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魂断蓝桥》 |
释义 | § 1931年版 基本信息 魂断蓝桥 中文片名:魂断蓝桥 英文片名:Waterloo Bridge 年代:1931年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英语 类型:爱情/战争 片长:81分钟 色彩:黑白 声音:Mono 演职员表 导演: 詹姆斯·威尔 演员: 贝蒂·戴维丝 Janet Cronin Enid Bennett Mrs. Mary Cronin Wetherby Billy Bevan Soldier on the Make (uncredited) Rita Carlyle The Old Woman Mae Clarke Myra Deauville Louise Emmons (uncredited) Ethel Griffies Mrs. Hobley, Landlady Ruth Handforth Augusta, the Maid Frederick Kerr Major Fred Wetherby Doris Lloyd Kitty Douglass Montgomery Roy Cronin 编剧: Benn W. Levy Tom Reed Robert E. Sherwood play 制片人: Carl Laemmle Jr. producer 原创音乐: Val Burton (uncredited) 摄像师: Arthur Edeson 电影剪辑: 詹姆斯·威尔 (uncredited) Clarence Kolster 艺术指导: Charles D. Hall 音效: C. Roy Hunter recording supervisor 其他职员:Carl Laemmle presenter Maurice Pivar supervising editor Richard Schayer scenario supervisor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Universal Pictures [us] 发行公司: Universal Pictures Company Inc. [us]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31年09月01日 剧情简介 剧情讲述一名军官(梅.克拉克饰)邂逅了一名芭蕾舞演员(桃瑞丝.劳埃德饰),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可是婚礼前夜,军官接到命令上了前线,芭蕾舞女演员也因为要去结婚的事情而被芭蕾舞团辞退。她的好友也因为在芭蕾舞团团长的面前维护她而一起失业。战事纷争,她们四处奔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她们被生活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收到了军官从前线托人带来的消息,说他的母亲要来看看他未来的妻子。本来以为生活有了转机,可是就在她等待未来婆婆的时候,却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军官的战死沙场消息。强烈的刺激让她在未来婆婆面前非常失态,婆婆气愤离席,她独自晕倒在餐厅里。两位曾经的芭蕾舞演员随后沦落风尘。当幸福重新降临时,她深感自己无力抓住,最终悲剧收场。这部由詹姆斯.威尔执导的影片,描写老式的女性悲剧,故事动人,但导演手法与演员的表演成绩都不太均衡,成绩远逊于后来重拍的版本。[1] § 1940年版 剧情简介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海报 一辆军车停在了滑铁卢桥上,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从车上走下。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独自凭栏凝视,二十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 1917年,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空袭警报响了,街上的人们慌乱地跑向防空洞。一群年轻姑娘在滑铁卢桥上飞跑。忽然,其中一个的提包被碰掉了,东西洒了一地。她停下来捡,眼看就要被飞驰的马车撞上。年轻的上尉军官罗依.克劳宁也在滑铁卢桥上奔跑,他及时拉了姑娘一把,躲过了马车。罗依为姑娘捡起散落在地上东西,其中就有那个象牙吉祥符,是姑娘的珍爱之物。姑娘找不到同伴了,罗依拉着姑娘的手跑进挤满人群的地下铁道。在嘈杂的人群中,罗依与姑娘交谈起来。姑娘名叫玛拉,是一位芭蕾舞女演员,玛拉对这个风流倜傥的年青军官一见如故,向他谈论起自己钟爱的舞蹈。罗依则告诉姑娘他是来英国度假的,假期已满,明天将赴法国前线。警报解除,罗依为玛拉叫车赶往剧院演出,自己则去赴上司的一个无法推辞的宴会。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吉祥符送给了罗依:“愿它能给你带来运气."罗依已深深爱上了这个端庄秀丽而天真的姑娘,望着玛拉远去,他若有所失。 罗依终于没有去赴上司的宴会,他赶去观看玛拉演出的《天鹅湖》。散场后,他向后台递了一张条,邀请玛拉共进晚餐。纸条被剧院经理笛尔娃夫人没收了,她严厉地训斥了玛拉。玛拉背着经理来到烛光俱乐部。大厅内,罗依向玛拉倾吐爱意,《一路平安》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随着每一声部的演奏完毕,蜡烛一只只熄灭,曲终,大厅沉浸在一片黑暗中。罗依与玛拉含情相望,拥抱长吻。 翌日上午,窗外下着沥沥小雨,玛拉在宿舍凭窗而望,挂念着英吉利海峡上的罗依。突然,她意外地发现罗依出现在雨中。原来因海上有水雷,罗依的部队推迟两天出发。罗依向玛拉求婚,玛拉幸福地答应了。出身贵族的兰特谢军团军官结婚需获得公爵的认可。罗依给玛拉买了结婚戒指之后赶到了公爵的住处。虽然玛拉出身平民,开朗的公爵还是同意了罗依的申请。罗依带着玛拉风风火火地办好其他必要的手续,赶到教堂。可是,他们来晚了,依照法律,下午三点钟后不能举行婚礼。罗依与牧师约定,明天十一点准时再来。 当天傍晚,罗依被召回军营,即将当新娘的玛拉,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之中。就在她准备与女友们去剧场演出时,接到罗依的电话:部队要提前开拔,二十分钟后出发。玛拉不顾一切地赶到滑铁卢车站,火车已经启动。 玛拉由于执意要去车站为罗伊送行而耽误了当晚的演出,笛尔娃夫人大发雷霆,她不能容忍演员们有芭蕾舞以外的世界,她要开除玛拉。她的好友凯蒂也因替她仗义执言而遭同样命运。两人失业了,一起搬到了一处廉价公寓,相依为命。 细心的罗伊写信让母亲同玛拉见面以便照顾玛拉。但就在玛拉于餐厅等候其母时,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了罗伊的名字赫然登在阵亡名单中。此时罗伊的母亲来到她面前,尽管这位贵夫人非常和蔼可亲,但此时的玛拉已情绪混乱,言语无礼,不知所云。 绝望的玛拉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一病不起。凯蒂为了支付生活费和玛拉的医药费被迫当了妓女。大病初愈的玛拉发现了破绽,她万分感激凯蒂的友情。