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昌毅 |
释义 | § 生平 刘昌毅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一团通信班班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第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南下第六支队司令员,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国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青岛基地司令员,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履历 刘昌毅 刘昌毅,原名刘昌义,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典明乡马鞍石村。兄弟姊妹九个,全靠佃田为生。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因家贫而辍学,其后学裁缝以糊口。1929年,听说家乡要扩大红军,从麻城宋埠跑回家来约本村十几个穷弟兄去报名参军。他们中间有一个癞痢和一个麻子,招兵处不收,刘昌毅反问道:癞痢麻子就不革命?还真把人家问得没话答应。 刘昌毅自幼就颇有胆量,好打抱不平,参加红军后更是十分勇敢,不久即当上了排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政务科长、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昌毅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队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因旧伤复发,住院治疗。8月,伤未痊愈便带领第十六团参加林南战役。战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春夏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占领中原,打通大陆交通线,并阻断我各根据地之联系。党中央指示进军河南,组建河南军区,军区即派遣第六支队南下豫西。刘昌毅任支队司令员,于1945年1月率部南下豫西至嵩山、伏牛山一带,战斗八个月,大小战役60余次,歼日伪顽8000余人,开辟了临妆、陕县、宝丰、襄地区,配合兄弟部队牢牢控制了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刘昌毅奉命撤出豫西,继续南下至桐柏山区,被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刘昌毅任旅长,不久任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6月下旬,发生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中原部队主力分为南北两路突围,一纵队为南路。开始阶段,刘昌毅率三旅担任前卫,为部队打通道路。突过襄河后,他又率部作为后卫,掩护主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根据地,胜利完成突围战役。 同年9月,成立鄂西北军区,刘昌毅任副司令员,并组成了军区独立旅,由他亲自率领。鄂西北根据地的开辟,又招致敌人重兵围剿。独立旅东挡西杀,为各军分区的展开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独立旅成了鄂西北军区打击敌人的一只铁拳头,刘昌毅成了敌人围剿的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讲,刘昌毅理应暂避锋芒,可他还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他说:“包袱总得有人背。我背的包袱越重,军区和其他部队的包袱就越轻。以我之少数换取全局的优势,么样要不得?”他就是这样毫无顾忌地往身上加包袱,把敌人重兵吸引到自己身边,牵着敌人满山转,有机会就打。敌人恨得咬牙切齿,悬赏大洋五万以获他的人头。