒执短刀冲入东魏阵中,砍人腿马足。东魏兵遂败。慕容绍宗撤至谯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侯景领兵进攻不能克,退屯涡阳。两军相持数月。六年正月,东魏慕容绍宗以铁骑5000夹击侯景,大败之,俘斩5万余人,其余大部逃散。侯景仅率数骑渡淮,收容散兵,得步骑800人,入寿阳(今安徽寿县),慕容绍宗等班师。 侯景叛梁之战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至三年三月,梁南豫州牧侯景率诸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梁,攻台城(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南)击败梁武帝萧衍等的作战。 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因反对梁与东魏议 攻城战车 和,遂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为名,在寿阳起兵叛梁。并密结临贺王萧正德于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作内应。梁武帝立即派邵陵王萧纶统军征讨侯景。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九月,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梁武帝征询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前进受阻,退失基地。由于朱异反对,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郡(今江苏南京西南)。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恐梁被其阻击,便使谍视之。是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 梁武帝成了侯景的俘虏 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仓惶部署建康防务,命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侯景军至朱雀桁(今江苏南京南)。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进围台城,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十一月,侯景立萧正德为帝,自为丞相,改元正平,又克东府城(今江苏南京东南角)。乘胜再攻台城,梁荆州刺史萧绎,联络湘州刺史萧誉、雍州刺吏萧眢等一起增援建康。萧绎发兵江陵(今属湖北)。此时统军讨侯景的邵陵王萧纶,闻侯景渡讧南进,已回军京口(今江苏镇江),率步骑3万西上。侯景遣军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阻击;萧纶迂回至蒋山(即南京钟山)扎营,侯景大惧,一面备船作退走的准备,一面分兵三路进攻萧纶。萧纶先败侯景,迫其退向覆舟山(今南京市九华山)北。后在玄武湖畔一战,萧纶兵败,逃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侯景继续围攻台城,是月,鄱阳王萧范与西豫州刺史斐之高、建安太守赵风举率军救援建康,屯兵于蔡州(今江苏扫:宁西南江中),等待长江上游诸军。北徐州刺史萧正袁则投降侯景,并率兵万人于欧阳(今江苏仪征)江中立栅,阻遏江陵援军,又袭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败后还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降东魏。十二月,侯景采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下。此时,梁衡州刺史韦粲 侯景 、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陈文彻等援军已会师于新林王游苑(今江苏江宁西南),合兵10余万。沿秦淮河竖立栅栏,侯景亦于秦淮河北岸立栅相拒。梁军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协调诸军行动。侯景派步骑万人挑战,柳仲礼因诸军新至,坚壁不出。后闻萧绎已率3万锐卒自江陵东下,部署诸军进击侯景。三年正月,韦粲部向进攻出发位置前进时,遇大雾迷路失时,到达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成,遭侯景军突袭战败而死。柳仲礼驰救青塘,稍挫侯景军。双方遂隔秦淮河对峙。萧纶收容残部与东路援军萧大连等同柳仲礼会合,江陵方面援军萧方及王僧辩军亦至。二十七日,萧纶所属萧嗣、李迁仕、樊文皎等部渡过秦淮河,攻破东府前栅迫使侯景军后撤。李迁仕、樊文皎率锐卒5000深入敌军营地攻打,获胜,后被侯景部将宋子仙以伏兵击破,樊子皎战死。由于柳仲礼凌侮来援诸将,援军内部互相猜疑,致诸将均无战心,各自思归。三月,侯景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并四面猛攻,梁军萧坚之书佐董勋、熊昙朗,于十二日拂晓引导侯景军由西北角楼处攻入台城。侯景遂挟梁帝及太子,并矫诏解散援军。各路援军退还,柳仲礼等出降,侯景占领了建康全城,控制了梁廷军政大权。 侯景攻三吴之战 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至十二月,梁丞相侯景遣诸将攻夺三吴(以吴、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获胜的作战。 太清三年初,侯景攻占台城(今江 萧衍(464~549) 苏南京玄武湖南)后,于三月末遣于子悦率兵数百攻夺吴郡(今江苏苏州)。