罗依死了,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什么都不重要了,她不能让凯蒂一人负担两个人的生活。痊愈后,为了维持生活,玛拉也沦为街头应召女郎。 滑铁卢车站。已沦为妓女的玛拉浓妆艳抹,闪动着媚眼,招徕着走过身边的官兵,没人理睬她,人们都在匆忙赶路,寻找着前来迎接的亲人。突然,她呆住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朝他走来,是罗伊,他并没有死,他回来了!见到玛拉,罗伊兴奋得不能自持,玛拉百感交集,嚎啕大哭。 在一家餐厅,罗依兴奋地向玛拉叙述死里逃生的经过:他受伤失去了证件,当过德国人的战俘,差点丧命但终于逃脱了。玛拉静静地听着……当罗依问及她的生活时,玛拉无言以对,只是反反复复说:“要是我知道你还活着就好了。”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罗依不愿再离开玛拉一步,他马上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自己要带玛拉回家结婚。玛拉痛苦地回绝了罗依。罗依确信玛拉并未移情别恋后,不容分说,把她带往家乡。《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海报 路上,玛拉偎依在罗依的身旁,观赏着苏格兰的田园风光,静听着罗依介绍着自己的家园和今后的打算,一种美好的愿望在心中升起。罗依的信任和钟情,给她带来一丝希望,她知道自己的心灵仍是玉洁冰清的,她想候机说明一切,重新开始生活。 苏格兰克劳宁家。克劳宁夫人高兴地迎接他们。晚上,舞会大厅灯火辉煌,玛拉优美的舞姿最引人注目。坐席中的贵妇人们却在窃窃私语,她们对克劳宁家将要娶一位舞蹈演员有微辞。公爵也来参加舞会,他慈爱地邀请玛拉跳舞,交谈中,他赞扬玛拉的善良与忠诚,又告知玛拉,克劳宁家族一向重视门第,对玛拉是一个例外。刚刚平静的玛拉又陷入忐忑不安之中。 深夜,玛拉在卧室里不安地徘徊。克劳宁夫人敲门进来,她请玛拉原谅在伦敦会面时的误会,并对儿子的婚姻表示满意,她赞扬玛拉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夫人走了,玛拉意识到过去的经历是不会被上流社会的人们所谅解的,她不愿再维持假象。玛拉奔向夫人卧室,声泪俱下地说明真相,表示要永远离开罗依。 夫人没有挽留她,并答应不把真相告诉罗依。从夫人屋里出来,玛拉碰见幸福得无法入睡的罗依。罗依没有注意到玛拉的反常,他充满爱意地将护身符交还给玛拉保管。玛拉凄婉地向罗依道别。 玛拉留下一封道别信,感谢他的爱,然后离开了克劳宁家。罗依追到伦敦,找到凯蒂,凯蒂向他说明了一切。罗依悲痛地说:“我要永远找她。”他们找遍了各个可能的地方,都不见玛拉。 这时,玛拉正在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苍白的脸在车灯的照射下美丽而圣洁。在群众的惊叫声、卡车的刹车声中,玛拉结束了生命,手提包和一只象牙吉祥符散落在地上。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 编剧 Writer 塞缪尔·N·贝尔曼 S.N. Behrman ....(screenplay) Robert E. Sherwood ....(play) Hans Rameau ....(screenplay) George Froeschel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费雯·丽 费雯·丽 Vivien Leigh ....Myra 罗伯特·泰勒 Robert Taylor ....Roy Cronin 露塞尔·沃特森 Lucile Watson ....Lady Margaret Cronin 弗吉尼亚·菲尔德 Virginia Field ....Kitty Maria Ouspenskaya ....Madame Olga Kirowa C. Aubrey Smith ....The Duke Janet Shaw ....Maureen Janet Waldo ....Elsa Steffi Duna ....Lydia Virginia Carroll ....Sylvia Leda Nicova ....Marie Florence Baker ....Beatrice Margery Manning ....Mary Frances Mac Inerney ....Violet Eleanor Stewart ....Grace Lowden Adams ....The duke's butler (uncredited) Harry Allen ....Taxi driver (uncredited) Jimmy Aubrey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Phyllis Barry ....Second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olin Campbell ....Groom (uncredited) Rita Carlyle ....Flower woman on bridge (uncredited) Leo G. Carroll ....Policeman (uncredited) David Clyde ....Barnes (Cronin's butler) (uncredited) Kathryn Collier ....Barmaid (uncredited) Tom Conway ....(voice) (uncredited) Frank Dawson ....Vicar's butler (uncredited) Connie Emerald ....Waitress at restaurant (uncredited) Gilbert Emery ....Colonel at luncheon (uncredited) Herbert Evans ....Commissionaire (uncredited) Maria Genardi ....Dancers' Italian mother (uncredited) Douglas Gordon ....Taxi driver (uncredited) Denis Green ....Sergeant on bridge (uncredited) Ethel Griffies ....Mrs. Clark (landlady) (uncredited) Bobbie Hale ....Taxi driver (uncredited) Winifred Harris ....Dowager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Halliwell Hobbes ....Vicar at St. Matthews (uncredited) Harold Howard ....Ticket collector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Charles Irwin ....Candlelight Club announcer (uncredited) Bill James ....Sergeant (uncredited) George Kirby ....Waiter (uncredited) Eric Lonsdale ....Soldier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Wilfred Lucas ....Elderly huntsman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Dan Maxwell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ames May ....Cockney in air-raid sheler (uncredited) Florine McKinney ....Viola (first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harles McNaughton ....Mack (the waiter) (uncredited) Frank Mitchell ....Father (uncredited) Edmund Mortimer ....Dance floor extra (uncredited) Leonard Mudie ....Thomas Parker (Roy's driver) (uncredited) Judith Nelles ....Gertrude (tart at Waterloo Station) (uncredited) Gordon Orbell ....Newsboy (uncredited) Tempe Pigot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ohn Power ....Toff's companion (uncredited) Elsie Prescot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Jean Prescott ....Third girl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Clara Reid ....Mrs. Bassett (at the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Fred Sassoni ....Newsboy (uncredited) Paul Scardon ....Backdoor stage doorman (uncredited) John Graham Spacey ....British officer at luncheon table (uncredited) Wyndham Standing ....Toff (uncredited) Harry Stubbs ....Proprietor of eating house (uncredited) William Tetley ....Boy opening taxi door (uncredited) Cyril Thornton ....Sergeant (uncredited) David Thursby ....First Cockney in air-raid shelter (uncredited) Norma Varden ....Hostess at restaurant (uncredited) 帕特·威尔士 Pat Welsh ....(uncredited) Martha Wentworth ....Tart on bridge at the end (uncredited) Eric Wilton ....Head waiter at Candlelight Club (uncredited) Robert Winkler ....Boy delivering flowers (uncredited) Douglas Wood ....Vicar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David Cavendish ....Generous man at estate dance (uncredited) 制作人 Produced by 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 ....producer (uncredited) Sidney Franklin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Herbert Stothart ....(musical score) 摄影 Cinematography Joseph Ruttenberg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George Boemler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Cedric Gibbons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Edwin B. Willis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吉尔伯特·A·艾德里安 Gilbert A. Adrian ....(gownsGile Steele ....(costumes: men) Irene ....(uncredited)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Al Shenberg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部分演职员简介 茂文•勒洛依(导演) 以擅长拍摄雅俗共赏的影片而驰名。他的其他影片还有《小恺撒》、《鸳梦重温》、《出水芙蓉》等。1987年以87岁高龄谢世,里根总统给予他高度赞誉。《滑铁卢桥》第一次在1931年拍成电影,但未受重视。第二次则在1940年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由茂文•勒洛依导演,西德尼•佛兰克林担任制作,约瑟夫卢坦堡摄影,赫勃史都赫特配乐,费•雯丽、劳勃泰勒主演,成为经典爱情悲剧电影。 费雯•丽 Vivien Leigh 1913年生于印度,英国国籍,曾就读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婚姻状况: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师霍尔曼,1933年生女儿苏珊妮,1938年8月离婚。两天后与劳伦斯•奥立弗结婚,1960年离婚。这位天才的演员,于1967年在心力交瘁中极其孤独地死在伦敦寓所。费•雯丽主要作品:《愚人船》、《欲望号街车》、《汉米登夫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飘》)等。曾因《欲望号街车》和《乱世佳人》两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 1911年出生于美国,曾主演影片《茶花女》、《魂断蓝桥》等。其他主要作品:《茶花女》(1937)、《魂断蓝桥》(1940)、《豪华的荡妇》(1936)、《幸运之夜》(1939)、《新婚浩劫》(1946)等。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美国 USA 1940年5月17日 英国 UK 1940年11月17日......