战士们说他胆大如虎,气壮如山,为鄂西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坚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1947年2月,鄂西北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月6日,刘昌毅旅被围于保康县康家山,苦战三昼夜,杀出重围,部队已不足千人,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打坏,从此与上级失去联系,行动极为困难,刘昌毅决定重返大别山。4月中旬,进抵皖西金寨县,伏击追敌一个团,歼敌两个营。战后,进至潜山县与皖西工委会合,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皖西人民自卫军,他任司令员,全面负责皖西地区的工作。他定下以皖西为基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方针,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9月13日,皖西人民自卫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会师。10月24日,刘昌毅见到了刘邓首长,刘伯承高度赞扬了他远离党中央作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将他调入野战军第三纵队任副司令员后任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十五军副军长。参加了淮海、渡江、两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昌毅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青岛基地、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至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昌毅将军戎马一生,勇猛无比,有“活张飞”之称。在一次行军中,突与敌人遭遇,一听见枪响,他抓起手枪就往上冲,一阵机枪扫来,他竟连中五弹,打穿了腮帮。他负伤13次,组织上多次安排他到后方疗养,他都拒绝了。李先念主席说:“刘昌毅同志是一员出色的战将。” 1999年11月1日,刘昌毅同志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 南下六支队 刘昌毅将军(左)在淮海战役中向被俘的黄维(右)训话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败局,向河南省西部疯狂进攻,妄图挽救垂死的命运。国民党将领、第31集团 军总司令汤恩伯率领的40万大军全面溃败,豫西数百万人民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富有斗争精神的河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自发地起来进行反抗,并派人请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到豫西消灭日军。我太行根据地的129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群众的要求,先后向豫西派出了几支能征善战的南下战斗部队,到河南抗击日本侵略军,国民革命军南下抗日救国军第六支队(简称“南下六支队”)即被派往河南开辟抗日根据地。 太行南下六支队在129师385旅13团2、3营的基础上组建为36、37两个团,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太行军区从1、2、4、5分区的野战部队中各抽调一个能打善战的主力连队归属南下第六支队,八路军总部还从抗日军政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学员加入到这支部队,组成了一支有两个团、四个连不到1000人马能文能武、短小精干、素质极高的政治工作队、武装战斗队。支队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直属分队有特务连、机炮连和36、37两个野战团。司令员刘昌毅,政治委员张力雄,参谋长胡鹏飞,政治部主任陈文祺,供给部长任朝友,卫生部长昝家晨。36团团长刘盛彬(后改为阙子清),政委李定海,副团长江家银,副政委许道春,参谋长李鹤鸣,供给处处长魏祥魁;37团团长胡大海,政委何德庆,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英先。 1945年2月28日上午,太行南下第六支队在129师师部所在地河北省涉县南庄村外的沙滩上召开动员大会。八路军前方代参谋长藤代远和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李达作南下抗日斗争的动员报告,刘昌毅司令员代表全体指战员作了表态发言。