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释义

§ 概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年来,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凝练科技目标,确立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战略目标。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共有10个研究室,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从事重大项目研发的研究室:燃料电池研究室、化学激光研究室和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5个从事应用研究的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应用催化研究室、现代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这些研究室由50多个方向明确、研究工作各具特色的研究团队组成。2009年,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成立后研究室将有一定的调整。

§ 历史沿革

大连化物所的前身是日本侵华期间于1907年建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中央试验所”。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中长铁路局接管,改名为“中长铁路大连科学研究所”。

1949年3月移交给大连大学,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

1950年9月改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

1952年归属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4年6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

1961年12月,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8年1月划归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名为国防科委1616所。

1970年回归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8年1月划归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名为国防科委1616所。1970年回归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建所60年以来,大连化物所曾先后分出了三个研究所,即1958年分建的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现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61年在太原建立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1971年在湖北襄樊组建七机部42所(后改名航天科技集团42所,现名襄樊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

大连化物所先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和中科院及兄弟院所等输送了一批领导干部。如,白介夫(曾任职务(下同):北京市副市长、政协主席),王建业(国防科工委后勤部部长),张存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王焕宇(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顾以健(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中科院秘书长),李海(中科院化学部副主任),王晓鸣(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朱清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杨柏龄(中科院副院长),邓麦村(现任中科院副秘书长),张振武(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王弘立(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所长),刘静宜(中科院环化所所长),沈家祥(北京集才药物所所长),黄向阳(现任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赵亚平(大连市副市长、人大常委副主任、大连大学校长),洪祖培(大连市科委副主任、大连大学副校长)等。此外,向兄弟单位输送约800多名科技人员。

1995年大连化物所从工作近五十年的129街老科研区,实现了向星海二站科研园区的搬迁。新的科研园区占地面积22.61万方米,依山傍海,环境优美。

§ 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战略,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三步走”战略:

2002年 基本完成战略定位,通过对创建国际一流研究所认识和讨论,结合研究所的特色和实际,完成我所的战略定位,确定全所科研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2005年 努力实现国际接轨,通过艰苦的工作和努力,把大连化物所初步建成为“科技目标明确、研究队伍完整、设备条件完善、体制机制先进”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所。

2010年 力争达到世界一流,将再通过5年的努力和积累,把大连化物所建设成为“拥有多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建有多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发起和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拥有多项国际公认的先进理论和先进配套集成技术,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利用和国民生命与健康,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世界一流研究所”。

§ 科技目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基础研究

通过发展原创的理论方法、先进的实验研究手段、高性能的计算支持,以化学/催化/生物反应选控机理研究为核心,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全面提升催化基础研究、化学动力学研究、生物分析化学研究和理论化学研究的水平,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以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原始创新,发展工程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有效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在国家安全、新能源技术、资源环境优化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理论研究、材料研究和工程化/产业化成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

高技术产业化

加快完成所参股、控股企业的股权社会化改造,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工程中心产业集团建设为核心,不断推出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 学科布局

(1)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

能源战略研究 化石能源优化利用 新能源与替代能源 可再生能源 能源生态环境 新能源示范

(2)资源环境优化

碳资源综合及高效利用 水资源综合利用

(3)生物技术

系统化学生物学 代谢组学和工程 工业生物技术 组分中药 材料生物技术 芯片技术

(4)基础研究

能源科学的基础研究 环境与大气化学的基础研究 化学科学中的科学前沿课题 发展一流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原创的理论方法

(5)材料相关研究

能源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材料 分离材料 国防材料

(6)国家安全技术

§ 人才队伍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引进百人计划30名。2008年底,全所共有职工8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688人,研究员88人,副研究员172人。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权,共有博士生导师67人,在读研究生753人,已培养研究生1426名,其中博士726名。

§ 国家重大项目

短波长化学激光

氧碘化学激光因其波长短、效率高、传输性能好且容易放大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所早在1981年起便从事氧碘化学激光的研究并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成功地研制出高功率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其各项重要性能和指标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6年,该项目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等温、高效和环境友好地转化为电能。

