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逆流而上》
释义

《逆流而上》

§ 概述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平鑫涛 著

“琼瑶神话”背后的男人,用丈夫的眼光“速写琼瑶”,道尽两人相识、相知、携手拼搏的心路历程,“琼瑶文化”是怎样炼成的——“琼瑶文化操盘手”大揭琼瑶影、视、书创作内幕。(小燕子原本是林心如——〈还珠格格〉角色互换内幕;两岸文化交流旗手,〈六个梦〉完成记实;与陈红经纪人对簿公堂——“有的新人真的让人伤透心”……)

§ 作者简介

平鑫涛是台湾出版界、影视圈风云人物,畅销书作家琼瑶的丈夫,现为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出生贫寒,大学毕业后只身从上海到台湾,通过艰苦奋斗,五十年來历经了五年DJ、十四年公务员、五千多天联副主编,出版六百期《皇冠》杂志、三千多种丛书、拍摄十六部電影、六百多小時电视剧……

《逆流而上》 《逆流而上》  《逆流而上》

§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童年,家境小康。我是独子,一家三口住在上海的南市。那年,小学五年级,中日战争爆发,烽火迅速直扑上海。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父亲毅然从军,失去讯息。就在日军攻陷上海的前夕,体弱多病的母亲,带了幼小的我,只带了最简单的行李,仓皇逃进了法租界一间“亭子间”。

第1节: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童年,家境小康。我是独子,一家三口住在上海的南市。

那年,小学五年级,中日战争爆发,烽火迅速直扑上海。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父亲毅然从军,失去讯息。就在日军攻陷上海的前夕,体弱多病的母亲,带了幼小的我,只带了最简单的行李,仓皇逃进了法租界一间“亭子间”。

所谓“亭子间”,是正屋后面加盖的二层水泥小屋,一楼是厨房,顶层是平台,作为晾衣之用,“亭子间”就是平台与厨房中间的那间小屋。只有三坪大小,一扇小得不能再小的窗子。夏天,下层厨房的热度,加上平台的阳光,常常在四十度上下,冬天却彻骨的寒冷。

父亲出征,还来不及与敌人交手,就奉命撤退,撤进了英租界,全营士兵被英军关进集中营,过着牢狱一般的生活,我母子两人更过得惨不可言。

那时候我太小,不知经济情形到底有多拮据,只知道钱少之又少。每天有白饭吃,就很好了,根本没有钱去买菜,常常盛一碗白饭,上面放一点凝结的猪油,再浇一点酱油。猪油渐渐溶解,把饭粒染得晶莹,酱油的香味也飘出来了。我常常看得发呆,认为是人间美味。偶尔买一根(是的,一根)油条,剪碎后,放点酱油、葱花,冲开水,这碗汤可真是天下奇珍。即使到现在,家中有油条,我也会冲一碗葱花油条汤,回味一下童年的“美食”!

父亲终于回家了,沮丧极了。报国未成,白手起家所撑起的事业,毁于一旦,又找不到工作,整天忧伤。

这个家,被愁云惨雾压得透不过气来。

虽然家小得让我窒息,外面的空间却很大很大。初中三年,我每天第一个进学校,最后一个出校门。尤其到了高中,不上课的时间,也不回家。上海是那么繁华的都市,逛马路也是享受,又有那么多的书店,我没有钱买书,但站着也就读完一本本好书了。图书馆非但可以借书,还可以借唱片,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巴哈、莫扎特等的重要作品,都是借了唱片,在我家小破唱机上放了又放。每个周末,上海市政府交响乐队,常在公园露天演出,免费欣赏。我对音乐、美术、文学的兴趣,就在高中时代这样培养出来的。