(London) (premiere) 瑞典 Sweden 1941年12月22日 芬兰 Finland 1943年10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1944年3月16日 丹麦 Denmark 1947年1月15日 法国 France 1947年4月11日 奥地利 Austria 1949年 日本 Japan 1949年3月 西德 West Germany 1949年11月7日 芬兰 Finland 1961年12月1日......(re-release) 丹麦 Denmark 1963年2月7日......(re-release) 芬兰 Finland 1972年11月3日......(re-release) 希腊 Greece 2004年8月20日......(re-release)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Loew's Inc. [美国] 米高梅 [美国] 发行公司 米高梅 [美国] (1940) (USA) (theatrical)/(1944)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Metro-Goldwyn-Mayer (MGM) [英国] (1940) (UK) (theatrical) 米高梅联美家庭娱乐 [美国] (VHS) 幕后花絮 一句话评论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剧照 罗勃特·E·舍伍德的剧本,与米高梅精心打磨的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相比较而言,詹姆斯·怀勒1931年版同名影片塑造的女主角态度更加鲜明,并且多了一些启示。——TimeOut纽约 我想我永远都无法理解这样经典的电影怎能被人遗忘。在我看来,《魂断蓝桥》就是一部令众多其他战争题材影片暗然失色的电影。试着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至少在你人生中应该有这么一回。——DVDbeaver 《魂断蓝桥》是西方电影在东方获得成功的经典。影片以其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演员们细腻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打动着感情细腻的东方人,片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许就是该片能在东方产生轰动效应的缘由吧!——影评人罗远和 《魂断蓝桥》是一部看后让我们泪流满面的电影,一面是女主角迎着军车而消逝的生命,一面是男主角“我等着你回来”的深情呼唤,其中的爱情主题永远让人铭记。——中国演员报 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男主人公在战争期间对往事回忆的框架里,剧中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但因处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所以人物命运必定要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也免己不了一波三折,从而令观众于不知不觉时同片中男女主角同欢乐共悲泣。“魂断蓝桥”从那时起也成了爱情悲剧的代名词。——大众电影 幕后制作 俊男美女演绎的经典爱情悲剧电影。这是费雯·丽继《乱世佳人》后的第一部作品,巩固了她在影坛的地位。这部改编自话剧的影片曾于1931年拍过,但名气远不如40版,但也有人认为31版更真实,因为当时还没有电影检查制度。1956年重拍,改名为《盖比》(Gaby),莱斯莉·卡隆主演,远逊于原版。 《魂断蓝桥》在欧美是一部非常普通的影片,上映后的几十年里很少被人提及。但在中国,这部影片却成为影迷心目中至尊无上的爱情经典,久映不衰。而片中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主题音乐也被堪称为典范流传至今。此外,上译厂刘广宁和乔榛的完美配音也是影片在中国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影片拍摄于1940年代之下的好莱坞,正值明星制和制片厂制度盛行一时,电影公司用明星来保证票房收入。因而克拉克·盖博在《乱世佳人》中哪怕是对费雯·丽说一句“坦白地说,斯佳丽,我一点儿也不在乎!”都会让无数观众心碎不已。正因为如此,电影公司决不会让《魂断蓝桥》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场戏讲述费雯·丽是一个妓女,至少不能过于直接。在对剧本重新“编码”之后,男女主角罗伯特·泰勒和费雯·丽所饰演的角色都成为了优雅端庄的代名词,这也就是被中国观众广泛认同的才子佳人组合。 相比较而言,执导过《魔鬼博士》(Frankenstein 1931)的詹姆斯·怀勒在1931年也拍摄过同名影片《Waterloo Bridge》,现在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原汁原味和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一个版本。影片中,在遇见克罗尼之前玛拉就是一名妓女。该片同样也更接近于罗勃特·E·舍伍德(Robert E. Sherwood)创作的原剧本,此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先后获得过四次普利策新闻奖。舍伍德撰写的剧本还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蝴蝶梦》(Rebecca 1940)以及《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等。 因成功塑造《乱世佳人》中斯佳丽一角而名噪天下的英国女演员费雯·丽,《魂断蓝桥》是她接下来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对于费雯·丽而言,1940年是一个忙碌之年,当年不久之后她嫁给了红极一时的演员劳伦斯·奥利弗,此前两人先后和自己的配偶离婚。 《魂断蓝桥》当年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摄影(约瑟夫·卢坦堡 Joseph Ruttenberg)和最佳原创音乐(赫勃·史都赫特 Herbert Stothart)。后来在1956年被翻拍成了影片《盖比》(Gaby),由舞蹈演员出身的莱斯利·卡伦(Leslie Caron)领衔主演,到现在已经鲜有人知。 花絮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剧照 《魂断蓝桥》于1940年在美国首映。同年11月,该片登陆中国,反响异常热烈,远远胜过它在本土所得到的追捧,很快掀起了一股《魂断蓝桥》的热潮。当时国内的电影院在报纸上给这部电影大做广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标语:“山盟海誓玉人憔悴,月缺花残终天长恨!”仅仅数月之后,在上海舞台上先是出现了越剧版的“魂断蓝桥”,不久沪剧版的“魂断蓝桥”也登上舞台,直至中国版的电影《魂断蓝桥》也随后搬上了银幕。