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考重点解决方案--高校报考完全手册》
释义

高考重点解决方案--高校报考完全手册 内容简介

高考指导,重在择校。每年有近百万的考生被择校与择业的问题所困扰,他们渴望得到最权威的指导。摆在你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本报考完全手册。它强调数据性、预见性和实用性,收录大量真实的数据,具有便于查阅的独特结构,贯穿对各院系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介绍,并且有所选择,讲求取舍,避免了陈词滥调和重复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最新信息均来自权威参考资料,真实准确,审慎科学。

高考重点解决方案--高校报考完全手册 本书前言

---如何使用本书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类似于手册的书,因此在阅读之前,我们要就如何才能有效地使用它作出说明。同时,在具体翻阅前,不了解它的特色,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高考指导,重在择校。每年有近百万的考生被择校与择业的问题所困扰,他们渴望得到最权威的指导。这为本书的创意提供了如此方向与原则,最终使本书特色明显,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

首先,强调数据性、预见性、实用性成为本书策划的出发点。该书之所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报考完全手册,就在于其中收录大量真实的数据,具有便于查阅的独特结构,贯穿对各院系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介绍,并且有所选择,讲求取舍,避免了陈词滥调和重复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最新信息均来自权威参考资料,真实准确,审慎科学。

其次,该书选材虽强调全面、广泛,但绝不是面面俱到,书中主体部分不但包括重点院校和热门专业,而且关注一般院校的重点院系,打破了以往参考书对一般院校只字不提的状况,大胆地将视角投放到非重点院校,对重点院校的选择也不囿于“211”工程,或一般所说的百所重点的局限,而是在对考生报考心态做了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高校实用的比较,讨论而成的,真正做到“想考生之所想。”

再次,前瞻性是该书的生命之所在,书中所推荐的热门专业,既是源于对本专业学术实力的考查,又是基于对社会职业热点走向的科学预测,既不仅就当今的热点论热点,又不对未来妄下判断。

另外,本书摒弃了冗长的叙述方式以及各式化的结构,使可读性进一步增强。

了解以上特点,有助于读者整体把握全书的思想,为具体查阅提供指导。在此之后,如何使用本书已经成为只须简单回答的问题。

第一,本书结构的简明介绍。

本书以对高校的介绍为主体,辅之以必要的热点问题说明。这样,主体之前的章节分别从实用的角度,简要介绍社会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问题,招生与录取的制度问题、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问题等。对于无关紧要的大众话题一笔带赤。决不赘述。主体部分包括41所全国重点高校和12所非重点、但很有特色和影响的一般高校。每所学校由综合概况、专业(院系)设置、热门(重点)专业推荐三部分组成,各类信息查阅方便。为了同各校招生简章取得一致,本书涉及高校占地面积时,一般以亩为计量单位,一公顷合15亩。

有必要强调的是,对于人们很容易了解到的信息,或者已经熟悉的材料,本书一律回避,如北大的地理位置等,通读全书之后,不难发现,作者最关心的是实用的数据、学校的实力、各专业毕业生的去向,这些显然也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第二,各类信息的查阅方法。

主体部分之外的信息,读者可参看附录,此处不再列举。

高校“综合概述”部分一般包括特色简介、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学术地位、对外交流、学生去向等项目。“专业”(院系)设置部分主要是对专业设置的详细介绍,大多数学校忽略专业所属的院系,“热门专业推荐”部分对于重点高校来说是指其热门专业,对于一般高校则是指其重点专业,包括专业地位、特点、学科体系、特殊要求、毕业生去向等。

当然,每一项内容并不是在每所高校中均有体现,有些高校的信息量也要远远超过以上所列各项,这些要在使用中体会和摸索。

高考重点解决方案--高校报考完全手册 本书目录

前言

----如何使用本书

引言

上篇

当前人才需求走势与专业选择

新世纪 新形势 新专业

一、21世纪中国社会新局

二、新兴职业“浮出水面”

今后几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一、我国专业人才必备素质

二、高科技领域人才调查

三、即将走俏的专门人才

就业与专业的最佳结合点

高校招生政策系统评析

高校招生原则及基本程序

一、招生录取原则

二、录取方式及程序

三、志愿设置和档案调配

四、录取工作的几点宏观调控

特殊形式的招生录取

一、军事类院校招生要求

二、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条件

三、体育类人才如何走入大学

四、定向招生当取须知

五、农林院校招生办法

招生录取中的优惠与照顾政策

发挥优势,规避风险

填报志愿的要领提示

自我评估与志愿选择

一、实力与志愿的契合

二、个性、气质对择“业”的影响

三、全面冲析“兴趣”

填报志愿的策略分析

一、知已还须“知彼”

二、辩证看“冷门”与“热门”

三、 把握“梯度”的艺术

四、是否服从调配

填报志愿的“败鉴”

一、眼的失误:信息不准

二、脑的失误:判断不清

三、手的失误:忙中出错

下篇

重点院校 热门专业

北京地区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天津地区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黑龙江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辽宁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

山东地区

山东大学

江苏地区

南京大学

浙江地区

浙江大学

安徽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湖北地区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地区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地区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地区

兰州大学

福建地区

厦门大学

普通高校 重点专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广播学院

外交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扬州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邮电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海南大学