高中毕业以后,父亲主张送我去当学徒,学习一技之长。他实在无法供应我读大学,也实在怕我长大后和他一样潦倒,有一技之长,至少人生不会如此贫苦。

但我抵死不从,我觉得唯有读完大学,才有更多机会,在社会上一争长短。

这是我和父亲最严重的一次冲突,终于父亲不再坚持我去当学徒,也同意我上大学,但我病好后,已错过所有的入学考试。幸好我就读的中学,有大学部,我可以直升,不必考试。问题是这是私立大学,贵族学校,学杂费贵得吓人,根本不是父亲所能负担。幸好我祖父及时伸出援手,答应把他的养老金供我缴学费,慷慨地帮助我达成愿望。

能进大学,可能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就读的大学,既然是贵族大学,学生们大都是富家子弟,个个服饰考究,出手阔绰,像我这样的穷小子真是少之又少。因为生活水准的不同,难免和他们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自卑。这些同学,家庭环境好,兴趣广、玩心重,上课难免心不在焉。我在高中时的功课很烂,勉强及格而已。进了大学,环境改变那么大,使我深深觉得,如果要在班上出人头地,只有在功课上得到傲人成绩。于是我发奋努力,果然一鸣惊人,尤其那些特别难以过关的学科,往往只有一二人及格,我必是其中之一。同学们开始对我另眼相看,继而有人求教于我,特别在考试前,希望我“指点迷津”。我常常用“学生的观点”来解析课业的重点,往往比教授们制式化、乏味的授课方式,有效得多。我非但当了四年的级长,大三时还被两位教授聘为助理,为他们整理讲义,甚至批改试卷。

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大学毕业。

想不到一个星期后,我离开了家园,远渡重“洋”。

第2节:他怎么可能接纳我

有位亲戚,是招商局的船长,他奉令到台湾,有一个舱位的空额,问我要不要随他。

父母百般不舍,却一口答应。父亲认为战后必有一番混乱,工作难找,既然毕业了,出去闯闯,也未始不好。

终于独自来到台湾。我搭乘的轮船,是真正最后一艘离开上海的轮船,停泊在高雄。船长说,上海已经“失守”了。他奉令别有任务,无法照顾我。“有人接待你吗?”我说有。有一位同班同学,家境富有,早就到了台湾,正好住在高雄,我可以试着去投靠他。

同学住在他姨丈家,好大的日式房屋,姨丈在晚餐桌上问我:“要不要在高雄住下来?可以住在我家,我也可能替你找到一份工作。”

何等的惊喜!

我还来不及回答,我同学却抢着说:“平鑫涛明天就要去台北了!”

这无异是下了逐客令。临别时他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要我去找在台北的同学浦晋德。

真不懂他为什么如此急不可待的赶我走。他要我去台北投奔的同学,虽然也是同班,但和我十分陌生。他怎么可能接纳我?但举目无亲,他是我唯一的希望。想不到我毕业后第一个要学的是怎样求人。

到了台北,接通了电话,讷讷的说:“我是平鑫涛,你还记得吗?”我不能肯定他记得我。电话那头却传来热烈的回答:“记得记得,当然记得!你到了台北吗?住到我家来吧!有好多位同学都住在我家,好热闹呢!”

多么出人意料的惊喜啊!他家在万华,房子很大,楼下是他家的小型棉织厂,楼上是住家,他和姊姊、姊夫同住。他的房间可真不小,大概有三四十坪,全部铺上榻榻米,七、八位同学席地而眠,行李随便放。开饭时他的姊姊和姊夫也会来共餐,饭后也会和我们“鬼混”一番。一天除了吃喝外,便是玩乐。当然大家都急于找工作,但工作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除了聊天,玩乐,还能做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张姓同学拒我于千里之外,而这位陌生的同学却如此伸出热情的援手。

你必须有求于人的时候,当然最先求助于最可能帮助你的人,但真正伸出援手的,可能是那位你认为最最不可能帮助你的人。

在晋德家住了两个星期,晋德有机会买到一辆二手汽车,他的私房钱不够,要大家乐捐,当然,每个人都慷慨解囊,我也只好拆开了衣服的缝线,取出一两黄金。我只有二两黄金,是父母经年累月,省衣节食下来的储蓄,是我孤身在台最后的维生本金。现在要奉献二分之一,真是心痛啊!