迄今为止,这部在美国并不算是经典的影片,而在中国却能感动两三代数以亿万计的电影观众,以致于引起国外学者的惊叹与好奇,称之为特有的“中国现象”。在中国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人认为片中玛拉和罗伊是典型的佳人与才子的组合,而以玛拉对于贞洁的理解以及西方社会中的门第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观众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在自己出演的影片中,费雯·丽曾经宣称最喜欢的就是《魂断蓝桥》,特别是片中的插曲,她曾希望在她的葬礼上弹奏这支曲子。同时这也是罗伯特·泰勒最喜欢的一部自己出演的电影。“上帝的杰作”费雯·丽的一生,是在电影事业上创造一系列辉煌成就的一生。不幸的是,自拍完《乱世佳人》后,她就患上了狂郁型精神病,尤其是和劳伦斯·奥立佛离异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1967年7月7日,年仅五十四岁的她终因心力交瘁而猝然身亡。影片首映时间1940年5月14日,就在同一天德国纳粹空军袭击了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魂断蓝桥》的剧本最早是1930年1月6日在美国纽约城的百老汇上演,前后一共演出了64场。英文版imdb中也报道了这部电影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情况,特别受到校园里大学生的青睐,“甚至还有学生朗诵这部电影的原声对白来练习英语发音”。很多人都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感到困惑不解,而imdb作出的其中一种猜测就是由于《乱世佳人》(1939)在中国的火爆从而促使费雯·丽主演的其他电影同样受到中国影迷的追捧。《魂断蓝桥》的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直译的话就是“滑铁卢桥”。当时国内的发行商对这部电影十分重视,在翻译片名时经过再三权衡。最初是《滑铁卢桥》,这样译显然是不太雅致的,甚至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与拿破仑有关的影片。不久又改译为《断桥残梦》。后来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征名,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断蓝桥”,成为最终的中文片名。 精彩对白 Myra Lester: I loved you, I've never loved anyone else. I never shall, that's the truth Roy, I never shall. 玛拉·莱斯特:我爱过你,就再也没有爱过别人。我永远也不,那是千真万确的,罗伊,永远也不会爱上其他人。 Myra Lester: I may never see him again. 玛拉·莱斯特:我也许再也不会见到他。 Myra Lester: Every parting from you is like a little eternity. 玛拉·莱斯特:每一次和你分别都有些像是永别。 Roy Cronin: Myra, what do you think we're going to do tonight? 罗伊·克罗宁:玛拉,你觉得我们今晚去干吗好呢? Myra Lester: Well, I, I ... 玛拉·莱斯特:好吧,我,我… Roy Cronin: Oh, you won't have time for that. 罗伊·克罗宁:哦,你已经没有时间了。 Myra Lester: For what? 玛拉·莱斯特:怎么? Roy Cronin: For hesitating! No more hesitating for you! 罗伊·克罗宁:犹豫啊!没有时间等你犹豫了! Myra Lester: No? 玛拉·莱斯特:不是? Roy Cronin: No! 罗伊·克罗宁:不! Myra Lester: Well, what am I going to do instead? 玛拉·莱斯特:好吧,那么我去干吗呢? Roy Cronin: You're going to get married. 罗伊·克罗宁:你将要去结婚。 Roy Cronin: The ballet was beautiful. 罗伊·克罗宁:今晚的芭蕾舞美极了。 Myra Lester: Madame didn't think so. 玛拉·莱斯特:夫人可从来不这么想。 Roy Cronin: Well, experts never know - it takes outsiders to know, and I tell you, it was beautiful. 罗伊·克罗宁:那么,专业人士从来就不懂的--只有门外汉才懂,让我来告诉你,它就是美极了。 Myra Lester: That certainly proves you're an outsider. 玛拉·莱斯特:那这就证明你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穿帮镜头 连续性:在影片开始的时候,罗伊从车上下来,想独自一人从滑铁卢大桥上步行过去,吩咐司机在桥的另一边等他。在他漫步的时候影片开始闪回,但在结尾的镜头中,我们却看见他们是开车越过大桥然后离开的。 时代错误:虽然影片发生的时间是在1920年之前的一战期间,但是女主角玛拉的所有穿着和发型事实上都是1940年代最流行的时尚。 时代错误:影片开始不久空袭警报结束之后,罗伊和玛拉从地下防空洞中出来,可以在画面右边顶部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红绿灯。在伦敦最早出现红绿灯的时间是1931年。 显示错误:罗伊从苏格兰乘坐特别快车回到伦敦的时候,火车上显示的是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实际上这家公司只负责从伦敦的帕丁顿到英格兰西部和威尔士的铁路运输任务。[2] 获奖情况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41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约瑟夫 鲁登伯格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41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提名 Herbert Stothart [3] 主题曲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If you ever change your mind, but I living, living me behind, oh bring it to me, bring me your sweet loving, bring it home to me. bring it home to me.Yeah~ Yeah~ Darling you know I laughed when you left, but now