我所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碱性燃料电池(AFC)的研制,并研制成功A型、B型两种航天用石棉膜型静态排水氢氧燃料电池;70年代末进行了氨分解气为燃料的10kw, 20kw AFC 电池组实验;80年代,又研制成功千瓦级水下机器人用AFC电池。

从1990年起,开展了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和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的研究。已研制成功100w, 200w, 1000w和5000w PEMFC电池组,正在进行30kw PEMFC, kW级 MCFC,百瓦级 SOFC 与RFC的研制。

§ 现任领导

张涛所长、党委书记

所长、党委书记张涛:负责全面工作,并分管财务工作。

副所长李灿:协助所长分管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生教育工作。

副所长刘中民:协助所长分管院地合作、知识产权、图书档案信息工作。

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包翠艳:协助所长分管人事、监察审计、离退休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分管党务、群团、老干部工作。

副所长冯埃生:协助所长分管政务、综合管理、质量认证、保密、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

§ 重大科技成果和优势发展学科

(一)催化化学

1、合成液体燃料

2、加氢异构与加氢裂化

3、合成氨原料气净化和炼厂气水蒸汽重整

4、多金属重整和长链烷烃脱氢

5、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

6、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7、甲氰菊酯新农药新技术

8、络合催化

(二)化学工程

1、催化反应工程

2、膜分离技术

3、燃料电池

(三)色谱和分析化学

1、色谱

2、超纯气体分析与净化技术

3、分析化学

(四)生物技术

1、以膜分离和色谱分离为基础,发展生物化工技术

2、发展新领域,强化研究基础

3、课题整合,组建生物技术部

4、明确方向,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

(五)国防科研

1、重水分离

2、化学激光和激光化学

3、航天航空辅助动力催化剂

(六)基础研究

1、催化基础研究

2、分子反应动力学

3、60年代的介观化学物理基础研究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连化物所始终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实现世界一流研究所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1978年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大连化物所就派出了数以百计的科研骨干出国进修或学术访问,同时大量接待国际访问学者来所讲学交流,迅速地让大连化物所了解到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趋势,以及我国科研与国际的差距。与此同时,国外同行也了解了大连化物所的学术积累和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具有的一支素质良好的科研人员队伍。

正是基于这种相互了解的加深,经过相互选择,从九十年代起,国际交流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先后与美、英、法、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大连化物所在相关领域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如“中科院-法国CNRS环境催化重大项目”,双方参与单位达十余个,人员有数十人。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起又建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法方CNRS的6个实验室加入此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以来,合作研究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被认为是中法科研合作典范。

大连化物所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国际天然气转化会议、第三届亚太催化大会、第七届国际无机膜会议、第四届亚太国际微分离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五届国际膜催化会议、 第三十届国家毛细管色谱会议和第十三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等28个双边和多边国际会议。另外,由大连化物所主办的国际性的DICP SYMPOSIUM,已经举行了十八次。这些会议大大增加了大连化物所的知名度。

近年来,大连化物所每年有150多位科学家被派往国外从事学术交流和进修,300多位国外科学家来所访问。有26位科学家在89个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其中,担任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的有4人;国际刊物主编有2人;国际重要学术机构理事2人。李灿院士于2008年起担任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Kurt Wüthrich教授、Richard. J. Roberts教授和Gerhard Ertl教授在内的多位著名学者作为名誉或客座教授和国际顾问。

从21世纪开始,特别是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由于大连化物所自身的科研成就和科研实力的增强,越来越被国际同行认可,大连化物所与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或公司针对国际前沿课题开展的平等互惠的实质性合作研究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中国科学院 - BP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依托大连化物所),是BP公司这一国际排名第三的知名能源化工企业继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之后,资助建立的全世界第四个研究中心,资助总额度为1000万美元,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为期10年的基础性合作研究。该中心已于2002年1月正式启动,是迄今为止,中科院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2001年11月访问英国期间,称赞这是中英双方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双方在“氢分离膜及其应用”、“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和“醇水分离膜”等项目上取得了进展,并决定建立“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资助有了更大的增加。这些合作开辟了大连化物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利用跨国公司的渠道进军国际市场的道路。同时也标志着大连化物所的科研开发的创新能力得到国际公司的认可。