晋德把黄金在手中掂了掂,笑着说:“大概可以买到一个轮子!”

想不到,这辆车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有一位同住在晋德家的同学沈开泰,建议开车到新竹,他姊夫是肥料公司新竹厂的厂长,欢迎我们去参观,说不定还可以帮我们找份工作,所以最好把可能有的数据带着。我们都还没有领到毕业证书,我就把学校给的申请美国大学的推荐信,带在身上。

新竹厂是肥料公司新建的工厂,设备新,产品优良。冯厂长很年轻,亲切地接待我们,晚餐过后,围桌而坐,问我们希望找到怎样的工作,对前途有什么规划。

这问题问倒了大家。老实说能找到一份足以温饱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哪谈得到什么理想抱负。

我打破了沉默,“对我而言,既然读了四年商学院,如能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也算是学以致用。”我留下了学校的推荐书。

两天后,开泰说,冯厂长把我推荐给了台北总公司,会计处处长对我的学校成绩十分满意,要我第二天就去报到。真是喜从天降。

我是来台的同学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学校的推荐书没有让我申请留学,却意外地因此找到了工作。

我决心要好好把握这份工作,并且自信可以做得很好,但第二天上班,主管把工作交代下来的时候,整个人傻眼了。

其实工作是很简单的,只是把各种会计传票,记进分类账和总账,但学校里没教过怎样记账,简直无从下手。幸好敦厚的主管,不嫌其烦的教我。上班整整八小时,我一分钟都不敢耽误,下班后还自动加班到九点。

第3节:最聪明的办法是急流勇退

我是六月下旬上班,但开始记的却是一月份的账,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做这工作,好像这份工作积压下来只等我去完成。同一单位其它几位同事好像个个闲得发慌,看报、喝茶、聊天、上厕所,只有我一个人忙得像无头苍蝇一样。知道自己的技不如人,只有埋头苦干。

虽然学校的成绩优越,但真正实际工作的时候才知道学非所用,只有在工作中重新学起。

学校毕业,只能表示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

当你离开学校,各式各样的“功课”,会接踵而来。

例如:你必须学习怎样求人,怎样助人;怎样面对困境;怎样交友,怎样恋爱;怎样使婚姻和谐,怎样教育子女;你要学怎样开车;怎样理财……

你更要学习怎样生活──怎样操作新颖的电器设备,怎样旅行,怎样休闲,怎样享用美食……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新的技艺,本国的方言,别国的语言。

中国有句谚言,“学到老,学不了!”人,注定要不断的学习,注定要学到老,不要担心“学不了”,学多少,是多少!

高中时代,曾办过一本手抄本杂志《潮声》,免费出借,居然还颇受好评。也许我身体里早就潜伏着办杂志的基因,此时开始发酵。

我计划中的杂志,应该是知识性的,艺术性的,文学性的,趣味性的。是一本生活的综合杂志。我相信那时候的“文化沙漠”,需要这样一本全方位的“仙人掌”。

有位楼姓同事,中英文俱佳,和我理念相同,答应共襄盛举,与我共同担任编辑。

我写了一份二万字的企划书,只要投资二万元,二年还本,我和楼姓编辑不支薪水,不拿稿费,各占百分之十的干股,有盈余才能分配。

我拿着企划书,到处游走,毛遂自荐,终于找到了投资人,一位是肥料公司的同事,另一位是集邮商,他是大股东,他投资的条件是要在杂志上刊登集邮邮购广告,盈余归他。

一般杂志都是月初出版,我们觉得提前在月底前出版,岂不是“抢得先机”?