I know that I only hurt myself. Please bring it to me,bring your sweet sweet love, bring it home to me, bring it home to m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中文歌词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欢笑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 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 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万岁 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music) 我们也曾终日逍遥 荡桨在微波上 但如今已经劳燕分飞 愿歌大海重洋 友谊万岁 万岁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 让我们紧握手 让我们来举杯畅饮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 万岁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 万岁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 万岁朋友 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 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4] 相关影评 曾经如此,此后不在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剧照 绝非中国式的说教片,观点却符合儒家传统思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美国本土的影响远不及在中国。恪守忠贞的观念在整个影片里并被不是灌输的,而是对真爱的承诺,以至于最后非要用献上身体的极刑来兑现。所以Myra的毁灭也许不是最好的结局,确是最耐人寻味的。 俯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局很好地证明了现世报的恶俗观念。难道当时的选择真的只剩做妓女了吗?根据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一句名言,我们从小就知道如果不好好学习我们还可以去扫大街。虽然导演一直像个老妈子一样不辞辛苦地把责难引到老巫婆样的madame、Roy、战争、命运上,还是忍不住为Myra叹声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然为了剧情发展,先暗下不发。 Myra的死也是对这部大片的成全。Happy Ending 会带来心里的小安慰,却不能免俗。只有死亡是超脱的曲径。惹人一边扼腕一边若有所思,是死亡的杀手锏。童话般的“现实”里有一名不闻的小舞蹈演员和军中高级将领的一见钟情,再来一个全心全意呵护女主角哪怕失去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足为怪;有一个冥顽不灵看着就想让人掐脖子的老刻板,就会有一个出奇和善慈爱的婆婆——人生是平的,相对论无处不相逢。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看来多少刻意,但灰姑娘的故事没有人不愿祝福。黑白的世界本身就很遥远还苛求什么真实。更何况这些都是一部爱情大片的法宝,离愁别恨、肝肠寸断,不论结局如何已经把眼泪赚够。尤其是这类结合了战争这一时代宿命论的电影,只有死亡,才会把主题推向伟大人性的尴尬处境。 但最妙的是我们都知道Roy这个旧好男人极有可能原谅Myra,而她却“过于悲观”的选择了死亡。我们都在导演的套里认为这一定又会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早就翘起二郎腿,磕着瓜子等着看那曼妙一刻的到来,却没想到临了埋伏着催泪弹,实在一痛心疾首。却也铸成了平复后45度的仰角。Myra是如此挚爱着Roy:一个人出现,全世界失色;一个人的离开,此后一生无颜。把爱当氧气过活的人,当得知真爱从这世界消失了,她不会自暴自弃。自暴自弃是要有情绪的,毫不反抗任生活蹂躏才是她对这真空世界的无视。“太阳是别人的太阳”,生活的全部止于维持身体机能的需要,这样的Myra早已把死亡看厌。迟迟不肯离去是始终不忍丢弃青春这袭华美的袍,还是以最缥缈的游丝寄希望于爱人归来,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会在走过Waterloo Bridge的时候和Roy一样禁不住一遍遍追忆,或许也会在灯影下像《西西里》的贝鲁奇一样拿一件爱人的旧衫,独舞记忆。 一个女人的寂寞可以漫过全世界的泪水,一个女人的钟情可以发酵全世界的寂寞。 情深如许,这爱早就成了Myra心里的神话,纤尘不染。所以,得知Roy死后,Myra开始了柏拉图式的绵恒思念:单纯地恋着一个消失的人,和肉体无关,与心灵有染。Roy的归来,对Myra来说,意味着Roy灵与肉的归位,也像芒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戳痛她自身肉体的残缺。爱情的脓疮不会因无视而停止腐烂。惟有死才能重新保持同以前一样的平衡。最后一纵身,任思念穿越生死,只因Myra是如此确定Roy的爱会同自己一样坚定! 镜头又切回暮年的Roy,Warterloo bridge 下湍流的河水把记忆带向远方。才为Myra拭泪,又要为Roy惆怅。这残忍的真爱只让坠入其中的人,享用它的温柔…。[5] 人生若只如初见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剧照 滑铁卢桥,伦敦的空袭警报,两人走到了一起。 那时的他,上尉,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得一塌糊涂。 而她,美丽,纯洁,像个一尘不染的天使。 初次相遇,战火纷飞,但没人能阻止两个盛开生命的遇见。他在那天晚上便爽了上校的约,只为看一眼舞台上的那位美丽心仪的女子。演出之后他们躲过了“老处女夫人”的监察,约会了。浪漫的烛光,心醉的华尔兹旋律,久久萦绕。他在第二天清晨便找到她,向她求婚了,他说他整夜都无法入眠,而她,毫无顾忌的点头了。幸福,似乎无边无际的样子,管他什么战争,管他什么征战,没有什么能阻挡两个人的真心相爱。 而分别,虽然早知道会来,却依旧出乎意料的仓促,仓促到第二天的教堂的婚礼他们已经无法举行, 仓促到她不顾后果没去演出却依旧没能在车站见他最后一面。 她在报纸上看到为国捐躯的英雄名单,有他!她震惊了,以至于在“未来婆婆”面前语无伦次,婆婆起身愤然离开。 如若他已不再,如若她再也无法挽起爱人的手臂,她的等待与坚守,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生活的艰辛,从来不是她抱怨的内容,她一直那么坚信,只要有他在,幸福会有到来的一天。可是如今,她的世界塌了,如何活下去,从此不再重要。 原来,只是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在她“寻找工作”的车站,她见到了从战场上回来的他。