此外,大连化物所与德国马普学会、荷兰ECN和韩国三星公司相继共建了“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荷系统化学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和“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等。大连化物所还承担欧盟框架计划5项,参加了中荷为期十五年的战略科学联盟计划,发挥了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作用。此外,还与德国BASF公司、德国BAYER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美国Eli Lilly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和日本住有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今天,大连化物所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研究所。

§ 学术委员会

第七届学术委员会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日

主任:  袁权

副主任:  包信和 桑凤亭

委员:  丁云杰 王华 王树东 田志坚 关亚风 刘中民 孙公权 衣宝廉 许国旺 何国钟 张东辉 张玉奎 张华民 张涛 李灿 杨学明 杨胜利 杨维慎 沙国河 邹汉法 周永贵 金玉奇 徐龙伢 徐杰 梁鑫淼 韩克利

名誉委员: 卢佩章 张存浩 林励吾

秘书: 张宇 毛志远

第七届学术委员会 高技术领域小组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组长:  桑凤亭

成员:  王华 刘中民 孙公权 衣宝廉 张华民 张涛 李灿 金玉奇

第七届学术委员会 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主任:  袁权

副主任:  包信和 桑凤亭

委员:  王树东 田志坚 衣宝廉 刘中民 关亚风 许国旺 孙公权 何国钟 沙国河 李灿 张玉奎 张东辉 张华民 张涛 杨学明 杨胜利 邹汉法 金玉奇 周永贵 徐龙伢 徐杰 梁鑫淼 黄向阳 韩克利

名誉委员: 卢佩章 张存浩 林励吾 楼南泉

秘书: 张宇 毛志远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 二零零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主任:  袁权

副主任:  包信和 桑凤亭

委员:  马小军 王树东 卢振举 李灿 衣宝廉 刘中民 关亚风 许国旺 杨学明 杨胜利 何国钟 邹汉法 沙国河 张玉奎 张涛 张华民 林炳承 徐杰 徐龙伢 黄向阳 梁鑫淼 韩克利

名誉委员: 卢佩章 张存浩 林励吾 楼南泉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 二零零三年三月三日

主任:  袁权

副主任:  包信和 桑凤亭

委员:  马小军 王树东 卢振举 刘中民 关亚风  杨学明 杨胜利 李灿  何国钟 邹汉法 沙国河 张涛  张华民 林炳承 徐龙伢 黄向阳 梁鑫淼 韩克利

名誉委员: 卢佩章 张存浩 林励吾 楼南泉

第五届学术委员会 二零零一年三月一日

主任:  林励吾

副主任:  包信和 衣宝廉

委员:  关亚风 李灿  沙国河 张涛  邹汉法 袁权  梁鑫淼 黄向阳 卢振举 马小军 王树东 林炳承 刘中民 何国钟 桑凤亭 杨胜利

所外委员:

丁德文 院士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研究所

邓景发 院士 复旦大学

朱清时 院士 中国科技大学

伍宏业 高工 北京环球化学工程公司

汪尔康 院士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何鸣远 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陈凯先 院士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戴立信 院士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名誉委员: 卢佩章 何国钟 张存浩 楼南泉

学术秘书:  卢振举 黄向阳

秘书: 陆晓  张宇

第五届学术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主任:  林励吾

副主任:  包信和 衣宝廉

委员:  王承玉 邓麦村 卢振举 关亚风  李灿  沙国河 张涛  邹汉法 袁权  梁鑫淼 黄向阳 葛树杰 解金春

所外委员:

丁德文 院士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研究所

邓景发 院士 复旦大学

朱清时 院士 中国科技大学

伍宏业 高工 北京环球化学工程公司

汪尔康 院士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何鸣远 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陈凯先 院士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戴立信 院士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名誉委员: 卢佩章 何国钟 张存浩 楼南泉