《皇冠》创刊号终于在一九五四年(民国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版。

创刊号《皇冠》只有薄薄的一○二页,有新知报导,有图文并茂的“诗情画意”,长篇连载西部经典小说《原野奇侠》;还有余光中的新诗译作,那时候,他已是才华洋溢的青年诗人,果然成为目前的诗坛大家。

台北市热闹的街头,有很多书报摊,是杂志、报纸的销售主力。我在下班后或星期天,骑了自行车一家家亲自送书。有些老板对这本不起眼的新杂志,兴趣缺缺,勉强放置在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垫底。

发行第二期的时候,收回第一期退书,成绩终于揭晓,全台北实销五十六本。

对我而言,最聪明的办法是急流勇退,但如何甘心?既然有了开始,怎么能如此草草结束。问题是如何独手撑天?

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的机会,错失了这个机会,恐怕以后再也没法翻身,所以,一定一定要撑下去,直觉告诉我,一定会熬出头。

事实清清楚楚摆在前面,孤军奋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也未始不是“不可能”中的一个“可能”。

中国文字很有趣。“绝不可能”,“不可能”,“可能”,到“能”,从一个极端渐进到另一极端,各种“能”与“不能”之间也像天才和白痴一样,只有一线之隔。

如何能冲破这“一线之隔”呢?如何能从一个极端到达另一个极端呢?

那时候我也进入《联合报》主编联副,早期的联副也以综合性为主轴,因为报纸限张,也刊载不少配合新闻的专栏或特稿。不久后,增加文学创作,诸如朱西宁、聂华苓、琼瑶、高阳等最重要的作品,都在联副发表。

在我主编联副的十四年多,另有一个“不变”的守则:任何文稿,不能言之无物,要读来有益,更重要的是──“要有可读性”。因此,联副连载的小说有二十多部改拍为电影。有些专栏如“各说各话”、“三百六十行外”等,以及连载的小说、散文结集出版单行本时,都十分畅销,足证读者的热爱。

第4节:他这一棍“下马威”

那个时代的副刊,版面很“干净”,另一角度说,版面很古板,不大用图片。我认为好文章要吸引读者,需要好的包装。联副通常保持两个连载,一古典,一现代,天天配上插图。这是很繁重的工作,绘画者必须把书中人物全部设计好造型,再按故事发展画出故事。每天的头条,更精心绘制插图。“联合副刊”四字,天天换新。你现在阅读各报的副刊,版面都很“花哨”,图画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年,我这种做法,有很多人认为多此一举。

在我主编的十四年多,经历四任总编辑,相处都很愉快,也都支持我的各种做法。有一次,总编辑出国,由一位副总编辑代理。此公很资深、很谨慎、很保守,问题就发生了。有一天我发了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幽默、风趣,有极高的可读性,我请画家设计了精致的刊头插图,整个版面也经过细心安排。第二天早晨看报翻到副刊,心凉了一截。整个版面已被更动,插图被抽掉,题目只是用大字排列。再读内容,更是吃惊,那些幽默风趣之处,都被平庸的文字替代,像老师改作文那样,被大大修理一番。

这当然是那位副总编辑的杰作,传说他将是下任总编辑的热门人选,他这一棍“下马威”可真凌厉。以目前的标准而言,此公已侵犯了著作权和著作人格权。

《联合报》有个制度,每天有个编务报告,层层上报。在那天的报告上,这位副总得意洋洋地批评那天的联副,“版面庸俗,文字粗糙”,所以,“经过细心润稿,又重新改版,才改成今天这样清新的版面。”当然,他附上了我所设计的版面,以资比较。言下之意,他是如何的高明、辛苦,而我是如何的平庸、无能。

报告层层传阅,次日回到编辑部,我看到在他的报告后面,社长批示:“我看还是原来的好!”

大快人心!