之后,部队进行了5天时间的政治学习和物质准备工作。3月3日,离开了太行山根据地,向河南抗日前线挺进。 太行南下六支队沿着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向西南行走,经过山西的平顺、壶关、长子、高平等地,进入日军控制的白晋铁路地区。当时,天下大雨,指战员们徒步过了沁水河,次日到达晋南的阳城地区。由于日军在这一带烧杀抢劫,加上天灾,这里已成了荒草遍野的百里无人区。指战员面对的是荒草、骷髅和残垣断壁,因找不到向导,只好凭经验和感觉行军。3月10日,部队翻过太行山最南端的王屋山,到达山西垣曲一带。不久,部队进入河南地区的邵源。又行军几十里,到达黄河北岸的下冶渡口。在先前到达的第二支队的接应下,顺利地从日军防守的空隙里乘船到达黄河南岸的渑池地区。这里是新开辟的河南省军区二分区洛宁根据地,第六支队在这里稍作休息,过洛河到宜阳一带进行军事政治活动。 南下第六支队进入河南洛阳地区以后,及时地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决定了自己的战略部署。第一次军事行动是改造上官子平残部的战斗。日军占领河南西部以后,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逃不及的残部和地主武装组成了一股一股的实力集团。他们打着“抗日救国、保家为民”的旗子,实际从不抗日,专门干欺压百姓甚至残害抗日人员及其亲属的勾当。因为他们手中有枪,老百姓往往是敢怒不敢言。上官子平残部就是这样一种武装力量。因为这支队伍曾经是个正规部队,大多数人知道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心中向往着八路军。当南下第六支队渡过黄河后,在地方党的联系下,上官子平残部很顺利地与其会合到一起。但是不久,上官子平残部的个别坏头头看到六支队人马不多、武器不好,即煽动一些人夜间叛变投敌。第六支队司令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36、37团星夜飞奔,将这些人堵截在去县城的路上。带回来后经过教育和整编,除一部分愿意回家给他们发足路费放人外,大部分编入到各连队。政工干部在战斗期间对“投诚”过来的战士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觉悟。六支队这次行动没有任何伤亡,依靠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壮大了队伍。 3月27日,第六支队37团乘着夜幕的掩护,接近并包围敌伪军的据点——大石岭村。大石岭村是宜阳县内的一个大村庄,是通往山区的要道。敌人在村内建有两个大碉堡,一个在村西北,一个在村南。当地自称保安团司令的杨福禄的一个营驻守在碉堡内。他们在当地称王称霸,不打日本人,经常欺压百姓,与抗日军民作对。37团把大石岭包围后,1连连长杨连生带着2排(排长邢二敦,河北宁晋人)主攻村南的碉堡。1连指导员陈宝坤(河北临城人)率领1排(排长吴玉科,河北临城人)主攻村西北的碉堡。1排3班(班长杨树林,河北束鹿人)参加了这次战斗。进攻前37团战士向敌人展开了政治宣传,敌人不但不听,还不停地向喊话的地方射击。这时,1班、2班掩护,3班担任爆破任务的战士开始出击。由于炮楼上火力猛,3班担任爆破的3个战友不幸壮烈牺牲。他们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的愤怒,班长杨树林恨的眼里冒出火星。亲自带领爆破组多路出击,同时用小钢炮轰击。碉堡最终被爆破组用炸药包炸开了,前进的屏障被摧毁。敌人见大势已去,打出了白旗。指战员们认真执行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后面一个排的敌人很顺利地从旁边的屋子里举着双手投降了。很快,村南的碉堡也被打掉了。37团把杨福禄的一个营全部拿下,并缴获了大量弹药。与此同时,36团在江家银团长的率领下,打下了敌人团部驻地——姚村,战果辉煌,清除了这一带的邪恶势力,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安宁。 1945年4月28日,太行南下第六支队在嵩山县田湖村与南下第一支队的战友会合,并见到了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正式编入河南省军区部队序列。