河南大学

山西大学

河北大学

高考重点解决方案--高校报考完全手册 文章节选

十三、京、沪、深三市人才需求状况

(1)北京

北京拥有六十多所高校和众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国内高校最多的城市。现在每年有各层次毕业生六万多人。北京接收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数量控制比较严,近几年北京高校非北京生源留京指标都控制在10%左右,另外每年也有一部分外地高校毕业生进京就业,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突出的,或是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以及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1.人才需求数量

据有关部门预测,北京市“九五”期间将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尤人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是人才资源的主体,但需求总量将会减少,由于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需求量也将有较大收缩。北京目前紧缺的仍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具有两种以上专业复合型人才。

2.人才需求特点(以北京支柱产业为例)

(1)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中,大多数为应用学科专业,如:计算机29.4%,企业管理24.8%,机械17.1%,财会统计15.9%,市场研究与情报策划14.1%,化工7.5%,公关7.5%,金融证券6.8%,邮电、通讯、交通5.1%,房地产5.0%,中文、文秘4.5%,广告传播4.3%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14.1%,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2)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

从调查中每一类企业需求最多的3种专业人才看,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占29.6%,计算机专业占21.1%,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占8.3%,其他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占20%,计算机专业占15.6%、机械专业占8.9%的人才。

(3)不同类型企业对学历层次要求不同

调查者将需求量较大的14类专业人才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情报策划、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根据这样的标准划分,可以看出企业对经济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明显高于技术型、辅助型人才的学历要求,许多灵敏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则多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

(4)企业注重“敬业精神”、“工作经验”、“文化程度”

调查中还发现,企业所需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敬业精神”、“实际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达55%,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为27.9%,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占24.6%。对敬业精神的高度重视,表明企业强调的意识到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其工作表现的制约关系。

(5)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从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占10.3%)、“知识面广”(占8.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1%)、“有较强的管理能力”(7.1%)和“较好的外语水平”(占6.8%)。另外,还有9.8%的企业关心所需人才是否有北京户口。

3.热门专业

北京市人事局发布的“1999年北京市人才资源信息与需求情况”显示:

(1)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需求专业为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英语、市场营销、通讯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制药、环境监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2)在金融市场保险业:急需的是高学历、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国有银行人才补充以研究生学历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业务发展出发,还需设置网点,对金融市场,财务类常规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将保持一定的需求。

(3)教育部门:北京市属高校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一线教学人员,中学师资仍呈结构性紧缺,英语、中文、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需求较大,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

(4)卫生行业:主要需求为临床医学、卫生防疫、儿科学、检验、药学、放射医学。

(5)旅游业:主要需求英语、宾馆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等专业。

(6)农业:主要需求专业为农业机械、蔬菜、园艺、果树、畜牧等。需求呈多专业、小批量趋势。

(二)上海

上海市高校数量和招生数量仅次于北京,层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要受到一定控制,主要满足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的人才需求。1999年6月又出台“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等5类人才均可在上海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同音录用或聘用的,由人才单位申请引进。

1.人才需求数量

上海市有关权威部门提供的调查资料表明,上海市到2000年至少需要165尤各类人才才能支撑起和社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至少存在20尤的人才缺口。据调查预测,“九五”期间上海全市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平均增长率达到4.3%。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高技术支柱产业和金融、贸易、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将快速增长,从业人员比重将由目前的15%和18%分别提高到22%和27%,由7万人和8.4万人分别提高到13万人和约十六万人。冶金、石化、电站设备等重化工支持产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将由现在的4.7万人增至2000年的6万人在右。机电、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部门的人才需求基本保持“八五”期间的水平。

2.人才需求特点

(1)21世纪的知识产业发展将为上海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又需要大量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根据这一预测,计算机、通讯、电子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较大,相关服务产业的中高级人才仍然紧俏,一般性人才则将继续“滞销”。

(2)有些行业虽已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材料工程、生物医药行业等,但这些行业大多需要中高级基础性研究开发人才,因而需求总量不会很大。

(3)政法、师范类人才仍将持续升温,农科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增大。

(4)上海市外资企业比较多,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需求量不大,受机构改革的影响,还会有较大幅度缩减。

3.热门专业

一项名为“下世纪初上海紧缺哪些人才”的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显示,申城21世纪紧缺的人才有12类:金融管理、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市政建设与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涉外法律、社会中介、经贸营销、企划咨询、港口航运航空、社区管理与发展。

(三)深圳

深圳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究其原因,除了特区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力于大量高素质人才。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李德成曾经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而经济的发展又创造了更大的人才需求,二者已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1.人才需求数量

深圳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深圳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广纳天下英才。

2.人才需求特点

(1)深圳需要大量人才,高度重视人才,为吸收市外毕业生创造宽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硕士、博士生进深圳无指标的限制,本科生由各单位录用,实行指标“核准制”而非“限额制”不认积要符合条件就予以放行。

(2)深圳人才需求的另一个特点是学历层次高,偏爱“名牌”近年来深圳引进人才的层次逐年提高。据统计,1999年深圳接收市外毕业生一万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占97%,高层次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名牌高校和全国重点大学。而一些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较难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

(3)从人才需求的专业分布上看,理工类毕业生的优势明显高于文史类毕业生。尤其是计算机、电子、通信和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极受欢迎。相比之下,文史类毕业生中,除外语、法律等少数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外,其他人很难进入深圳。

3.热门专业

金融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高科技人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