当地豪强陆映公恐作战不胜,资财被掠,劝太守袁君正载米、牛、酒迎降,于子悦俘袁君正,大肆掠夺。民众纷纷筑城堡反抗。五月,侯景任命厢公苏单于为吴郡太守,派仪同宋子仙进军钱塘。新城(今浙江杭州境)守将戴僧逿据城防守。六月,吴民陆缉等起兵攻打吴郡,斩杀苏单于。七月,宋子仙自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回军攻陆缉,陆缉弃城逃奔海盐(今浙江嘉兴东南)。吴兴(今浙江吴兴南)兵力较弱,侯景派中军都督侯子鉴等攻吴兴,吴兴太守张嵊战败被俘。十一月,侯景派宋子仙自吴郡再攻钱塘,戴僧遢投降。宋子仙渡浙江攻会稽(今浙江绍兴)。梁邵陵王萧纶先逃鄱阳(今江西波阳)。十二月,会稽守将梁南郡王萧大连亦弃城逃走,其司马留异率部降于宋子仙,并引宋军追俘萧大连。至此,三吴尽为侯景占领。 萧绎讨平侯景之乱 梁大宝元年(550年)十一月至承圣元年(552年)三月,湘东王萧绎讨平侯景之乱的作战。太宝元年,侯景攻下梁江州(今江西九江)、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梁湘东王萧绎派徐文盛率军数万于贝矶(今湖北黄冈西)败侯景将任约,进逼大举口(今湖北黄冈东)。侯景派宋子仙等率兵2万西援。次年正月,新吴(今江西奉新)太守余孝顷举兵声讨侯景,侯景命于庆攻之。与此同时,萧绎派护军将军尹悦、安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询等率军2万,自江夏(与郢州同治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趋武昌,受徐文盛节度,进击任约。三月,徐文盛等攻克武昌,任约向侯景求援。侯景亲率军西上,闰三月,进至西阳(今湖北黄冈东),与徐文盛等隔江筑垒对峙,侯景军垒,被徐文盛军击破。四月,侯景闻江夏空虚,命宋子仙、任约率轻骑400由准内(今湖北黄冈)过江,袭郢州,俘刺史萧方诸。侯景乘风举帆,越徐文盛等军而入据江夏。徐文盛各军惊溃,徐文盛逃往江陵(今属湖北),王询、杜幼安等降侯景。萧绎又派王僧辩为大都督,统率诸军征讨侯景,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王僧辩得知郢州失守,即于巴陵筑垒固守。侯景分遣任约攻江陵令宋子仙率军l万为先遣,自率大军继进,由隐矾(今湖南临湘西北长江南岸)攻巴陵。昼夜攻击,未能克。至五月,侯景军疾疫流行,士卒死伤大半。萧绎以胡僧祜为武猛将军入援巴陵,与信州刺史陆法和于赤沙亭(今湖南华容南)会师,侯景派任约率军阻击。六月,任约兵败,被俘。侯景闻知,焚营退走。留宋子仙等领兵2万驻守郢州,派别将支化仁镇守鲁山(今湖北武汉东北),派仪同三司任廷和与范希荣等分别守晋州(今安徽怀宁)、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率大军顺流东归,至芜湖遭豫州刺史简朗截击,竭力突围返抵建康。同时,侯景部将于庆进攻鄱阳(今江西波阳)受挫,亦撤兵。是月,萧绎督军东下,同时命陆法和扼守巫峡口,以防萧纪东出。王僧辩进抵汉口,克鲁山、郢州,擒斩宋子仙等。江州刺史陈霸先亦兵发南康(今江西赣州西南),进屯西昌(今江西泰和)。七月,王僧辩克湓城(今江西九江西),陈霸先3万人屯巴丘(今江西峡江北),欲与王僧辩会合。八月,王僧辩前锋袭于庆于郭默城(今江西九江东北),于庆与浔阳(今江西九江)守将范希荣弃城东走。萧绎命王僧辩屯兵浔阳,以待上流援军。侯景败还建康,见部将大多战死,恐不能久存,遂废梁简文帝为晋安王,迎豫章王萧栋为帝,旋杀简文帝,十一月,逼萧栋禅位于己,自称汉帝。承圣元年二月,萧绎继续进攻侯景。命王僧辩率诸军从浔阳出发。陈霸先率甲士3万、舟船2000从南江(今江西赣江)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东)。王僧辩军袭破南陵(今安徽繁昌西)、鹊头(今安徽铜陵)二地,进至大雷(今安徽望江)。侯景急命侯子鉴率水师拒之。侯子鉴在战鸟(今安徽繁昌北)与王僧辩陈霸先战,败奔淮南(今安徽当涂)。王僧辩和陈霸先抵芜湖,守将张黑弃城而走。侯子鉴据姑孰、南州(今当涂江中)抵抗,侯景派兵2000助守。三月,侯子鉴先闭营不出,后挑战轻进。王僧辩军进至姑孰,以大舰断其归路,击败侯子鉴,占领姑孰,继克历阳(今安徽和县),入秦淮河。侯景命人把大小船只皆装满石头沉入江里,堵塞秦淮河口,沿淮筑垒,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西)至朱雀桁10余里。陈霸先抢渡北岸,在石头城之西落星山筑栅,其他军队依次连修城堡八座,沼伸到整个石头城西北,形成包围之势。王僧辩进军招提寺北(石头城北)。侯景恐西州(侯景以西州为府,在今南京西南秦淮河东侧)路断,在石头城东北筑五城,控制道路,以王伟等守台城,自率万余人列阵于西州之西。陈霸先佯退诱敌,遣弩手2000横击其后,侯景军败退。王僧辩大军继进,侯景部将卢晖略开北门迎降,王僧辩攻入石头城。侯景兵败不敢入台城,收残部百余骑奔吴(今江苏苏州)。王僧辩入台城,并命侯填追击,侯景逃至胡豆洲(今江苏南通一带)被部将所杀。侯景之乱遂平。 点评:侯景之乱,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他纵兵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当围台城时,侯景军吃尽了石头仓、常平仓的储粮,就掠人而食,米一斗贵到七、八万钱,台城中粮食也吃光,军士煮弩、煮鼠、捕雀而食,殿堂上的鸽子也被吃尽,即使屠马也杂以人肉,疾疫而死者大半。许多建筑物都被破坏,东宫台殿所藏图书数百橱,全被烧掉。王僧辩攻克台城时,兵士也大肆抢掠,百姓号叫之声,彻于石头。故当时“佥以王师之酷,甚至侯景。”多行不义必自毙,玩火自焚的侯景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但侯景之乱虽平,梁朝的寿命也不长了。不久,陈霸先以攻北齐为借口,偷袭杀掉了平定侯景的主帅王僧辩,独自专权,不久,又代梁朝,建立陈。 § 战争过程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晚上,梁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的刺史、太守都来向南梁王朝投降。这当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梦。第二天上朝,他就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说:“我这个人很少做梦,这个梦一定是个好兆头。” 过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将侯景派人来,说他跟东魏、西魏都有冤仇,决心向南梁投降,还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关以东十三个州都献给南梁。 侯景本出身怀朔镇兵,曾随尔朱荣镇压过六镇起义。后归附东魏丞相高欢,官至河南道台,拥兵十万,镇守黄河以南。高欢死后,因与其子高澄不和,侯景率部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并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献地,一面召侯景到长安去,准备解除他的兵权。侯景走投无路,又转向南梁投降。 梁武帝接见了侯景派来的使者以后,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大臣们大多认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无事,现在接纳了北朝叛将,只怕引起纠纷。但是梁武帝却认为接纳了侯景,可以乘机恢复中原,再想起他做过的一个梦,认为这是佛祖来帮助他了。他就不听大臣的劝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为河南王,管辖黄河南北军政。并且派他的侄儿萧渊明带兵5万去接应侯景。萧渊明率军北上,受到东魏的进攻。梁军多年没有打仗,纪律很差,跟东魏一交锋,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东魏所俘。之后东魏又进攻侯景,侯景大败,率残部800人逃到南梁境内的寿阳。攻城的战车东魏派使者到南梁,主张双方重新讲和,说他们愿意把萧渊明送回来。侯景知道这件事,害怕起来,派一个人冒充东魏使者送信到建康,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不知道这是侯景的试探,写了一封信交给使者,说只要把萧渊明放还,就立即把侯景交给东魏。 侯景本来不是真心投降南梁,看到梁武帝的信,就决定叛变。被东魏打得走投无路的侯景,对付腐败的南梁,倒还很有力量。他的人马很快就打到长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儿萧正德在长江南岸布防抵抗。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他做皇帝。萧正德权迷心窍,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河。侯景顺利地进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包围起来。 侯景用尽办法攻台城,台城里的军民坚决抵抗。叛军放火烧城,城里的军民用水浇灭。叛军用木驴(一种攻城用具)掩护攻城,城上的人丢大石块,把叛军逼回去。叛军又在城东城西堆起两座土山,想从土山上攻进城去,城里的人也筑土山对付。这样,双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刚被围的时候,城内还有百姓十几万人,兵士二万多。到了后来,有的在打仗中死去,有的病死饿死,剩下的不满四千人。城里到处是尸体,没人掩埋。大家都盼着南梁各州的诸侯王军队,迟早会来救援。 梁武帝成了侯景的俘虏可是各地来勤王的二、三十万军队,为了保存各自实力,却相互推诿,都在建康周围按兵不动。临时被推为大都督的柳仲礼,躲在自己家里,每天喝酒作乐。梁武帝问大臣,有什么办法打退侯景。这个大臣老实回答他说:“陛下的王公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对付叛贼呢?” 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法挽回这个局面了。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叛军乘连日大雨,台城土山倒塌,发动总攻,杀入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侯景自封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先杀了那个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德,又把梁武帝软禁在净居殿内,并断绝了梁武帝的膳食供应,梁武帝卧床不起,侯景也不准医官进殿诊治。最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台城。 梁武帝死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两个梁朝皇帝当傀儡。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侯景又陆续派军大肆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百姓对侯景切齿痛恨。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景西攻梁宗室、湘东王萧绎,被萧绎击败。此时梁朝大将陈霸先、王僧辩率领大军从广州出发,进攻建康。侯景的叛军立刻土崩瓦解。