他激动地拥抱失散已久的女子,感叹命运的神奇,他光荣归来,他安然无恙,他依旧英俊,他依旧风流倜傥,并且,他依旧爱她。她,也依旧年轻,依旧美丽,美得让人心醉。 只是,她,已,沦落风尘。不再如当初般纯洁无瑕。 战争,万恶的战争。 战乱的年代,她,一个女子,一个失去了爱人和工作的女子,没有坚守的理由。看不清明天的时候,谁又能在这个沧海桑田的世界去坚持做最真的自己呢? 她有试图去想,也许还可以在一起,也许他会接受她的一切。这是她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机会了,并且他们之间,感情依旧。她去见他的妈妈,去见他的邻居,他的亲人,去他的家里。她的一切,为他们所接受,俨然,她已经通过了所有人的“检查”。只是,他手臂上的那枚闪闪的金质徽章,刺痛了她的眼睛。不是他接不接受她的过去的问题,是她已经佩不上他了,她想。 再也回不去了。 影片的最后,他站在滑铁卢桥上,回忆过去。在这座桥上,她初次遇到他;在这座桥上,她开始向陌生的男人媚笑,也是这座桥上,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想,她太傻了是不是,他从来不曾介意过,还是在想,人生若只如初见。 1940年的电影,黑白片,罗伯特·泰勒本身就帅得一塌糊涂,而费雯丽的演出更是极其出彩,她的演技在《乱世佳人》里就早有见识,如今看,更是不同凡响。 对于如今自以为见过大风大浪、对任何事都见怪不怪的我们来说,影片的故事似乎已经很老套了。只是如今看来,依旧经典。影片给人的感觉很干净,不是影片中的人,而是电影本身。[6] 关于滑铁卢桥 滑铁卢桥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9孔石桥。当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此桥便由此得名滑铁卢。20世纪40年代,滑铁卢桥开始进行重建。由于当时二战战事正酣,男丁稀缺,粗重的建筑工作因此也就不得不交给英国妇女去完成。在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中,新桥终于在1942年建成,不过正式通车一直拖到了1945年。[7] 新的滑铁卢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远远望去,外形简单却不失典雅。该桥长近400米,宽约25米。桥下5孔有如五道彩虹首尾相连,横跨泰晤士河南北两侧。泰晤士河水面虽宽,水流却极缓慢,一艘接一艘的船只仿佛行驶在光亮、平坦的液体马路上,悄无声息地在桥孔间穿梭。由于此处位于伦敦闹市区中心地带,而泰晤士河恰好又在此转了一个大弯,因此观赏起两岸的绮丽风光,可以说视角最佳、景致最好。记载着“日不落帝国”往日辉煌的城堡宫苑,拔地而起的高楼与凝重的古建筑相交融的伦敦金融城,以及忙忙碌碌的现代化码头仓库,在这里都可一览无余。 漫步在滑铁卢桥上,迎面春风微拂,脚下流水潺潺,身旁车辆穿梭。此时此景,不免再次令人想起“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魂断蓝桥》。从滑铁卢桥上的浪漫相识、俱乐部舞会的烛光摇曳,到滑铁卢火车站的悲欢离合、乡下农庄的美丽晨光,再到滑铁卢桥上的万念俱灰,传诵久远的凄美绝唱,一切都与滑铁卢桥息息相连。 电影《魂断蓝桥》中的滑铁卢桥,原来的大桥虽早已变成一座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大桥了,早已没有了原来的伤感和浪漫。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置身于桥上的那种近距离体验,常常让周围的一切变得可有可无。不过这座桥又有了一些新的意义,桥的对岸就是欧洲大陆通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往英国的欧洲之星(Eurostar)火车的起点站滑铁卢站(WaterlooStation)。 由于电影《魂断蓝桥》的风靡全球,不仅使滑铁卢桥蜚声世界,更使它带着几分悲伤的壮丽,赋予着滑铁卢桥强大的吸引力。 这座优美而动人的大桥,在诉说着泰晤河畔上的恋情的同时,也描绘着这座典雅大都市的浪漫。至情至爱,追忆一生!《魂断蓝桥》中的爱情是如此圣洁,那铭刻着战争痕迹的大桥上,滚落路边的“信物”,定格了今生的遗憾。他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召唤着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罪恶。如果没有战争,如果处在和平年代,洛伊和麦娜一定会白头偕老,过着幸福的生活。“拒绝战争,争取和平”,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不要让他们的悲剧再次重演!又让我走进了《魂断蓝桥》的经典剧场,去感受那人生真情的挚。[8] 相关研究 浅析影片的催泪效应 巧妙感人的情节安排 《魂断蓝桥》是 崇尚战争与爱情的奥斯卡影片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出色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动人的故事,演员们精湛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的情节安排。 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来到滑铁鲁桥,手拿护身符凭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实刚开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给观众作了伤感的伏笔。但随后,镜头慢慢切换到20年前英姿飒爽的洛伊。在桥上,洛伊偶遇美丽的女主角玛拉,并送其到车站,短暂分别后观看她跳舞,舞后,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同罗依幽会,在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次日,两人更迫不及待地结婚。故事至此,男女主角一见钟情、似为天作之合,情路发展也一帆风顺,令人心情很是欣慰,更使后来的悲剧结局为观众铺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而之后,剧情的发展虽不是急转直下,但却慢慢从爱情快乐的顶峰向波折、矛盾、冲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后的大悲剧结局落幕。当洛伊在即将结婚的当天突然收到出征的命令,玛拉不惜缺席演出赶到车站却没能赶上与情人好好道别。返回后,严厉的剧团经理开除了玛拉和她为之辩护的好友凯蒂。影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喜到悲逐渐渲染的过渡。 及后,玛拉的在报刊上看到洛伊的死讯成了她命运的彻底转折,流落妓女,漂泊生活,即使在车站意外重逢洛伊,这里稍微缓和了观众伤感的神经。但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她与洛伊的久别相会仍暗藏走向痛苦结局的必然。