王树声接见了南下第六支队连以上的全体干部,并作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南下第六支队的指战员们在当地进行了短暂的学习和休整,于5月3日进入伏牛山区,在一支队司令员皮定钧和政委张力雄的带领下先后攻克了背孜街、傅店、泰山庙、鲁山、瓦屋街、二郎庙、中汤、下汤、赵村和嵩山县的车村、四棵树、梨树街、李子街等大大小小10多个据点,扫除了这一带的日伪汉奸,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在此期间,河南省军区部队与驻扎在南召县马柿坪的国民党新八军司令长官高树勋将军签定了联合抗日的协议,为部队直接打击日军消除了后顾之忧,创造了良好环境。刘昌毅 6月21日,驻洛阳的日本侵略军第110师团139联队和大批伪军气势汹汹地向被我占领的伊阳(汝阳)进犯,妄图一举消灭六支队。南下第六支队当即给以迎头痛击,并与敌人白刃搏斗达一天之久,消灭日军40名,打伤百十人,击退敌人的进攻,并在登封县大金店、马峪一带稍事休整即奉河南军区之命,进驻到禹县神后镇,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建立了禹县、郏县抗日根据地。 7月中旬,日军第37师团一部纠集伪军5000余人,对我新建立的人民政权和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37团和第六支队队部主动撤离神后镇,寻机打击敌人。7月13日,第六支队37团奉命对盘踞在神后镇祖师庙一带的日军发起攻击,1、7连担任主攻,8、9连占领外围有利地形,消灭援兵,神不知鬼不觉钻到敌人的鼻子尖底下。1连连长邢二敦、指导员吴振田率领部队前进到敌人占领的祖师山山坡时,发现日本兵在山坡下一个平坦的地方正躺在军毯上睡大觉。1连1排的手榴弹立即在日军中炸开了,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手榴弹炸死炸伤多人,六支队在敌人慌乱中乘胜突击。顽固的日军拼死与六支队抵抗,两军展开了肉搏战。这时,7连从日军的背后杀过来,敌人前后挨打,抵挡不住,丢下几十具尸体和许多弹药,向禹县城狼狈逃窜,六支队大获全胜,指战员们每人缴获一块日本军毯。随后,37团在刘昌毅司令员的指挥下,乘胜进攻神后镇,击毙了襄县伪保安大队长,赶走了日伪军,恢复了抗日政权。8月5日,4连连长牛桂林、指导员杜树金率领部队乘团部的迫击炮摧毁敌人炮楼之机,迅速登上城墙,冲入敌人阵地,活捉敌保安大队长白松亭等34人,占领了岩郭;8月17日,全歼高洞之敌;8月21日,在团长窦尚初的率领下,37团用不到一天的时间攻克寺儿街,全歼守敌。这样,郏县的岩郭、高洞、黄道、寺儿街、竭祖沟等日伪据点迅速被攻下,这一带又恢复了抗日根据地的本来面貌。8月24日,第六支队的36团和37团在刘昌毅司令员的指挥下,经过7天7夜的围攻,全歼登封县的日伪军500余人,占领了登封县城,豫西抗日根据地和豫东根据地遥相呼应,连成了一片。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河南省军区部队南下到桐柏山区,与新四军五师和从广东到达这里的王震的359旅会师,由三大主力部队组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军区司令员,郑位三为军区政治委员,王震、王树声为副司令员。南下第六支队整编为中原军区1纵队3旅7团和8团,人员发展到几千人,成为中原军区能攻善守的主力团,参加了桐柏地区保卫战和中原突围战役,并转入鄂西北,浴血奋战近一年,牵制敌人兵力几十万,完成了中央赋予的牵制敌人的光荣使命。 随后,南下第六支队精编为7团,在司令员刘昌毅的率领下,转战豫鄂皖边界,建立皖西人民自卫军。1947年8月,这支部队与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汇合,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军三十师90团,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为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战歌。 § 轶事 刘昌毅将军合影 刘昌毅将军,湖北红安人,人称军中“猛张飞”。将军身经千余仗,历险百余次,头、脸、手、腿、腰、背、胯、臀,无一处无战创弹痕。将军晚年居广州,逢阴雨天,常旧疾复发,疼痛难忍,则毅然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军人风度在康健者之上。人若搀扶,必遭痛骂。 刘昌毅将军原名刘昌义。1945年,将军率部与国民党暂编第十五军作战,俘敌一军官。将军亲审之,问:“你们军长叫什么?”答:“刘昌义。”将军怒曰:“胡说,我是刘昌义,他怎么叫刘昌义。”经查实,敌十五军军长姓名确为刘昌义。为示区别,将军从此改名“刘昌毅”。国民党方面之刘昌义,后在上海战役起义,电影《战上海》记之甚详。 红军时期。万源保卫战中,时任连长的刘昌毅,英勇作战,身负重伤,竟日昏迷不醒。