最后,侯景只带了几十个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狈逃走,半路上被其部下所刺杀,侯景之乱方告结束。 南梁王朝经过这场大乱,内部四分五裂。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陈朝,这就是陈武帝。 § 相关人物 侯景 侯景(?~552),字万景,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魏孝昌元年,有怀朔镇兵鲜于修礼,于定州作乱,攻没郡县;又有柔玄镇兵吐斤洛周,率其党与,复寇幽、冀,与修礼相合,众十余万。后修礼见杀,部下溃散,怀朔镇将葛荣因收集之,攻杀吐斤洛周,尽有其众,谓之“葛贼”。四年,魏明帝殂,其后胡氏临朝,天柱将军尔朱荣自晋阳入杀胡氏,并诛其亲属。景始以私众见荣,荣甚奇景,即委以军事。会葛贼南逼,荣自讨,命景先驱,至河内,击,大破之,生擒葛荣,以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不久起兵反叛,于三年(549)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西元548年,侯景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侯景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简文帝大宝二年(552年),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萧衍(464~549)萧衍(464~549)中国南朝梁的建立者。即梁武帝。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今江苏南京东南)。出身名门望族,父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族弟。初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旋迁卫将军王俭东閤祭酒。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他与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文士交游,号称竟陵八友。建武四年(497)率兵驰援雍州,齐军尽被魏军歼灭,唯他独全,迁雍州刺史。南齐末年,皇族互相残杀,朝政紊乱,他趁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中兴元年(501),他与宗室萧颖胄拥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称帝。迁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率军东下,势如破竹,攻占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雍州刺史王珍国杀齐帝,迎萧衍,以宣德皇后令废齐帝为东昏侯,迁其为大司马、中书监、录尚书事。次年,迁相国,封梁王。齐和帝被迫禅位,萧衍称帝,建立梁朝,改元天监。封和帝为巴陵王,旋杀之。即位后,任命大臣,分封王侯,大赦天下。颁布诏令,不分贵贱选拔人才,调和士族与寒门关系。重视教育,多次亲临明堂、国子学,诏令设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劝课农桑,赈助饥荒,体恤民情。平定内乱,巩固统治。尊儒崇佛,大兴佛寺,重用僧尼,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删定律令,颁布《梁律》。新置霍州、东扬州、南梁州。先立萧统为太子,统死后改立萧纲。统治长达40余年。太清二年(548)河南王侯景反叛,引兵渡江,攻破都城。次年,萧衍困饿而死。生前招纳文士,辩论儒、佛义蕴,议定五礼,合著《通史》。精通佛学,善讲佛经。擅长诗赋,文笔酣畅。善书法,精乐律。学问渊博,著述颇多,均早散佚,今存明人所辑《梁武帝御制集》。 § 战争后果 萧衍中国南朝梁的建立者侯景之乱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拥有二十八万户的首都建康,存者百无一二,完全成为废墟。三吴原最富庶,经侯景烧杀抢掠,乃至残破。及西魏破江陵,尽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女数万家(又作十余万口)为奴婢,分赏 三军,驱归长安,弱小者皆杀之,得免者仅三百余家。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这场战乱中,东魏取得了淮南和广陵 ,西魏取得了成都、汉中和襄阳,从而使南朝版图大为缩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程。 § 战争评价 侯景之乱南朝后期,门阀士族统治开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经变为一个失掉统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阶层,对于任何政治风浪的冲击,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码的应变能力。而侯景之乱的发生,是对梁朝后期腐统治的沉重一击,南朝从此衰落不振。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颜之推《观我生赋》;而乱事更令南方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南方政权损失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北强南弱之势已不可避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