学术秘书:  卢振举 黄向阳

秘书: 陆晓

第四届学术委员会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一日

主任: 林励吾

副主任委员:  何国钟 衣宝廉 张玉奎

名誉委员: 楼南泉 张存浩 郭燮贤 卢佩章 郭和夫 朱葆琳

委员:  何国钟 袁权  林励吾 衣宝廉  蒋国梁 江成璋 奚祖威 李文钊 梁东白 杨柏龄 张乐沣 沙国河 朱清时 廖世健 周立幸 张玉奎 李灿  王世华 虞星炬 包信和 邹汉法

所外委员:

李家明 院士、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伍宏业 总工程师 环球化学工程公司

朱自强 教授、校长 浙江大学、宁波大学

陈庆龄 高工、院长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陈懿  教授、副校长 南京大学

陈耀祖 院士、教授 兰州大学

陆熙炎 院士、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学术秘书:  葛树杰

学委会秘书: 陆晓

§ 大事年表

1949年1月14日人民政府从苏军手中接管“中长铁路大连科学研究所”。大连大学派屈伯川带领15名关东工专应化系毕业生来所接管。 1949年3月19日接管后的研究所定名“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屈伯川兼任所长。

1949年3月中央领导朱德、彭德怀来所视察。

1950年5月19日 竺可桢副院长率团考察大连科学研究所。

1950年9月“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

1950年12月董晨任第二任所长。

1952年4月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2年11月张大煜任第三任所长。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

1955年张大煜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8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大连石油研究所召开现场会,总结出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做法。

1958年6月分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

196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1年分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1年12月“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2年11月大连化物所在青岛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化物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拟订了六个学科领域。青岛会议对大连化物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6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4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5年8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6年2月19-22日 中科院院党委扩大会和政治工作会议在大连化物所召开以大化所为学习典型的现场会。此期间,郭沫若院长为大连化物所题词一首------《水调歌头》赠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全体同志。

196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观看了火箭推进剂燃烧实验。

197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

1971年分建七机部四十二所(航天科技集团四十二所)。

1978年4月顾以健任第四任所长。

197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大连化物所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0年郭燮贤、卢佩章、张存浩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0年“姿态控制用816、814肼分解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83年5月楼南泉任第五任所长。

198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

198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工作。

1985年“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86年“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I型”被国家科委列为“七五”攻关项目。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8月张存浩任第六任所长。

1987年“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87年“分子束反应动力学与分子传能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8年“xx姿态控制用818型铱—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0年8月袁权任第七任所长。

1990年“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1年楼南泉、袁权、何国钟、朱清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3年“高性能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林励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8月杨柏龄任第八任所长。

1996年“国家高技术‘863’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6年“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6年“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新工艺方法”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催化裂化干气与苯烃化制乙苯成套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7年沙国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国家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8年11月邓麦村任第九任所长。

199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大连化物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并在会上介绍了大连化物所的改革情况。

1999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并欣然题词:“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1999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9年“氧碘化学激光器”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0年8月包信和任第十任所长。

2000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研究,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0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参观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1年“一种高硫容浸渍活性炭干法脱硫剂及其应用” 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

2003年化学激光研究室被授予“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

2003年李灿、张玉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衣宝廉、桑凤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甲烷直接催化脱氢转化为芳烃和氢新反应的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年“聚烯烃用高效脱氧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5年化学激光研究团队和李灿院士分别荣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奖和个人奖。

2006年航空航天催化剂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F+H转动量子态分辨的高精度散射实验研究”,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7年1月举行新建研究生大厦奠基仪式。

200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视察大连化物所。

2007年2月张涛任第十一任所长。

2007年3月19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获“中国科学院2006年度十大重要创新成果”。

2007年5月,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F+D2反应在低碰撞能条件下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完全失效”研究,被评选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8年3月杨学明荣获“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2008年7月13-18日韩国首尔举行的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李灿院士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任期4年)。

2008年7月25日,大连化物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0周年大会在所礼堂隆重召开。

2008年7月30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楼—“能源化工楼”奠基仪式在大连化物所园区举行。

2008年“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一项专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FCC 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