一日,将军气绝,全连大恸,肃立默哀,将将军装殓于棺木。将军生前无他物,仅留一德制“勃朗宁”手枪。将盖棺时,将军警卫员言:“连长最喜这手枪,让它跟连长去吧。”遂取手枪置将军掌中,忽见手指微动,惊喜曰:“连长还有气!”复从棺木抬其出,竟生还。 抗日战争期间,刘昌毅将军于河南郏县神垢镇指挥打日军。一日,将军突然患瘫疾,半身不遂,遍求名医偏方,吃蜈蚣、蛤蟆、毒蛇等,均无效。忽一日,有一长者自山外而来,直至军前,称可为将军治病。警卫疑其身份不明,驱其走。次日又来,亦被阻门外。第三日,长者又来,欲闯关。其时,恰将军起床小解,听门外有吵闹声,问之何事?警卫以实情答之。将军召进,视其人:须发皆白,臂挽青囊,一靓女随后。长者问诊号脉后,即于青囊中取针施治。每扎一针,饮半杯陈年虎骨酒。首三针,将军即能坐;隔日三针,将军即能站;再隔日三针,将军即能行。不出十日,将军竟痊愈也。将军取银元酬之,长者坚辞不受,留草药五帖,携靓女飘然而去。 1946年,中原大战在即。刘昌毅将军亲临前线,遇敌炸弹袭击,将军脸部负伤,十多弹片嵌入下巴,牙齿全部打落,鲜血淋漓。当是时,周恩来至前线视察,建议送将军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将军坚辞不从。周恩来派人火速从武汉购药品及手术器械,请卫生部专家为将军做手术。因伤在脸部危险区域,众专家反复研究方案,终难决断,将军示意警卫员,取纸笔写下三个大字:“大胆割!” 1942年4月16日,刘昌毅将军于山西榆(社)武(乡)公路组织“白庄”伏击战,歼灭日军三十六师团高木联三大队及一个军官视察团,击毙少佐以下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其中一门日本天皇亲赐山炮。战后,日军三次派武乡县维持会长送信:愿用其他物资交换此炮。将军回信曰:“若在战场上赢我,必还。否则,休想得此炮。”日军闻之丧胆。 1944年10月,刘昌毅将军率部转战河北武安县渡口、杨义、崇义等地,连克日军据点十余、碉堡数十。于崇义克敌后,乡民欢欣鼓舞,箪食壶浆,慰问抗日部队。是时,将军连食水饺108只而面不改色。 刘昌毅将军指挥作战,处变不惊,历险不乱,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称“四不走”将军,即:“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 1947年春。某日,久雪乍停,天气晴朗。刘昌毅将军率部至两河口八里川,令部队埋锅做饭。忽警戒哨报告,东北方向发现敌人。人劝将军走,将军问:“饭熟否?”答:“已熟。”将军曰:“吃了饭再走。”泰然置之。忽警戒哨又报,西南方向发现敌人。数人劝将军走,将军问:“饭饱否?”答:“尚未。”将军曰:“不吃饱饭不走。”依然镇定自如。忽警戒哨又飞报,其他方向均发现敌人。枪炮声依稀可闻。众官兵停箸置碗视将军,见将军蹲一突兀大岩石上,一手端碗,一手举箸,吃得正香,仍若无事状。此时,炮弹已落四周,众皆继续放胆吃饭。饭毕,将军问:“吃饱了没有?”皆答:“吃饱了!”此时,已可辨敌人影,方从容率部撤离。 淮海战役,刘昌毅将军任中原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双堆集一役,三纵活捉黄维。将军曾设宴招待之。黄维于席间悄声告将军:“贵部可直接打过长江去。”将军问:“因何?”黄维曰:“能败我者,必能败江南之国军。” 刘昌毅将军性耿直,敢说敢干敢怒,无所顾忌。淮海战役后,中原野战军曾发一通报,点名将军纵容两干部无票乘车,并打骂列车员。其时,将军于开封疗伤,见通报莫名其妙,即策马飞奔商丘,将当事人带往刘邓首长处,当场对质。后刘伯承出解围,曰:“通报错了,撤消。”将军方忿忿而归。 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战,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将军斗志昂扬,进指挥所。始,万炮齐发,蔚为壮观,持续半个小时之久。众皆欢腾,将军不悦,命参谋长周德礼:“停止打炮!”周德礼不解:“这是上面的命令。”将军怒曰:“就是上面的命令也要停。娘了×,净放空炮!”将军事后析曰:“那边是山地,山深洞多,你打第一炮,人家就躲起来了。其时,部队正在前进,炮弹难免要误伤自己人。” 作家权延赤曾著文言,南疆自卫还击战前,许世友以喝酒选将,与刘昌毅将军对饮茅台六瓶,刘将军醉了三天。余问之将军,将军怒曰:“胡说八道!战前,我和许司令只喝过一次酒,两人加起来不到一瓶。何秘书可作证。”战后,刘昌毅设防归来,受到军委肯定。许世友摆酒三桌,以贺成功。将军继曰:“喝庆功酒时,他叫我跟人家一人喝三杯,我不干。我说,你喝,我也喝。那天,他喝得差不多了,我还早着呢!”刘昌毅将军言此笑声朗朗,豪气冲天。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