至最后,成为全剧最经典镜头的,是玛拉麻木地走向迎面的列车,香消玉殒,随着《过去的好时光》的乐声,年老洛伊悲伤的眼神又重现幕前。 至此,全片情节从悲到喜,到渐悲再到大哀伤的情感线路便呈现出来。全剧情节不算复杂难懂,却时时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应该讲,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有了跌宕心灵的剧本内容,即使这只是有黑白的文字的小说,脑海中的画面也会赚足不少人的泪水。 演员表现的传神入扣 剧照常言道,“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确有道理。银幕上的人物形象,需要通过演员的创造体现出来,而一个演技高超,艺术性强的演员,不但贴合剧本情节与内容的需要,更会将人物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表演自然而充满感染力。《魂断蓝桥》的催人泪下的效果,与演员们的深厚功力分不开。 女主角费雯•丽生于印度,英国国籍,曾就读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先后拍摄过《愚人船》、《欲望号街车》、《汉米登夫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飘》)等。其中《欲望号街车》和《乱世佳人》两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见,《魂断蓝桥》也是费雯•丽在其演艺巅峰时期的一部代表作。 好的演员始终是人生如戏。费雯丽是一位天才女演员,也是一个悲情的演员,年老时,她在公寓孤独一身,很难想象那个满脸皱纹的女人就是昔日辉煌一时的好莱坞红星。最后精神失常,她的美貌始终败到了她的演技之下。演员的经历与剧本的情节如此相似,难怪费雯丽演绎玛拉时自然驾轻就熟,入戏自如。也不能不赞叹导演茂文•勒洛依选材的独到眼光。 而美国影星罗伯特•泰勒饰演的洛伊,那种翩翩君子,温文尔雅的大将风度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簇略显轻佻的唇上小胡子,与年轻时洛伊的风流倜傥的性格相当契合。而洛伊年老和年轻时心境与外貌的迥异也令观众们扼腕。 经典镜头与配乐的使用 一部电影的经典往往在于它的经典镜头、场景给观众的深刻印象。而对于《魂断蓝桥》而言,最经典镜头莫过于影片的结尾,这也是全剧催泪的高潮。当玛拉痛别情人,满怀伤感而又彷徨无助的时候,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此时,镜头在玛拉的脸和卡车头之间不停地切换,不需要语言与文字的任何说明,这种极为典型的蒙太奇手法加上黑白影片独特的沉重感,使人明确的感觉到一颗美丽的流星即将陨落。——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这时镜头又切换到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 值得一提得还有该片的配乐,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过去的好时光(友谊天长地久)》分别为该片的片头和片尾曲,并且在剧中多次出现。其中《天鹅湖》主要表现主角玛拉的天生丽质和高贵,在开头和跳芭蕾舞时均有出现,悠扬的乐声中透露出丝丝悲怅,也昭示着玛拉的悲惨结局。而《过去的好时光》在后世本是传颂友谊的歌曲,但在本片中却是以悲的格调出现,每逢男女主角每次分别或出现挫折都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特别是在结局,乐曲的高声凄婉衬托,似乎是无声的抗议与哭诉,使女主角的不幸命运在此刻更显震撼。观众的情感也在凄迷的声画中得到强烈感染。悲怅的音乐结合蒙太奇的画面穿插,使电影在结尾中把观众带入了催泪的高潮。 意识形态上的共鸣性 影片能触动观众的恻隐,不惜情伤泪下,与其在观众生活中产生的强烈认同感分不开。而作为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魂断蓝桥》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原比不上渲染色情暴力的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冲击力大,但却大受全球欢迎,特别是能触动本来文化差异较大的东方人,这更是可贵。 笔者认为,《魂断蓝桥》虽为外国影片,但其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中,透露出东方人的许多传统心理。例如玛拉沦为妓女后不敢将实情告诉洛伊的母亲,只说是已经有了另一个男人。后来玛拉知道洛伊不嫌弃,也认为自己辜负不起,只能一死求解脱。这种强烈的处女贞操观念令许多现代的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在中国,影片中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却与传统的贞洁观念相吻合,这与梁祝、牛郎织女传递的爱情观是一致的。自然在无意间暗合暗合了传统东方人的思想定势。 再者,战乱中的爱情片有着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演员细腻的表演,更能感动感情细腻的东方人,这也许也是该片能在东方有着轰动效应的原由。影片中对社会阶级亦有描写,从而对战争和社会的深层原因有一定的揭示。而这也与传统的寓教于影片,反对阶级剥削的中国战争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令东方观众也通过影片,在意识形态上找到思想的结合点。 § 1941年版 基本资料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9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剧情简介 航空学校学生陆宁在西湖边偶遇来杭演出的银光歌舞团舞蹈演员梅蓝,两人一见钟情,并陷入热恋中。陆宁接到去外地演戏的命令,二人只好在蓝桥依依惜别。陆宁向梅兰求婚,梅兰满心欢喜,但她为到车站送陆宁,耽误了演出,被歌舞团解雇。梅兰失业后的生活非常艰难,突然在报纸上看到陆宁身亡的消息,一下子万念俱灰,本欲自杀,幸被朋友劝阻。随后,梅兰被生活所迫堕入风尘。但陆宁其实并没有死,不久后,他回来寻找梅兰,两人又在蓝桥偶遇,陆欣喜若狂,二人准备结婚。但在婚礼上,梅兰遇到了以前的嫖客,陆父得知梅兰的经历,劝她离开陆宁。梅兰走到蓝桥上,纵身跃入西湖,陆宁得知一切找到了奄奄一息梅兰,一对有情人,最终天人永隔。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梅阡 qian mei 编剧 Writer 叶逸芳 I. Fang Yeh 演员 Actor 李丽华 Lihua Li 郑君里 Junli Zheng 杨柳 Liu Yang 关宏达 Hongda Guan 谭光友 Guangyou Tan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艺华影业公司 [中国] 幕后花絮 一句话评论 中国版本的《魂断蓝桥》。[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