“变”,常会承受压力或阻力。如果意志坚决,全力以赴,也就会“变”出效果。

在《联合报》的那些年,我付出很多,但收获也很多。

早期的“皇冠”,因为经济拮据,处处精打细算,难免因陋就简。在《联合报》任职期间,体会出企业应有的气魄,该用的决不手软,即使负债也在所不惜。既然“皇冠”已渐渐脱离苦境,也就应该大胆地“投资再投资”。于是兴建了第一幢四层楼办公所,人手也大量扩增。观念上的“变”,改变了经营方针的“变”。良性循环的结果,从艰苦的草创阶段,进入了灿烂的黄金时代。

“皇冠”三十周年,更迁进了新建的七层办公大楼。当然,说是“大”楼,有些夸张,但毕竟有足够的空间运用,也可以发展出舞团、画展、唱片等多元的理想实践。

这一切,都是由于“变”,变出来的成果。

二○○二年一月,《皇冠》再度从事了一项革命性的“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任何一本杂志的命脉。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百业萧条,广告的大饼,愈来愈小,而争食的媒体,愈来愈多,非但要耗费更多的心力争取客户,甚至文化人的尊严,都受到折损。

又是一个变局的思考──没有广告又怎样?

不接受广告,可以把争取广告的人力物力,用在内容的加强;文章不被广告割裂,读来更顺畅;编辑的方针更加自主(绝对不会有“置入性广告”的困扰);出版流程更便于掌控。当然,也会面临巨额亏绌(杂志的定价与成本不成比例)。

说“变”就“变”──《皇冠》是第一本放弃广告的杂志。

没有广告压力下,编辑们工作得更得心应手,得到读者很大的肯定。

面对多变莫测的社会,我们的应付之道是,以“变”应“万变”。

“变”,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与时间赛跑

台湾早期,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两本书,都是经由我全力策划、完成。

有趣的是,一本为《中国时报》出版;一本为《联合报》出版。

第二部分:

我辞去了肥料公司第六厂的芝麻官职,全家搬来台北,住进东区的一幢小屋,只有二十四坪,但毕竟是我第一幢拥有的住宅。那时候,东区十分荒凉,地价便宜,我家盖在稻田中,车子只能到巷口,不能直达家门。因为银行有房贷,又失去了公务员固定的薪水,难免有些恐慌,《联合报》的一位朋友问我要不要去担任一份周刊的主编时,欣然应命。

第三部分:

那时候的张爱玲年纪很轻,不过二十多岁,可是在文学界已经锋芒毕露。当时中国的大部份地方还是相当保守,上海却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而张爱玲在一般上海人的心目中,更是一位思想行事都很前进的现代女性,成为许多年轻人仰慕的作家。她二十四岁那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传奇》,风靡一时,并且历久不衰。

第四部分:

自从退出电影界后,过了一两年优哉游哉的生活。旅行、学习、读书,生活忙碌而充实。琼瑶好客,家中常常宾客盈门,来宾大都年龄相仿的各方精英,聚会的最大特色是“纯喝茶纯聊天”,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推心置腹。谈你的事、谈我的事、谈大家的事、谈天下的事,可以谈的笑声震天,也可能争得面红耳赤。举凡童年往事、恋爱历练、生活糗事,甚至婚姻纠葛、事业得失都可以“公诸同好”。

第五部分:

当天下午记者得到消息,纷纷前来采访。第二天所有的报纸都在娱乐版的头条大幅报道,对新闻主管部门的做法,过认为不可思议,记者们都看《婉君》第一集的试片,一致称赞。饰演婉君童年的女孩,年方八岁的小金铭,小圆脸,大眼睛,人见人爱,当她穿着新娘装,坐在花轿嫁到夫家,一脸无助,楚楚可怜。当她眼眶渐渐湿润,一颗泪珠掉落时,大部分记者都红了眼睛。第一集被删,这些镜头就成了泡影,并且从第二集播起,观众怎能看得懂?

§ 参考资料

http://lianzai.book.qq.com/book/424/index.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5:35